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内门饰板工装夹具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81007发布日期:2019-02-01 19:07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内门饰板工装夹具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内饰装配辅助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内门饰板工装夹具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代化的汽车装配领域中,为了提高装配生产的效率,基本都实现了自动化的装配生产,在对汽车内门饰板进行相关装配生产的过程中,设计合理的辅助输送装置,将能实现对内门饰板装夹、装配、卸料的一整套生产流程,将能大大提高装配的效率,节约生产成本。专利申请号为cn201420059190.x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制动鼓的夹具输送线。其包括两平行设置的横向输送线及垂直设置纵向输送线,所述横向输送线包括加工位导轨和回线导轨,所述回线导轨上设有回线装置,所述纵向输送线包括设置在横向输送线两端的卸活纵向移位导轨和装活纵向移位导轨,所述加工位导轨、卸活纵向移位导轨、回线导轨及装活纵向移位导轨依次排列形成用于输送随行夹具的矩形输送回路,所述输送回路上设有制动鼓随行夹具;在所述加工位导轨的外侧设有横梁,所述横梁上设有夹具移位装置;该装置虽然实现了回流输送,但却不适合进行多工位的周期性加工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内门饰板工装夹具输送装置,该装置可以实现三工位的回流输送,便于配合内门饰板的自动机械装配工位实现快速的装配生产,提高生产的效率,降低生产的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内门饰板工装夹具输送装置,包括底架、导向杆组件、输送驱动机构、过渡轴组件和夹具固定支撑组件,所述底架上设有两个轴承架,两个轴承架相对底架的中心轴对称分布,所述导向杆组件设有两个,两个导向杆组件均固定安装在底架上,且两个导向杆组件相对底架的中心轴对称分布,所述输送驱动机构由减速电机、一号带座轴承和驱动轴组成,所述减速电机固定安装在底架上,所述一号带座轴承设有两个,两个一号带座轴承均固定安装在底架上,所述驱动轴与减速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且驱动轴与两个一号带座轴承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轴上设有两个驱动齿轮,所述过渡轴组件设有八个,八个过渡轴组件均匀分布在底架上,所述过渡轴组件由二号带座轴承和过渡轴组成,所述二号带座轴承设有两个,其中一个二号带座轴承通过螺丝固定安装在其中一个轴承架上,另一个二号带座轴承通过螺丝固定安装在另一个轴承架上,所述过渡轴与两个二号带座轴承转动连接,所述夹具固定支撑组件由齿条和夹具固定台组成,所述齿条设有两个,其中一个齿条与驱动轴上其中一个驱动齿轮啮合,另一个齿条与驱动轴上另一个驱动齿轮啮合,所述夹具固定台通过螺丝紧固安装在两个齿条的上端,且夹具固定台与两个导向杆组件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底架上设有两个行程槽板,两个行程槽板相对底架的中心轴对称分布,两个一号带座轴承分别固定安装在一个行程槽板上。

优选的,所述底架的侧端均匀设有四个l型固定块。

优选的,所述导向杆组件由固定块和导向杆组成,所述固定块设有两个,两个固定块均通过螺丝固定安装在底架上,所述导向杆通过螺丝固定安装在两个固定块上。

优选的,所述过渡轴上设有两个过渡齿轮,两个过渡齿轮分别位于一个行程槽板内。

优选的,所述夹具固定台的底端中间位置设有两个滑套,两个滑套分别与一个导向杆组件的导向杆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夹具固定台上均匀设有四个一号固定挡块。

优选的,所述夹具固定台上均匀设有四个二号固定挡块。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是一种汽车内门饰板工装夹具输送装置,该装置设置了三个输送工位,可以实现三工位的回流输送,便于配合内门饰板的自动机械装配工位实现快速的装配生产,提高生产的效率,降低生产的成本,另外,该装置结构基本都是采用螺丝连接(如图1所示),而没有采用直接焊接的方式,便于对出现机械磨损的结构件进行拆装更换,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该装置的俯视图;

图2是该装置在未装配夹具固定支撑组件时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该装置的正视图;

图5是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夹具固定支撑组件的侧视图。

其中,1、底架;11、轴承架;12、行程槽板;13、l型固定块;2、导向杆组件;21、固定块;22、导向杆;3、输送驱动机构;31、减速电机;32、一号带座轴承;33、驱动轴;33-1、驱动齿轮;4、过渡轴组件;41、二号带座轴承;42、过渡轴;42-1、过渡齿轮;5、夹具固定支撑组件;51、齿条;52、夹具固定台;52-1、滑套;52-2、一号固定挡块;52-3、二号固定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图1至图6出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一种汽车内门饰板工装夹具输送装置,包括底架1、导向杆组件2、输送驱动机构3、过渡轴组件4和夹具固定支撑组件5,所述底架1上设有两个轴承架11,两个轴承架11相对底架1的中心轴对称分布,所述导向杆组件2设有两个,两个导向杆组件2均固定安装在底架1上,且两个导向杆组件2相对底架1的中心轴对称分布,所述输送驱动机构3由减速电机31、一号带座轴承32和驱动轴33组成,所述减速电机31固定安装在底架1上,所述一号带座轴承32设有两个,两个一号带座轴承32均固定安装在底架1上,所述驱动轴33与减速电机3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且驱动轴33与两个一号带座轴承32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轴33上设有两个驱动齿轮33-1,所述过渡轴组件4设有八个,八个过渡轴组件4均匀分布在底架1上,所述过渡轴组件4由二号带座轴承41和过渡轴42组成,所述二号带座轴承41设有两个,其中一个二号带座轴承41通过螺丝固定安装在其中一个轴承架11上,另一个二号带座轴承41通过螺丝固定安装在另一个轴承架11上,所述过渡轴42与两个二号带座轴承41转动连接,所述夹具固定支撑组件5由齿条51和夹具固定台52组成,所述齿条51设有两个,其中一个齿条51与驱动轴33上其中一个驱动齿轮33-1啮合,另一个齿条51与驱动轴33上另一个驱动齿轮33-1啮合,所述夹具固定台52通过螺丝紧固安装在两个齿条51的上端,且夹具固定台52与两个导向杆组件2滑动连接。

如图1至图6所示,所述底架1上设有两个行程槽板12,两个行程槽板12相对底架1的中心轴对称分布,两个一号带座轴承32分别固定安装在一个行程槽板12上;所述底架1的侧端均匀设有四个l型固定块13;所述导向杆组件2由固定块21和导向杆22组成,所述固定块21设有两个,两个固定块21均通过螺丝固定安装在底架1上,所述导向杆22通过螺丝固定安装在两个固定块21上;所述过渡轴42上设有两个过渡齿轮42-1,两个过渡齿轮42-1分别位于一个行程槽板12内;所述夹具固定台52的底端中间位置设有两个滑套52-1,两个滑套52-1分别与一个导向杆组件2的导向杆22滑动连接;所述夹具固定台52上均匀设有四个一号固定挡块52-2;所述夹具固定台52上均匀设有四个二号固定挡块52-3。

以下用具体实施例对具体工作方式进行阐述:

实施例1:

本发明结构的一种汽车内门饰板工装夹具输送装置可以配合汽车内门饰板的装配工位进行多工位的输送,具体的来说,就图1而言,在图1中的左端三分之一区域对应的是汽车内门饰板的上料装夹工位(工位一),在图1中的中间三分之一区域对应的是汽车内门饰板的装配工位(工位二),在图1中的右端三分之一区域是汽车内门饰板装配完成后的卸料工位(工位三),汽车内门饰板的工装夹具通过螺丝紧固安装在夹具固定台52(夹具固定台52是与内门饰板的工装夹具尺寸相匹配的)的四个一号固定挡块52-2和四个二号固定挡块52-3上,夹具固定支撑组件5起始状态是位于工位一的位置的,等待工位一完成内门饰板的装夹后,按下减速电机31的第一行程按钮,减速电机31将驱动驱动轴33转动,从而两个驱动齿轮33-1将驱动各自与之啮合的齿条51向右(向右是针对图1而言的)运动,即带动内门饰板向右运动,直到运动到工位二的位置(从工位一到工位二的这段行程为减速电机31的第一行程驱动段)为止,在工位二完成对内门饰板的装配后,按下减速电机31的第二行程按钮,减速电机31将驱动内门饰板运动到工位三(从工位二到工位三的这段行程为减速电机31的第二行程驱动段),在工位三完成内门饰板的卸料后,按下减速电机31的第三行程按钮,减速电机31将反转驱动夹具固定支撑组件5运动返回到工位一(从工位三返回到工位一的行程为减速电机31的第三行程驱动段),返回到工位一的位置便于开始第二次内门饰板的装配过程,总的来说,该装置可以实现三工位的回流输送,便于配合内门饰板的自动机械装配工位实现快速的装配生产,提高生产的效率,降低生产的成本。

实施例2:

本发明结构的一种汽车内门饰板工装夹具输送装置均匀设置了多个过渡轴42,且过渡轴42上设置了过渡齿轮42-1,从而可以在齿条51运动的过程中提供稳定的过渡支撑,大大提高了输送的稳定性,另外,过渡轴组件4的二号带座轴承41可以很方便的拆下,当该装置因长期输送工作造成过渡轴42的过渡齿轮42-1产生严重的机械磨损时,便于进行拆装更换,保证装置输送的正常进行。

实施例3:

本发明结构的一种汽车内门饰板工装夹具输送装置中的夹具固定台52是通过螺丝紧固安装在齿条51上端的,因此可以根据不同汽车装配件的夹具尺寸设计出不同规格的夹具固定台52,故该装置并不局限于对汽车内门饰板工装夹具的输送,同样适用于其他汽车装配件工装夹具的输送,适用性强。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