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及其平衡轮导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67538发布日期:2020-05-15 19:10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电梯及其平衡轮导靴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在井道的下部设置有平衡轮装置的电梯和设置于平衡轮装置的平衡轮导靴。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电梯中,补偿绳索的第一端部与轿厢的下部连接。另外,补偿绳索的第二端部与对重的下部连接。由此,补偿绳索从轿厢及对重悬吊。

在井道的下部竖立有一对导轨。在一对导轨之间设置有绳轮框体。绳轮框体能够沿着一对导轨上下移动。在绳轮框体设置有补偿绳轮。补偿绳索的中间部卷挂于补偿绳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2476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那样的以往的电梯中,当乘客向轿厢乘降时及轿厢紧急停止时等,存在补偿绳轮暂时上升的情况。因此,需要在补偿绳轮的上方确保充分的空间,以使得即使补偿绳轮上升也不与其他设备冲突。由此,用于补偿绳轮的导轨变长,井道的底坑深度尺寸增大。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电梯及其平衡轮导靴,其能够缩小平衡轮导轨的长度,实现底坑深度尺寸的缩小。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电梯具备:轿厢,其在井道内升降;悬挂体,其悬吊轿厢;挠性的补偿体,其从轿厢悬吊,补偿悬挂体的重量不均衡;以及平衡轮装置,其设置在井道的下部,对补偿体施加张力,平衡轮装置具有:平衡轮导轨;平衡轮框,其能够沿着平衡轮导轨上下移动;平衡轮导靴,其设置于平衡轮框,平衡轮导靴与平衡轮导轨接触并沿着平衡轮导轨移动;以及平衡轮主体,其设置于平衡轮框,并且补偿体卷挂于平衡轮主体,平衡轮导靴上升时的平衡轮导靴与平衡轮导轨之间的摩擦系数比平衡轮导靴下降时的平衡轮导靴与平衡轮导轨之间的摩擦系数大。

此外,本发明的电梯的平衡轮导靴通过与平衡轮导轨接触并沿着平衡轮导轨移动,而引导平衡轮主体的上下移动,电梯的平衡轮导靴的与平衡轮导轨接触的面构成为,沿着平衡轮导轨上升时的与平衡轮导轨之间的摩擦系数比沿着平衡轮导轨下降时的与平衡轮导轨之间的摩擦系数大。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的电梯及其平衡轮导靴中,平衡轮导靴上升时的平衡轮导靴与平衡轮导轨之间的摩擦系数比平衡轮导靴下降时的平衡轮导靴与平衡轮导轨之间的摩擦系数大。因此,能够缩小平衡轮导轨的长度,实现底坑深度尺寸的缩小。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应用了本发明的电梯的一例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平衡轮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示出图2的平衡轮装置的侧视图。

图4是沿图2的iv-iv线的剖视图。

图5是沿图4的v-v线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图5的平衡轮导靴的第一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图5的平衡轮导靴的第二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平衡轮导靴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应用了本发明的电梯的一例的概略结构图。在图中,在井道1的上部设置有机房2。在机房2设置有曳引机3、偏导轮4以及控制装置5。曳引机3具有驱动绳轮6、曳引机马达以及曳引机制动器7。曳引机马达使驱动绳轮6旋转。曳引机制动器是对驱动绳轮6的旋转进行制动的电磁制动器。

在驱动绳轮6及偏导轮4卷挂有悬挂体8。作为悬挂体8,使用多根绳索或者多根带。在悬挂体8的第一端部连接有轿厢9。在悬挂体8的第二端部连接有对重10。

轿厢9和对重10通过悬挂体8悬吊在井道1内。此外,轿厢9及对重10通过使驱动绳轮6旋转而在井道1内升降。控制装置5通过控制曳引机3,使轿厢9以设定的速度升降。

在井道1内设置有一对轿厢导轨11和一对对重导轨12。一对轿厢导轨11引导轿厢9的升降。一对对重导轨12引导对重10的升降。在井道1的底部设置有轿厢缓冲器13和对重缓冲器14。

在轿厢9的下部与对重10的下部之间悬吊有挠性的补偿体15。补偿体15补偿悬挂体8在驱动绳轮6和偏导轮4的一侧和另一侧的重量不平衡。作为补偿体15,例如使用多根补偿绳索或多根带。

在井道1的下部设置有对补偿体15施加张力的平衡轮装置16。平衡轮装置16具有一对平衡轮主体17。在一对平衡轮主体17卷挂有补偿体15。

平衡轮主体17能够根据悬挂体8及悬挂补偿体15的经时伸长而分别向下方移动。由此,针对悬挂体8及悬挂补偿体15的经时伸长,施加于悬挂补偿体15的张力不变化。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平衡轮装置16的主视图,图3是示出图2的平衡轮装置16的侧视图。另外,在图1中使用了两个平衡轮主体17,但在图2、3中,对仅具有一个平衡轮主体17的平衡轮装置16进行说明。

平衡轮装置16除了平衡轮主体17之外,还具有一对平衡轮导轨18a、18b、平衡轮框19以及一对平衡轮导靴20a、20b。平衡轮导轨18a、18b在井道底坑的地板上彼此隔开间隔地垂直立起。

平衡轮框19配置在平衡轮导轨18a、18b之间。此外,平衡轮框19能够沿着平衡轮导轨18a、18b上下移动。而且,平衡轮框19具有一对矩形的框板21a、21b和水平的平衡轮轴22。

框板21a、21b彼此相对。平衡轮轴22固定在框板21a、21b之间。此外,平衡轮轴22贯通平衡轮主体17。平衡轮主体17能够以平衡轮轴22为中心旋转。

各平衡轮导靴20a、20b固定于对应的框板21a、21b。此外,各平衡轮导靴20a、20b与对应的平衡轮导轨18a、18b接触,并沿着对应的平衡轮导轨18a、18b移动。

平衡轮主体17对应于悬挂体8及补偿体15的经时伸长而平滑地向下方移动。此时,平衡轮框19沿着平衡轮导轨18a、18b向下方移动。因此,如图3所示,在平衡轮框19与井道底坑的地面之间确保有平衡轮越程尺寸h。平衡轮越程尺寸h是平衡轮框19与井道底坑的地面之间的尺寸。

此外,由于某种原因,轿厢9与轿厢缓冲器13碰撞而下降到图3的双点划线的位置的情况下,存在平衡轮主体17弹起,平衡轮框19及平衡轮导靴20a、20b上升到图3的双点划线的位置的可能性。为了使得在这样的情况下平衡轮框19及平衡轮导靴20a、20b也不与轿厢9冲突,确保有底坑深度尺寸h。底坑深度尺寸h是从最下层层站的地面到井道底部的尺寸。

图4是沿图2的iv-iv线的剖视图,图5是沿图4的v-v线的剖视图。另外,在图4及图5中,示出了平衡轮导靴20a及平衡轮导轨18a,平衡轮导靴20b及平衡轮导轨18b也同样地构成。

虽然在图4中省略,但在平衡轮导靴20a、20b的与平衡轮导轨18a、18b接触的面设置有多个毛状的突起部23。各突起部23从平衡轮导靴20a、20b向斜上方突出。作为各突起部23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天然材料毛或合成树脂。

在平衡轮导靴20a、20b与平衡轮导轨18a、18b之间始终施加有阻力。

在此,将在平衡轮导靴20a、20b沿着平衡轮导轨18a、18b上升时的平衡轮导靴20a、20b与平衡轮导轨18a、18b之间的摩擦系数设为μu。此外,将在平衡轮导靴20a、20b沿着平衡轮导轨18a、18b下降时的平衡轮导靴20a、20b与平衡轮导轨18a、18b之间的摩擦系数设为μd。

在实施方式1的平衡轮导靴20a、20b中,摩擦系数μu比摩擦系数μd大。即,平衡轮主体17向上方移动时作用的阻力比向下方移动时作用的阻力大。

这样,平衡轮导靴20a、20b的与平衡轮导轨18a、18b接触的面构成为摩擦系数μu比摩擦系数μd大。因此,能够抑制平衡轮导靴20a、20b的弹起量。因此,同摩擦系数μu与摩擦系数μd相等的情况相比,能够缩小平衡轮导轨18a、18b的长度,实现底坑深度尺寸h的缩小。

此外,使摩擦系数在上升时和下降时不同的结构不是应用于平衡轮导轨18a、18b侧,而是应用于平衡轮导靴20a、20b侧。因此,能够抑制实施用于使摩擦系数在上升时和下降时不同的加工的范围,使结构简单。

而且,由于在平衡轮导靴20a、20b设置了毛状的突起部23,因此通过简单的结构,能够使摩擦系数在上升时和下降时不同。

另外,使摩擦系数在上升时和下降时不同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是图6所示的结构。在图6中,平衡轮导靴20a、20b的与平衡轮导轨18a、18b接触的面的沿着上下方向的截面形状为锯齿状。此外,在图6中,各锯齿的上侧的面为水平,下侧的面向斜上方突出。

此外,使摩擦系数在上升时和下降时不同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是图7所示的结构。在图7中,在平衡轮导靴20a、20b的与平衡轮导轨18a、18b接触的面设置有多个鳞片24。此外,在图7中,在观察上下方向上相邻的两片鳞片24时,在上侧的鳞片24的下端部的平衡轮导轨18a、18b侧重叠有下侧的鳞片24的上端部。

而且,使摩擦系数在上升时和下降时不同的结构可以应用于与平衡轮导轨18a、18b接触的整个面,也可以应用于局部。

实施方式2

接着,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平衡轮导靴的剖视图,示出了相当于沿图2的iv-iv线的截面的截面。实施方式2的各平衡轮导靴20a、20b具有截面u字状的靴主体25和片状的接触体26。靴主体25固定于平衡轮框19。

接触体26安装在靴主体25的内表面,与平衡轮导轨18a、18b接触。在接触体26的与平衡轮导轨18a、18b接触的面实施了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加工。其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这样,也可以对与靴主体25分体的接触体26实施使摩擦系数在上升时和下降时不同的加工,起到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效果。

此外,也可以将已有的平衡轮导靴作为靴主体25,加装接触体26。

另外,在上述例子中,将使摩擦系数在上升时和下降时不同的结构应用于平衡轮导靴侧,但也可以应用于平衡轮导轨侧。在这种情况下,既可以应用于整个平衡轮导轨,也可以应用于部分平衡轮导轨。例如,也可以在平衡轮导轨的比某一高度靠上方的区域应用使摩擦系数在上升时和下降时不同的结构。此外,也可以使平衡轮导靴的上升时的摩擦系数朝向上方逐渐变高。

此外,在上述例子中,示出了具有一个平衡轮主体的平衡轮装置。但是,平衡轮主体的数量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在具有两个或四个平衡轮主体的平衡轮装置中也可以应用本发明。

而且,平衡轮导靴的数量并不限定于两个,例如也可以在平衡轮框上设置四个平衡轮导靴。

而且此外,电梯装置整体的布局不限于图1的布局。例如,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2∶1绕绳方式的电梯。

此外,本发明能够应用于例如无机房电梯、双层电梯或单井道多轿厢方式的电梯等各种类型的电梯。单井道多轿厢方式是上轿厢和配置在上轿厢正下方的下轿厢分别独立地在共同的井道中升降的方式。

标号说明

1:井道;8:悬挂体;9:轿厢;15:补偿体;16:平衡轮装置;17:平衡轮主体;18a、18b:平衡轮导轨;19:平衡轮框;20a、20b:平衡轮导靴;23:突起部;24:鳞片;25:靴主体;26:接触体。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