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件方向和位置转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10481发布日期:2018-10-19 21:24阅读:52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流动线体移载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工件方向和位置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子产品的组装生产过程中,常利用自动化流水线以提高组装的效率。由于电子产品通常结构复杂,因而电子产品组装的工站较多,工件流动过程中通常朝向一个方向,若因为工艺的要求需要使得工件的朝向发生变换且流水线体发生变更时,则需人工地调转工件的朝向并将工件移动至另一个线体上,然而这两个动作需要两个机构才能实现,或者较为复杂的一个机构实现(例如机械手臂),然而两个机构的设计通常会占用较大的空间,而较为复杂的一个机构则往往成本较高。

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成本低廉、结构简单且占地较小的工件方向和位置转换装置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件方向和位置转换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工件方向和位置转换装置,包括:

第一线体;

第二线体,所述第二线体位于所述第一线体的后方,且所述第二线体与所述第一线体平行,所述第二线体与所述第一线体的流向相同;

转换机构,所述转换机构位于所述第一线体的末端,且位于所述第二线体的侧边,所述转换机构包括:

动力源;

旋转组,所述旋转组与所述动力源连接;

夹持组,所述夹持组与所述旋转组的下方连接,所述夹持组的初始位置位于所述第一线体的末端的上方,当所述夹持组在所述旋转组的带动下旋转至所述第二线体的首端的上方时工件方向为180度反转。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旋转组包括一固定桌,所述动力源设置于所述固定桌的下方,所述固定桌的上方设有一与所述动力源连接的主动轮,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啮合,所述从动轮的上端面上固设有第一旋转轴套,所述第一旋转轴套内插设有第一旋转轴,所述第一旋转轴的底端部与所述固定桌连接,所述第一旋转轴的顶端部设置有第一悬伸臂,所述第一旋转轴套通过连接杆连接一第二旋转轴套,所述第二旋转轴套内插设有第二旋转轴,所述第二旋转轴的底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夹持组,所述第二旋转轴的顶端部设置有第二悬伸臂,所述第一悬伸臂和第二悬伸臂之间活动连接一移动连杆,其中,所述第一旋转轴套转动90度后位于所述第二线体的上方且在此过程中所述移动连杆带动所述夹持组旋转90度从而致使工件方向为180度反转。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移动连杆的长度与所述第一旋转轴套和第二旋转轴套之间的距离相同。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第一悬伸臂和第二悬伸臂的末端分别设置有一球体,所述移动连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与所述球体匹配的凹槽。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第一悬伸臂与所述第一旋转轴连接的一端为带有键槽的套筒,所述第一旋转轴的顶端部通过平键与所述第一悬伸臂的套筒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旋转轴的中部套设有轴承,所述第一旋转轴套套设于所述第一旋转轴上,所述第一旋转轴的底端部通过平键与带有键槽的法兰型套筒固定连接,所述法兰型套筒固设于所述固定桌上。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第二悬伸臂与所述第二旋转轴连接的一端为带有键槽的套筒,所述第二旋转轴的顶端部通过平键与所述第二悬伸臂的套筒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旋转轴的中部套设有轴承,所述第二旋转轴套套设于所述第二旋转轴上,所述第二旋转轴的底端部通过平键与带有键槽的法兰型套筒固定连接,所述法兰型套筒与所述夹持组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夹持组包括带导杆的升降气缸以及与所述升降气缸的伸缩杆连接的夹爪气缸。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动力源为伺服电机。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第一线体的侧边设置有用于感应移至所述夹持组下方的工件的传感器。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传感器为光电传感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本发明提供的工件方向和位置转换装置可以将产品自动地由第一线体上转移到第二线体上并使得工件的朝向发生变换,节约了人力和时间,满足了工艺要求。2)本发明提供的工件方向和位置转换装置结构简单合理,成本低廉,占地面积小,适应范围较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工件方向和位置转换装置的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所公开的第二悬伸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参见图1-2所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工件方向和位置转换装置,包括:

第一线体1,可以采用皮带输送带;

第二线体2,第二线体2位于第一线体1的后方,且第二线体2与第一线体1平行,所述第二线体与所述第一线体的流向相同,第二线体2可以采用皮带输送带;

转换机构3,转换机构3位于第一线体1的末端,且位于第二线体2的侧边,转换机构3包括:

动力源31,动力源31采用伺服电机,设定转动角度为90度;

旋转组32,旋转组32与动力源31连接;

夹持组33,夹持组33与旋转组32的下方连接,夹持组33的初始位置位于第一线体1的末端的上方,当夹持组33在旋转组32的带动下旋转至第二线体2的首端的上方时工件方向为180度反转。

具体的,旋转组32包括一固定桌321,动力源31设置于固定桌321的下方,固定桌321的上方设有一与动力源31连接的主动轮322,主动轮322与从动轮323啮合,从动轮323的上端面上固设有第一旋转轴套324,第一旋转轴套324内插设有第一旋转轴,第一旋转轴的底端部与固定桌321连接,第一旋转轴的顶端部设置有第一悬伸臂325,第一旋转轴套324通过连接杆326连接一第二旋转轴套327,第二旋转轴套327内插设有第二旋转轴,第二旋转轴的底端部固定连接夹持组33,第二旋转轴的顶端部设置有第二悬伸臂328,第一悬伸臂325和第二悬伸臂328之间活动连接一移动连杆329,其中,第一旋转轴套324转动90度后位于第二线体2的上方且在此过程中移动连杆329带动夹持组33旋转90度从而致使工件方向为180度反转。

其中,移动连杆329的长度与第一旋转轴套324和第二旋转轴套327之间的距离相同。

第二悬伸臂328的末端设置有一球体a(如图2所示),第一悬伸臂325与第二悬伸臂328相同,移动连杆329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与球体a匹配的凹槽(图中未显示),通过球体a与凹槽的配合从而实现活动连接。

第一悬伸臂325与第一旋转轴(图中未显示)连接的一端为带有键槽的套筒3251,第一旋转轴的顶端部通过平键与第一悬伸臂325的套筒3251固定连接,第一旋转轴的中部套设有轴承,第一旋转轴套324套设于第一旋转轴上,第一旋转轴的底端部通过平键与带有键槽的法兰型套筒3200固定连接,法兰型套筒3200固设于固定桌321上。

第二悬伸臂328与第二旋转轴(图中未显示)连接的一端为带有键槽的套筒3281,第二旋转轴的顶端部通过平键与第二悬伸臂328的套筒3281固定连接,第二旋转轴的中部套设有轴承(图中未显示),第二旋转轴套327套设于第二旋转轴上,第二旋转轴的底端部通过平键与带有键槽的法兰型套筒3201固定连接,法兰型套筒3201与夹持组33固定连接。

夹持组33包括带导杆的升降气缸331以及与升降气缸331的伸缩杆连接的夹爪气缸332。

第一线体1的侧边设置有用于感应移至夹持组33下方的工件的传感器。进一步优选的,传感器为光电传感器。

本发明提供的工件方向和位置转换装置的工作原理大致是:伺服电机带动齿轮组(主动轮322和从动轮323)转动,从动轮323转动带动第一旋转轴套324转动,第一旋转轴套324转动带动第二旋转轴套327以第一旋转轴套324的中心为圆点和以连接杆326的长度为半径的圆形轨迹上移动90度从而停在第二线体的上方,在此过程中,第二旋转轴套327转动使得移动连杆329的位置发生变化,而移动连杆329被拉动带动第二旋转轴旋转,第二旋转轴旋转进而带动夹持组33旋转90度,在两个旋转动作的叠合作用下,工件方向反转180度。

该工件方向和位置转换装置在工作时,首先,夹持组33的初始位置位于第一线体1的末端的上方,当传感器感应到工件顺着第一线体1到达夹持组33的下方时,第一线体1停止运行,夹持组33下行夹持工件k并带动工件上升;然后,伺服电机正转带动工件旋转至第二线体2的上方并且使得工件的方向反转180度;夹持组33下降松开工件使得工件落在第二线体2上,接着,夹持组33上升,伺服电机反转使得夹持组33旋转至第一线体1上,如此重复循环不断的工作。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工件方向和位置转换装置可以将产品自动地由第一线体上转移到第二线体上并使得工件的朝向发生变换,节约了人力和时间,满足了工艺要求;此外,本发明提供的工件方向和位置转换装置结构简单合理,成本低廉,占地面积小,适应范围较广。

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