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件转移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22568发布日期:2018-09-01 03:13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件转移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工件转移平台。



背景技术:

在生产过程中,经常会需要在不磨损工件的前提下,将工件从一个装置转移到另一个装置上。通常会借助工件转移平台来完成工件的转移,但传统的工件转移平台放料、出料方向单一,工件只能从单一的方向转移到传统的工件转移平台上,然后从与之相反的方向将工件从传统的工件转移平台转移到另一个装置上,导致工作便利程度低。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放料、出料方向单一导致工作便利程度低的问题,提供一种放料、出料方向可选择以提高工作便利程度的工件转移平台。

一种工件转移平台,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第一支撑架及多个第二支撑架,多个所述第二支撑架能够相对所述底座升降,所述第一支撑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件,多个所述第二支撑架间隔并排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件之间,单个所述第二支撑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的长度方向不同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长度方向,所述底座可升降;

第一转移结构,用于沿所述第一支撑件的长度方向转移工件,所述第一转移结构包括多根第一转轴,多根所述第一转轴沿所述第一支撑件的长度方向间隔并排设置,单根所述第一转轴的两端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件上;

第二转移结构,用于沿所述第二支撑件的长度方向转移工件,所述第二转移结构包括多根第二转轴,多根所述第二转轴沿所述第二支撑件的长度方向间隔并排设置,单根所述第二转轴的两端分别设置于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二支撑件上,所述第二转轴在所述第二支撑件的升降作用下与所述第一转轴之间能够产生高度差;及

支撑杆,具有相对的两端,一端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另一端用于支撑所述工件,所述支撑杆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支撑杆均可相对于所述底座升降。

上述工件转移平台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当从第一支撑件的长度方向放料时,通过底座自身的升降,使第一转移结构的高度与作业设备一致。第二转轴在第二支撑件的升降作用下相对第一转轴产生负的高度差(即,第二转轴的高度低于第一转轴的高度),借助第一转轴,将第一件工件从作业设备沿着第一支撑件的长度方向放置到工件转移平台上。第二转轴在第二支撑件的作用下下降,支撑杆上升并接触工件,以起到防止第一件工件滑动的作用,然后继续放料。同理,当从第二支撑件的长度方向放料时与从第一支撑件的长度方向放料时的原理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当从第一支撑件的长度方向出料时,通过底座自身的升降,使第一转移结构的高度与另一作业设备一致。支撑杆下降至低于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在第二支撑件的升降作用下相对第一转轴形成负的高度差,借助第一转轴,将工件从工件转移平台沿着第一支撑件的长度方向放置到另一个作业设备上。同理,当从第二支撑件的长度方向出料时与从第一支撑件的长度方向出料时的原理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该工件转移平台既可沿第一支撑件的长度方向放料和出料,又可沿第二支撑件的长度方向放料和出料,可以根据工件的长宽比、作业设备的放置位置等因素,选择借助第一转轴和/或第二转轴完成工件的转移,使得工件转移作业灵活、方便,工作便利程度高。此外,在将第一件工件放置好后上升支撑杆以起到防止第一件工件滑动的作用,安全性高,稳定性好。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支撑杆均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件之间,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杆中,一个所述支撑杆靠近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支撑件,另一个所述支撑杆靠近另一个所述第一支撑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架与所述支撑杆沿所述第一支撑件的长度方向交错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架能够相对于所述底座升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旋转轴及转动轮,所述转动轮设置在所述底座的底部,所述转动轮能绕所述旋转轴转动以带动所述底座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路轨,所述路轨呈弧形,所述转动轮可沿着所述路轨滚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拖拽杆,所述拖拽杆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所述拖拽杆用于拖动所述底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包括上底座、升降机构及下底座,所述升降机构位于所述上底座与所述下底座之间,所述升降机构用于使所述上底座升降,所述第一支撑架与多个所述第二支撑架均设置于所述上底座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机构为液压支撑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脚踏式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与所述升降机构电连接,所述脚踏式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升降机构的升降高度。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中工件转移平台的俯视图;

图2为图1所示工件转移平台的局部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请参阅图1及图2,一实施方式中的工件转移平台10,包括底座100、第一转移结构200、第二转移结构300及支撑杆400。该工件转移平台10的放料、出料方向可选择,进而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作便利程度。

底座100主要起支撑作用,其上设置有第一支撑架110与多个第二支撑架120,多个第二支撑架120能够相对底座100升降,底座100本身也可升降。具体地,底座100包括上底座130、升降机构140及下底座150,升降机构140位于上底座130与下底座150之间,升降机构140用于使上底座130升降。

在放料和出料过程中,需要根据工件的放置高度合理调整上底座130的高度,以放料过程为例,随着放置到工件转移平台10上的工件的数量的增多,上底座130的高度加工件的高度会高于作业设备的高度,此时,应通过升降机构140使上底座130适当降低,以便于更轻松的进行放料。可以理解地,第一支撑架110与多个第二支撑架120均设置于上底座130上。

工件转移平台10还包括脚踏式控制器(图未示),脚踏式控制器与升降机构140电连接,脚踏式控制器用于控制升降机构140的升降高度。脚踏式控制器的使用寿命较长,且可以不用弯腰就能实现对升降机构140的控制,此外,还有利于将注意力集中在升降机构140的升降高度是否合适的问题上。可选地,升降机构140为液压支撑杆。液压支撑杆具有运行精度高、承载能力大等优点,更适合用于到工件转移平台10上。

第一支撑架11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件111,多个第二支撑架120间隔并排设置于两个第一支撑件111之间,单个第二支撑架12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支撑件121,第二支撑件121的长度方向不同于第一支撑件111的长度方向。工件既可沿第一支撑件111的长度方向放料和/或出料,又可沿第二支撑件121的长度方向放料和/或出料。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支撑件121垂直于第一支撑件111设置,且第二支撑件121的长度小于第一支撑件111,以适应不同尺寸的工件。需要指出的是,本文中所指的“垂直”并不仅仅限于绝对的垂直,还应该允许一定的误差存在。

第一转移结构200用于沿第一支撑件111的长度方向转移工件,第一转移结构200包括多根第一转轴210,多根第一转轴210沿第一支撑件111的长度方向间隔并排设置,单根第一转轴210的两端分别设置于两个第一支撑件111上。可选地,第一转轴210的外部还可套设有筒体,以形成无动力辊筒,可在一定程度上使输送更加平稳,同时还可减少噪音的产生。

第二转移结构300用于沿第二支撑件121的长度方向转移工件,第二转移结构300包括多根第二转轴310,多根第二转轴310沿第二支撑件121的长度方向间隔并排设置,单根第二转轴310的两端分别设置于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支撑件121上。第二转轴310在第二支撑件121的升降作用下与第一转轴210之间能够产生高度差,其中,高度差包括正的高度差和负的高度差,正的高度差指第二转轴310高于第一转轴210时,二者的高度差,负的高度差指第二转轴310低于第一转轴210时,二者的高度差。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转轴310的长度小于第一转轴210,且第二转轴310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一转轴210之间的间距。可选地,第二转轴310的外部还可套设有筒体,以形成无动力辊筒,可在一定程度上使输送更加平稳,同时还可减少噪音的产生。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架110与底座100固定连接,通过第二支撑架120的升降来使第二转轴310能相对第一转轴210具有正的和负的高度差,进而实现从不同的方向放料和出料。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架110也能够相对于底座100升降,也可使第二转轴310能相对第一转轴210具有正的和负的高度差。

支撑杆400具有相对的两端,一端设置在底座100上,另一端用于支撑工件,支撑杆400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支撑杆400均可相对于所述底座100升降。当转移板材等容易滑动的工件时,最先放置到工件转移平台10上的工件可利用第一转轴210或第二转轴310的转动,以较省力的方式放置。

但当后续的工件继续往工件转移平台10上放置的过程中,有可能导致最先放置的工件在后续工件的作用力下从工件转移平台10上滑落。此时可使支撑杆400接触工件,第一转轴210和第二转轴310均不接触工件,以起到防滑的作用。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以工件为板材为例,多块板材可借助第一转轴210或第二转轴310一次性放料,也可借助第一转轴210或第二转轴310一次性出料。

进一步地,多个支撑杆400均位于两个第一支撑件111之间,相邻的两个支撑杆400中,一个支撑杆400靠近其中一个第一支撑件111,另一个支撑杆400靠近另一个第一支撑件111。这样支撑杆400均匀地沿第一支撑件111的长度方向分布,可使得放置于支撑杆400上的工件更加稳定,不容易掉落,且受力均匀。

更进一步地,第二支撑架120与支撑杆400沿第一支撑件111的长度方向交错间隔设置。这样的设置方式可进一步使得放置于支撑杆400上的工件均匀受力,使得工件更加稳定。此外,也保证了第二转轴310的分布均匀性,可以使最先放置的工件以较省力、较容易的方式放置到工件转移平台10上。

可选地,相邻的第二支撑架120与支撑杆400之间设置有至少一根第一转轴210。这样的设置方式缩短了相邻的两根第一转轴210的距离,保证了第一转轴210的分布密度,可以使最先放置的工件以较省力、较容易的方式放置到工件转移平台10上。

可选地,工件转移平台10还包括旋转轴510及转动轮520,转动轮520设置在底座100的底部,转动轮520能绕旋转轴510转动以带动底座100转动,而从改变第一支撑件111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支撑件121的长度方向,以便进一步灵活调整放料、出料方向。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通过在下底座的底部设置多个移动轮,以调整放料、出料方向。

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轴510固定在地面上,且相对于下底座150可转动,转动轮520设置在下底座150的底部。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旋转轴510可与下底座150固定连接,且相对于地面可转动。

可选地,工件转移平台10还包括路轨530,转动轮520可沿着路轨530滚动,在本实施方式中,路轨530呈弧形,且为180度,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路轨530还可以为90度或200度等角度。路轨530上可开设有与转动轮520的尺寸相对应的凹槽,该凹槽用于容纳转动轮520,以起到限位的作用。

可选地,工件转移平台10还包括拖拽杆540,拖拽杆540与底座100可拆卸连接,拖拽杆540用于拖动底座100。当工件转移平台10需要被转动时,将拖拽杆540与底座100连接,可以较省力、较舒适的方式转动工件转移平台10。当工件转移平台10处于静止状态时,可将拖拽杆540拆卸下来,以避免拖拽杆540阻碍作业人员走动。进一步地,拖拽杆540未与底座100连接的一端还可设置有手环541,以便操作人员更好的施力。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直接推动底座100以使工件转移平台10转动。

上述工件转移平台10的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在本实施方式中,工件转移平台10采用多部件可升降设计,即底座100可升降,第二支撑架120可升降,支撑杆400可升降,在起到防滑作用的同时,实现了放料、出料方向可选择。在初始状态下,第一转轴210的高度高于第二转轴310,第二转轴310的高度高于支撑杆400的高度。

工作时,以沿第二支撑件121的长度方向放料为例,利用升降机构140使上底座130上升至接近作业设备的高度,然后使第二支撑架120上升,以使第二转轴310的高度高于第一转轴210,且第二转轴310的高度应与作业设备的高度一致。

将第一件工件放置到工件转移平台10,此过程中,第二转轴310在工件的作用下转动,减少了工件与工件转移平台10之间的摩擦力,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工件表面的磨损。使第二转轴310在第二支撑板的升降作用下下降,支撑杆400上升并接触工件,以起到防止第一件工件滑动的作用,同时使支撑杆400的高度加第一件工件的高度与作业设备的高度一致,以便于后续的放料。然后开始放置后续的工件,此过程中,需利用升降机构140不断降低上底座130的高度,以使支撑杆400的高度加放置于支撑杆400上的工件的高度与作业设备的高度一致。

同理,沿第一支撑件111的长度方向放料时与沿第二支撑件121的长度方向放料的原理类似,在将第一件工件放置到工件转移平台10上时,第二转轴310在第二支撑件121的升降作用下相对第一转轴210产生负的高度差(即,第二转轴310的高度低于第一转轴210的高度)。放置后续的工件时,支撑杆400高于第一转轴210与第二转轴310。

当放置足够数量的工件后,利用拖拽杆540将工件转移平台10转移一定的角度,以调整出料角度。以转过的角度为90度,且以沿为第一支撑件111的长度方向出料为例,此时,第一支撑件111的长度方向与另一作业设备对应。使支撑杆400下降,第一转轴210上升,以保证第一转轴210既高于支撑杆400,也高于第二转轴310,然后借助第一转轴210进行出料作业。

同理,沿第二支撑件121的长度方向出料时与沿第一支撑件111的长度方向出料时的原理类似,但需使第二转轴310的高度高于第一转轴210与支撑杆400。

整个工件转移作业过程中,放料、出料方向可选择,工作便利程度高,且具有一定的防滑效果。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