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式输送机及其移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871427发布日期:2019-10-14 19:38阅读:865来源:国知局
带式输送机及其移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主要涉及带式输送机,特别是用于运输物质的输送机,所述物质例如是矿石、尾矿或者可以从矿山或采石场开采的任何其他物质。这种输送机例如用于在开采区与存储区域或用于车辆的装载区域之间输送这些物质。

更具体地,根据第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这样类型的带式输送机,其包括:纵向自支撑的传送带;多个带的支撑站,每个所述支撑站包括基座、固定在所述基座上的塔架和附接到所述塔架的用于支撑带的装置。



背景技术:

ep1350742公开了一种上述可脱离型带式输送机。术语“可脱离型输送机”是指通过在地面上滑动而可移动的输送机。然后通常横向于输送方向实现位移。为此,根据传送方向,在传送带的支撑框架上固定绳状链节。然后通过沿输送机的纵向行进的机动车辆沿其整个长度连续地横向作用链节,以便引起支撑框架的逐渐移动。

然而,这种类型的可脱离型输送机不能容易地移动。实际上,传送带的横向位移是通过底盘的连续位移来实现的。在具有地形变化或土壤性质变化(例如地质属性或土壤属性)的土地上进行实施可能是复杂的。此外,天然障碍物(例如湖泊、河流)或人造障碍物(例如道路、建筑物)的存在也使得这种类型的输送机的实施复杂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出一种便于在地面上移动的传送带。

为此,本发明涉及一种上述类型的传送带,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些支撑站包括用于移动所述站的装置,并且其特征在于带的支撑装置在地平面上方超过一米的高度处被固定在塔架上。

因此,固定在带的某些支撑站上的移位装置通过在诸如矿山或采石场的场地上提供实施的灵活性和速度从而有利于输送机在现场的移动。

单独考虑或以任何技术上可行的组合方式考虑,根据本发明的输送机可以包括以下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

﹣用于移动支撑站的装置,其包括安装在基座上的履带或轮,

﹣每个支撑站包括在塔架和基座之间的球接头连接件和/或在塔架与基座之间的、允许围绕沿垂直于地面的方向延伸的轴线枢转的连接件,

﹣塔架是伸缩式的,

﹣支撑装置包括:沿主方向延伸的主臂;至少一个辅助臂,其附接到所述主臂并且在基本垂直于主方向的辅助方向上延伸;以及固定在所述辅助臂上的带的至少一个支撑构件,

﹣通过允许围绕沿主方向延伸的轴线枢转的连接件来将辅助臂或每个辅助臂固定在主臂上,

﹣带的支撑构件或每个支撑构件通过第一连接件固定到辅助臂,所述第一连接件允许围绕平行于主方向的轴线枢转,

﹣带的支撑构件或每个支撑构件通过第二连接件固定到辅助臂,所述第二连接件允许围绕垂直于枢转的第一连接件的旋转轴线的轴线枢转,

﹣输送机包括附接到主臂的每个端部的两个相互平行的辅助臂,每个辅助臂支承至少一个支撑构件,

﹣辅助臂或每个辅助臂包括沿所述辅助臂布置的两个支撑构件,

﹣传送带为闭合环路,其中传送带的段搁置在由辅助臂中的一个辅助臂所支承的支撑构件或每个支撑构件上,而带的返回段搁置在辅助臂的另一个辅助臂所支承的支撑构件或每个支撑构件上,

﹣支撑构件或每个支撑构件包括彼此平行的至少两个支撑元件,

﹣每个支撑元件包括多个辊,所述多个辊限定了用于带的支撑托架,

﹣有些辊是动力化的。

根据第二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使具有上述特征的带式输送机移动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步骤,在所述步骤期间移动多个带的支撑站。

移动方法还可以具有特征:支撑站的移动由操作员手动执行或者根据计算机编程序列以自动方式执行。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参考附图从下面以指示性而非限制性给出的详细描述中显现出来,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带式输送机的一部分的侧视图;

图2示出了在支撑站处的带式输送机的等距视图;

图3和图4更精确地示出了支撑站的细节的等距视图和俯视图;

图5示出了支撑站的辅助臂沿带的纵向方向的细节。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示出了带式输送机1,其包括自支撑的、纵向的传送带3,用于运输分离开的材料,例如矿石、尾矿、碎石或任何其他类型的材料。该输送机具有沿传送带分布的多个支撑站5。

术语“自支撑的带”是指在没有外部约束对其塑形的情况下、在静止状态保持其半圆柱形状的传送带。

例如,这种类型的带包括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基质和嵌入该基质中的增强件。所述基质通常由合成橡胶、天然橡胶或pvc制成。

所述增强件包括例如纵向的金属线缆或芳族聚酰胺织物或具有0.2%至2%的伸长率的任何其他织物。这些线缆通常由钢制成并且具有非常低的负载伸长率,所述负载伸长率例如介于0.2%至0.3%之间。这些线缆在带的整个长度上延伸。这些线缆通常在带的区段中或在圆周部分上周向均匀地分布。例如,除了纵向线缆或等效织物之外,所述增强件还可以包括横向的金属线缆或芳族聚酰胺织物或另一种织物。这些线缆通常由钢制成。这些线缆通常在带的周边的大部分上延伸。纵向和横向的线缆可以例如以预定的方式彼此交织。

自支撑的传送带根据硫化过程而分段制造。在此操作期间,每个段围绕具有合适形状的芯部成形,然后在保持压靠芯部的同时进行烘烤。该制造连续进行,其中每个新的段被模制和烘烤以便构成已经生产好的带部分的延伸部分。在增强件嵌入基质中的情况下进行烘烤。在成形操作之前或期间将电枢放置在基质中。

例如,由本申请人以编号1559277和1559301提交的法国专利申请分别描述了这样的自支撑的带及其制造工艺。

与传统的带相比,带3的半圆柱形状具有优势。它具有出众的承载能力。由于梁效应,其机械强度增加、刚性增加。

因此,所述带可以延伸很长的距离(例如几公里),而同时最少化带的支撑站的数量。

有利地,自支撑的传送带可以在其上部打开,或者可以关闭以防止例如被运输的材料掉落。

自支撑的传送带借助于图中未示出的辊而在其端部处通常为闭合环路。

因此,传送带包括第一材料运输道3a和返回道3b,它们彼此平行并且在输送机1的纵向方向上延伸。

因此,带可以连接例如位于采石场附近的材料装载站和位于加工或材料调节工厂、运输基础设施附近的材料卸载站。

每个支撑站5包括基座7,塔架9固定在该基座上。带的支撑装置11固定在塔架9上。带的支撑装置11在地面上方大于一米的高度处被固定在塔架9上,所述距地面高度优选大于2米,更优选大于5米。

支撑装置11的最大高度由监管、气象、建筑和/或经济限制所指导。最大高度例如是50米。

通常,沿传送带的两个相继的支撑站5分隔开10米至1000米之间的距离,优选地分隔开介于30米至300米之间,并且通常被分隔开50米。

根据地面的性质、地域的地形、要越过的障碍物、带的直径、带的质量以及被运输的材料的密度来更精确地确定两个相继的支撑站5之间的间距和支撑装置的高度。要克服的障碍可能是自然障碍(例如丘陵、森林、水体)或人造障碍(例如建筑物、道路)。

此外,支撑装置11的高度取决于两个相邻的支撑站5之间的距离。实际上,两个相继的支撑站5之间的距离越大,则带的支撑装置11就要固定在相对于地面的更高的高度处,这是因为两个支撑站5之间的带的加宽更加明显。

相反,出于监管、安全(即,由于风导致的材料掉落)或美学(即,景观整合)或经济(即,材料成本)方面的原因,支撑装置11的高度可能受到限制。在这种情况下,选择相邻的支撑站5之间的间隔以便使支撑装置保持在最大批准高度以下。

有利地,至少一些支撑站5可以包括装置13用于移动该站。

基座7通常是机械焊接的框架,所述框架搁置在地面上,其中移位装置13用作推进设备。这些移位装置13可以是例如安装在支撑站5的基座7上的轮或履带(如图1至图4所示)。

有利地,基座7可以包括与基座成一体的马达(未示出),以便使轮或履带运动。

控制装置(未示出)使得例如可以通过固定到基座7的控制室来手动地控制支撑站5的移动。在一个变体方案中,例如通过无线电、wifi或任何其他无线装置或者通过有线连接到该站的控制盒来传输控制命令以便远程控制该支撑站5的移动。

有利地,履带使得支撑站更容易地在不平坦的地面(即具有或多或少显著地形的地域)上移动。履带还使得支撑站更容易地在非常柔软的地域(例如沙质土壤)上移动。

塔架9可以是例如由钢管形成的塔架。

有利地,带的支撑站5的塔架9通过连接件15固定在基座7上,所述连接件允许围绕在垂直于地面的方向上延伸的轴线而枢转。

例如,该枢转的连接件15可以由类似于建筑机械转台的装置所提供。

这使得可以将带的支撑装置11沿优选方向定向,特别是在支撑站5在地面上且根据地形限制移位之后进行定向。

替代地,带的支撑站5的塔架9可以通过球接头固定在基座7上。塔架9可以包括例如球形下端部,所述球形下端部与一构件相配合,所述构件形成了固定在支撑站5的基座7上的保持架(cage)。

该球接头允许塔架9相对于垂直于基座7的方向倾斜。

然后在塔架9的方向和垂直于基座7的方向之间形成的角度通常介于0°至30°之间。必须根据塔架的长度选择最大倾斜角度,以避免引起支撑站的不稳定。

球接头允许例如带的支撑站被安装在具有一定梯度的地域上并且允许将支撑装置11保持在期望的平面中。例如,塔架9的倾斜度可以是毗邻的支撑站5的支撑装置11的位置的函数。

根据另一变体方案,带的支撑站5的塔架9可以根据上述特征通过回转和枢转类型的连接件而被固定在基座上。

有利地,塔架9是伸缩式的,这允许带的支撑装置的高度相对于地面增大或减小。

因此,支撑装置相对于地面的高度可以适配上述的外部约束(例如自然障碍或人造障碍)。

从图2和图3中可以看出,支撑装置11优选地各自包括:在所谓的主方向上延伸的主臂17;至少一个辅助臂19,所述至少一个辅助臂被固定到主臂并且在垂直于主方向的基本辅助方向上延伸。该辅助臂或每个辅助臂包括固定在其上的带的至少一个支撑构件21(图5)。

主臂17通常在没有任何自由度地情况下成一体地固定在支撑站5的塔架9上。主臂17在垂直于塔架9方向的方向上延伸。

主臂17可以是例如正方形或矩形截面的钢制梁。

如图5中可以看见的,辅助臂19或每个辅助臂19通常通过连接件23附接到主臂17,所述连接件允许围绕沿主方向延伸的轴线枢转。

围绕上述枢转的连接件23的运动是自由的。因此,辅助臂19或每个辅助臂19可以围绕其轴线自由摆动。

辅助臂19或每个辅助臂19可以是例如钢制梁或倒u形的钢制部件。

通常,如图5中可以看见的那样,带的支撑构件21或每个支撑构件21可以通过第一连接件25而固定在辅助臂19上,所述第一连接件围绕平行于主方向的轴线枢转。

通常,带的支撑构件21或每个支撑构件21可以通过第二连接件26而固定到辅助臂19,所述第二连接件围绕垂直于枢转的第一连接件25的旋转轴线的轴线枢转。

有利地,如图3中可以看见的那样,带的每个支撑站5均包括两个平行的臂19,所述两个平行的臂彼此平行并且固定到主臂17的每个端部。

每个辅助臂19有利地包括至少两个支撑构件21,所述至少两个支撑构件沿着辅助臂19布置在枢转连接件23的两侧。

对于上述的枢转连接件23而言,每个支撑构件21围绕其第一枢转连接件25以及其对应的第二枢转连接件26自由移动。

因此,围绕枢转连接件23、25和26的运动不受除传送带之外的任何外部约束的影响。辅助臂19和支撑构件21的振动或者每个辅助臂19和支撑构件21的振动例如取决于带上存在的材料的质量或者取决于支撑站的带支撑装置11的高度与先前站的支撑装置或后续站的支撑装置的高度的相对关系。

每个支撑构件21包括彼此平行且基本垂直于辅助方向的两个支撑构件27和29。

支撑构件21的每个支撑元件27和29之间的间隔是固定的。

每个支撑元件27和29包括在图3和图4中可见的辊31。每个元件27和29形成用于带的纵向段的槽状支撑和引导托架。每个支撑元件27和29具有至少四个辊31,优选地具有五个辊31。这些辊31沿着带的周边的下半部周向分布。

替代地,辊31由垫代替,所述垫具有传送带在其上滑动的表面。

一些支撑站5可以包括带驱动装置。这些未在图中示出的驱动装置可以包括例如固定在基座7上、塔架9上或每个支撑元件27和29处的齿轮马达组件。

这些齿轮马达驱动辊31旋转并且可以驱动带3a和3b。

有利地,齿轮马达能够取决于传送带的运动方向而在一个旋转方向上或在另一个旋转方向上驱动辊31。

替代地,输送机可以配备有马达辊,即每个辊31在其结构内部包括驱动辊31旋转的齿轮马达。

因此,所有支撑站5都没有系统地包括带驱动装置。例如可以根据输送机所跟随的地形轮廓以及对带的加载,来选择包括驱动装置13的支撑站5以便有利于带的运动。

根据本发明,带式输送机1的至少一部分可以通过连续地或同时地移动多个支撑站5而在现场移动,例如沿横向于带的纵向的方向移动。

该移动可以通过操作者的介入手动执行,或者根据计算机编程的运动序列以自动方式执行。

在这种情况下,支撑站5的轨迹可以例如根据外部约束来优化,所述外部约束例如为场地的地形或自然或人造障碍物。

本发明提供许多优点。实际上,其在矿山或采石场等场地提供实施的相当大的灵活性。由于移位装置13固定在每个支撑站5上,因此无论场地的地形和地面的性质如何,传送带的支撑站5都可以容易地移动。

因此,支撑站5可以在柔软或具有不规则表面(例如石质地面)的地面上移动。有利地,可以移动支撑站5以避开或绕过某些自然或人造障碍物。

如上所述,使用包括伸缩式的塔架和/或相对于基座7的平面倾斜的塔架的支撑站使得本发明特别灵活和具有适应性。有利于在地面上实施该输送机。

如上所述的带支撑装置还提供了使用根据本发明的输送机的灵活性。

实际上,辅助臂19中的每个和支撑构件21中的每个都跟随着带的运动。这些布置有利于例如带的运动。

例如,本发明可以具有在大型露天采矿场地上使用的特殊益处。实际上,在这种类型的安装中,输送机必须跟随开采点的发展和前进。

因此,在操作中,诸如齿轮挖掘机的开采机器在其挖掘地面时移动。因此,用于将开采的材料从地面输送到处理设施的系统必须是可移动的并且以与采矿机相同的速度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输送机还可以优化开采场所上的运输。实际上,每个支撑站5包括两个辅助臂19,同时支撑构件21各自支撑传送带的一段。这两段并行循环运行,其中第一段3a沿一个方向流动,而第二段3b沿相反的方向流动。

实际上,在磷酸盐开采场所,不可利用的材料(即无菌材料)的量接近开采量的60%。根据本发明的双向输送机的优点在于,当挖掘机移动时,不可利用的产品可以直接返回到开采点且将开采所留下的空腔部分地填充。

当然,可以设想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