集装箱及具有其的装载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58444发布日期:2018-06-22 23:01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集装箱及具有其的装载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输机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集装箱及具有其的装载设备。



背景技术:

伴随着国家建设的不断发展,各大钢厂的产品也在不断的丰富,其中线材产品在各钢厂的产品中所占比列也在不断的增加。其中一类线材产品,其产品直径一般较小,钢厂在生产过程中通常以盘卷的型式贮放,该类产品与一般卷刚产品相比,其盘卷重量都较小,一般在2吨左右,但体积又较大,因此在运输过程中如何能够合理的排布,在既有空间内多运输盘卷数量是该类产品运输的关键。

传统的运输方式一般采用汽车运输,装运双层,第二层与第一层成品字型堆装,在短距离运输上具有很大的优势,但如果运输距离较远,路况稍差,那么运输的时效和成本就会增加很多。特别是现在公路运输对于超载的控制,使得汽运的经济成本加大。

目前很多钢厂也都选择了铁路运输,利用既有敞车,装运盘卷后再加装苫布进行长远距离运输,但由于火车运输只能是从站点到站点,想要运送到目的地工厂还需要再次倒装汽车,增加了倒装流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装箱及具有其的装载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集装箱运输成本较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集装箱,包括:集装箱本体,集装箱本体具有用于容纳待装载物体的容纳腔;托盘组件,托盘组件设置在容纳腔内,托盘组件上设置有与待装载物体的外表面的至少部分相适配的凹槽。

进一步地,凹槽为多个,多个凹槽沿容纳腔的宽度方向在托盘组件上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托盘组件包括:底部托盘组件,底部托盘组件设置在容纳腔的底部,底部托盘组件上设置有凹槽。

进一步地,底部托盘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框架,第一支撑框架与集装箱本体相连接,凹槽设置在第一支撑框架上,其中,第一支撑框架为矩形块或梯形块。

进一步地,凹槽为多个,多个凹槽沿第一支撑框架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凹槽之间具有分隔部,分隔部用于限定相邻的两个待装载物体的装载间隙。

进一步地,分隔部上设置有减重孔。

进一步地,集装箱本体上设置有定位部,第一支撑框架上设置有与定位部相配合的安装部,定位部与安装部相连接。

进一步地,底部托盘组件为多个,多个底部托盘组件沿集装箱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集装箱还包括连接杆,连接杆设置在相邻的两个底部托盘组件之间,相邻的两个底部托盘组件通过连接杆相连接。

进一步地,托盘组件包括:中部托盘组件,中部托盘组件用于设置在待装载物体的顶部,中部托盘组件上设置有凹槽;其中,凹槽在中部托盘组件的两侧成对设置,成对的两个凹槽的槽口相背离地设置,以使两个凹槽与相应的待装载物体相贴合。

进一步地,中部托盘组件还包括:第二支撑框架,第二支撑框架用于支撑待装载物体,凹槽设置在第二支撑框架上。

进一步地,第二支撑框架包括:第一支撑块,第一支撑块上设置有凹槽;第二支撑块,第二支撑块上设置有凹槽;其中,第一支撑块与第二支撑块均为梯形块,两个梯形块的长底边相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块与第二支撑块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托盘组件包括底部托盘组件和中部托盘组件,底部托盘组件与集装箱本体相连接,中部托盘组件与底部托盘组件可相连接地设置。

进一步地,底部托盘组件上设置有连接销,中部托盘组件上设置有与连接销相配合的定位孔。

进一步地,集装箱本体包括:集装箱框架,集装箱框架具有容纳腔;顶盖,顶盖与集装箱框架可拆卸地相连接;其中,顶盖上设置有磁性部,磁性部用于在吊起顶盖时与磁盘吊具相连接。

进一步地,顶盖包括:支撑架,支撑架与集装箱框架可拆卸地相连接,磁性部设置在支撑架上;篷布,篷布覆盖在支撑架上,以密封容纳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装载设备,包括集装箱,集装箱为上述的集装箱。

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通过在集装箱本体的容纳腔内设置有托盘组件,从而能够实现对待装载物体的装载定位。其中,集装箱本体具有用于容纳待装载物体的容纳腔,托盘组件设置在容纳腔内,托盘组件上设置有与待装载物体的外表面的至少部分相适配的凹槽。在具体安装过程中,将待装载物体放置在托盘组件的凹槽内,从而能够通过凹槽实现对待装载物体的定位。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通过在托盘组件上设置有与待装载物体的外表面的至少部分相适配的凹槽,可以实现对待装载物体的装载定位,从而减少了对待装载物体的定位成本,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集装箱运输成本较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的装载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的底部托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的中部托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的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5中的集装箱的顶盖的侧视图;

图7示出了图5中的集装箱的顶盖的主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集装箱本体;11、容纳腔;13、集装箱框架;14、顶盖;141、磁性部;142、支撑架;143、篷布;20、待装载物体;30、凹槽;40、底部托盘组件;41、第一支撑框架;42、分隔部;421、减重孔;43、连接销;50、中部托盘组件;51、第二支撑框架;511、第一支撑块;512、第二支撑块;52、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提供了一种集装箱,请参考图1至图7,集装箱包括:集装箱本体10,集装箱本体10具有用于容纳待装载物体20的容纳腔11;托盘组件,托盘组件设置在容纳腔11内,托盘组件上设置有与待装载物体20的外表面的至少部分相适配的凹槽30。

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通过在集装箱本体10的容纳腔11内设置有托盘组件,从而能够实现对待装载物体20的装载定位。其中,集装箱本体10具有用于容纳待装载物体20的容纳腔11,托盘组件设置在容纳腔11内,托盘组件上设置有与待装载物体20的外表面的至少部分相适配的凹槽30。在具体安装过程中,将待装载物体20放置在托盘组件的凹槽30内,从而能够通过凹槽30实现对待装载物体20的定位。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通过在托盘组件上设置有与待装载物体20的外表面的至少部分相适配的凹槽30,可以实现对待装载物体20的装载定位,从而减少了对待装载物体20的定位成本,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集装箱运输成本较高的问题。

为了匹配基集装箱本体10的内部空间,凹槽30为多个,多个凹槽30沿容纳腔11的宽度方向在托盘组件上间隔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凹槽30设置为多个,其中,多个凹槽30沿容纳腔11的宽度方向在托盘组件上间隔设置。通过设置有多个凹槽30,从而能够使各个待装载物体20沿容纳腔11的宽度方向依次实现定位。

针对托盘组件的具体组成,如图1和图2所示,托盘组件包括:底部托盘组件40,底部托盘组件40设置在容纳腔11的底部,底部托盘组件40上设置有凹槽30。

在本实施例中,托盘组件包括底部托盘组件40,其中,底部托盘组件40设置在容纳腔11的底部,底部托盘组件40上设置有凹槽30。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将待装载物体20放置在底部托盘组件40的凹槽30上,以此完成第一层待装载物体20的装载。

针对底部托盘组件40的具体结构,如图3所示,底部托盘组件40包括:第一支撑框架41,第一支撑框架41与集装箱本体10相连接,凹槽30设置在第一支撑框架41上,其中,第一支撑框架41为矩形块或梯形块。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底部托盘组件40上设置有第一支撑框架41,其中,第一支撑框架41与集装箱本体10相连接,通过将凹槽30设置在第一支撑框架41上,从而可以使第一支撑框架41实现对待装载物体20的支撑。

在本实施例中,可选地,第一支撑框架41为矩形块或梯形块。

优选地,凹槽30为多个,多个凹槽30沿第一支撑框架41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凹槽30之间具有分隔部42,分隔部42用于限定相邻的两个待装载物体20的装载间隙。

优选地,如图3所示,分隔部42上设置有减重孔421。

为了能够保证第一支撑框架41与集装箱本体10稳定连接,集装箱本体10上设置有定位部,第一支撑框架41上设置有与定位部相配合的安装部,定位部与安装部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集装箱本体10上设置的定位部为螺钉柱,第一支撑框架41上设置的安装部为螺钉孔。

优选地,底部托盘组件40为多个,多个底部托盘组件40沿集装箱本体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为了能够保证多个底部托盘组件40相互限位,集装箱还包括连接杆,连接杆设置在相邻的两个底部托盘组件40之间,相邻的两个底部托盘组件40通过连接杆相连接。

为了能够进一步对待装载物体20进行限位,如图1和图2所示,托盘组件包括:中部托盘组件50,中部托盘组件50用于设置在待装载物体20的顶部,中部托盘组件50上设置有凹槽30;其中,凹槽30在中部托盘组件50的两侧成对设置,成对的两个凹槽30的槽口相背离地设置,以使两个凹槽30与相应的待装载物体20相贴合。

在本实施例中,托盘组件还包括中部托盘组件50,中部托盘组件50用于设置在待装载物体20的顶部,中部托盘组件50上设置有凹槽30。为了能够保证对底层待装载物体20进行稳定限位,其中,凹槽30在中部托盘组件50的两侧成对设置,成对的两个凹槽30的槽口相背离地设置,从而可以使两个凹槽30与相应的待装载物体20相贴合,以此保证待装载物体20稳定设置。

优选地,如图4所示,中部托盘组件50还包括:第二支撑框架51,第二支撑框架51用于支撑待装载物体20,凹槽30设置在第二支撑框架51上。

优选地,第二支撑框架51包括:第一支撑块511,第一支撑块511上设置有凹槽30;第二支撑块512,第二支撑块512上设置有凹槽30;其中,第一支撑块511与第二支撑块512均为梯形块,两个梯形块的长底边相连接。

优选地,第一支撑块511与第二支撑块512一体成型。

优选地,中部托盘组件50为多个,多个中部托盘组件50沿集装箱本体10的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各个中部托盘组件50之间放置有相应的待装载物体20。

可选地,托盘组件包括底部托盘组件40和中部托盘组件50,底部托盘组件40与集装箱本体10相连接,中部托盘组件50与底部托盘组件40可相连接地设置。

优选地,底部托盘组件40上设置有连接销43,中部托盘组件50上设置有与连接销43相配合的定位孔52。

优选地,凹槽30为多个,多个凹槽30沿第二支撑框架51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优选地,第二支撑框架51上设置有减重孔。

优选地,中部托盘组件50为多个,多个中部托盘组件50沿集装箱本体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优选地,相邻的两个中部托盘组件50之间设置有连接部,相邻的两个中部托盘组件50通过连接部相连接。

针对集装箱本体10的具体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集装箱本体10包括:集装箱框架13,集装箱框架13具有容纳腔11;顶盖14,顶盖14与集装箱框架13可拆卸地相连接;其中,顶盖14上设置有磁性部141,磁性部141用于在吊起顶盖14时与磁盘吊具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集装箱本体10由集装箱框架13和顶盖14组成,其中,集装箱框架13具有容纳腔11,顶盖14与集装箱框架13可拆卸地相连接。

为了能够方便吊起顶盖,如图5所示,顶盖14上设置有磁性部141,磁性部141用于在吊起顶盖14时与磁盘吊具相连接。

针对顶盖14的具体结构,如图5至图7所示,顶盖14包括:支撑架142,支撑架142与集装箱框架13可拆卸地相连接,磁性部141设置在支撑架142上;篷布143,篷布143覆盖在支撑架142上,以密封容纳腔11。

针对本集装箱的具体装载,由于底部托盘组件40上的凹槽30的存在,可以使待装载物体20放置在相应的凹槽30内,当底部托盘组件40上的凹槽30装满以后,中部托盘组件50放置在待装载物体20上,由于中部托盘组件50上设置有凹槽30,从而通过中部托盘组件50上的凹槽30对集装箱本体10的容纳腔11进行使用空间的有效划分。中部托盘组件50上的凹槽30与底部托盘组件40上的凹槽30可以一一对应,有效地避免了现有技术中装载多层待装载物体20时,上层待装载物体20会架设在下层两个待装载物体20之间,从而有效地利用了装载空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装载设备,包括集装箱,集装箱为上述的集装箱。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通过在集装箱本体10的容纳腔11内设置有托盘组件,从而能够实现对待装载物体20的装载定位。其中,集装箱本体10具有用于容纳待装载物体20的容纳腔11,托盘组件设置在容纳腔11内,托盘组件上设置有与待装载物体20的外表面的至少部分相适配的凹槽30。在具体安装过程中,将待装载物体20放置在托盘组件的凹槽30内,从而能够通过凹槽30实现对待装载物体20的定位。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通过在托盘组件上设置有与待装载物体20的外表面的至少部分相适配的凹槽30,可以实现对待装载物体20的装载定位,从而减少了对待装载物体20的定位成本,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集装箱运输成本较高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