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丝网花篮上料机用传输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56675发布日期:2018-08-10 22:47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输机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丝网花篮上料机用传输机构。



背景技术:

丝网花篮上料机一般用于将花篮中的硅片通过升降机构依次传入丝网印刷机。现有的花篮上料机的上料处的载物台侧面与运输传送带呈90°并有约20cm的高度落差,在上料时花篮在传送运行时会直接从装载平台掉落在传送带上,花篮与传送带撞击会造成硅片碎裂或隐裂同时也会影响花篮及传送带的使用寿命,影响上料机的工作效率和企业的生产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花篮撞击并降低硅片碎片率的丝网花篮上料机用传输机构。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丝网花篮上料机用传输机构,包括机架,驱动电机,设于机架上的载物平台,位于载物平台下方的传送带,所述载物平台与传送带之间设有升降旋转机构,所述升降旋转机构包括旋转平台,用于带动旋转平台旋转的旋转电机,用于带动旋转平台上下移动的升降电缸,升降电缸与机架固定连接;

所述载物平台通过缓冲带与旋转平台连接,所述旋转平台通过防滑垫与传送带连接,所述旋转平台包括若干个呈环形均匀排布的花篮架,花篮架的侧壁设有用于增大摩擦的海绵层。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带与载物平台通过铰链连接,缓冲带的宽度小于载物平台的宽度,缓冲带沿长度方向上的两端设有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平台的下端设有一圈围设旋转平台的卡槽,防滑垫靠近旋转平台的一端设有卡片,卡片卡合在卡槽中且位置保持不变。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平台倾斜设置,旋转平台相对于传送带的倾斜角度为15-30°。

进一步的,所述花篮架旁设有与其对应的红外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启动驱动电机,装有硅片的花篮沿载物平台移动,并经缓冲带到达花篮架上,通过旋转电机与升降电缸的协同作用将多个花篮沿防滑垫缓慢地运输至传送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传输机构通过驱动电机、载物平台、升降旋转机构、传送带等主结构,将多个花篮规律性地运输至丝网印刷机;缓冲带、环形均匀设置的花篮架、防滑垫的设计,能够减缓花篮的运输速率,保持缓慢稳定的传输,降低花篮间的撞击率和硅片碎片率;倾斜设置的旋转平台能够依靠旋转电机的旋转和升降电机的升降,依靠自身重力作用平稳运输至传送带;防滑垫上的卡片与旋转平台外围的卡槽配合,卡槽的旋转不会导致防滑垫的扭曲翻转。综上,该传输机构结构简单合理,有效降低了花篮的撞击率和硅片的破片率,提高了丝网花篮上料机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丝网花篮上料机用传输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升降旋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旋转平台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机架;2-驱动电机;3-载物平台;4-传送带;5-升降旋转机构;6-缓冲带;7-防滑垫;51-旋转平台;52-旋转电机;53-升降电缸;54-卡槽;55-红外传感器;61-第一支撑板;62-第二支撑板;71-卡片;510-花篮架,511-海绵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丝网花篮上料机用传输机构,包括机架1,驱动电机2,设于机架上的载物平台3,位于载物平台3下方的传送带4,所述载物平台3与传送带4之间设有升降旋转机构5。升降旋转机构5包括旋转平台51,用于带动旋转平台51旋转的旋转电机52,用于带动旋转平台51上下移动的升降电缸53,升降电缸53与机架1固定连接。旋转平台51倾斜设置,旋转平台51相对于传送带4的倾斜角度为15-30°。缓冲带6与载物平台3通过铰链(图中未示出)连接,缓冲带6的宽度小于载物平台3的宽度,缓冲带6沿长度方向上的两端设有第一支撑板61与第二支撑板62。

如图1-3所示,载物平台3通过缓冲带6与旋转平台51连接,旋转平台51通过防滑垫7与传送带4连接,旋转平台51包括若干个呈环形均匀排布的花篮架510,花篮架510的侧壁设有用于增大摩擦的海绵层511。旋转平台51的下端设有一圈围设旋转平台51的卡槽54,防滑垫7靠近旋转平台51的一端设有卡片71,卡片71卡合在卡槽54中且位置保持不变。花篮架510旁设有与其对应的红外传感器55。通过驱动电机、载物平台、升降旋转机构、传送带等主结构,将多个花篮规律性地运输至丝网印刷机;缓冲带、环形均匀设置的花篮架、防滑垫的设计,能够减缓花篮的运输速率,保持缓慢稳定的传输,降低花篮间的撞击率和硅片碎片率。

本实施例的传输机构的工作过程为:启动驱动电机,装有硅片的花篮沿载物平台移动,并经缓冲带到达花篮架上,通过旋转电机与升降电缸的协同作用将多个花篮沿防滑垫缓运输至传送带。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