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篮式循环提取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22567发布日期:2018-09-01 03:13阅读:66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药设备,特别是一种吊篮式循环提取机组。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中药制剂提纯、干燥方面出现了许多新工艺,这些新工艺的应用,使得中药制剂既符合传统的中医理论,又能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有效成分的回收率和纯度的目的, 随着新医改的启动和《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发布和实施,推动了中药制剂的现代化进程,为我国的中药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中药制剂的配方各异、成分复杂,不同的提纯、干燥等制备方法各异,对不同药物制剂有效成分的提纯率不同,其用法用量、提纯、干燥工艺条件对成品质量的影响也很大,所以应根据中药材与期望的目标产物特性,选择不同方法进行提取和干燥,或多种方法的联合运用,最大可能保留活性成分,提高有效组分的提取效率。

中药制剂工业化生产流程主要由提取、提纯(过滤、浓缩、醇沉、吸附、洗脱)、收膏、干燥、配料、包装等工序组成,且最为主要的提取、提纯、干燥工序都是变量、扰动大、非线性的复杂动态系统。由于中药药材原料的有效成分的含量相对较低,而非有效成分含量高且复杂,为最大限度的提取、提纯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并竟可能减少非有效成分的提出,这个组分提取、提纯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我国现阶段的中药生产技术与国际生产技术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提取、提纯、干燥技术滞后于制剂技术,不仅工艺粗放、装备水平和自动化程度低、缺乏有效的质控手段,而且制造过程以落后的单元操作和人工操作为主,远未实现整个工艺过程的集成和优化,严重制约了中药产业的发展及国际化。

在传统的中药制剂提取过程中,将药材直接加入到提取罐内,按一定比例加水煎煮,药材全部投入罐体后往往堆积在罐体底部,药材堆积层厚重,堆积密实程度不一,循环少,外围药液接触低,出料口密封圈易老化,造成安全隐患,其下开盖式出料方式,会使得现场药渣、残留液纵横遍地,生产环境温度高、湿度大、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结果简单、使用安全的一种吊篮式循环提取机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吊篮式循环提取机组,包括用于对药材进行提练的提取罐,提取罐具有容纳提炼腔,其特征在于:容纳提取腔内至少有一个提取篮,两两提取篮之间具有空隙,每个提取篮中设有位于提取篮上部的上层隔板以及位于提取篮下部的下层隔板,上层隔板、下层隔板上均设有具有网孔结构的滤层,每个提取篮的周边和底部开有用于药材流通的通孔,通孔与提取篮内腔相通,提取罐上部开有进料口以及出料口,提取罐设有位于提取罐周边的第一连通孔以及位于提取罐底部的第二连通孔,第一连通孔和第二连通孔通过管道相连通有用于驱动药液加速流动的药液循环装置。

进一步的,通孔包括圆形通孔、方形通孔或棱形通孔其中一种或两者以上组合。

进一步的,药液循环装置包括循环泵,第二连通孔位于提取罐的底部下端,第二连通孔位置位于提取篮底端下方,第一连通孔位于提取罐的侧面上,第一连通孔位于提取篮顶端上方。

进一步的,上层隔板与下层隔板设置于提取篮内,且上层隔板与下层隔板之间形成有流动层。

进一步的,上层隔板位于提取篮内部上方1/3~1/4处,下层隔板位于提取篮内部下方1/3~1/4处,且由上层隔板与下层隔板之间形成的流动层高度占比为不少于提取篮高度的1/3。

进一步的,提取篮外端面相对于容纳提取腔形成有流动空间。

本实用新型得到的一种吊篮式循环提取机组,具有以下优点:吊篮式循环提取技术,采用上进上出的自动进出料方式,减轻了药材对罐体底部的压力,改善了工作环境,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安全性,中药材放置于具有密集、通透小孔的篮体重,减轻了药材对罐体底部的压力,药材分布相对均衡,不易破碎,堆积程度低,缩短了提取时间,增加了与溶媒的接触面积,提高了药液的纯度、澄清度、得率及药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吊篮式循环提取机组,包括用于对药材进行提练的提取罐1,提取罐1具有容纳提炼腔,容纳提取腔内至少有一个提取篮2,两两提取篮之间具有空隙,每个提取篮中设有位于提取篮上部的上层隔板3以及位于提取篮下部的下层隔板4,上层隔板3、下层隔板4上均设有具有网孔结构的滤层,滤层可以是网布,位于上层隔板3、下层隔板4中区,每个提取篮的周边和底部开有用于药材流通的通孔6,通过6在底部与周边设置通孔,增加了循环的路径,通孔与提取篮内腔相通,提取罐上部开有进料口以及出料口,提取罐设有位于提取罐周边的第一连通孔以及位于提取罐底部的第二连通孔,第一连通孔和第二连通孔通过管道相连通有用于驱动药液加速流动的药液循环装置5。

为了提高流通,通孔6包括圆形通孔、方形通孔或棱形通孔其中一种或两者以上组合。

药液循环装置包括循环泵,第二连通孔位于提取罐的底部下端,第二连通孔位置位于提取篮底端下方,第一连通孔位于提取罐的侧面上,第一连通孔位于提取篮顶端上方。

上层隔板与下层隔板设置于提取篮内,且上层隔板与下层隔板之间形成有流动层。

上层隔板位于提取篮内部上方1/3~1/4处,下层隔板位于提取篮内部下方1/3~1/4处,且由上层隔板与下层隔板之间形成的流动层高度占比为不少于提取篮高度的1/3。

提取篮外端面相对于容纳提取腔形成有流动空间。

对本设计一种吊篮式循环提取机组作进一步说明:吊篮提取是在煎煮罐内设置多个提取篮2,将置入的药材分成多份,每份分别铺于煎煮罐内的各个提取篮2中,以减少药材的堆积厚度,上层药材与下层药材之间保持一定间距,提取篮的周边和底部开有圆形、方形或菱形小孔,煎煮罐外增加药液外循环装置——外循环泵,外循环泵通过管道与煎煮罐的一侧及底部相连,煎煮罐的下部设有挡板煎煮罐的底部通过泵与暂存罐的进口相连。加水煎煮时,提取液以循环泵为动力加速煎煮罐内药液流动,溶媒在上、下层隔板网孔间贯通流动,与药材充分接触,溶媒在外循环和内循环的作用下,药液浓度梯度增大,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

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其架构形式能够灵活多变,只是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由本实用新型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