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钒钛球团矿输送的皮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62548发布日期:2018-10-13 01:05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生产设备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钒钛球团矿输送的皮带。



背景技术:

现用于钒钛球团矿输送的皮带,其成本价格的计算方式一般为:[(工作层厚+底层厚)/k+加强夹层层数]×宽×长×长×单价,其中k为一常数参数。在实际使用当中,由于部分皮带对应安装有梨式卸料器和刮料器,因此容易导致工作层表面的橡胶磨损严重,使用一段时间后被迫需要更换皮带,导致皮带的使用寿命较短,设备运行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有效延长皮带使用寿命,进而降低设备运行成本的用于钒钛球团矿输送的皮带。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钒钛球团矿输送的皮带,所述皮带包括工作面和背面,与工作面对应的表层为工作层,所述工作层包括底层和耐磨层,所述耐磨层位于底层靠近工作面的一侧,所述工作面为耐磨层的表面;与背面对应的表层为背层;在工作层和背层之间设置有加强夹层;所述工作层的厚度为D,所述背层的厚度为d,且满足D>d。

进一步的是:满足D>2d。

进一步的是:所述D为6mm,所述d为1.5mm。

进一步的是:所述工作层和背层为橡胶材料;所述耐磨层为聚氨酯材料。

进一步的是:在工作面上沿皮带输送方向间隔地设置有凸起的突棱,所述突棱横跨在皮带的宽度方向上。

进一步的是:每个突棱呈“V”形。

进一步的是:所述突棱与耐磨层为一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方面通过将皮带的工作层厚度设置为大于背层厚度的方式,使得皮带在厚度方向上呈非对称结构,另一方面通过在工作层表层增加设置耐磨层以进一步增加皮带表层的耐磨性能,以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进而减少因皮带表层磨损而经常更换皮带的问题,可降低设备运行成本。而且,通过单一的增加工作层厚度,其增加的额外成本相对较低,但是却可有效地增加工作层的使用寿命,因此可以在增加较低皮带成本的条件下实现有效地增加皮带使用寿命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钒钛球团矿输送的皮带的俯视图;

图2为图1中A-A截面的剖视图;

图中标记为:工作面1、背面2、工作层3、底层31、耐磨层32、背层4、加强夹层5、工作层的厚度D、背层的厚度为d、突棱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中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钒钛球团矿输送的皮带,所述皮带包括工作面1和背面2,与工作面对应的表层为工作层3,所述工作层3包括底层31和耐磨层32,所述耐磨层32位于底层31靠近工作面1的一侧,所述工作面1为耐磨层32的表面;与背面2对应的表层为背层4;在工作层3和背层4之间设置有加强夹层5;所述工作层3的厚度为D,所述背层4的厚度为d,且满足D>d。

其中,通过上述设置后,本实用新型中的皮带,其在在厚度方向上将呈非对称结构,并且其工作层3的厚度D由于大于背层4的厚度d,因此可以有效地增加皮带工作层的可磨损厚度,进而延长皮带使用寿命,降低因为经常更换皮带而导致的设备运行成本高的问题。而本实用新型中,其加强夹层5一般为多层的结构,其作用是用于增强皮带的结构强度,通常在加强夹层5内设置有相应的加强筋结构,以提高其抗拉强度;当然,本实用新型中的加强夹层5可采用与现有技术中的加强夹层5一致的结构形式,其在成本上不会导致皮带成本增加。

另外,更具体的,本实用新型中,进一步可设置其工作层3的厚度D大于背层4的厚度d的两倍,即满足D>2d。这样设置的目的,是尽量采用相对较厚的工作层3,以确保则皮带总体成本增加较小的情况下,有效地增加皮带的使用寿命,最终实现节约成本的目的。例如,可设置工作层3的厚度D为6mm,同时设置背层4的厚度d为1.5mm;这样,相对于工作层厚度为1.5mm的皮带产品而言,上述采用6mm厚度的情况下,理论上其工作层的耐磨强度可至少提高四倍。

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层3的厚度,本实用新型中进一步设置工作层3包括底层31和耐磨层32的双层结构,其中底层31一般采用同背层4相同的材料制成,例如采用橡胶材料;而对于耐磨层32则可采用相对于底层31更为耐磨的材料制成,例如采用聚氨酯材料制成,这样可进一步提高工作层3的耐磨强度,提高皮带的使用寿命,进而降低设备运行成本。

另外,考虑到本实用新型中的皮带可针对用于钒钛球团矿的输送,因此为了提高在运输过程中对钒钛球团矿的有效输送,防止钒钛球团矿在皮带上打滑,进一步可在工作面1上沿皮带输送方向间隔地设置有凸起的突棱6,所述突棱6横跨在皮带的宽度方向上。如附图1和附图2中所示,并且,其突棱6所凸起的高度,具体可根据钒钛球团矿的粒径大小等进行合理设置,通常可设置在1mm-5mm等。

更具体的,参照附图2中所示,每个突棱6可进一步设置呈“V”形的结构,并且所述“V”的角部朝向与皮带的输送方向相反,这样,在皮带运输过程中,可通过“V”形的突棱6实现将物料朝向皮带中部集中的效果,防止物料在输送过程中向皮带两侧移动。

更具体的,上述设置有突棱6的情况下,可进一步设置突棱6与耐磨层32为一体结构,即突棱6本身为耐磨层32上向上部分凸起后形成的结构;如附图1中所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