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环式智能制衣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02533发布日期:2018-06-15 22:46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闭环式智能制衣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在厂房内的,用于进行服装制备的智能制衣系统。



背景技术:

制衣吊挂系统一般是用于把布料裁片按照设定的路径,自剪裁区输送到各个工作站,经由各工作站处的操作工对裁片进行缝制,最后成型为成衣。现有的制衣系统的结构主要包括环轨,环轨上侧设有驱动链条,环轨和驱动链均为闭环结构。驱动链条上等间隔地设置有若干推杆,推杆伸入到环轨的上侧。夹持有布料裁片的衣架一般是在上料区被输送到环轨上,衣架上的滚轮搁置在环轨上,推杆推动滚轮,使滚轮在环轨上滚动。衣架运行到目标工作站位置处时,目标工作站上的伸出机构启动而与环轨相搭接在一起,衣架变轨到该工作站位置处,完成相应工序后,衣架带着布料裁片或成衣被输送到环轨上,以便继续下道工序,或者是自成品出口流出。现有的这种制衣吊挂系统一般为直线式结构,即环轨呈“一”字分布。由于每个工作站需要占据一定的空间,加之受限于厂房尺寸,这就使得现有的这种制衣吊挂系统所对应的工序相对较少,一般只能适用于对制备工艺相对简单的服装进行生产,也不能够在一系统上同时进行多种服装的制备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智能制衣系统,该智能制衣系统布局新颖,能够有效提高室内空间利用率,能够很好地适应复杂工序服装的制备需求。

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闭环式智能制衣系统,包括若干子系统,子系统包括平行布置的环轨和导轨,驱动链滑动地支承在导轨上,环轨和驱动链均为闭环结构,驱动链上设有若干伸入到环轨位置处的驱动件,用于对环轨上的衣架进行驱动前行,环轨的走向上设有若干工作站,对应于一个工作站形成有一个工作位,其特征在于,这些子系统之间通过桥接机构相联接,其中一条为主子系统,该主子系统中环轨的两端彼此靠近而近似为圆形布置,主子系统中驱动链与环轨的布置方式相适应,驱动链上的驱动件用于在环轨两端处彼此错开通过,其余子系统适应主子系统的布置。

在实际的应用上,环轨的两端彼此留有的间隔相对较小,该间隔比推动件的伸出尺寸略大。整体上看,主子系统的布置近似呈一个封闭的圆形。

进一步地,位于主子系统内侧的子系统的布置方式与主子系统的布置方式相似;位于主子系统外侧的子系统上具有向着主子系统弯曲的弯曲部。通过在主子系统的内侧设置其余的子系统,能够充分利用厂房内的空间,提高厂房空间内的利用率,且结构紧凑性好。

进一步地,位于主子系统外侧的子系统上具有直线部,直线部位于主子系统的切向上,在直线部与主子系统之间围成混和功能区。设置有直线部,能够适应厂房内部的结构,便于形成混和功能区,能够在混和功能区内建立一个为各子系统提供配套服务的体系,为子系统的顺利工作提供稳定支撑。

进一步地,导轨内形成有缩口槽,驱动链间隙地穿接在缩口槽内,驱动链上间隔固定有若干联接体,联接体自缩口槽的槽口内伸出到导轨的外侧,推动件为固定在联接体上的L形的推杆,推杆伸入到环轨的上侧。通过设置缩口槽,可以使驱动链能够很好地适应弧形走向的设置要求,便于驱动链对衣架的驱动。

进一步地,导轨内形成有两缩口槽,两缩口槽在上、下方向上并列布置,每一缩口槽内均间隙地穿接有一根驱动链,一推杆与两根驱动链上的两联接体同时联接固定。通过设置两根驱动链,可以保证推杆本身位置的稳定性,从而能够为衣架在导轨上的稳定行进提供保证。

进一步地,在子系统的端部位置处设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固定有两并列设置的链轮,一根驱动链搭接在一只链轮上。采用一种连体式的链轮来实现对驱动链的搭接驱动,很好地适应了双链条驱动的设置,结构紧凑性好。

进一步地,导轨一体成型在联接架上,联接架和导轨适应子系统的布置方式,驱动链上间隔地设有若干成对设置的滚轮,成对的两只滚轮用于自导轨的上、下两侧滚动夹持在导轨上。通过滚轮夹持支撑在导轨上,使得驱动链的运动稳定性好,便于固定推杆,推杆在驱动链上的位置稳定性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本智能制衣系统中具有呈圆形布置的主子系统,利用主子系统本身的结构紧凑性而能够有效提高厂房内的空间利用率。其余的子系统与主子系统的布置方式相适应,这使得智能制衣系统的整体结构紧凑性好,便于实现对智能制衣系统的集中控制。通过主子系统与其它子系统之间的联接,能够有效增加智能制衣系统上的工序位,能够满足复杂工序衣服的制备需求。在一条系统上可以同时缝制多种服装,能够有效提高制衣系统的工作效率。对一些注重企业文化的生产厂家,在建设厂房之初即考虑厂房内的整体布局,有时厂房需要采取非常规结构,这种具有圆形主子系统的智能制衣系统有时正好能够楔合企业的一些特殊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智能制衣系统的布局图。

图2是驱动链与一种导轨的配合结构图。

图3是驱动链与另一种导轨的配合结构图。

图4是再一种导轨的局部结构图。

图5是再一种导轨与驱动链之间的配合端面结构图。

图6是驱动电机与链轮联接在一起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说明书附图,本闭环式智能制衣系统是由若干子系统构成的,这些子系统之间通过桥接机构4相联接,夹持布料的衣架可以通过桥接机构4而在子系统之间行进。桥接机构4的结构包括轨道和驱动机构,轨道桥接在相邻两子系统的环轨上,驱动机构用于驱动衣架在轨道上行进。子系统的结构包括平行间隔布置的环轨和导轨5,驱动链6滑动地支承在导轨5上,环轨和驱动链6均为闭环结构。

驱动链6上设有若干伸入到环轨位置处的驱动件,夹持有布料的衣架行进在环轨上,衣架在环轨上的行进动力是由驱动件来提供的。在环轨的走向上设有若干工作站,对应于一个工作站形成有一个工作位,该工作位用于操作工的就坐,操作工在此工作位上完成服装的某一工序。

构成本智能制衣系统的子系统中,其中一条为主子系统1,其余子系统适应主子系统1的布置。该主子系统1中环轨的两端彼此靠近而近似为圆形布置,主子系统1中驱动链6与环轨的布置方式相适应,该驱动链6的两端也彼此相靠近。由于环轨和驱动链6在布置上尽量相靠近,有可能会出现环轨两端同时运行的衣架相互干涉,通过驱动件的布置而使得驱动件在环轨两端处彼此错开通过,使得在环轨的两端处不会同时出现衣架,保证衣架在环轨上顺利行进。

位于主子系统1内侧的子系统的布置方式与主子系统1的布置方式相似,也呈近似圆形布置。图1中显示的内侧子系统3为一条,如果主子系统1的直径较大,也可以在主子系统1的内侧设置一条以上的内侧子系统3。一般情况下,在主子系统1的外侧还设置有外侧子系统2,外侧子系统2上具有向着主子系统1弯曲的弯曲部21,在主子系统1的切向上,外侧子系统2上还具有与弯曲部21连一体的直线部22,相对于弯曲部21,直线部22远离主子系统1。图中显示,主子系统1的相对两侧均设置有一外侧子系统2,在外侧子系统2与主子系统1之间围成一个混和功能区,在该混和功能区内可以往制衣系统中装载布料裁片,输送衣架,收集空衣架,成品出口等,该混和功能区相对于建立了一个制衣系统与外界相联接的枢纽,使得本制衣系统的结构紧凑性好,便于保障制衣系统的顺畅工作。

一种实施方式中,导轨5是由橡胶或耐磨合金塑料制成的,在导轨5内形成有缩口槽,驱动链6间隙地穿接在缩口槽内,驱动链6可以在缩口槽内滑动。在驱动链6上间隔固定有若干片状的联接体7,联接体7自缩口槽的槽口内伸出到导轨5的外侧。在联接体7上固定有L形的推杆8而作为推动件,推杆8伸入到环轨的上侧,用以对环轨上的衣架滚轮11进行推动,而使衣架在环轨上行进。

图2中显示导轨5中的缩口槽为一个,缩口槽与导轨5等长。图3中显示导轨5中的缩口槽为两条,两缩口槽在上、下方向上并列布置,每一缩口槽内均间隙地穿接有一根驱动链6,一推杆8与两根驱动链6上的两联接体7同时联接固定。图3中的导轨5也可以是图2中的两根导轨5并列粘接在一起而构成的。

在子系统的端部位置处设有驱动电机12,为适应两根驱动链6的布置,驱动电机12的动力输出轴上固定有两并列设置的链轮13,一根驱动链6搭接在一只链轮13上。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导轨10为铝质材料,导轨10一体成型在联接架9上。联接架9和导轨10适应子系统的布置方式,也即是联接架9和导轨10均为曲状布置,即上述的近似圆形布置和具有弯曲部21。驱动链6上间隔地设有若干成对设置的滚轮11,成对的两只滚轮11用于自导轨10的上、下两侧滚动夹持在导轨10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