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原木旋切单板质量分级智能识别分拣堆垛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35456发布日期:2018-07-27 20:08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单板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原木旋切单板质量分级智能识别分拣堆垛系统。



背景技术:

原木旋切单板质量通常分为三个等级,目前依靠人工挑选分类堆垛,劳动繁杂且效率低下,而现有的传送机械装置应用到旋切单板工艺中往往存在以下问题:

1、运输中各个设备间衔接不紧凑或需要人工参与,无法实现全自动生产线,且设备结构复杂,维修成本高。

2、原木经旋切机旋切而成单板,单板经单板传送装置依次输送到后续工位,一般旋切机输出单板的线速往往小于单板传送装置的线速,且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单板传送装置的线速与旋切机输出单板的线速之间的差速较大,若单板传输装置直接对接旋切机出口,由于单板之间存在丝连,当前后两个单板经过两者交界处时,两个单板速度不同并经过丝连的拉扯而变歪,最终堵塞在传送线路上,造成设备故障。

3、原木质量分级识别设备价格昂贵,导致设备成本高,不利于批量生产。

4、现有的单板分级输送装置采用气缸直接作用在传送支架上,利用气缸的直线运动驱动传送支架端部的弧线运动,存在轴向与径向的运动不能同步,长时间工作后容易出现对接的两个传送支架无法准确对齐的问题,且若提高气缸作用力,则气缸推动传送支架运动结束阶段对传送支架存在较大的作用力,容易造成整个结构的振动,导致装置不稳,因此气缸的运动频率被限制,导致单片运输效率不高。

5、人工接料堆垛,需要配备至少1-2个人抬板,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相当高,用工成本高,浪费人力财力,无法满足高速剪切输送单板生产线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原木旋切单板质量分级智能识别分拣堆垛系统,整个系统利用无缝衔接传送结构实现单板无故障输送,结构紧凑,且模块化划分,质量分级识别传送机构完成单板质量动态识别,设计特殊设计叶轮结构实现顺序堆垛,使用方便,实用性强,便于维修和批量生产。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原木旋切单板质量分级智能识别分拣堆垛系统,包括沿单板传送方向依次设置的丝连分离传送机构、质量分级识别传送机构、分级运输分片机构和多个堆垛机构,所述质量分级识别传送机构和分级运输分片机构的对接处下方设置单板收集区,每个堆垛机构与分级运输分片机构之间设有一堆垛导入传送组件,多个堆垛导入传送组件按对应堆垛机构的安装顺序由下至上依次设置,单板经丝连分离传送机构的两级提速传送后丝连分离并抬升运送至质量分级识别传送机构,质量分级识别传送机构识别单板表面信息并对单板分级,分级运输分片机构根据质量分级识别传送机构的分级结果动作,当分级结果为进入单板收集区,则分级运输分片机构的入口侧与质量分级识别传送机构的出口侧分离,使得单板落入单板收集区内,当分级结果为进入对应堆垛机构内,则分级运输分片机构的入口侧与质量分级识别传送机构的出口侧对齐,且分级运输分片机构的出口侧与对应堆垛导入传送组件的入口侧对齐,使得单板进入堆垛机构内顺序堆垛。

所述丝连分离传送机构包括沿单板传送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单板传送组件和第二单板传送组件,以及分别对应架设在第一单板传送组件和第二单板传送组件上方的两个辅助压板传送组件,所述第二单板传送组件沿单板传送方向倾斜向上设置且出口侧与质量分级识别传送机构的入口侧对齐,两个辅助压板传送组件均靠近第一单板传送组件和第二单板传送组件对接处,第一单板传送组件的传送速度v1、第二单板传送组件的传送速度v2和旋切机输出速度v0之间的关系满足v2>v1>v0。

所述第一单板传送组件包括在单板传送方向上前后设置的两个第一单板传动轴,所述两个第一单板传动轴之间套设有多个单板传送带,所述第二单板传送组件包括在单板传送方向上前后设置的两个第二单板传动轴,所述两个第二单板传动轴之间套设有多个单板传送带,两个第一单板传动轴之间设有过渡从动轴,所述过渡从动轴与单板传送方向上游侧的第二单板传动轴之间套设有多个单板传送带,过渡从动轴上的单板传送带与第一单板传动轴上的单板传送带交替设置。

所述质量分级识别传送机构包括第三单板传送组件和沿单板传送方向依次架设在第三单板传送组件上方的一辅助压板传送组件、光电扫描器和一辅助压板传送组件,所述光电扫描器包括沿与单板传送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光电探头,光电探头向下扫描得到反应单板表面信息的数字化点阵,根据数字化点阵得到单板尺寸和单板上孔洞分布,用于单板分级。

所述分级运输分片机构包括一过渡传送组件、两个分片传送组件和两个分片驱动组件,每个分片驱动组件均包括两个吊绳、两个分片滑轮、一个分片气缸和两个缓冲弹簧,所述质量分级识别传送机构在单板传送方向上位于过渡传送组件之前,所述堆垛导入传送组件在单板传送方向上位于过渡传送组件之后,所述过渡传送组件在单板传送方向上的两侧分别与一分片传送组件的转动侧连接,每个分片传送组件的自由侧两端分别连接一吊绳的一端,每个吊绳的另一端绕过一分片滑轮后连接分片气缸的驱动端,所述分片气缸和分片滑轮均架设在过渡传送组件的上方,所述缓冲弹簧套设在滑轮与分片传送组件的自由侧之间的吊绳上,分片气缸的驱动端经吊绳带动分片传送组件的自由侧对应转动到与质量分级识别传送机构的出口侧、堆垛导入传送组件的进口侧平齐的位置。

所述过渡传送组件包括在单板传送方向上前后设置的两个过渡传动轴,每个分片传送组件均包括分片传动轴和转动支架,所述两个过渡传动轴之间、分片传动轴与对应过渡传动轴之间均套设有多个单板传送带,所述分片传动轴的两端分别连接一转动支架的自由端,分片传送组件的两个转动支架的转动端分别与对应过渡传动轴的两端铰接,所述吊绳的端部对应连接转动支架的自由端。

在单板传送方向上位于下游侧的分片传送组件上架设有一辅助压板传送组件。

所述辅助压板传送组件包括在单板传送方向上依次设置的一辅助夹紧传动轴、一定位夹紧传动轴和一辅助夹紧传动轴,在定位夹紧传动轴和两个辅助夹紧传动轴上套设有多个单板传送带,所述定位夹紧传动轴靠近在单板传送方向上游侧的辅助夹紧传动轴,辅助压板传送组件的横截面呈钝角三角形,且辅助压板传送组件的钝角内侧沿单板传送方向斜向上设置。

所述堆垛机构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接板轮盘、拍齐对中装置和可升降的堆垛台,所述接板轮盘设于对应堆垛导入传送组件的出口侧,接板轮盘包括轮盘转动轴、轮盘转动电机和轮盘,所述轮盘转动轴与单板传送方向相垂直,所述轮盘转动电机连接轮盘转动轴的一端,所述轮盘套设在轮盘转动轴上,轮盘周围辐射状排列多个圆弧形叶片,所述拍齐对中装置包括以单板传送方向为对称轴对称设置的两个拍齐对中组件。

所述拍齐对中组件包括对中底座、对中气缸和拍板,所述对中底座架设在接板轮盘下方一侧,所述对中气缸设于对中底座上,所述对中气缸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对中滑轨,每个对中滑轨上设有一个对中滑块,所述拍板通过固定板连接对中滑块且竖直设置,拍板的中部连接对中气缸的驱动端,两个拍齐对中组件的对中气缸驱动拍板相向伸缩运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单板经丝连分离传送机构的两级提速传送后丝连分离并抬升运送至质量分级识别传送机构,质量分级识别传送机构完成单板质量动态识别,分级运输分片机构根据质量分级识别传送机构的分级结果动作,使得单板进入堆垛机构内,设计特殊设计叶轮结构实现顺序堆垛,整个系统利用无缝衔接传送结构实现单板无故障输送,结构紧凑,且模块化划分,使用方便,实用性强,便于维修和批量生产。

2、丝连分离传送机构用于完成原木旋切单板输送起始阶段,与旋切机配合使用,单板从旋切机出口出来后依次经过两个单板传送组件逐步过渡提速,当输送存在丝连的两个单板时,前一个单板先进入更高传送速度的第二单板传送组件,随着v2与v1之间的差速,使得两个单板之间的丝连拉断而自动分离,同时丝连拉扯时,前一个单板被第二辅助压板传送组件压住,且后一个单板被第一辅助压板传送组件压住,保证两个单板不会因丝连拉扯而移位变歪,去除单板件丝连的同时有效地避免单板堵塞。

3、过渡从动轴的设置使得第一单板传送组件紧密与第二单板传送组件对接,保证单板输送的顺利进行。

4、质量分级识别传送机构的光电扫描器能把大图像转为开关量相关的数字化点阵,使其扫描数据占用空间极大地减小,利于数据存贮,也便于抽检时的回溯数据。

5、采用分片气缸为驱动元件,通过设计对气缸径向无损受力的特殊机械构造,完成对不同等级单板的转接切换的圆弧摆动分片结构设计。

6、利用吊绳与分片滑轮配合的结构,分片气缸的直线运动转化到分片传送组件的自由侧的圆弧摆动运动,同时设置缓冲弹簧,在分片传送组件放下时,分片气缸直线运动到位后,缓冲弹簧的压缩能量释放,继续下压分片传送组件,以保证分片传送组件圆弧摆动位置到位,缓冲弹簧还具有缓冲功能,可减少分片气缸每次动作产生的振动,实现快速复位的目的,最快可达0.5s动作一次。

7、设置辅助压板传送组件,用于配合单板传送组件或分片传送组件的单板运输,保证单板运输过程中的平整,以及保证单板在向上运输中有足够的接触面积以提高摩擦力。辅助压板传送组件中钝角三角形的结构形成导向口,引导单板的进入,可很好地避免单板端部与定位夹紧传动轴处的磕碰。

8、采用一种多线轮盘式的机械结构对不同等级单板的分类吸纳,配合自动升降的堆垛台及左右拍齐对中组件,边吸纳边轮动边拍齐,完成对单板自动堆垛的功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可连续堆叠大量的单板,且堆叠整齐。柔性的圆弧形叶片应用到单板堆叠输送过程,相邻圆弧形叶片之间留有吸纳单个单板的空间,可以更好地保证单板逐个堆叠,同时圆弧形叶片的柔性结构使得接板轮盘使用寿命更长。

附图说明

图1为原木旋切单板质量分级智能识别分拣堆垛系统的正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原木旋切单板质量分级智能识别分拣堆垛系统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3为丝连分离传送机构的正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丝连分离传送机构的后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丝连分离传送机构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6为质量分级识别传送机构扫描单板时的示意图;

图7为分级运输分片机构的正视立体示意图;

图8为分级运输分片机构的后视立体示意图;

图9为堆垛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10为接板轮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拍齐对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丝连分离传送机构、101、第一单板传送组件,111、第一传动链轮,112、第三传动链轮,102、第二单板传送组件,121、第二传动链轮,122、第二齿轮,103、第一辅助压板传送组件,104、第二辅助压板传送组件,151、第一齿轮,152、第三齿轮,106、辅助传动轴,161、第四传动链轮,162、第四齿轮,107、过渡从动轴,2、质量分级识别传送机构,21、第三单板传送组件,22、第三辅助压板传送组件,23、光电扫描器,231、光接收端,232、光发射端,24、第四辅助压板传送组件,3、分级运输分片机构,31、过渡传送组件,311、过渡传动轴,32、分片传送组件,321、分片传动轴,33、转动支架,34、吊绳,35、分片滑轮,36、分片气缸,37、缓冲弹簧,38、气缸固定滑块,39、气缸固定滑轨,310、气缸推杆,311、第五辅助压板传送组件,4、堆垛机构,41、接板轮盘,411、轮盘转动轴,412、轮盘转动电机,413、轮盘,414、圆弧形叶片,42、拍齐对中组件,421、对中底座,422、对中气缸,423、拍板,424、对中滑轨,425、对中滑块,426、固定板,43、堆垛台,431、堆垛传动轴,432、堆垛伸缩链条,433、堆垛底座,434、堆垛转动电机,435、堆垛传动链条,44、阻尼器,441、阻尼固定轮,442、阻尼从动轮,443、阻尼带,5、堆垛导入传送组件,51、第六辅助压板传送组件,52、第七辅助压板传送组件,6、单板传动轴,7、单板传送带,8、辅助夹紧传动轴,9、定位夹紧传动轴,10、传送转动电机,11、传动链条,12、传动齿轮,13、机架,14、旋切机,a、单板,b、丝连,c、孔洞,d、侧边木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原木旋切单板质量分级智能识别分拣堆垛系统,包括在机架13上沿单板传送方向依次设置的丝连分离传送机构1、质量分级识别传送机构2、分级运输分片机构3和多个堆垛机构4,质量分级识别传送机构2和分级运输分片机构3的对接处下方设置单板收集区,每个堆垛机构4与分级运输分片机构3之间设有一堆垛导入传送组件5,多个堆垛导入传送组件5按对应堆垛机构4的安装顺序由下至上依次设置,单板经丝连分离传送机构1的两级提速传送后丝连分离并抬升运送至质量分级识别传送机构2,质量分级识别传送机构2识别单板表面信息并对单板分级,分级运输分片机构3根据质量分级识别传送机构2的分级结果动作,本实施例中,分级结果按单板质量的降序分为一级板、二级板和三级板,堆垛机构4为两个,当分级结果为三级板,进入单板收集区,则分级运输分片机构3的入口侧与质量分级识别传送机构2的出口侧分离,使得单板落入单板收集区内,当分级结果为一级板或二级板,进入对应堆垛机构4内,则分级运输分片机构3的入口侧与质量分级识别传送机构2的出口侧对齐,且分级运输分片机构3的出口侧与对应堆垛导入传送组件5的入口侧对齐,使得单板进入堆垛机构4内顺序堆垛。

一、丝连分离传送机构1

如图3和图4所示,丝连分离传送机构1包括沿单板传送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单板传送组件101和第二单板传送组件102,以及对应架设在第一单板传送组件101上方的第一辅助压板传送组件103和架设在第二单板传送组件102上方的第二辅助压板传送组件104,第二单板传送组件102沿单板传送方向倾斜向上设置且出口侧与质量分级识别传送机构2的入口侧对齐,第一辅助压板传送组件103和第二辅助压板传送组件104均靠近第一单板传送组件101和第二单板传送组件102对接处,第一单板传送组件101的传送速度v1、第二单板传送组件102的传送速度v2和旋切机14输出速度v0之间的关系满足v2>v1>v0。例如:v0=60m/min,v0=70m/min,v0=80m/min。

如图5所示,丝连分离传送机构1用于完成原木旋切单板输送起始阶段,与旋切机14配合使用,单板从旋切机14出口出来后经过第一单板传送组件101的过渡提速阶段,当单板经过过渡从动轴107时,再次提速到v2,当输送存在丝连的两个单板时,前一个单板先进入更高传送速度的第二单板传送组件102,随着v2与v1之间的差速,使得两个单板a之间的丝连b拉断而自动分离,同时丝连拉扯时,前一个单板被第二辅助压板传送组件104压住,且后一个单板被第一辅助压板传送组件103压住,保证两个单板不会因丝连拉扯而移位变歪,去除单板件丝连的同时有效地避免单板堵塞。

其中,单板传送组件用于实现单片的支撑与运输,单板传送组件包括在单板传送方向上前后设置的两个单板传动轴6,单板传送组件中两个单板传动轴6之间套设有多个单板传送带7,第一单板传送组件101中两个单板传动轴6之间设有过渡从动轴107,过渡从动轴107与第二单板传送组件102中单板传送方向上游侧的单板传动轴6之间套设有多个单板传送带7,过渡从动轴107上的单板传送带7与第一单板传送组件101中的单板传送带7交替设置,过渡从动轴107的设置使得第一单板传送组件101紧密与第二单板传送组件102对接,保证单板输送的顺利进行。

第二单板传送组件102中单板传送方向上游侧的单板传动轴6的一端连接有传送转动电机10,另一端连接有第二传动链轮121,第一单板传送组件101中单板传送方向下游侧的单板传动轴6的一端连接有第一传动链轮111,第一传动链轮111和第二传动链轮121之间套设有传动链条11,第一传动链轮111的直径大于第二传动链轮121的直径,传送转动电机10提供第一单板传送组件101和第二单板传送组件102的传送动力,且由于第一传动链轮111的直径大于第二传动链轮121的直径,使得第一单板传送组件101的传送速度小于第二单板传送组件102的传送速度。传送转动电机10驱动单片传动轴转动,单片传动轴通过传动辊带动单板传送带7的运动。

辅助压板传送组件用于配合单板传送组件的单板运输,保证单板运输过程中的平整,以及保证单板在向上运输中有足够的接触面积以提高摩擦力。辅助压板传送组件包括在单板传送方向上依次设置的一辅助夹紧传动轴8、一定位夹紧传动轴9和一辅助夹紧传动轴8,在定位夹紧传动轴9和两个辅助夹紧传动轴8上套设有多个单板传送带7,定位夹紧传动轴9靠近在单板传送方向上游侧的辅助夹紧传动轴8,辅助压板传送组件的横截面呈钝角三角形,且辅助压板传送组件的钝角内侧沿单板传送方向斜向上设置。即定位夹紧传动轴9和两个辅助夹紧传动轴8上的单板传送带7横截面呈钝角三角形,此结构一方面增加单板与单板传送带7之间的接触面积,另一方面在保证单板的端部在进入时有足够的空间,特别的,在第二单板传送组件102向上运输时,单板端部会抬起,钝角三角形的结构形成导向口,引导单板的进入,可很好地避免单板端部与定位夹紧传动轴9处的磕碰。

第二辅助压板传送组件104中单板传送方向上游侧的辅助夹紧传动轴8位于第二单板传送组件102中单板传送方向上游侧的单板传动轴6的上方,且一端连接有第一齿轮151,第一单板传送组件101中单板传送方向上游侧的单板传动轴6的另一端还连接有与第一齿轮151相啮合的第二齿轮122,第一齿轮151的直径和第二齿轮122的直径相等。

第一单板传送组件101中单板传送方向下游侧的单板传动轴6的一端还连接有第三传动链轮112,过渡从动轴107与第一单板传送组件101中单板传送方向上游侧的单板传动轴6之间设有辅助传动轴106,辅助传动轴106的一端连接有第四传动链轮161,辅助传动轴106的另一端连接有第四齿轮162,第三传动链轮112和第四传动链轮161之间套设有传动链条11,第三传动链轮112的直径大于第四传动链轮161的直径,第一辅助压板传送组件103中单板传送方向下游侧的辅助夹紧传动轴8的一端连接有与第四齿轮162相啮合的第三齿轮152,第三齿轮152的直径和第四齿轮162的直径相等。

通过设置齿轮、链轮和链条的传动结构,既减少传送转动电机10的数量,又保证第一单板传送组件101和第一辅助压板传送组件103同步运输单板,且第二单板传送组件102和第二辅助压板传送组件104同步运输单板,整个结构简单可靠,易于维修。

二、质量分级识别传送机构2

质量分级识别传送机构2包括第三单板传送组件21和沿单板传送方向依次架设在第三单板传送组件21上方的第三辅助压板传送组件22、光电扫描器23和第四辅助压板传送组件24,光电扫描器23包括沿与单板传送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光电探头,光电探头向下扫描得到反应单板表面信息的数字化点阵,根据数字化点阵得到单板尺寸和单板上孔洞分布,用于单板分级。

如图6所示,每个光电探头包括探头相对斜向下、相配合的光发射端232和光接收端231,本实施例中,质量分级标准包括一级板、二级板和三级板;当单板有效面积的尺寸大于设定尺寸d1且孔洞c的数量少于设定阈值k1个时,且不附带深色的侧边木皮d,单板质量为一级板;当单板有效面积的尺寸大于尺寸d2、小于等于尺寸d1且孔洞c的数量少于设定阈值k2个时,单板质量为二级板;当单板外形尺寸及有效面积皆不符合一级板、二级板标准时,单板质量为三级板,d1>d2,k1<k2。

光电扫描器23以单板输送方向、扫描器排列方向建立平面坐标系对扫描数据进行处理,该设计可以把对单板的扫描结果形成光电扫描器23扫描时的开关量,例如当光电扫描器23扫描的表面无缺陷时,光电扫描器23的光发射端232发出的红外线能被同个光电扫描器23的光接收端231接收,光电扫描器23向上位机返回正常信号,当扫描至单板边缘的树皮或单板表面的孔洞时,光电扫描器23的光发射端232发出的红外线被吸收或散射,无法被同个光电扫描器23的光接收端231正常接收,使光电扫描器23向上位机返回异常;从而以开关量信号来简易便捷地形成数字化的点阵,使得上位机能快速分析数据以评定单板质量,而且该设计能把大图像转为开关量相关的数字化点阵,使其扫描数据占用空间极大地减小,利于数据存贮,也便于抽检时的回溯数据。

三、分级运输分片机构3

如图7和图8所示,分级运输分片机构3包括一过渡传送组件31、两个分片传送组件32和两个分片驱动组件,每个分片驱动组件均包括两个吊绳34、两个分片滑轮35、一个分片气缸36和两个缓冲弹簧37,质量分级识别传送机构2在单板传送方向上位于过渡传送组件31之前,堆垛导入传送组件5在单板传送方向上位于过渡传送组件31之后,过渡传送组件31在单板传送方向上的两侧分别与一分片传送组件32的转动侧连接,每个分片传送组件32的自由侧两端分别连接一吊绳34的一端,每个吊绳34的另一端绕过一分片滑轮35后连接分片气缸36的驱动端,分片气缸36和分片滑轮35均架设在过渡传送组件31的上方,缓冲弹簧37套设在滑轮与分片传送组件32的自由侧之间的吊绳34上,分片气缸36的驱动端经吊绳34带动分片传送组件32的自由侧对应转动到与质量分级识别传送机构2的出口侧、堆垛导入传送组件5的进口侧平齐的位置。

采用分片气缸36为驱动元件,分片气缸36带动吊绳34伸缩,吊绳34经分片滑轮35带动分片传送组件32的自由侧做圆弧运动,使得分片气缸36对分片传送组件32的自由侧的作用力有轴向施力变为径向施力,实现气缸径向无损受力,通过设计对气缸径向无损受力的特殊机械构造,完成对不同等级单板的转接切换的圆弧摆动分片结构设计。

利用吊绳34与分片滑轮35配合的结构,分片气缸36的直线运动转化到分片传送组件32的自由侧的圆弧摆动运动,同时在滑轮与转动支架33的自由端之间的吊绳34上设置缓冲弹簧37,本实施例中采用钢丝弹簧绳,分片传送组件32被抬起时,缓冲弹簧37被压缩,则在分片传送组件32放下时,分片气缸36直线运动到位后,缓冲弹簧37的压缩能量释放,继续下压分片传送组件32,以保证分片传送组件32圆弧摆动位置到位,缓冲弹簧37还具有缓冲功能,可减少分片气缸36每次动作产生的振动,实现快速复位的目的,最快可达0.5s动作一次。

过渡传送组件31包括在单板传送方向上前后设置的两个过渡传动轴311,每个分片传送组件32均包括分片传动轴321和转动支架33,两个过渡传动轴311之间、分片传动轴321与对应过渡传动轴311之间均套设有多个单板传送带7,分片传动轴321的两端分别连接一转动支架33的自由端,分片传送组件32的两个转动支架33的转动端分别与对应过渡传动轴311的两端铰接,吊绳34的端部对应连接转动支架33的自由端。

每个分片驱动组件还包括架设在过渡传送组件31上方的两个气缸固定滑块38、两个气缸固定滑轨39和一个气缸推杆310,每个吊绳34的另一端绕过一分片滑轮35后连接一气缸固定滑块38,每个气缸固定滑块38与一气缸固定滑轨39滑动连接,气缸推杆310架设在两个气缸固定滑块38上,分片气缸36的驱动端连接气缸推杆310,两个分片驱动组件的分片气缸36背对背设置。通过设置滑块与滑轨的结构,可以更好地保证吊绳34的运动轨迹,防止长时间工作后的错位,同时,利用气缸推杆310,一个分片气缸36可同时带动两个转动支架33的自由端同步圆弧摆动,结构简单且稳定。

在单板传送方向上位于下游侧的分片传送组件32上架设有第五辅助压板传送组件311,配合分片传送组件32的单板运输。辅助压板传送组件和单板传送组件或分片传送组件32可利用传动链条11、传动齿轮12等传动结构共用一个传送转动电机10。本实施例中,两个过渡传动轴311之间通过传动链条11传动,过渡传动轴311与上方的辅助夹紧传动轴8通过传动齿轮12传动,可减少电机的数量以及保证传输速度的前后同步。

使用时,单板依次顺序经过质量分级识别传送机构2后向前继续运输,由上位机根据质量分级识别传送机构2识别结果控制传送转动电机10和分片气缸36的动作。若单板识别为三级板(例如碎板),则上游侧的分片气缸36抬起对应的分片传送组件32,三级板从c处排出,若单板识别为二级板,则上游侧和下游侧的分片气缸36均放下对应的分片传送组件32,二级板从b处进入后进行后续的堆垛,若单板识别为一级板,则上游侧的分片气缸36放下对应的分片传送组件32,下游侧的分片气缸36抬起对应的分片传送组件32,一级板从a处进入后进行后续的堆垛。

四、堆垛机构4

如图9和图10所示,堆垛机构4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接板轮盘41、拍齐对中装置和可升降的堆垛台43,接板轮盘41设于对应堆垛导入传送组件5的出口侧,接板轮盘41包括轮盘转动轴411、轮盘转动电机412和轮盘413,轮盘转动轴411与单板传送方向相垂直,轮盘转动电机412连接轮盘转动轴411的一端,轮盘413为多个,多个轮盘413均匀套设在轮盘转动轴411上,轮盘413周围辐射状排列多个圆弧形叶片414,轮盘转动电机412带动轮盘413转动,圆弧形叶片414由外至内的延伸方向与轮盘413的转动方向保持相向,本实施例中每个轮盘转动轴411上设置三个轮盘413,轮盘413的转动方向与单板传送方向保持相向,如图9和图10中箭头所示,拍齐对中装置包括以单板传送方向为对称轴对称设置的两个拍齐对中组件42。采用一种多线轮盘413式的机械结构对不同等级单板的分类吸纳,配合自动升降的堆垛台43及左右拍齐对中组件42,边吸纳边轮动边拍齐,完成对单板自动堆垛的功能。本实施例中识别的一级板和二级板采用堆垛机构4自动堆垛,其中对应一级板的堆垛机构4在单板传送方向上位于下游侧,对应一级板的堆垛导入传送组件5位于对应二级板的堆垛导入传送组件5的上方。堆垛导入传送组件5的结构同单板传送组件的结构,也用于实现单片的支撑与运输,堆垛导入传送组件5上方也架设有一辅助压板传送组件,即第六辅助压板传送组件51和第七辅助压板传送组件52。

如图11所示,拍齐对中组件42包括对中底座421、对中气缸422和拍板423,对中底座421架设在接板轮盘41下方一侧,对中气缸422设于对中底座421上,对中气缸422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对中滑轨424,每个对中滑轨424上设有一个对中滑块425,拍板423通过固定板426连接对中滑块425且竖直设置,拍板423的中部连接对中气缸422的驱动端,拍板423的形状为下底边长度大于上底边长度的等腰梯形,两个拍齐对中组件42的对中气缸422驱动拍板423相向伸缩运动,单片经两侧拍板423的推动向中部对齐。

堆垛台43包括两个堆垛传动轴431、四根堆垛伸缩链条432、堆垛底座433和堆垛转动电机434,两个堆垛传动轴431前后架设在接板轮盘41的上方,堆垛传动轴431与单板传送方向相垂直,每个堆垛传动轴431的两端分别连接一堆垛伸缩链条432的一端,两个堆垛传动轴431之间套设有堆垛传动链条11435,堆垛底座433位于拍齐对中装置的下方,堆垛底座433的四角处分别与对应堆垛伸缩链条432的另一端连接,堆垛转动电机434连接一堆垛传动轴431的端部,堆垛转动电机434通过堆垛传动链条11435同时带动两个堆垛传动轴431转动,堆垛伸缩链条432随堆垛传动轴431转动而在堆垛传动轴431上收放,当堆垛伸缩链条432收起,则堆垛底座433上升,当堆垛伸缩链条432放下,则堆垛底座433下降。

轮盘转动轴411经减速器连接轮盘转动电机412,实际中轮盘转动轴411与减速器之间存在间隙,且该间隙随着长时间的转动会越来越大,则轮盘转动轴411在转动时存在抖动,而接板轮盘41的直径一般是一米多,则在圆弧形叶片414的末端抖动会更大,容易产生单板堆叠不整齐、整个结构不稳定的问题,因此,轮盘转动轴411的另一端处设有用于消除接板轮盘41抖动的阻尼器44。如图9所示,阻尼器44包括阻尼固定轮441和阻尼从动轮442,阻尼从动轮442套设在轮盘转动轴411的另一端上,阻尼固定轮441固定设置在阻尼从动轮442靠单板传送出口处的一侧的下方,阻尼固定轮441和阻尼从动轮442之间套设有阻尼带443,工作时,阻尼从动轮442随轮盘转动轴411转动,阻尼固定轮441固定不同,利用阻尼固定轮441与阻尼带443的摩擦力向轮盘转动轴411施加与轮盘转动轴411转动方向相反的力,来抵消轮盘转动轴411在转动时存在抖动。

使用时,从单板传送出口落下的分级后的单板经接板轮盘41的圆弧形叶片414送至下方的堆垛底座433上,柔性的圆弧形叶片414应用到单板堆叠输送过程,相邻圆弧形叶片414之间留有吸纳单个单板的空间,可以更好地保证单板逐个堆叠,同时圆弧形叶片414的柔性结构使得接板轮盘41使用寿命更长,每堆垛三片单板,拍齐对中组件42依次动作,单板经两侧的拍板423拍打向中心处对齐堆叠,拍打对齐后,堆垛台43向下移动一定距离,为后续单板堆垛做准备,整个堆垛台43上最多可堆叠100片单板。

综上,本发明采用一套无缝衔接传送机构实现单板无故障输送,并采用一套智能识别系统完成单板质量动态识别分拣,同时通过一组特殊设计叶轮机构完成单板分类堆垛的高度智能化机电设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