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放线辅助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49204发布日期:2018-09-14 23:44阅读:69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加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缆放线辅助工具。



背景技术:

电缆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绞合而成,电缆的形状类似绳索,每组导线之间相互绝缘,并常围绕着一根中心扭成,整个外面包有高度绝缘的覆盖层。多架设在空中或装在地下、水底,用于电讯或电力输送。它与普通电线的差别主要是电缆尺寸较大,结构较复杂。

电缆在运输过程中为了方便运输会缠绕在电缆盘上进行运输,待需要电缆进行进一步加工时,自动化的加工设备依靠自身的动力机构和进线机构进行自动进线,但现有的电缆自动化加工设备的动力有限,不能拉动又大又重的电缆盘转动;于是生产中,要么依靠人力先将电缆从电缆盘上取下,再送自动加工设备进行加工,消耗大量的人力;要么依靠额外的动力设备转动电缆盘以保证自动加工设备进行的顺利进线,但动力设备价格不菲,这就带来了额外的设备购置成本,而是使用该送动力设备必定带来额外的能耗,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线缆放线辅助工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缆从电缆盘上取下的工序费时费力,消耗过多人力或物力的问题。

本方案中的线缆放线辅助工具,包括顶板、转轴和取缆臂,所述转轴为上下开口的管体,转轴的一端伸入所述顶板,并与顶板转动连接;

所述取缆臂分为固定部和伸缩部,所述固定部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转轴上位于顶板以下的部份上,并向斜下方延伸,固定部的末端弯折至竖直方向并连接有可沿竖直方向上下伸缩的伸缩部;所述伸缩部与所述固定间连接有用于使得伸缩部复位的弹性件;

该伸缩部呈L型,其一臂与所述固定部连接,其另一臂水平设置,并指向所述转轴的轴线;

所述伸缩部水平的一臂上开有供电缆通过的过线孔;所述固定部的弯折处设有第一滑轮;所述转轴上朝向所述第一滑轮的方向上开有进线孔。

本方案中,过线孔、第一滑轮、进线孔以及转轴位于顶板上的开口形成了一条电缆供电缆穿过的路线。使用先将顶板固定在高处,然后将电缆盘放置在转轴正下方,再取下电缆并将电缆依次过线孔、第一滑轮、进线孔以及转轴位于顶板上的开口,进而将线缆放入自动化的加工设备的进线机构,进线机构拉动电缆时,线缆讲进线机构的动力传递到取缆臂上,同时转轴可以自由转动,使得取缆臂会绕着转轴的中轴线旋转,进而将电缆一圈一圈从电缆盘上剥离下来;电缆通常是并排的缠绕在电缆盘上,所以电缆各部分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是不同的,通过伸缩部的设计,使得过线孔可以适应电缆的缠绕位置,配合复位弹簧上下伸缩,减少电缆与过线孔间的摩擦,L型的伸缩部配合弯折的固定部,使得结构更紧凑,节约了安装空间。

本方案利用了自动化加工设备的进线动力,无需消耗大量的人力取电缆;更避免了额外的动力设备转动电缆盘以保证自动加工设备进行的顺利进线,减少了能耗,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进一步,还包括支撑杆,其一端固定在转轴上所述取缆臂的上方,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取缆臂的中部。

进一步,所述过线孔靠近取缆臂的一侧的口沿处设有第二滑轮。

线缆搭在该滑轮上,减小摩擦力,保护电缆,也使得取线更顺畅。

进一步,顶板上所述转轴的开口的缘上方设有第三号滑轮。

线缆搭在该滑轮上,减小摩擦力,保护电缆,也使得取线更顺畅。

进一步,所述进线孔的上口沿的下方设有第四滑轮。

一方面压住电缆,使得电缆不与口沿直接接触,保护电缆不被刮伤,也较小摩擦使得取线更顺畅。

进一步,所述取缆臂分为相互平行的两部分,分别设置在所述转轴的两侧。

使得取缆臂更为稳固。

进一步,所述固定部伸入所述伸缩部,并与伸缩部滑动连接;

上下滑动的连接使得伸缩动作更为稳定。

进一步,所述弹性件为拉簧,所述拉簧的一端与固定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伸缩部固定连接。

机构简单易行,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过线孔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顶板1、转轴2、取缆臂3、固定部31、伸缩部32、拉簧4、支撑杆5、过线孔6、第一滑轮7、第二滑轮8、第四滑轮9、第三滑轮10。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线缆放线辅助工具,包括顶板、转轴和取缆臂,所述转轴为上下开口的管体,转轴的一端伸入所述顶板,并与顶板通过轴承连接;所述取缆臂分为固定部和伸缩部,所述固定部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转轴上位于顶板以下的部份上,并向斜下方延伸,固定部的末端弯折至竖直方向并连接有所述可沿竖直方向上下伸缩的伸缩部;固定部分为相互平行的两部分,分别设置在所述转轴的两侧;固定部伸入所述伸缩部上的与固定部配合的孔内,并与该空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伸缩部与所述固定间连接有用于使得伸缩部复位的拉簧;所述拉簧的一端与固定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伸缩部固定连接;

该伸缩部呈L型,其一臂与所述固定部连接,其另一臂水平设置,并指向所述转轴的轴线。

还包括支撑杆,其一端焊接在转轴上所述取缆臂的上方的安装片上,另一端焊接在所述取缆臂的中部,同样的也是左右两侧各一根,两根支撑杆相互平行;

如图2所示,所述伸缩部水平的一臂上开有供电缆通过的过线孔;所述固定部的弯折处设有第一滑轮;所述转轴上朝向所述第一滑轮的方向上开有进线孔,过线孔靠近取缆臂的一侧的口沿处设有第二滑轮,顶板上所述转轴的开口的缘上方设有第三滑轮,所述进线孔的上口沿的下方设有第四滑轮,除此之外本实施例所有的口沿都做倒圆角处理,保护线缆的外皮不受破坏。

本实施例中,过线孔、第一滑轮、进线孔以及转轴位于顶板上的开口形成了一条电缆供电缆穿过的路线。使用先将顶板固定在高处,然后将电缆盘放置在转轴正下方,再取下电缆并将电缆依次过线孔、第一滑轮、进线孔以及转轴位于顶板上的开口,进而将线缆放入自动化的加工设备的进线机构,进线机构拉动电缆时,线缆讲进线机构的动力传递到取缆臂上,同时转轴可以自由转动,使得取缆臂会绕着转轴的中轴线旋转,进而将电缆一圈一圈从电缆盘上剥离下来,通过伸缩部的设计,使得过线孔可以适应电缆的缠绕位置,配合复位弹簧上下伸缩,减少电缆与过线孔间的摩擦。线缆搭在各个滑轮上,减小摩擦力,保护电缆,也使得取线更顺畅。第四滑轮一方面压住电缆,使得电缆不与口沿直接接触,保护电缆不被刮伤,也较小摩擦使得取线更顺畅。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