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沥青混凝土搅拌站的冷料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59459发布日期:2018-09-05 00:28阅读:47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物料输送领域,更为具体地说是指一种沥青混凝土搅拌站的冷料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沥青混凝土搅拌站是一种沥青路面材料搅拌设备,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将沥青、砂石料等原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与石粉、添加剂等原材料在高温且密闭的环境中搅拌成炙热的沥青混合料。其中,砂石料等冷料需要先在冷料仓筛分、计量后,再通过输送装置送至烘干滚筒中进行加热。

传统的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的冷料输送装置主要由皮带输送机、提升机、溜道构成; 提升机连接在皮带输送机和溜道之间,皮带输送机用于冷料的水平输送,而提升机则用于冷料竖直输送。该冷料输送装置,不仅占地面积大、零部件过多、安装复杂,在作业过程当中,不可避免的产生粉尘及噪音,而且维护保养点过多,容易产生故障,影响沥青混凝土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沥青混凝土搅拌站的冷料输送装置,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冷料输送装置占地面积大、零部件过多、安装复杂,在作业过程当中,不可避免的产生粉尘及噪音,而且维护保养点过多缺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沥青混凝土搅拌站的冷料输送装置,包括密闭壳体、橡胶链条、料斗、进料口以及出料口,所述密闭壳体内平行布置有两条所述橡胶链条,该密闭壳体内还设有一个驱动所述橡胶链条移动的动力机构,所述料斗间隔可转动悬挂在两条所述橡胶链条之间,所述密闭壳体还分别设有所述进料口和所述出料口,其中,所述进料口与冷料仓出口对接,出料口与烘干滚筒的进口对接。

进一步地,所述出料口正上方的所述密闭壳体上设有一个使料斗翻转出料的翻转装置。

进一步地,两条所述橡胶链条对称设于所述密闭壳体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料斗通过轴承固定悬挂在两条所述橡胶链条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密闭壳体包括下水平段、竖直段以及上水平段,其中,下水平段与竖直段的下端连接,上水平段与竖直段的上端连接,所述进料口设于下水平段前端的顶面,所述出料口设于上水平段后端的底面。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冷料输送装置,针对冷料的特殊性质,设计成不易粘料且密闭的耐磨结构,以橡胶链条代替传统的板式金属链条,具有无接头、不变长、抗腐蚀、抗磨损、静音运转的特点,可有效地减小了搅拌站噪音污染,同时橡胶链条无需润滑、调节、张紧,有效降低故障发生率及维护成本。

2、本实用新型的冷料输送装置,橡胶链条设于密闭壳体内,密闭壳体上的进料口、出料口均与原有设备部件配合,形成密闭结构,可有效控制物料在运输过程中的含水率及产生的粉尘、污染,同时还可集中除尘。

3、本实用新型的冷料输送装置,可根据客户场地的限制来调节冷料输送装置的水平段长度,其场地占用面积远远小于原有皮带输送机占用面积。同时模块化的设计,降低了转运、安装成本。

4、本实用新型的冷料输送装置,将冷料的水平、垂直运输集成一体,可有效降低整机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全面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描述到许多细节,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无需这些细节也可实现本实用新型。对于公知的组件、方法及过程,以下不再详细描述。

一种沥青混凝土搅拌站的冷料输送装置,参照图1至图3,包括密闭壳体1、橡胶链条2、料斗3、进料口4以及出料口5,密闭壳体1内平行布置有两条橡胶链条2,该密闭壳体1内还设有一个驱动橡胶链条移动的动力机构6,动力机构是本领域常用的结构,本实施例不做具体描述。料斗3间隔可转动悬挂在两条橡胶链条2之间,所述密闭壳体1的下部和上部还分别设有进料口4和出料口5,进料口4和出料口5可设计成多个。参照图4,所述进料口4与冷料仓8的出口对接,出料口5与烘干滚筒9的进口对接。

参照图1,上述出料口5正上方的所述密闭壳体1上设有一个使料斗翻转出料的翻转装置7。

参照图1,上述密闭壳体1包括下水平段11、竖直段12以及上水平段13,其中,下水平段11与竖直段12的下端连接,上水平段13与竖直段12的上端连接,上述进料口4设于下水平段11前端的顶面,所述出料口5设于上水平段13后端的底面。

上述两条橡胶链条2对称设于密闭壳体1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料斗3通过轴承固定悬挂在两条所述橡胶链条2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冷料输送装置,物料从冷料仓通过进料口依次分装至各个料斗内,在运输过程当中,料斗的开口面均朝上,冷料经过下水平段—竖直段—上水平段输送,到达出料口时,通过翻转装置,使料斗翻转、冷料落出,通过出料口落至烘干滚筒内。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