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含硫放空尾气的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02532发布日期:2018-06-15 22:46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分离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液硫储罐含硫放空尾气的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液硫池或储罐通过顶部的放空管与大气连通,保证在硫池卸入液硫或向工艺单元泵送液硫时的压力平衡。此放空气主要组分有S8蒸气,微量酸性组分如SO2和H2S。

该放空尾气的一般处理工艺及其缺点分析如下:

(1)直接通过加热夹套管,引到4-5米高处就地排放。该法主要缺点有现场附近有酸性气味,同时硫磺放空口附近黄色硫粉聚集,影响企业的环保形象;

(2)直接排放至火炬总管燃烧,废气中所带的硫化物和硫蒸气燃烧生成 SO2,造成SO2最终排放浓度的增加,污染了环境,同时,对于硫源也是一种浪费;

(3)液硫池引入经过克劳斯净化后的废气进行鼓泡脱气,脱气废气引入加氢反应器再处理,经过急冷和吸收,送入尾气焚烧炉焚烧后排放。该法需要高性能催化剂的合理级配,同时影响尾气处理系统的压力和温度的平衡,控制成本较高;

(4)传统碱洗涤工艺通过酸碱中和,将尾气中的酸性组分转化为稳定的盐类,但装置的占地面积和空间大,一次性投资高,需要定期更换补充新鲜碱液,同时碱液有氧化降解的趋势,可能造成系统的腐蚀、发泡、跑损及管道、塔盘堵塞等问题。对于采用文丘里喷射器抽气的碱洗工艺,配套的引风机、泵体、阀门和管件腐蚀较为严重,无法保证长周期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对含硫放空尾气处理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用于含硫放空尾气的处理装置,装置简单,投资低廉,运行稳定,回收了液硫池尾气中的硫磺,又大大减少了传统工艺下硫磺放空口附近黄色硫粉尘聚集和酸性气体的溢出,减轻了企业的环保压力。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含硫放空尾气的处理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冷却器,所述冷却器的下部连通有含硫放空尾气的进气管,所述冷却器的上部设置有净化后气体的放空口,所述冷却器的下方连通有集液槽,所述冷却器内设置有冷却管组,所述冷却管组连通有蒸汽进口、冷凝水出口以及循环水进口和循环水出口。

第一步将二硫化碳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溶硫槽和液硫储槽的含硫放空尾气,进气管输送至冷却器下部,130℃-150℃左右的含硫尾气蒸汽自下而上穿越冷却器内的冷却管组,冷却管组内通有26-28℃常温循环水,温度较硫蒸气温度温差较大,硫蒸汽直接接触冷却管组低温表面,被直接凝华为固体硫的小颗粒,富集在冷却管组表面上,完成第一步凝华过程,而穿过冷却管组的蒸汽经过脱硫净化,上升到冷却器的顶部,从顶部的放空口排空。

第二个步骤,待第一步骤完成后,即关闭顶部放空口,在冷却管组内通入低压蒸汽,使得冷却管组升温至在130℃-150℃左右,附着在冷却管组表面上的液硫颗粒受热熔融,变为可流动的液态,逐渐有小液滴生成,从冷却管组上重力下落至集液槽,在集液槽内被收集。

作为优选,所述冷却管组采用翅片式U型冷却管。增加接触面积,提高热交换效率。

作为优选,在所述冷却器内设置中间隔板,U型冷却管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同一管板上下两区,借助于中间隔板分成进出口两室。

作为优选,冷却器冷却管组内设计压力为0.6MPa,温度为160℃。

作为优选,冷却器冷却管组的夹套设计压力0.6MPa,温度为160℃。

作为优选,冷却器冷却管组内的壳层压力为常压,温度为130℃,材质为SS316不锈钢。

作为优选,所述集液槽通过保温管线连通液硫池,定期的通过底部放料阀,经过保温管线将集液槽内的液硫再送回液硫池。

作为优选,保温管线采用蒸汽通过蒸汽夹套进行保温。

作为优选,保温管线与水平线成3-10度的夹角,保证液硫具备一定的重力自流能力,便于输送。

作为优选,所述冷却器的上部连通有氮气管线,通过0.3MPa的氮气下压辅助集液槽内的液硫出料,保证更好的流动性。

作为优选,所述冷却器的端部采用椭圆型封头,以减少局部热应力的集中,提高安全可靠性。

作为优选,所述蒸汽进口与所述放空口错开设置,保障硫蒸气在翅片管内充分的接触翅片被凝华。

通过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装置简单,投资低廉,运行稳定,回收了液硫池尾气中的硫磺,又大大减少了传统工艺下硫磺放空口附近黄色硫粉尘聚集和酸性气体的溢出,减轻了企业的环保压力。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用于含硫放空尾气的处理装置,用于液硫池或液硫储罐的含硫放空气的处理,如附图1所示,包括两个冷却器1,所述冷却器1的下部连通有液硫池或液硫储罐的含硫放空尾气的进气管10,所述冷却器1的上部设置有净化后气体的放空口20,所述冷却器1的下方连通有集液槽30,集液槽30通过保温管线80连通液硫池90,所述保温管线80与水平线成3-10度的夹角,本实施例优选为5度。所述冷却器1内设置有冷却管组101,冷却管组101采用U型翅片管,便于管板穿管,弯管处同样可以设有翅片;在所述冷却器内设置中间隔板,U型冷却管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同一管板上下两区,借助于中间隔板分成进出口两室。所述冷却管组101连通有蒸汽进口40、冷凝水出口50以及循环水进口60和循环水出口70。冷却器1的上部连通有氮气管线100。所述冷却器1的端部可以采用平板式封头或者椭圆型封头,本实施例优选为椭圆型封头。

实现过程如下:

第一步将二硫化碳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溶硫槽和液硫储槽的含硫放空尾气,进气管输送至冷却器下部, 130℃-150℃左右的含硫尾气蒸汽自下而上穿越冷却器内的冷却管组,冷却管组内通有26-28℃常温循环水,温度较硫蒸气温度温差较大,硫蒸汽直接接触冷却管组低温表面,被直接凝华为固体硫的小颗粒,富集在冷却管组表面上,完成第一步凝华过程,而穿过冷却管组的蒸汽经过脱硫净化,上升到冷却器的顶部,从顶部的放空口排空。

第二个步骤,待第一步骤完成后,即关闭顶部放空口,在冷却管组内通入低压蒸汽,使得冷却管组升温至在130℃-150℃左右,附着在冷却管组表面上的液硫颗粒受热熔融,变为可流动的液态,逐渐有小液滴生成,从冷却管组上重力下落至集液槽,在集液槽内被收集,定期的通过底部放料阀,辅以氮气下压出料,经过蒸汽夹套伴热保温管线将放空管线内回收来的液硫再送回硫池。

两个冷却器可以同步工作或者交叉工作,优选交叉工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