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转换式自动下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64294发布日期:2018-07-04 10:03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转转换式自动下盖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旋转转换式自动下盖器。



背景技术:

一些包装袋,如湿巾的包装袋上设置有可扣合的盖子,现有技术中对这种盖子的装配方法通常是先将盖子下放至包装袋上,然后用机械抓手或人工将盖子粘在包装袋上。下盖的过程通常是把大批量的盖子平铺在一块滑道上,然后在滑道的末端开一个比盖子直径稍大的孔让盖子下落。用这种做法存在的缺陷是滑道过宽,占地面积过大,而且盖子排列容易错乱,下盖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下盖器占地面积大,而且盖子排列容易错乱,下盖效率低。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旋转转换式自动下盖器,包括转盘,转盘上沿周向设置有至少一个下盖通道,转盘上与下盖通道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下盖孔,下盖通道包括竖立在转盘上的三个直角挡板,三个直角挡板围成六面体空间,所述转盘可转动地设置在底盘上,底盘设置在支架上,底盘底部设置下盖漏斗,底盘上设置与下盖漏斗上端对齐的通孔。

下盖通道设置至少一个,至少两个下盖通道沿旋转转盘周向间隔分布,转盘上设置至少两个立柱,每相邻的两个立柱之间均连接有第一滑轴,第一滑轴上可滑动地设置有第一直线轴承和第二直线轴承,第一直线轴承和第二直线轴承分别固定在第一连接台和第二连接台,第一连接台和第二连接台上分别固定有左滑轴和右滑轴,左滑轴和右滑轴上分别可滑动地设置在左直线轴承和右直线轴承上,左直线轴承和右直线轴承分别固定在对应位置上的下盖通道的三个直角挡板上。

第一滑轴包括两个,平行设置在两个立柱之间;第一直线轴承包括两个且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一滑轴上,第二直线轴承包括两个且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一滑轴上;

左滑轴包括两个且平行设置在第一连接台上,左直线轴承包括两个且分别设置在两个左滑轴上;右滑轴包括两个且平行设置在第二连接台上,右直线轴承包括两个且分别设置在两个右滑轴上。

两个左滑轴上末端设置在同一个左连接板上,两个右滑轴上末端设置在同一个右连接板上;所述旋转转换式自动下盖器还包括左标尺和右标尺,左标尺两端分别设置在左连接台和左连接板上端,右标尺两端分别设置在右连接台和右连接板上端;左直线轴承和右直线轴承上端还设置有左游码和右游码。

第一直线轴承、第二直线轴承、左直线轴承、右直线轴承上还设置有U形夹,U形夹的开口端分别对应设置在对应的滑轴上,U形夹的开口端设置有紧固螺栓。

所述下盖漏斗包括左半斗、左支撑箱体、右半斗和右支撑箱体,左半斗和右半斗均包括两个L形挡板,两个L形挡板末端具有相互配合的条形齿,两个L形挡板通过条形齿连接;

左支撑箱体相对的前后侧面上和右支撑箱体相对的前后侧面上均设置有条形孔,左半斗的两个L形挡板分别通过条形孔插设在左支撑箱体内,右半斗的两个L形挡板分别通过条形孔插设在右支撑箱体内。

所述漏斗还包括前连接轴和后连接轴,左支撑箱体和左支撑箱体前后侧面上还分别伸出U形支撑夹,前连接轴两端分别设置在左支撑箱体和右支撑箱体前侧面的U形支撑夹内,前连接轴两端分别设置在左支撑箱体和右支撑箱体后侧面的U形支撑夹内,U形支撑夹的开口端设置有压紧螺栓。

前连接轴和后连接轴左端设置在同一个左固定板上,前连接轴和后连接轴右端设置在同一个右固定板上,左固定板和右固定板上端均固定在底盘底部。

左支撑箱体内设置有挡舌,挡舌上设置有定位销,左支撑箱体右侧面设置滑孔,定位销可滑动地设置在滑孔内。

所述旋转转换式自动下盖器还包括输送机构,输送机构设置在下盖漏斗下方,输送机构包括传送带和两个支撑板,传送带设置在两个支撑板下方,两个支撑板之间的距离可调;传送带上设置至少一个推块,推块位于两个支撑板之间,至少两个推块间隔预设距离分布在传送带上,推块的厚度大于一个支撑板的厚度,推块高出支撑板,且推块高出支撑板的厚度小于盖子的厚度。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旋转转换式自动下盖器可以将盖子一个一个整齐地直线排列在输送带上,不容易错乱,机械抓手可以准确抓取盖子,大大提高了粘盖效率。并且多个下盖通道轮流下盖,一方面大大提高了下盖效率,另一方面机械抓手也可以不停歇地进行粘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旋转转换式自动下盖器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旋转转换式自动下盖器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旋转转换式自动下盖器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下盖通道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四个下盖通道的立体图(不含直角挡板);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下盖漏斗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下盖漏斗的主视图;

图8为图7的A-A向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粘盖机的立体图;

图10为图9虚线框B内结构的放大图。

图中,1、转盘;2、下盖通道,21、直角挡板,211、直角挡板一,212、直角挡板二,213、直角挡板三,22、立柱,23、第一滑轴,241、第一直线轴承,242、第二直线轴承,251、第一连接台,252、第二连接台,261、左滑轴,262、右滑轴,271、左连接板,272、右连接板,281、左标尺,282、右标尺,29、U形夹,291、紧固螺栓;3、底盘;4、下盖漏斗,41、L形挡板,42、条形齿,431、左支撑箱体,432、右支撑箱体,441、前连接轴,442、后连接轴,45、U形支撑夹,461、左固定板,462、右固定板,47、挡舌,48、定位销,49、滑孔;5、盖子;61、输送带,62、支撑板,63、推块;7、机械抓手。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5所示,一种旋转转换式自动下盖器,包括转盘1,转盘1上沿周向设置有至少一个下盖通道2,转盘1上与下盖通道2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下盖孔,下盖通道2包括三个直角挡板21,三个直角挡板21围成六面体空间,具体地,如图4所示,直角挡板一211与直角挡板二212固定成槽钢的形状,直角挡板一211与直角挡板二212也可由槽钢代替。直角挡板三213与直角挡板一211相对且对称设置。

转盘1可转动地设置在底盘3上,底盘3设置在支架上,底盘3底部设置下盖漏斗4,底盘3上设置与下盖漏斗4上端对齐的通孔。

下盖通道2设置至少一个,至少两个下盖通道2沿旋转转盘1周向间隔分布,转盘1上设置至少两个立柱22。图1中设置有四个立柱22,四个立柱22分布在矩形的四个角上。每相邻的两个立柱22之间均连接有第一滑轴23,第一滑轴23上可滑动地设置有第一直线轴承241和第二直线轴承242,第一直线轴承241和第二直线轴承242分别固定在第一连接台251和第二连接台252,第一连接台251和第二连接台252上分别固定有左滑轴261和右滑轴262,左滑轴261和右滑轴262上分别可滑动地设置在左直线轴承和右直线轴承上,左直线轴承和右直线轴承分别固定在对应位置上的下盖通道2的三个直角挡板21上。

第一滑轴23包括两个,平行设置在两个立柱22之间;第一直线轴承241包括两个且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一滑轴23上,第二直线轴承242包括两个且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一滑轴23上;

左滑轴261包括两个且平行设置在第一连接台251上,左直线轴承包括两个且分别设置在两个左滑轴261上;右滑轴262包括两个且平行设置在第二连接台252上,右直线轴承包括两个且分别设置在两个右滑轴262上。两个左滑轴261上末端设置在同一个左连接板271上,两个右滑轴262上末端设置在同一个右连接板272上。

旋转转换式自动下盖器还包括左标尺281和右标尺282,左标尺281两端分别设置在左连接台和左连接板271上端,右标尺282两端分别设置在右连接台和右连接板272上端;左直线轴承和右直线轴承上端还设置有左游码和右游码。左直线轴承和右直线轴承移动时,根据左标尺281和右标尺282的刻度可看到其移动的准确距离。

第一直线轴承241、第二直线轴承242、左直线轴承、右直线轴承上还设置有U形夹29,U形夹29的开口端分别对应设置在对应的滑轴上,U形夹29的开口端设置有紧固螺栓291。松开紧固螺栓291时,第一直线轴承241、第二直线轴承242、左直线轴承、右直线轴承可带动直角挡板21在对应的滑轴上自由滑动,使两个直角挡板21围成的六面体空间与盖子5的尺寸配合。

如图6-8所示,下盖漏斗4包括左半斗、左支撑箱体431、右半斗和右支撑箱体432,左半斗和右半斗均包括两个L形挡板41,两个L形挡板41末端具有相互配合的条形齿42,两个L形挡板41通过条形齿42连接。两个L形挡板41上的条形齿42交错插合在一起,改变条形齿42插合的深度使左半斗或右半斗的尺寸与盖子5的尺寸配合。

左支撑箱体431相对的前后侧面上和右支撑箱体432相对的前后侧面上均设置有条形孔,左半斗的两个L形挡板41分别通过条形孔插设在左支撑箱体431内,右半斗的两个L形挡板41分别通过条形孔插设在右支撑箱体432内。

由于条形齿42插在支撑箱体内,当盖子在漏斗内下落时,盖子不会与条形齿直接接触,而是与支撑箱体一个侧面接触,因此可以避免盖子被条形齿卡到,影响盖子下落。此外,左支撑箱体431、右支撑箱体432朝向漏斗中心的侧面表面光滑,保证盖子在漏斗内下落顺畅。下盖漏斗4还包括前连接轴441和后连接轴442,左支撑箱体431和左支撑箱体431前后侧面上还分别伸出U形支撑夹45,前连接轴441两端分别设置在左支撑箱体431和右支撑箱体432前侧面的U形支撑夹45内,前连接轴441两端分别设置在左支撑箱体431和右支撑箱体432后侧面的U形支撑夹45内,U形支撑夹45的开口端设置有压紧螺栓。松开压紧螺栓时,支撑箱体和右支撑箱体432在前连接轴441和后连接轴442上可自由滑动,从而可调整左半斗及右半斗之间的距离,使其与盖子5的尺寸配合。

前连接轴441和后连接轴442左端设置在同一个左固定板461上,前连接轴441和后连接轴442右端设置在同一个右固定板462上,左固定板461和右固定板462上端均固定在底盘3底部。

左支撑箱体431内设置有挡舌47,挡舌47上设置有定位销48,左支撑箱体431右侧面设置滑孔49,定位销48可滑动地设置在滑孔49内。左支撑箱体431右侧面还设置有螺纹孔,将挡舌47调整至适当位置时,用顶丝将挡舌47固定在左支撑箱体431内。

如图9-10所示,旋转转换式自动下盖器还包括输送机构,输送机构设置在下盖漏斗4下方,输送机构包括传送带和两个支撑板62,传送带设置在两个支撑板62下方,支撑块62位置固定,不随传送带移动。两个支撑板62之间的距离可调,以适应不同尺寸的盖子5;传送带上设置至少一个推块63,推块63位于两个支撑板62之间,至少两个推块63间隔预设距离分布在传送带上,推块63的厚度大于一个支撑板62的厚度,推块63高出支撑板62,且推块63高出支撑板62的厚度小于盖子5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的下盖器与机械抓手7配合使用,工作过程如下:

(1)准备工作:

调整第一直线轴承241、第二直线轴承242、左直线轴承、右直线轴承,使两个直角挡板21围成的六面体空间与待装配的盖子5尺寸配合;

调整下盖漏斗4左半斗及右半斗上两个L形挡板41上条形齿42的插合深度,以及左半斗及右半斗之间的距离,使左下盖漏斗4与待装配的盖子5尺寸配合;

调整挡舌47与输送机构上支撑板62之间的距离,使其比一个盖子5的厚度稍大一些,且小于两个盖子5的厚度;

调整输送机构上两个支撑板62之间的距离小于盖子5的宽度,使盖子5从漏斗中落下时可以支撑在两个支撑板62上。

(2)下盖过程:

将待装配的盖子5分别放进四个下盖通道2内,盖子5在重力作用下下降至下盖漏斗4内,并最终落在两个支撑板62上。开启传送带,当推块63随传送带前进至触碰到盖子5时,推块63推着盖子5随传送带前进。由于挡舌47与支撑板62之间的距离比一个盖子5的厚度稍大一些,且小于两个盖子5的厚度,因此挡块每次只能推着一个盖子5前进。当前盖子5被推走后,漏斗内的盖子5在重力作用下继续下落并循环上述过程,下落的距离为一个盖子5的厚度。当前下盖通道2内的盖子5全部下完时,转动转盘1,使下一个下盖通道2与下盖漏斗4对齐,再次循环上述下盖过程,并在上一个空的下盖通道2内重新装满盖子5。

(3)粘盖过程:

当盖子5被传送带传送至机械抓手7的位置时,机械抓手7将盖子5抓起并粘在包装袋上。

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整体构思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变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