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升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170634发布日期:2018-08-14 17:55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电梯升降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梯由拽引绳两端连接轿厢和对重,主电动机通过减速变速后带动拽引轮转动,并带动拽引绳产生牵引力,从而带动轿厢和对重进行升降运动以达到运输的目的。然而,随着建筑楼层的逐渐升高以及建筑面积的逐渐扩大,每栋楼里设置的电梯井道数目也逐渐增多,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房地产开发商带来了困扰。现有技术中的电梯井道内只设有一个电梯轿厢,当电梯轿厢与乘客不在同一楼层时,乘客需要花费一段时间来等待电梯轿厢的到来,而且如果电梯内乘客的目标楼层不统一,还需要在多个楼层进行停靠,因此会浪费乘客大量的时间。每当电梯上下乘客时,电梯还需要作一系列的加速和减速动作,这将消耗大量的能源,增加电梯的使用成本。当目前为止,市场上缺少一种不停车式连续升降的绿色循环电梯系统。

现有技术中的电梯大多不具备循环运行的功能,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0910259042.6,公开日:2010年6月23日,发明创造的名称为:电梯设备,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电梯设备,在电梯轿厢中设置电梯轿厢门,电梯轿厢门分别通往二个方向的电梯门厅,电梯轿厢进行升降以停靠在二个方向的电梯门厅上,同时进行各个电梯轿厢门的开闭操作,该电梯设备具有:电梯轿厢控制单元;电梯轿厢门完全关闭检测部分,其检测各个电梯轿厢门的关闭动作是否已经结束;以及乘客判断部分,其判断电梯轿厢内的乘客是否已经下完电梯,在电梯轿厢停靠在电梯门厅并且打开其中一个电梯轿厢门后,根据乘客判断部分的判断来关闭一个电梯轿厢门,并且在电梯轿厢门完全关闭检测部分检测到一个电梯轿厢门的关闭动作已经结束时,打开另一个电梯轿厢门。该申请案优化了电梯门的打开时机,提高了电梯的运送效率。该申请案的不足之处在于,电梯轿厢在电梯井道内作往复运动,在加速和减速的过程中能够会消耗大量能量,当电梯轿厢和乘客不在同一楼层时还会增加乘客的等待时间,给乘客带来不便。

经过专利检索,现有技术中已有具备连续运行的循环电梯的相关技术方案公开,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510730110.8,公开日:2016年3月2日,发明创造的名称为:一种可循环电梯,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可循环电梯,包括两条平行垂直面安装的环形轨道,环形轨道由内轨道和外轨道组成,在所述环形轨道上设有多个相互连接并能一起在其上行驶的车厢,在所述车厢内设有能在其内360度旋转的轿厢,在车厢内还安装有能使轿厢转动并始终保持轿厢底面处于水平状态的调节装置。该申请案的可循环电梯通过增加轿厢数量并循环运行,节约了乘客的等待时间。该申请案的不足之处在于,电梯轿厢要在行驶的车厢内连续旋转的同时还要保证轿厢底部水平放置,不仅技术难度较大,而且轿厢在井道滑轨的竖直段不能横向移动,导致楼层内的电梯入口门和电梯出口门为同一个门,降低了该电梯系统的运输效率。

综上所述,如何克服现有技术中电梯系统在工作过程中的浪费乘客的使用时间且耗费能源的不足,在节约能源的同时给乘客带来方便快捷的服务体验是现有技术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1.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电梯系统在工作过程中浪费乘客的使用时间且耗费能源的不足,提供一种不停车式连续升降的循环电梯系统的升降方法,实现了在节约能源的同时给乘客带来方便快捷的服务体验的功能。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的一种连续升降式循环电梯系统,包括井道滑轨模块、轿厢模块、轿厢转运模块和出入口模块;所述轿厢模块在井道滑轨模块上循环运行,且循环运行的轨迹为包括竖直段和水平段的闭合回路;所述轿厢转运模块用于轿厢模块在出入口模块和井道滑轨模块之间的相互转运。

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井道滑轨模块包括井道滑轨;所述井道滑轨上设有由两个竖直段和两个水平段围成的矩形状轨道,该矩形状轨道上滑动连接有至少三个第一滑块,且所述至少三个第一滑块在所述矩形状轨道上均匀分布;所述第一滑块的正面在水平方向上设置有横向滑杆,所述横向滑杆上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在第二滑块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移动伸缩杆;所述第一滑块的背面固定有传动块,该传动块上铰接有连接杆,相邻两个第一滑块上的连接杆通过钢丝绳相连接;所述钢丝绳围成闭合段,该闭合段内部的上方对称设置有与钢丝绳滚动配合并承载钢丝绳的第二定滑轮;所述传动块的左右两侧面各设置有一个与传动皮带相互配合的凹槽,所述传动皮带围成闭合皮带圈,该闭合皮带圈内部的上端、下端分别对称设置有与传动皮带滚动配合的第一定滑轮;所述闭合皮带圈的内圈卡入传动块一侧面设置的凹槽内,通过传动皮带带动第一滑块在井道滑轨上滑动。

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轿厢模块包括轿厢;所述轿厢的左右侧面分别固定有一个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内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第二通孔和与所述移动伸缩杆相互配合的第一通孔,所述轿厢的顶部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轿厢包括轿厢门,所述轿厢内部的底面上设置有轿厢传送带,轿厢传送带上固连有与轿厢门相平行的第一移动挡板,且轿厢内部的顶端水平固定有与第一移动挡板顶端设置的通孔相配合的第一挡板滑杆。

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出入口模块包括电梯出口门,所述电梯出口门安装在墙体上,所述电梯出口门前方的地面上设置有出口传送带;所述出口传送带一侧的地面上设置有入口箱体,所述入口箱体与墙体重合的一侧面设置有第二电梯入口门,入口箱体与墙体相垂直的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一电梯入口门;所述入口箱体内部的地面上设置有与出口传送带相平行的入口传送带,所述入口传送带上固连有与第二电梯入口门相平行的第二移动挡板,且入口箱体内部的顶端水平固定有与第二移动挡板顶端设置的通孔相配合的第二挡板滑杆;所述入口箱体的侧面设置有楼层按钮面板。

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轿厢转运模块包括第一轿厢转运模块和第二轿厢转运模块;所述第一轿厢转运模块用于轿厢模块在出入口模块处水平方向的转运;所述第二轿厢转运模块用于轿厢模块在井道滑轨模块与第一轿厢转运模块之间的相互转运。

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轿厢转运模块包括平行于横向滑杆的出入口滑轨,该出入口滑轨上滑动连接有出入口滑块,该出入口滑块与下方的竖直伸缩杆连接,所述竖直伸缩杆的底端固连有与所述第三通孔相配合的第二水平伸缩杆。

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二电梯转运模块包括滑块机构和转运导轨机构,该滑块机构包括支杆,所述支杆的下端与导轨滑块铰接,所述支杆的上端固连有与所述第二通孔相配合的第一水平伸缩杆,所述支杆的中部设有与水平滑杆相配合的水平通孔,且水平滑杆垂直于电梯出口门所在的平面;所述水平滑杆的两端分别设有与对应竖直滑杆相配合的竖直通孔且竖直滑杆与所述水平滑杆相垂直;位于所述第二电梯入口门靠近井道滑轨模块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导轨滑块相配合的转运导轨机构,位于所述电梯出口门靠近井道滑轨模块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导轨滑块相配合的转运导轨机构。

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转运导轨机构包括第二弧形导轨和第一弧形导轨;所述第二弧形导轨为一开口向上的圆弧段,该开口向上的圆弧段的一端沿水平方向延伸,另一端沿竖直方向延伸且该端设有阻挡块;所述第一弧形导轨为一开口向下的圆弧段,该开口向下的圆弧段的一端沿水平方向延伸,另一端沿竖直方向延伸且该端设有阻挡块;井道滑轨上矩形状轨道某一竖直段对应的出入口模块上:第二电梯入口门靠近井道滑轨模块的一侧设置有一对平行的第二弧形导轨且每个第二弧形导轨上分别配合有导轨滑块,位于所述电梯出口门靠近井道滑轨模块的一侧设置一对平行的第一弧形导轨且每个第一弧形导轨上分别配合有导轨滑块;井道滑轨上矩形状轨道另一竖直段对应的出入口模块上:第二电梯入口门靠近井道滑轨模块的一侧设置有一对平行的第一弧形导轨且每个第一弧形导轨上分别配合有导轨滑块,位于所述电梯出口门靠近井道滑轨模块的一侧设置一对平行的第一弧形导轨且每个第一弧形导轨上分别配合有导轨滑块。

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闭合皮带圈内部上端的第一定滑轮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所述矩形状轨道上水平段的长度,所述闭合皮带圈内部下端的第一定滑轮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所述矩形状轨道上水平段的长度。

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连接杆一端与钢丝绳相连接,连接杆另一端与铰链的转动部分相固连所述铰链的固定部分与传动块侧面的中间位置相固连;所述传动皮带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所述传动块左右两侧面各设置一个横截面为等腰梯形的凹槽;所述井道滑轨的上方固定有主电动机,所述主电动机通过变速箱与传动轴转动连接,所述传动轴的输出端设置有皮带轮,所述皮带轮与传动皮带相配合。

本发明的一种连续升降式循环电梯系统的升降方法,井道滑轨矩形状轨道上的两个竖直段各对应有一组出入口模块,当乘客上楼或者下楼时,分别使用相应的出入口模块;当需要实现上楼功能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乘客进入入口箱体:

乘客在楼层按钮面板上按下目标楼层对应的按钮后进入入口箱体;

步骤(b)、乘客进入载客轿厢:

入口箱体的第二电梯入口门和停靠在第二电梯入口门后方的载客轿厢的轿厢门同时打开,入口传送带和轿厢传送带同时启动并将乘客由入口箱体传送至载客轿厢;

步骤(c)、寻找目标第一滑块:

控制柜开始寻找最先经过此楼层且向上运动的目标第一滑块,该目标第一滑块上的轿厢为空轿厢或者准备在此楼层停靠的载人轿厢;

步骤(d)、目标第一滑块上的轿厢停靠在乘客所处的楼层:

当目标第一滑块上升至指定位置时,对应的导轨滑块开始从第一弧形导轨的下端向上运动并与目标第一滑块保持相对静止,然后导轨滑块上连接的第一水平伸缩杆伸入轿厢的第二通孔内,目标第一滑块上的移动伸缩杆脱离轿厢的第一通孔,之后该轿厢沿着对应的第一弧形导轨停靠在电梯出口门处;当该轿厢内无乘客时,该轿厢在载客轿厢转移至目标第一滑块上之后通过出入口滑轨转移至第二电梯入口门处;当该轿厢内有乘客时,该轿厢在乘客离开后以及载客轿厢转移至目标第一滑块上之后通过出入口滑轨转移至第二电梯入口门处;

步骤(e)、载客轿厢转移至目标第一滑块上:

载客轿厢沿着对应的第二弧形导轨向上运动并在第二弧形导轨的竖直轨道部分与目标第一滑块达到共同速度,目标第一滑块上的移动伸缩杆伸入载客轿厢的第一通孔内,然后载客轿厢的第二通孔内的第一水平伸缩杆开始收缩并脱离载客轿厢,随后载客轿厢沿着横向滑杆滑动到横向滑杆的另一端,该横向移动的距离等于第二电梯入口门与电梯出口门之间的距离;

步骤(f)、载客轿厢停靠在目标楼层的电梯出口门的后方:

当目标第一滑块带着载客轿厢向上运动至指定位置时,目标楼层对应的第一弧形导轨下端的导轨滑块开始作竖直向上运动并与目标第一滑块保持相对静止,然后导轨滑块上的第一水平伸缩杆伸入载客轿厢的第二通孔内,目标第一滑块上的移动伸缩杆开始收缩并脱离载客轿厢,之后载客轿厢沿着所述第一弧形导轨到达目标楼层的电梯出口门处;载客轿厢的轿厢门和对应的电梯出口门同时打开,轿厢传送带和出口传送带同时启动并将乘客由载客轿厢内传送至目标楼层内;

步骤(g)、载客轿厢转移至对应出入口模块的第二电梯入口门的后方:

在目标楼层的第二电梯入口门后方原先停靠的轿厢通过第二弧形导轨转移至刚脱离载客轿厢的目标第一滑块上;对应的出入口滑块下方固定的第二水平伸缩杆伸入刚下完乘客的载客轿厢的第三通孔内,对应的第二通孔内的第一水平伸缩杆开始收缩并脱离第二通孔,随后载客轿厢沿着出入口滑轨转移至对应的第二电梯入口门后方。

当需要实现下楼功能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乘客进入入口箱体:

乘客在楼层按钮面板上按下目标楼层对应的按钮后进入入口箱体;

步骤(b)、乘客进入载客轿厢:

入口箱体的第二电梯入口门和停靠在第二电梯入口门后方的载客轿厢的轿厢门同时打开,入口传送带和轿厢传送带同时启动并将乘客由入口箱体传送至载客轿厢;

步骤(c)、寻找目标第一滑块:

控制柜开始寻找最先经过此楼层且向下运动的目标第一滑块,该目标第一滑块上的轿厢为空轿厢或者准备在此楼层停靠的载人轿厢;

步骤(d)、目标第一滑块上的轿厢停靠在乘客所处的楼层:

当目标第一滑块下降至指定位置时,对应的导轨滑块开始从第二弧形导轨的上端向下运动并与目标第一滑块保持相对静止,然后导轨滑块上连接的第一水平伸缩杆伸入轿厢的第二通孔内,目标第一滑块上的移动伸缩杆脱离轿厢的第一通孔,之后该轿厢沿着对应的第二弧形导轨停靠在电梯出口门处;当该轿厢内无乘客时,该轿厢在载客轿厢转移至目标第一滑块上之后通过出入口滑轨转移至第二电梯入口门处;当该轿厢内有乘客时,该轿厢在乘客离开后以及载客轿厢转移至目标第一滑块上之后通过出入口滑轨转移至第二电梯入口门处;

步骤(e)、载客轿厢转移至目标第一滑块上:

载客轿厢沿着对应的第一弧形导轨向下运动并在第一弧形导轨的竖直轨道部分与目标第一滑块达到共同速度,目标第一滑块上的移动伸缩杆伸入载客轿厢的第一通孔内,然后载客轿厢的第二通孔内的第一水平伸缩杆开始收缩并脱离载客轿厢,随后载客轿厢沿着横向滑杆滑动到横向滑杆的另一端,该横向移动的距离等于第二电梯入口门与电梯出口门之间的距离;

步骤(f)、载客轿厢停靠在目标楼层的电梯出口门的后方:

当目标第一滑块带着载客轿厢向下运动至指定位置时,目标楼层对应的第二弧形导轨上端的导轨滑块开始作竖直向下运动并与目标第一滑块保持相对静止,然后导轨滑块上的第一水平伸缩杆伸入载客轿厢的第二通孔内,目标第一滑块上的移动伸缩杆开始收缩并脱离载客轿厢,之后载客轿厢沿着对应的第二弧形导轨到达目标楼层的电梯出口门处;载客轿厢的轿厢门和对应的电梯出口门同时打开,轿厢传送带和出口传送带同时启动并将乘客由轿厢内传送至目标楼层内;

步骤(g)、载客轿厢转移至对应出入口模块的第二电梯入口门的后方:

在目标楼层的第二电梯入口门后方原先停靠的轿厢通过第一弧形导轨转移至刚脱离载客轿厢的目标第一滑块上;对应的出入口滑块下方固定的第二水平伸缩杆伸入刚下完乘客的载客轿厢的第三通孔内,对应的第二通孔内的第一水平伸缩杆开始收缩并脱离第二通孔,之后载客轿厢沿着出入口滑轨转移至对应的第二电梯入口门后方。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一种连续升降式循环电梯系统,轿厢模块在井道滑轨模块上循环运行,且循环运行的轨迹为包括竖直段和水平段的闭合回路,轿厢转运模块用于轿厢模块在出入口模块和井道滑轨模块之间的相互转运,井道滑轨的两个竖直段各对应一组出入口模块,在乘客上楼或者下楼的过程中,仅使用某一组出入口模块中的两个,此电梯系统中的第一滑块始终在井道滑轨上作匀速运动,因此避免了加减速的过程,不仅节约了能源,更节省了乘客的等待时间,使得乘客可以迅速便捷的到达指定的楼层。

(2)本发明的一种连续升降式循环电梯系统,电梯出口门安装在墙体上,在电梯出口门前方的地面上设置有出口传送带,当轿厢内不止一个乘客时,此结构可以实现快速的疏散刚从轿厢里走出来的乘客,避免发生拥堵。

(3)本发明的一种连续升降式循环电梯系统,出口传送带一侧的地面上设置有入口箱体,该入口箱体与墙体重合的一侧面设置有第二电梯入口门,入口箱体与墙体相垂直的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一电梯入口门,在入口箱体内部的地面上设置有与出口传送带相平行的入口传送带,该入口传送带上固连有与第二电梯入口门相平行的第二移动挡板,且入口箱体内部的顶端水平固定有与第二移动挡板顶端设置的通孔相配合的第二挡板滑杆,在乘客进入入口箱体后,第二电梯入口门和其后停靠的轿厢的轿厢门同时打开,通过入口传送带和第二移动挡板的运动,可以保证乘客在设定的时间内由入口箱体全部到达轿厢内,防止由于乘客行动缓慢导致该轿厢迟迟不能进入井道滑轨,保证可以及时留出空位来接收准备在此处停靠的下一个轿厢,提高了电梯系统的运输效率。

(4)本发明的一种连续升降式循环电梯系统,轿厢内部的底面上设置有轿厢传送带,轿厢传送带上固连有与轿厢门相平行的第一移动挡板,且轿厢内部的顶端水平固定有与第一移动挡板顶端设置的通孔相配合的第一挡板滑杆,当轿厢停靠在电梯出口门处时,通过轿厢传送带和第一移动挡板的运动,可以保证乘客在设定时间内由轿厢全部到达楼层地面上,防止由于乘客行动缓慢导致该轿厢迟迟不能进行下一个动作,显著减少了轿厢的等待时间。

(5)本发明的一种连续升降式循环电梯系统,入口箱体设置在楼层地板上,在入口箱体的外侧面设置了楼层按钮面板,乘客准备进入入口箱体之前在楼层按钮面板上按下目标楼层对应的按钮,然后进入入口箱体,此时,如果后面的乘客看到楼层按钮面板上被按下的按钮与自己的目标楼层一样,则可以立即进入入口箱体与该乘客乘坐同一轿厢并到达目标楼层,该结构提高了轿厢的运输效率,节约了乘客的等待时间。

(6)本发明的一种连续升降式循环电梯系统,闭合皮带圈内部上端的第一定滑轮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井道滑轨的矩形状轨道上水平段的长度,闭合皮带圈内部下端的第一定滑轮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井道滑轨的矩形状轨道上水平段的长度,传动皮带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等腰梯形长度较短的底边位于传动皮带围成的闭合皮带圈的内部,该结构可以保证传动皮带与传动块侧面设置的凹槽紧密配合,减少了传动皮带与凹槽之间的滑动摩擦,提高了传动皮带的工作效率。

(7)本发明的一种连续升降式循环电梯系统,连接杆一端的端面与钢丝绳相连接,连接杆另一端的端面与铰链的转动部分相固连且连接杆的轴线与铰链的轴线相互重合,铰链的固定部分与传动块侧面的中间位置相固连,使用时,传动块在井道滑轨上作循环运动且循环运动的轨迹为闭合回路,每运行一圈,连接杆就会沿同一方向旋转一周,连接杆与传动块的铰链连接可以保证连接杆根据钢丝绳的受力情况灵活旋转而不受传动块的限制,避免了钢丝绳发生扭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井道滑轨模块的正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井道滑轨模块的背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上部分的放大图;

图4为图2中上部分的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中轿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轿厢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轿厢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中沿a-a的剖视图;

图9为图7中沿b-b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发明中出入口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中入口箱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沿c-c的剖视图;

图13为本发明中轿厢与第一轿厢转运模块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沿d向的视图;

图15为本发明中滑块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中乘客上楼过程进入轿厢的示意图一;

图17为本发明中乘客上楼过程进入轿厢的示意图二;

图18为本发明中乘客上楼过程离开轿厢的示意图一;

图19为本发明中乘客上楼过程离开轿厢的示意图二;

图20为本发明中乘客下楼过程进入轿厢的示意图一;

图21为本发明中乘客下楼过程进入轿厢的示意图二;

图22为本发明中乘客下楼过程离开轿厢的示意图一;

图23为本发明中乘客下楼过程离开轿厢的示意图二;

图24为本发明中第一弧形导轨与轿厢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中第二弧形导轨与轿厢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

1、井道滑轨;101、第一滑块;102、横向滑杆;103、第二滑块;104、移动伸缩杆;105、传动块;106、连接杆;107、传动皮带;108、第一定滑轮;109、皮带轮;110、传动轴;111、变速箱;112、主电动机;113、钢丝绳;114、第二定滑轮;2、轿厢;201、第一通孔;202、第二通孔;203、第三通孔;204、轿厢门;205、轿厢传送带;206、第一移动挡板;207、第一挡板滑杆;3、电梯出口门;301、出口传送带;4、入口箱体;401、第一电梯入口门;402、第二电梯入口门;403、入口传送带;404、第二移动挡板;405、第二挡板滑杆;406、楼层按钮面板;5、出入口滑轨;501、出入口滑块;502、竖直伸缩杆;503、第二水平伸缩杆;6、第一弧形导轨;7、第二弧形导轨;8、竖直支杆;801、导轨滑块;802、水平通孔;803、第一水平伸缩杆;804、水平滑杆;805、竖直通孔;806、竖直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

结合图1~25,本实施例的一种连续升降式循环电梯系统,包括井道滑轨模块、轿厢模块、轿厢转运模块和出入口模块;其中:井道滑轨模块设置在电梯井道内,出入口模块设置在楼层内且除了顶楼和底楼每一层楼均设有两个出入口模块,该两个出入口模块分别对应井道滑轨模块两个竖直段中的一个;轿厢模块在井道滑轨模块上循环运行,且循环运行的轨迹为包括竖直段和水平段的闭合回路;轿厢转运模块用于轿厢模块在出入口模块和井道滑轨模块之间的相互转运;下面分别对上述四个模块作详细说明。

结合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井道滑轨模块包括井道滑轨1;井道滑轨1上设有由两个竖直段和两个水平段围成的矩形状轨道,该矩形状轨道上滑动连接有至少三个第一滑块101,且至少三个第一滑块101在矩形状轨道上均匀分布;第一滑块101的正面在水平方向上设置有横向滑杆102,横向滑杆102上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103,在第二滑块103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移动伸缩杆104;第一滑块101的背面固定有传动块105,该传动块105上铰接有连接杆106,该连接杆106一端与钢丝绳113相连接,连接杆106另一端与铰链的转动部分相固连,铰链的固定部分与传动块105侧面的中间位置相固连;相邻两个第一滑块101上的连接杆106通过钢丝绳113相连接;钢丝绳113围成闭合段,该闭合段内部的上方对称设置有与钢丝绳113滚动配合并承载钢丝绳113的第二定滑轮114;传动块105的左右两侧面各设置有一个与传动皮带107相互配合的凹槽,该凹槽与传动皮带107的横截面均为等腰梯形;传动皮带107围成的闭合皮带圈内部的上端、下端分别对称设置有与传动皮带107滚动配合的第一定滑轮108,且闭合皮带圈内部上端的第一定滑轮108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矩形状轨道上水平段的长度,闭合皮带圈内部下端的第一定滑轮108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矩形状轨道上水平段的长度;井道滑轨1的上方固定有主电动机112,主电动机112通过变速箱111与传动轴110转动连接,传动轴110的输出端设置有皮带轮109,皮带轮109与传动皮带107相配合。

结合图5~8,实施例中轿厢模块包括轿厢2;轿厢2的左右侧面分别固定有一个连接块,连接块内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第二通孔202和与移动伸缩杆104相互配合的第一通孔201,轿厢2的顶部设置有第三通孔203;轿厢2包括轿厢门204,轿厢2内部的底面上设置有轿厢传送带205,轿厢传送带205上固连有与轿厢门204相平行的第一移动挡板206,且轿厢2内部的顶端水平固定有与第一移动挡板206顶端设置的通孔相配合的第一挡板滑杆207。

结合图10~12,本实施例中出入口模块包括电梯出口门3,电梯出口门3安装在墙体上,电梯出口门3前方的地面上设置有出口传送带301;出口传送带301一侧的地面上设置有入口箱体4,入口箱体4与墙体重合的一侧面设置有第二电梯入口门402,入口箱体4与墙体相垂直的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一电梯入口门401;入口箱体4内部的地面上设置有与出口传送带301相平行的入口传送带403,入口传送带403上固连有与第二电梯入口门402相平行的第二移动挡板404,且入口箱体4内部的顶端水平固定有与第二移动挡板404顶端设置的通孔相配合的第二挡板滑杆405;入口箱体4的侧面设置有楼层按钮面板406。

结合图10、图13和图14,本实施例中轿厢转运模块包括第一轿厢转运模块和第二轿厢转运模块;第一轿厢转运模块用于轿厢模块在出入口模块处水平方向的转运;第二轿厢转运模块用于轿厢模块在井道滑轨模块与第一轿厢转运模块之间的相互转运;第一轿厢转运模块包括平行于横向滑杆102的出入口滑轨5,该出入口滑轨5上滑动连接有出入口滑块501,该出入口滑块501与下方的竖直伸缩杆502连接,竖直伸缩杆502的底端固连有与第三通孔203相配合的第二水平伸缩杆503。

结合图15,本实施例中第二电梯转运模块包括滑块机构和转运导轨机构,该滑块机构包括支杆8,支杆8的下端与导轨滑块801铰接,支杆8的上端固连有与第二通孔202相配合的第一水平伸缩杆803,支杆8的中部设有与水平滑杆804相配合的水平通孔802,且水平滑杆804垂直于电梯出口门3所在的平面;水平滑杆804的两端分别设有与对应竖直滑杆806相配合的竖直通孔805且竖直滑杆806与水平滑杆804相垂直。

结合图16~23,本实施例中位于第二电梯入口门402靠近井道滑轨模块的一侧设置有与导轨滑块801相配合的转运导轨机构,位于电梯出口门3靠近井道滑轨模块的一侧设置有与导轨滑块801相配合的转运导轨机构;该转运导轨机构包括第二弧形导轨7和第一弧形导轨6,其中:第二弧形导轨7为一开口向上的圆弧段,该开口向上的圆弧段的一端沿水平方向延伸,另一端沿竖直方向延伸且该端设有阻挡块;第一弧形导轨6为一开口向下的圆弧段,该开口向下的圆弧段的一端沿水平方向延伸,另一端沿竖直方向延伸且该端设有阻挡块;井道滑轨1上矩形状轨道某一竖直段对应的出入口模块上:第二电梯入口门402靠近井道滑轨模块的一侧设置有一对平行的第二弧形导轨7且每个第二弧形导轨7上分别配合有导轨滑块801,位于所述电梯出口门3靠近井道滑轨模块的一侧设置一对平行的第一弧形导轨6且每个第一弧形导轨6上分别配合有导轨滑块801;井道滑轨1上矩形状轨道另一竖直段对应的出入口模块上:第二电梯入口门402靠近井道滑轨模块的一侧设置有一对平行的第一弧形导轨6且每个第一弧形导轨6上分别配合有导轨滑块801,位于所述电梯出口门3靠近井道滑轨模块的一侧设置一对平行的第一弧形导轨6且每个第一弧形导轨6上分别配合有导轨滑块801。

本实施例的一种连续升降式循环电梯系统,轿厢模块在井道滑轨模块上循环运行,且循环运行的轨迹为包括竖直段和水平段的闭合回路,轿厢转运模块用于轿厢模块在出入口模块和井道滑轨模块之间的相互转运,井道滑轨模块的两个竖直段各对应一组出入口模块,在乘客上楼或者下楼的过程中,仅使用某一组出入口模块中的两个,此电梯系统中的第一滑块101始终在井道滑轨1上作匀速运动,因此避免了加减速的过程,不仅节约了能源,更节省了乘客的等待时间,使得乘客可以迅速便捷的到达指定的楼层。

本实施例的一种连续升降式循环电梯系统,电梯出口门3安装在墙体上,在电梯出口门3前方的地面上设置有出口传送带301,当轿厢2内不止一个乘客时,此结构可以实现快速的疏散刚从轿厢2里走出来的乘客,避免发生拥堵。

本实施例的一种连续升降式循环电梯系统,出口传送带301一侧的地面上设置有入口箱体4,该入口箱体4与墙体重合的一侧面设置有第二电梯入口门402,入口箱体4与墙体相垂直的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一电梯入口门401,在入口箱体4内部的地面上设置有与出口传送带301相平行的入口传送带403,该入口传送带403上固连有与第二电梯入口门402相平行的第二移动挡板404,且入口箱体4内部的顶端水平固定有与第二移动挡板404顶端设置的通孔相配合的第二挡板滑杆405,在乘客进入入口箱体4后,第二电梯入口门402和其后停靠的轿厢2的轿厢门204同时打开,通过入口传送带403和第二移动挡板404的运动,可以保证乘客在设定的时间内由入口箱体4全部到达轿厢2内,防止由于乘客行动缓慢导致该轿厢2迟迟不能进入井道滑轨1,保证可以及时留出空位来接收准备在此处停靠的下一个轿厢2,提高了电梯系统的运输效率。

本实施例的一种连续升降式循环电梯系统,轿厢2内部的底面上设置有轿厢传送带205,轿厢传送带205上固连有与轿厢门204相平行的第一移动挡板206,且轿厢2内部的顶端水平固定有与第一移动挡板206顶端设置的通孔相配合的第一挡板滑杆207,当轿厢2停靠在电梯出口门3处时,通过轿厢传送带205和第一移动挡板206的运动,可以保证乘客在设定时间内由轿厢2全部到达楼层地面上,防止由于乘客行动缓慢导致该轿厢2迟迟不能进行下一个动作,显著减少了轿厢2的等待时间。

本实施例的一种连续升降式循环电梯系统,入口箱体4设置在楼层地板上,在入口箱体4的外侧面设置了楼层按钮面板406,乘客准备进入入口箱体4之前在楼层按钮面板406上按下目标楼层对应的按钮,然后进入入口箱体4,此时,如果后面的乘客看到楼层按钮面板406上被按下的按钮与自己的目标楼层一样,则可以立即进入入口箱体4与该乘客乘坐同一轿厢2并到达目标楼层,该结构提高了轿厢2的运输效率,节约了乘客的等待时间。

本实施例的一种连续升降式循环电梯系统,传动皮带107围成的闭合皮带圈内部上端的第一定滑轮108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井道滑轨1的矩形状轨道上水平段的长度,闭合皮带圈内部下端的第一定滑轮108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井道滑轨1的矩形状轨道上水平段的长度,传动皮带107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等腰梯形长度较短的底边位于传动皮带107围成的闭合皮带圈的内部,传动皮带107通过传动皮带107与传动块105之间的摩擦力来控制第一滑块101的运动速度,该结构可以保证传动皮带107与传动块105侧面设置的凹槽紧密配合,减少了传动皮带107与凹槽之间的相对滑动,提高了传动皮带107的工作效率。

本实施例的一种连续升降式循环电梯系统,连接杆106一端的端面与钢丝绳113相连接,连接杆106另一端的端面与铰链的转动部分相固连且连接杆106的轴线与铰链的轴线相互重合,铰链的固定部分与传动块105侧面的中间位置相固连,使用时,传动块105在井道滑轨1上作循环运动且循环运动的轨迹为闭合回路,每运行一圈,连接杆106就会沿同一方向旋转一周,连接杆106与传动块105的铰链连接可以保证连接杆106根据钢丝绳113的受力情况灵活旋转而不受传动块105的限制,减少了钢丝绳113发生的扭转。

本实施例的一种连续升降式循环电梯系统,当需要实现上楼功能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乘客进入入口箱体4:

乘客在楼层按钮面板406上按下目标楼层对应的按钮后进入入口箱体4;

步骤(b)、乘客进入载客轿厢2:

入口箱体4的第二电梯入口门402和停靠在第二电梯入口门402后方的载客轿厢2的轿厢门204同时打开,入口传送带403和轿厢传送带205同时启动并将乘客由入口箱体4传送至载客轿厢2;之后该载客轿厢2将带着乘客一直到达目标楼层;

步骤(c)、寻找目标第一滑块101:

控制柜开始寻找最先经过此楼层且向上运动的目标第一滑块101,该目标第一滑块101上的轿厢2为空轿厢2或者准备在此楼层停靠的载人轿厢2;在接下来的步骤中,该目标第一滑块101将带领步骤(b)中的载客轿厢2到达目标楼层;

步骤(d)、目标第一滑块101上的轿厢2停靠在乘客所处的楼层:

当该电梯系统停止工作时,每个第一滑块101上均连接有一个轿厢2,每个入口箱体4的第二电梯入口门402处均停靠一个轿厢2;当该电梯系统正常工作时,只要有轿厢2从第一滑块101上脱离并停靠在出入口模块处,立即会从该出入口模块处过来一个轿厢2到达刚刚脱离轿厢2的第一滑块101上;当步骤(c)中的目标第一滑块101上升至指定位置时,乘客此时所处的楼层对应的导轨滑块801开始从第一弧形导轨6的下端向上运动并在第一弧形导轨6的竖直导轨部分与目标第一滑块101保持相对静止,然后导轨滑块801上连接的第一水平伸缩杆803伸入轿厢2的第二通孔202内,目标第一滑块101上的移动伸缩杆104脱离轿厢2的第一通孔201,之后该轿厢2沿着对应的第一弧形导轨6停靠在电梯出口门3处;当该轿厢2内无乘客时,该轿厢2在步骤(e)发生之后通过出入口滑轨5转移至第二电梯入口门402处;当该轿厢2内有乘客时,该轿厢2在乘客离开后以及步骤(e)发生之后通过出入口滑轨5转移至第二电梯入口门402处;

步骤(e)、载客轿厢2转移至目标第一滑块101上:

步骤(b)中刚刚进入乘客的载客轿厢2沿着对应的第二弧形导轨7向上运动并在第二弧形导轨7的竖直轨道部分与目标第一滑块101达到共同速度,目标第一滑块101上的移动伸缩杆104伸入载客轿厢2的第一通孔201内,然后载客轿厢2的第二通孔202内的第一水平伸缩杆803开始收缩并脱离载客轿厢2,随后载客轿厢2沿着横向滑杆102滑动到横向滑杆102的另一端,该横向移动的距离等于第二电梯入口门402和电梯出口门3之间的距离;

步骤(f)、载客轿厢2停靠在目标楼层的电梯出口门3的后方:

当目标第一滑块101带着载客轿厢2向上运动至指定位置时,目标楼层对应的第一弧形导轨6下端的导轨滑块801开始作竖直向上运动并在第一弧形导轨6的竖直导轨部分与目标第一滑块101保持相对静止,然后导轨滑块801上的第一水平伸缩杆803伸入载客轿厢2的第二通孔202内,目标第一滑块101上的移动伸缩杆104开始收缩并脱离载客轿厢2,之后载客轿厢2沿着所述第一弧形导轨6到达目标楼层的电梯出口门3处;随后载客轿厢2的轿厢门204和对应的电梯出口门3同时打开,轿厢传送带205和出口传送带301同时启动并将乘客由载客轿厢2内传送至目标楼层内;

步骤(g)、载客轿厢2转移至对应出入口模块的第二电梯入口门402的后方:

在步骤(f)中,当载客轿厢2通过第一弧形导轨6转移至电梯出口门3的后方时,之前停靠在第二电梯入口门402后方的轿厢2也开始通过第二弧形导轨7转移至刚刚脱离载客轿厢2的目标第一滑块101上;在步骤(f)发生之后,目标楼层对应的出入口滑块501下方固定的第二水平伸缩杆503伸入刚下完乘客的载客轿厢2的第三通孔203内,对应的第二通孔202内的第一水平伸缩杆803开始收缩并脱离第二通孔202,随后载客轿厢2沿着出入口滑轨5转移至对应的第二电梯入口门402后方;至此该载客轿厢2完成了一次使用,接下来该载客轿厢2有两种可能的行为:一是当井道滑轨1上有载人的轿厢2开始在此出入口模块停靠时,上述载客轿厢2内如果刚才已经进入了新乘客或者还没来得及进入乘客都将立即被送到刚刚脱离轿厢2的第一滑块101上;二是在该载客轿厢2进入新的乘客之后,开始主动的进入井道滑轨1并一直带着乘客到达目标楼层。

本实施例的一种连续升降式循环电梯系统,当需要实现下楼功能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乘客进入入口箱体4:

乘客在楼层按钮面板406上按下目标楼层对应的按钮后进入入口箱体4;

步骤(b)、乘客进入载客轿厢2:

入口箱体4的第二电梯入口门402和停靠在第二电梯入口门402后方的载客轿厢2的轿厢门204同时打开,入口传送带403和轿厢传送带205同时启动并将乘客由入口箱体4传送至载客轿厢2;之后该载客轿厢2将带着乘客一直到达目标楼层;

步骤(c)、寻找目标第一滑块101:

控制柜开始寻找最先经过此楼层且向下运动的目标第一滑块101,该目标第一滑块101上的轿厢2为空轿厢2或者准备在此楼层停靠的载人轿厢2;在接下来的步骤中,该目标第一滑块101将带领步骤(b)中的载客轿厢2到达目标楼层;

步骤(d)、目标第一滑块101上的轿厢2停靠在乘客所处的楼层:

当该电梯系统停止工作时,每个第一滑块101上均连接有一个轿厢2,每个入口箱体4的第二电梯入口门402处均停靠一个轿厢2;当该电梯系统正常工作时,只要有轿厢2从第一滑块101上脱离并停靠在出入口模块处,立即会从该出入口模块处过来一个轿厢2到达刚刚脱离轿厢2的第一滑块101上;当步骤(c)中的目标第一滑块101下降至指定位置时,乘客此时所处的楼层对应的导轨滑块801开始从第二弧形导轨7的上端向下运动并在第二弧形导轨7的竖直导轨部分与目标第一滑块101保持相对静止,然后导轨滑块801上连接的第一水平伸缩杆803伸入轿厢2的第二通孔202内,目标第一滑块101上的移动伸缩杆104脱离轿厢2的第一通孔201,之后该轿厢2沿着对应的第二弧形导轨7停靠在电梯出口门3处;当该轿厢2内无乘客时,该轿厢2在步骤(e)发生之后通过出入口滑轨5转移至第二电梯入口门402处;当该轿厢2内有乘客时,该轿厢2在乘客离开后以及步骤(e)发生之后通过出入口滑轨5转移至第二电梯入口门402处;

步骤(e)、载客轿厢2转移至目标第一滑块101上:

步骤(b)中刚刚进入乘客的载客轿厢2沿着对应的第一弧形导轨6向下运动并在第一弧形导轨6的竖直轨道部分与目标第一滑块101达到共同速度,目标第一滑块101上的移动伸缩杆104伸入载客轿厢2的第一通孔201内,然后载客轿厢2的第二通孔202内的第一水平伸缩杆803开始收缩并脱离载客轿厢2,随后载客轿厢2沿着横向滑杆102滑动到横向滑杆102的另一端;该横向移动的距离等于第二电梯入口门402和电梯出口门3之间的距离;

步骤(f)、载客轿厢2停靠在目标楼层的电梯出口门3的后方:

当目标第一滑块101带着载客轿厢2向下运动至指定位置时,目标楼层对应的第二弧形导轨7上端的导轨滑块801开始作竖直向下运动并在第二弧形导轨7的竖直导轨部分与目标第一滑块101保持相对静止,然后导轨滑块801上的第一水平伸缩杆803伸入载客轿厢2的第二通孔202内,目标第一滑块101上的移动伸缩杆104开始收缩并脱离载客轿厢2,之后载客轿厢2沿着对应的第二弧形导轨7到达目标楼层的电梯出口门3处;载客轿厢2的轿厢门204和对应的电梯出口门3同时打开,轿厢传送带205和出口传送带301同时启动并将乘客由轿厢2内传送至目标楼层内;

步骤(g)、载客轿厢2转移至对应出入口模块的第二电梯入口门402的后方:

在步骤(f)中,当载客轿厢2通过第二弧形导轨7转移至电梯出口门3的后方时,之前停靠在第二电梯入口门402后方的轿厢2也开始通过第一弧形导轨6转移至刚刚脱离载客轿厢2的目标第一滑块101上;在步骤(f)发生之后,目标楼层对应的出入口滑块501下方固定的第二水平伸缩杆503伸入刚下完乘客的载客轿厢2的第三通孔203内,对应的第二通孔202内的第一水平伸缩杆803开始收缩并脱离第二通孔202,随后载客轿厢2沿着出入口滑轨5转移至对应的第二电梯入口门402后方;至此该载客轿厢2完成了一次使用,接下来该载客轿厢2有两种可能的行为:一是当井道滑轨1上有载人的轿厢2开始在此出入口模块停靠时,上述载客轿厢2内如果刚才已经进入了新乘客或者还没来得及进入乘客都将立即被送到刚刚脱离轿厢2的第一滑块101上;二是在该载客轿厢2进入新的乘客之后,开始主动的进入井道滑轨1并一直带着乘客到达目标楼层。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