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心线输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23362发布日期:2018-12-19 05:47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心线输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拉链制造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中心线输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尼龙拉链成型机主要是采用热成型技术把尼龙单丝和中心线生产成为尼龙拉链半成品素链,现有的尼龙拉链素链主要由正u形旋转牙和中心线构成,其中中心线包在u形螺旋牙中。

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中心线缺少张力控制,导致中心线包在u形螺旋牙中回弹不一致,使得素链长度不一致,最终造成素链打卷、两边齿距不一致以及缝合工序布带出现“c”形弯不良品,大大的影响了后续产品的质量。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心线输出装置,解决了中心线输出张力无法控制的问题。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提供一种中心线输出装置,主要包括有上中心盘、下中心盘、中心轴以及旋转臂,该中心轴设在上中心盘上面,该旋转臂设在上中心盘下面并且旋转臂上设有若干个用于牵引中心线的导线瓷孔,中心线卷设在上中心盘和下中心盘之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配重块、滚轮、第一导轮、第二导轮以及第三导轮,滚轮设在配重块上,从导线瓷孔引出的中心线依次绕过第一导轮、第二导轮、滚轮和第三导轮后从中心轴中部向上引出。

进一步,还包括有导向杆和第一弹簧,该导向杆上下两端分别连接上中心盘和下中心盘,所述配重块滑动设在所述导向杆上,该第一弹簧上下两端分别连接配重块和下中心盘。

进一步,所述第一导轮设在上中心盘和旋转臂之间的中部位置,所述第二导轮设在上中心盘和旋转臂之间靠近导向杆的位置,所述第三导轮设在上中心盘上面,第二导轮和第三导轮分设在导向杆左右两侧。

进一步,中心线输出装置还包括旋转轴、同步带轮和挑中心线机构,中心线输出装置还包括旋转轴、同步带轮和挑中心线机构,所述旋转轴套设在中心轴外,该旋转轴外设有同步带轮,所述挑中心线机构设在上中心盘上面并且挑中心线机构包括凸轮盘、从动摆杆和挑线轮,旋转轴带动凸轮盘转动,凸轮盘驱动从动摆杆摆动,从动摆杆驱动挑线轮作上下往复移动,中心线绕过第三导轮后绕向挑线轮。

进一步,所述挑中心线机构还包括第二弹簧、第一中轴、第二中轴和第一固定座,所述从动摆杆包括从头至尾依次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以及第三段,第一段头部与凸轮盘配合,第一中轴穿过第二段与第三段的连接位置并且第一中轴两端设在第一固定座上,第二中轴穿过第三段尾部和挑线轮,第二弹簧上下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二中轴的端部和上中心盘上面。

进一步,中心线输出装置还包括有第三弹簧、两片夹紧瓷片、第三中轴以及第二固定座,该第三中轴穿过两片夹紧瓷片并且第三中轴两端设在第二固定座上,中心线绕过挑线轮后绕入两片夹紧瓷片之间,第三弹簧驱动两片夹紧瓷片夹紧。

进一步,所述第二固定座、第一固定座、挑线轮、第三导轮从左往右依次设在上中心盘上。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涉及一种中心线输出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新增了导向杆、配重块、滚轮、第一导轮、第二导轮和第三导轮,从导线瓷孔引出的中心线依次绕过第一导轮、第二导轮、滚轮和第三导轮后从中心轴中部向上引出,中心线绕过带有配重块的滚轮使得整个中心线的输出张力得到控制,进而让两边中心线的输出张力一致,有利于提高素链的生产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后视图。

图中:

上中心盘-11;下中心盘-12;中心轴-13;旋转轴-14;同步带轮-15;第三中轴-16;第二固定座-17;旋转臂-18;导线瓷孔-181;

第一导轮-21;第二导轮-22;第三导轮-23;滚轮-24;配重块-25;导向杆-26;第一弹簧-27;

尼龙单丝-31;上旋转片-32;下旋转片-33;

夹紧瓷片-41;第三弹簧-42;

挑中心线机构-5;挑线轮-51;从动摆杆-52;第一段-521;第二段-522;第三段-523;凸轮盘-53;第二弹簧-54;第一中轴-55;第二中轴-56;第一固定座-57;

中心线卷-6;中心线-6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图中坐标x、y分别表示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涉及的一种中心线61输出装置,主要包括有上中心盘11、下中心盘12、中心轴13、旋转臂18、旋转轴14、同步带轮15、尼龙单丝31、上旋转片32以及下旋转片33,所述尼龙单丝31的一端与凸轮盘53连接,另一端从上往下依次穿过上旋转片32和下旋转片33,所述旋转轴14套设在中心轴13外,该旋转轴14外设有同步带轮15,外界的动力源通过同步带轮15带动旋转轴14进行转动,旋转轴14驱动上旋转片32转动,使得尼龙单丝31驱动下旋转片33转动,从而驱动整个中心线输出装置运行。该中心轴13设在上中心盘11上面,该旋转臂18设在上中心盘11下面并且旋转臂18上设有若干个用于牵引中心线61的导线瓷孔181,中心线卷6设在上中心盘11和下中心盘12之间,中心线卷6的单丝最终从中心轴13向上输出。

本发明还设有配重块25、滚轮24、第一导轮21、第二导轮22以及第三导轮23,滚轮24设在配重块25上。具体来讲,还包括有导向杆26和第一弹簧27,该导向杆26上下两端分别连接上中心盘11和下中心盘12,所述配重块25滑动设在所述导向杆26上,导向杆26有助于配重块25稳定地竖直升降。该第一弹簧27上下两端分别连接配重块25和下中心盘12,在配重块25意外下降时起到缓冲作用。所述第一导轮21设在上中心盘11和旋转臂18之间的中部位置,所述第二导轮22设在上中心盘11和旋转臂18之间靠近导向杆26的位置,所述第三导轮23设在上中心盘11上面,第二导轮22和第三导轮23分设在导向杆26左右两侧。从导线瓷孔181引出的中心线61依次绕过第一导轮21、第二导轮22、滚轮41和第三导轮23后从中心轴13中部向上引出。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本发明还包括有挑中心线机构5,所述挑中心线机构5设在上中心盘11上面并且挑中心线机构5包括凸轮盘53、从动摆杆52和挑线轮51,旋转轴15带动凸轮盘53转动,凸轮盘53驱动从动摆杆52摆动,从动摆杆52驱动挑线轮51作上下往复移动,中心线61绕过第三导轮23后绕向挑线轮51。具体来讲,所述挑中心线机构5还包括第二弹簧54、第一中轴55、第二中轴56和第一固定座57,所述从动摆杆52包括从头至尾依次连接的第一段521、第二段522以及第三段523,第一段521头部与凸轮盘53配合,第一中轴55穿过第二段522与第三段523的连接位置并且与第二段522和第三段523固定连接,第一中轴55两端设在第一固定座57上,能在第一固定座57上转动,第二中轴56穿过第三段523尾部和挑线轮51,第二弹簧54上下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二中轴51的端部和上中心盘11上面。于此,凸轮盘53和第二弹簧54对从动摆杆52的起配合作用,当凸轮盘53水平较高的下凸面与第一段521相接触时,凸轮盘53驱使第一段521向下降,从而带动第二段522绕第一中轴55向左转,第一中轴55带动第三段523向左转,使得第三中轴16的尾部向上升,进而带动挑线轮51向上升,此时,第二弹簧54产生拉伸形变;当凸轮盘53水平较高的上凸面脱离第一段521时,从动摆杆52的头部没有了阻力后第二弹簧54因拉伸形变产生的弹力带动挑线轮51向下降,于此实现挑线轮51往复上下摆动,为中心线61提供牵引驱动。

为进一步稳定中心线61的张力,中心线输出装置还包括有第三弹簧42、两片夹紧瓷片41、第三中轴16以及第二固定座17,该第三中轴16穿过两片夹紧瓷片41并且第三中轴16两端设在第二固定座17上,中心线61绕过挑线轮51后绕入两片夹紧瓷片41之间,第三弹簧42驱动夹紧瓷片41夹紧,进而夹紧中心线6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固定座17、第一固定座57、挑线轮51、第三导轮23从左往右依次设在上中心盘11上。

本发明中心线的输出过程如下:中心线卷6的中心线1从导线瓷孔181引出的中心线61向上绕过第一导轮21,向左绕过第二导轮22,向下绕过滚轮24,再向上绕过第三导轮23,向左依次绕过挑线轮51和夹紧瓷片41后从中心轴13中部向上引出。在输出过程中,既有配重块25和夹紧瓷片41控制张力的稳定,有助于控制中心线61的输出速率,进而提高了素链的品质;同时因增设配重块和夹紧瓷片而导致中心线供给阻力增加,而本发明又设置了挑中心线机构,该挑中心线机构利用现有动力源直接增加了牵引驱动,消除了部分中心线61增加的供给阻力,提升输出效率,综上,本发明兼顾中心线的张力平衡和输出效率,且无需提供新的动力源,提高动力源的使用效益。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发明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