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灭菌干燥辅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193456发布日期:2018-12-08 05:54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一种灭菌干燥辅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灭菌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灭菌干燥辅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物品均需要灭菌处理,比如实验室的一些实验和医疗用具等,通常采用高压蒸汽灭菌锅进行灭菌处理。现有的高压蒸汽灭菌锅内设有内桶,内桶的侧壁不设置通风口。各种用具放入内桶后,再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中进行灭菌操作。灭菌锅中存有蒸汽灭菌所必需的水,用具经蒸汽灭菌后,壁上存有蒸汽水,对后续的实验和医疗等造成不良影响。

在灭菌桶灭菌后,由于物品带有较多的水汽,需要干燥处理,常规的做法是将实验和医疗器具摆放入烤箱中进行干燥处理,此种做法避免不了用手直接接触实验和医疗器具,易造成二次污染。

另外,灭菌桶侧壁通常不开通风口,在桶内的实验和医疗器具直接干燥的话,需要较长的时间,费时费力,干燥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灭菌干燥辅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目的是便于内桶体侧壁通风口连动开闭进行蒸汽灭菌及后续的干燥操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灭菌干燥辅助装置,包括内桶,所述内桶包括内桶体、内桶静止盖和内桶转动盖,内桶转动盖通过内桶静止盖与内桶体连接,内桶转动盖通过转动开闭内桶静止盖的第一通风口,所述灭菌干燥辅助装置还包括百叶窗、钢丝绳和通过内桶转动盖的转动带动钢丝绳传动拉伸百叶窗的叶片进行开闭内桶体侧壁的侧通风口的连动开门执行机构,所述叶片设有固定环,百叶窗的多个叶片通过钢丝绳串接固定环形成一体连动开闭结构。

所述连动开门执行机构包括第一挂钩、导向滑动环、设于内桶体侧壁的导向槽、复位弹簧和设于导向槽与侧通风口之间的上滑轮,所述第一挂钩设于内桶转动盖的侧边,第一挂钩通过置于导向槽内的导向滑动环与穿过上滑轮的钢丝绳一端连接,钢丝绳的另一端通过复位弹簧与内桶侧壁底端连接。

所述导向滑动环包括基体和设于基体上可与第一挂钩扣合连接的环扣结构,所述基体的底端侧面为圆弧状侧面,所述基体可沿导向槽来回运动,所述钢丝绳的一端穿过导向槽的底端槽口与基体连接。

所述第一挂钩包括固定段和扣合段,扣合段为弧形连接段,弧形连接段与固定段连接,所述基体的圆弧状侧面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圆弧侧面和第二圆弧侧面,第一圆弧侧面的圆弧半径大于第二圆弧侧面的圆弧半径。

所述基体的两侧面均设有外凸起结构。

所述内桶静止盖的顶端面周向方向均布有多个第一通风口,且内桶静止盖上的多个第一通风口均设有第一滤网,所述内桶转动盖的顶端面周向方向均布有多个第二通风口,通过转动内桶转动盖使第一通风口与第二通风口对齐或错开。

所述内桶体的侧壁的周向方向均布有多个侧通风口,所述灭菌干燥辅助装置包括多个百叶窗和带动百叶窗开闭侧通风口的连动开门执行机构。

所述侧通风口设有第二滤网。滤网的空隙设置的相对要大一些,便于加热时热量的传导。

所述内桶转动盖上设有提手,所述装置还包括外桶和用于对内桶加热干燥灭菌且设于外桶内的加热机构,外桶包括外桶体和外桶盖,所述外桶盖设有安装拨动提手的过孔,所述加热机构包括设于外桶体内侧壁的凹槽和设于凹槽内的加热管。

所述内桶转动盖上设有电磁吸附块,所述外桶盖设有微动开关、电磁吸合器和圆弧状导向孔,通过拨动提手使电磁吸附块沿圆弧状导向孔导向运动,所述外桶体设有温控定时器,外桶体的内壁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加热机构、微动开关、电磁吸合器和温度传感器均与温控定时器电连接。

所述内桶体的底端设有底脚。底脚为多个,多个底脚均布于内桶体底端的周向方向。

内桶转动盖与内桶静止盖通过中间转轴连接,且内桶转动盖的内侧边与内桶静止盖的外侧面螺纹连接,内桶静止盖与内桶体铰接。所述灭菌干燥辅助装置还包括锁扣连接内桶静止盖与内桶体开口的锁扣结构。

内桶静止盖与内桶体的开口外侧螺纹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灭菌干燥辅助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灭菌物品放入内桶体内,打开内桶盖的通风口,盖上内桶盖后置入灭菌锅进行灭菌;

步骤二、取出灭菌后的内桶放置于外桶体内,并将第一挂钩与导向滑动环连接,

步骤三、转动把手,拉动百叶打开内桶体侧通风口,同时内桶盖与外桶盖的通风口打开;

步骤四、通过外桶体内的加热管进行干燥。

本发明的内桶的结构设置,不仅可以配合灭菌锅进行灭菌使用,而且也可以配合加热干燥桶或者干燥箱进行干燥处理。在灭菌处理时,通过转动内桶盖上的提手,可以实现内桶盖的通风口打开,内桶侧通风口的关闭进行高压灭菌处理,或者直接放入高温加热装置内高温灭菌。在干燥时,通过转动内桶盖上的提手,可以实现内桶物品的干燥,同时由于温控定时器、电磁吸合器、电磁吸附块、微动开关及相应外桶盖上的结构设计,便于自动关闭系统,操作方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可以实现干燥灭菌设备的小型化,提高工作效率,节省能源;

2、可以实现器皿等干燥灭菌全过程无菌化操作,干燥灭菌后窗口全部关闭,避免再次污染的可能;

3、对熔点低的器皿经过高压锅灭菌后可进行低温干燥,排除了高温灭菌对塑料、硅胶等不耐高温的器物的损坏;

4、对灭菌设备和器皿等可实现标准化管理;

5、可以实现干燥、高温灭菌多用途。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

图1是本发明内桶打开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内桶盖与内桶体盖合的局部结构示意;

图3是百叶窗与钢丝绳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内桶转动盖俯视图;

图5是内桶静止盖仰视图;

图6是导向滑动环正视图;

图7是导向滑动环侧视图;

图8是导向滑动环俯视图;

图9是导向滑动环置于导向槽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第一挂钩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外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外桶的正视图;

图13是外桶盖的俯视图;

图14外桶体俯视图;

图15是外桶体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外桶体底端风机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安装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安装框架与百叶安装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实施例2的内桶盖的爆炸图;

图20是实施例2内桶盖设置弹性限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实施例2的外桶盖的俯视图。

图中标记为:

1、内桶体,2、内桶转动盖,3、内桶静止盖,4、提手,5、外桶体,6、外桶盖,7、过孔,9、钢丝,10、第一过滤网,11、导向滑动环,13、导向槽,15、固定段,17、弧形连接段,19、上滑轮,20、拉环,21、凹槽,22、加热管,23、隔热板,24、隔热棉,25、风机,26、外凸小半圆,27、电磁吸附块,28、铆钉,29、微动开关,30、电磁吸合器,31、圆弧状导向孔,32、温控定时器,33、电源开关,34、红色电源指示灯,35、绿色加热指示灯,37、电源线插头,38、热保护器,39、定位块,40、定位槽,41、第一底脚,42、第二底脚,43、锁扣件,44、叶片,45、固定环,47、复位弹簧,48、细牙螺丝,49、第一波形垫片,50、第一单向推力轴承,51、单向推力轴承,52、第二波型垫片,53、平垫,54、细牙螺帽,55、细牙并紧螺帽,56、弹性限位块;57、安装框架,58、百叶转轴孔,59、安装脚,60、卡槽,61、卡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18所示,一种灭菌干燥辅助装置,包括内桶a,内桶包括内桶体1、内桶静止盖2和内桶转动盖3,内桶转动盖2通过内桶静止盖3与内桶体1连接,内桶转动盖3通过转动开闭内桶静止盖2的第一通风口,该灭菌干燥辅助装置还包括百叶窗、钢丝绳9和通过内桶转动盖3的转动带动钢丝绳9传动拉伸百叶窗的叶片44进行开闭内桶体侧壁的侧通风口的连动开门执行机构,叶片44设有固定环45,百叶窗的多个叶片44通过钢丝绳9串接固定环45形成一体连动开闭结构。

具体而言,设置安装框架57用于将百叶窗安装于内桶体侧通风口处,每个叶片内侧边通过转轴与安装框架两侧壁的百叶转轴孔58连接(叶片的内侧边设置耐高温密封条或者将叶片的内侧边设置为半圆弧状结构,用以将叶片内侧边半包合于转轴,减少叶片与转轴之间的间隙),在百叶转轴的两端设置卡槽60,通过卡环61卡入卡槽60实现限位作用,安装时,百叶转轴的两端延伸出安装框架两侧壁,此时卡槽位于安装框架两侧壁外侧,之后安装卡环即可;也可以将安装框架的两侧壁设置一定的厚度,将卡环卡槽结构设置于侧壁内,避免对外界造成干涉。或每个叶片内侧边两端分别通过转轴与安装框架两侧壁转动连接,安装框架通过安装脚59及紧固件与内桶体外侧壁连接,安装后,安装框架与内桶体外侧壁贴合,且安装框架与内桶体侧通风口形成开口空间,通过拉动叶片开闭上述开口空间。安装框架的内贴合侧面设有遮挡网,避免内桶体内的物品与叶片接触,避免造成百叶开闭干扰。每个叶片的周向侧边最好设有耐温密封条,保证叶片闭合安装框架外端面时,百叶窗与安装框架具有较好的密封性。同时每个叶片中间设置有一个固定环,百叶窗的多个叶片通过细钢丝绳串为一体,在底端叶片的钢丝绳端头通过连动开门执行机构中的复位弹簧47与内桶侧壁底端连接。安装框架的底端设置安装复位弹簧的导向安装结构,便于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钢丝及内桶体侧壁连接。通过导向滑动环与第一挂钩连接后,顺时针旋转内桶转动盖,带动细钢丝绳,进而让每个叶片同步动作。逆时针转动内桶转动盖,通过底端的复位弹簧复位作用实现闭合。在内桶体侧壁底端最好设置一个弹簧安装槽,复位弹簧安装于弹簧安装槽内,其一端固定于弹簧安装槽底端,另一端与钢丝绳连接,弹簧安装槽的设置,一方面能够便于对第一复位弹簧起到安装及保护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对第一弹簧起到导向的作用,避免第一复位弹簧在钢丝绳的作用下对内桶体侧壁形成较大的形变干涉。内桶体的外形可以为圆柱形、正方体或长方体;优选采用圆柱形结构。采用圆柱形结构设置时,内桶转动盖为上盖,内桶静止盖为下盖,内桶转动盖上设置有提手4,优选的,提手位于内桶转动盖的中部,且提手与内桶转动盖为一体结构。

其中,内桶静止盖的顶端面设置可以通风的第一通风口,内桶转动盖与内桶静止盖设置为可以相对转动的方式,内桶静止盖与内桶体盖合时固定不转动,内桶转动盖通过转动错开或者封闭第一通风口实现通风功能;这里内桶转动盖上最好相应的设置第二通风口,通过转动内桶转动盖使两个盖体的通风口对齐或者错开,进而实现内桶盖体的通风口是否需要通风。优选的,第二通风口内边缘设有向下的垂直面,目的是当两第一通风口与第二通风口错开时,对内桶转动盖与内桶静止盖之间的间隙形成一定的封堵力,避免两者杂质从外侧进入内桶内。在内桶静止盖的第一通风口处最好设置第一过滤网10,比如采用不锈钢过滤网,内桶体侧壁的侧壁通风口处同样优选设置有第二过滤网,设置时,叶片的内侧边两端通过转轴与内桶侧壁连接,第二过滤网设置于两个转轴之间的空间,这些过滤网的设置,对通风口起到一定的过滤效果,避免杂质通过通风口进入桶体内部。根据通风的需要,可以在内桶转动盖和内桶静止盖的周向方向上均布多个通风口。具体而言,内桶转动盖2与内桶静止盖3通过中间转轴连接,内桶转动盖可以绕转轴转动,且内桶转动盖2的内侧臂与内桶静止盖3的外侧臂螺纹连接,内桶静止盖3与内桶体可以为螺纹配合连接。当然,内桶静止盖3与内桶体也可以采用铰接的方式连接。当采用铰接连接的方式连接时,为了增加内桶盖体与内桶体盖合后的紧固效果,避免意外情况下打开内桶盖体,上述灭菌干燥辅助装置还包括锁扣连接内桶静止盖与内桶体开口的锁扣结构。锁扣结构包括锁合件和扣合件,锁合件设于内桶静止盖的外侧壁,扣合件设于内桶体侧壁顶端,当内桶盖体沿着铰接端盖合在内桶体开口上时,通过锁合件与扣合件的锁扣配合进行盖紧。

连动开门执行机构包括第一挂钩、导向滑动环11、设于内桶体侧壁的导向槽13、复位弹簧47和设于导向槽13与侧通风口之间的上滑轮19,第一挂钩设于内桶转动盖的侧边,第一挂钩通过置于导向槽13内的导向滑动环11与穿过上滑轮19的钢丝绳9一端连接,钢丝绳9的另一端通过复位弹簧47与内桶侧壁底端连接。具体设置时,导向槽同样为弧形槽,其设于内桶体侧壁的外侧面顶端,底部为镂空槽口,其轨迹也与内桶体的侧壁弧形轨迹相同,目的是便于使导向滑动环沿着导向槽运动时,遵循着内桶体侧壁的形状轨迹运动,镂空槽口的设置便于钢丝绳穿过,进而与导向槽内的导向滑动环底端连接,避免导向滑动环沿着导向槽运动时造成较大的干涉。侧门与内桶体侧壁形状相适配,为弧状结构,在第一复位弹簧的作用力下,拉动侧门沿滑槽运动封闭侧通风口。

导向滑动环11包括基体111和设于基体111上可与第一挂钩扣合连接的环扣结构112,基体111的底端侧面为圆弧状侧面,基体111可沿导向槽来回运动,钢丝绳9的一端穿过导向槽的底端槽口与基体111连接。基体底端侧面设置成圆弧状侧面,便于沿着导向槽进行来回运动,减少抵触摩擦干涉。第一挂钩包括固定段15和扣合段,扣合段为弧形连接段17,弧形连接段17与固定段15连接。设置成弧形连接段,在旋转时,便于通过其自由端导向插入导向滑动环的环扣结构内。具体设置时,第一挂钩的固定段通过铆钉28固定于内桶转动盖外边沿下方,基体设置安装钢丝绳的安装孔,环扣结构设置插接扣合段的孔型结构,当内桶盖盖合在内桶体上时,第一挂钩的扣合段插入环扣结构的孔型结构内,其扣入孔型结构后插口方向与复位弹簧复位形成拉力的方向相反。导向滑动环可以直接置于导向槽内,其底端通过钢丝及复位弹簧的作用形成一定的下拉力,上端通过第一挂钩与导向滑动环的环扣结构插接扣合后,形成一定的上拉力,通过上拉力、下拉力以及与导向槽的接触抵触力使得导向滑动环可以一直沿着导向滑槽来回运动,同时也便于安装及拆卸。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基体111的圆弧状侧面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圆弧侧面和第二圆弧侧面,第一圆弧侧面的圆弧半径大于第二圆弧侧面的圆弧半径。具体而言,在设置时,可以将基体左下角侧面的圆弧半径设置成相对较小,右下角的圆弧半径设置成相对较大。此种结构设置,在导向滑动环置于导向槽内后,若导向滑动环和第一挂钩均位于导向槽左端,则顺时针旋转内桶转动盖,第一挂钩的弧形连接段与导向滑动环的环扣结构接触扣合,由于顺时针旋转,第一挂钩给导向滑动环向左的作用力,使得基体上的环扣结构向左倾斜,高度会相对降低,但是由于复位弹簧及钢丝向右的拉力,给于导向滑动环向右的作用力,使得两者扣合的接触力加强,并且由于弧形连接段的结构设置,使得其不易与导向滑动环脱离;当反方向旋转内桶转动盖时,由于复位弹簧的复位作用,钢丝绳的拉力逐渐降低,导向滑动环在此作用力下以及部分重力的影响,使得其在导向槽上逐渐回正,此时刚好回到两者最初的接触状态,便于使第一挂钩的弧形连接段与导向滑动环的顶部环扣结构脱离。需要干燥时,由于此导向滑动环的结构设置,若顺时针旋转内桶盖,内桶盖通风口打开,导向滑动环位于导向槽左端,第一挂钩位于导向槽右端,则逆时针旋转内桶盖,第一挂钩碰到导向滑动环后,推着导向滑动环向右倾斜,当第一挂钩越过导向滑动环时,导向滑动环在其特殊结构的特征下回正,此时第一挂钩刚好与导向滑动环的环扣结构对齐,后续进行顺时针旋转,第一挂钩钩在环扣结构内,通过旋转实现侧通风口与内桶盖通风口的连动开闭。另外,在基体的两侧面还设有外凸起结构。外凸起结构具体优选设置为外凸小半圆,比如在基体的两侧面均设置两个外凸小半圆26,目的是使导向滑动环通过两侧的外凸小半圆与导向槽接触,减小导向滑动环与导向槽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接触摩擦。同时设置成小半圆形状,便于使导向滑动环沿着导向槽移动。

使用该内桶进行灭菌的方法如下:

一、灭菌前的准备:首先打开高压灭菌锅盖,向灭菌锅内加水至规定的水位,在高压灭菌锅中放入原有不锈钢底盘。把内桶体清洁后,打开内桶盖,放入需要灭菌的物品,在关闭内桶盖之前,逆时针转动内桶提手约20度(目的是打开内桶盖通风口),合上内桶盖,扣好上盖锁扣。此时,百叶窗由复位弹簧拉紧,此时侧通风口处于关闭状态。

二、高压灭菌锅的灭菌:操作者用内桶盖上的提手提起内桶,放入高压灭菌锅内,合上高压灭菌锅盖,并旋紧高压灭菌锅盖上的螺栓,开始正常灭菌。

该内桶不仅可以配合灭菌锅进行灭菌使用,而且也可以配合加热干燥桶或者干燥箱进行干燥处理。若采用外桶进行加热干燥时,两者可以组成辅助加热干燥系统。具体而言,外桶b包括外桶体5和外桶盖6,外桶盖6设有安装拨动提手的过孔7,过孔7优选设置在外桶盖的中心处。外桶体的外形可以为圆柱形、正方体或长方体;优选采用圆柱形结构。在外桶体内设置有加热干燥用的加热机构。

加热机构可以采用环形分布于外桶体内壁的加热片,优选的,加热机构包括设于外桶体内侧壁的凹槽21和设于凹槽内的加热管22。此种结构设置,由于加热管在凹槽内部,避免取拿内桶时,触碰到加热管,造成不必要的撞击或摩擦损伤。具体放置内桶进行干燥物品时,应将加热管对准内桶体侧壁通风口处。

为了避免外桶加热时,由于温度过高对外部进行热传递,操作人员易出现烫伤的情况,上述高压灭菌锅辅助加热干燥系统还包括用于隔热的隔热机构,隔热机构包括依次设于外桶体内侧壁与外侧壁之间的隔热板23和隔热棉24。设置时,隔热板固定在外桶体内侧壁的内侧,之后在隔热板与外桶体外侧壁之间填充隔热棉。

为了便于使外桶体内的热源散发的热量均匀分布在内桶体内,上述系统还包括用于将外桶体5内的蒸汽导向外桶盖通风口的吹风机构。吹风机构可以采用风机25,具体可以在外桶体的底端设置风机安装座,风机安装于风机安装座上,风机上方设置放置内桶的隔离板,隔离板上均布有多个透气孔。在外桶体底端设置进气孔,进气口处设置过滤网,起到风机送风时过滤灰尘和细菌的作用。内桶体放入外桶体内,设置内桶体的规格时,内桶体的外侧壁与外桶体的内侧壁尽量减小间隙,便于对内桶体进行加热。

为了便于根据需要控制外桶的加热管进行加热,内桶转动盖2上设有电磁吸附块27,外桶盖设有微动开关29、电磁吸合器30和圆弧状导向孔31,通过拨动提手4使电磁吸附块27沿圆弧状导向孔导向运动,外桶体5设有温控定时器32,外桶体的内壁设有温度传感器,上述的加热机构、微动开关29、电磁吸合器30和温度传感器均与温控定时器32电连接。圆弧状导向孔为两个,位于外桶盖底面,两圆弧状导向孔对称设于过孔7的两侧,其作用是用于穿过电磁吸附块;电磁吸合器在通电时能吸合电磁吸附块,位于圆弧状导向孔的边缘;微动开关的作用是在开关打开时,控制加热管的加热,位于圆弧状导向孔的边缘。此外,在外桶体外侧壁底端还设有电源开关33、红色电源指示灯34、绿色加热指示灯35、风机开关36和电源线插头37等。电源开关为总开关,控制整个系统的供电情况;红色电源指示灯在灯亮时标示外加热桶已通电;绿色加热指示灯在灯亮时标示加热管正在加热;风机开关控制风机的工作运行,打开时风机工作;温控定时器控制外桶内的温度,对内桶加热时间进行定时,当加热时间结束后,停止加热;电源线插头口旁有保险丝,起过流保护。在外桶体内壁还设有热保护器38,用于加热桶的过热保护。

为了便于内桶定位安装于外桶内,该辅助加热干燥系统还包括用于对置于外桶体5内的内桶进行定位的定位结构,定位结构包括定位块39和设于外桶体内壁的定位槽40,定位块39设于内桶体的外侧壁。具体而言,定位块可以设置两个,分别设于内侧外侧壁的对侧,也就是两者之间的连线平分内桶体,在放入外桶体内时起到定位作用。定位槽位于外桶体内侧,相应的,设置两个定位槽,两个定位槽以中心相对应,当内桶体放入外桶体时,定位块刚好沿着定位槽卡入,起到很好的定位作用。内桶体的底端设置有第一底脚41,外桶体的底端设置有第二底脚42,比如可以在内桶体和外桶体的底端均设置六个底脚,起到桶体放置时的稳固作用。另外,外桶盖和外桶体还设置有锁扣连接的锁扣件43。当关闭外桶盖时,通过锁扣件锁紧外桶盖与外桶体,增加两者的连接力,避免加热升压导致外桶盖打开的现象。具体而言,可以在外桶体侧壁上的设置锁扣,在外桶盖侧壁设置连接扣,连接扣与锁扣构成锁扣件。

在具体设置时,为了便于增加内桶体侧壁顶端通风效果,在内桶体的侧壁的周向方向可以均布有多个侧通风口,相应的,设置多个开闭侧通风口的连动开门执行机构。每一个连动开门执行机构均采用上述的结构实现。

内桶盖的多个通风口可以与内桶体侧壁的侧通风口同时开闭;也可以设置为内桶盖的多个通风口闭合时,内桶体侧壁的侧通风口为打开状态,内桶盖的通风口打开时,内桶体侧壁的侧通风口为闭合状态。两种形式的开闭模式,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对内桶盖上下两个盖体的通风口及内桶体侧壁通风口进行相应的连动设置。

该系统的加热干燥使用方法如下:

一、干燥前的准备:灭菌完成后,待高压灭菌锅内的蒸汽释放完毕,打开灭菌锅盖,用戴上隔热手套的手抓住内桶提手顺时针旋转约20度,关闭内桶静止盖的通风口。当顺时针旋转内桶提手过程中,由于第一挂钩右下部为圆弧状,导向滑动环的右下方半圆弧半径比较大,当第一挂钩抵上导向滑动环时,导向滑动环向左倾斜,高度降低,第一挂钩与导向滑动环的接触力增加,避免脱离。当逆时针旋转内桶提手时,导向滑动环经由钢丝绳拉力和自身形状的原因回正,第一挂钩与导向滑动环慢慢脱离。

二、内桶物品的干燥过程:操作者用内桶提手提起内桶,放入灭菌锅干燥系统的外桶中,当放入外桶过程中要注意内桶定位块与外桶内侧的定位槽相对齐,并顺其放入外桶内,盖上外桶盖,扣好外桶盖锁扣。其中,盖合过程中提手通过外桶上盖中间过孔。接上电源线,打开外桶下方的电源开关,红色电源指示灯亮起,再打开风机开关,温控定时器设定好温度和时间参数,用手旋转内桶提手顺时针转动约20度,内桶转动盖也相应转动,固定在内桶上电磁吸附块同时作圆周运动,穿过外桶盖底的圆弧状导向孔,碰上微动开关后打开此开关,加热管开始加热,同时电磁吸合器吸合电磁吸附块,它的作用是:①微动开关保持打开状态,加热管的加热状态也保持不变,绿色加热指示灯亮;②当内桶转动盖2转动时内桶盖上的通风口同时打开;③当内桶转动盖转动时,其边沿下的第一挂钩钩上导向滑动环的环扣结构,拉动细钢丝绳、导向滑动环上的环扣结构孔一起移动,细钢丝绳的拉力大于复位弹簧的拉力时,使百页打开,侧通风口处于打开状态;④外桶下的风机保持打开状态。外桶内侧有温度传感器,随着内桶温度的变化,由温控定时器控制加热管的通断。当温控定时器设定的时间到了时候,自动关闭加热电源,电磁吸合器失电,松开电磁吸附块,电磁吸附块经复位,①、②、③、④也同时关闭。关闭电源开关,干燥结束。

三、内桶物品干燥后的收尾工作:内桶物品干燥后,操作者打开外桶盖,用内桶提手提起内桶,摆放在灭菌锅干燥系统的安全柜中,安全柜中有照明灯、紫外灭菌灯、标注灭菌干燥时间和日期等。

本发明的干燥系统中,各部件的材料优选采用耐腐蚀耐高温的不锈钢材料,布置电线的线管可以设置在外桶体内外侧壁之间,比如设置在隔热棉层中,也可以设置在加热桶外。

实施例2

如图19至2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内桶盖中的内桶转动盖和内桶静止盖的转动连接方式不同。具体而言,内桶静止盖和内桶转动盖的中心位置有中心孔,它们由细牙螺丝相连。连接顺序为:细牙螺丝48——内桶静止盖中心孔——第一波型垫片49——第一单向推力轴承50——内桶转动盖中心孔——第二单向推力轴承51——第二波型垫片52——平垫53——细牙螺帽54——细牙并紧螺帽55。通过此种连接方式连接,便于内桶静止盖与内桶转动盖之间的相对转动。

在外桶盖上还可以设有防尘盖,防尘盖中部设有提手穿过孔,防尘盖盖合于微动开关、电磁吸合器的外侧,用以防尘和防护的作用。

在内桶转动盖的底端面还设有弹性限位块56,弹性限位块可在导向槽内滑动,在导向槽内的末端(顺时针转动内桶转动盖的最大行程)设置有限位槽,当顺时针转动内桶转动盖到最大行程时,弹性限位块卡入限位槽内,实现定位,此时侧门完全打开;稍微用力进行逆时针转动内桶转动盖时,使弹性限位块发生形变,之后脱离限位槽,导向滑动环在复位弹簧的作用力以及逆时针旋转作用力下向右运动,进而使得侧门关闭。当然,也可以在导向槽外设置相应的将弹性限位块推出限位槽的弹片,当需要逆时针旋转时,按压弹片,便于弹性限位块脱离限位槽。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