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10678发布日期:2018-11-20 20:40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包装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包装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包装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对于挂壁机房间空调器多以“包装泡沫+蜂窝防踩板型结构+包装箱”形式进行防护。由于防护结构较多,在整体包装过程中需要多次移动空调器,以此实现各个防护部件与空调器的有效接触,由于整个包装过程都需要依靠空调器作为支撑件,即各个包装结构都需要和空调器相接触,从而使得包装过程都需要人工操作,不能够实现机械化包装,以此使得整体包装效率较低,耗时较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装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包装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包装结构,包装结构用于包装空调器本体,包装结构包括:防护部,防护部包括第一防护部和第二防护部,第一防护部用于设置在空调器本体的第一端,第二防护部用于设置在空调器本体的第二端;支撑部,支撑部设置在第一防护部和第二防护部之间;其中,支撑部与第一防护部限位接触,和/或支撑部与第二防护部限位接触。

进一步地,第一防护部上设置有第一安装部,支撑部上设置有与第一安装部相适配的第二安装部,第一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部限位接触。

进一步地,第一安装部为凹槽,第二安装部为凸起,第二安装部设置在第一安装部内;或第一安装部为凸起,第二安装部为凹槽,第一安装部设置在第二安装部内。

进一步地,第二防护部上设置有第三安装部,支撑部上设置有与第三安装部相适配的第四安装部,第三安装部与第四安装部限位接触。

进一步地,第三安装部为凹槽,第四安装部为凸起,第四安装部设置在第三安装部内;或第三安装部为凸起,第四安装部为凹槽,第三安装部设置在第四安装部内。

进一步地,支撑部为板体,第三安装部为凹槽,支撑部与第三安装部过盈配合,和/或第一安装部为凹槽,支撑部与第一安装部过盈配合。

进一步地,第一防护部上设置与空调器本体的外表面的至少部分相适配的容纳凹槽,第一防护部包括至少两个子防护部,至少两个子防护部依次拼接以形成容纳凹槽。

进一步地,支撑部用于设置在空调器本体的上方。

进一步地,支撑部用于与空调器本体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支撑部为中空板体。

进一步地,支撑部为方形纸管、或秸秆板、或蜂窝纸板。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空调器包括空调器本体和用于包装空调器本体的包装结构,包装结构为上述的包装结构。

进一步地,空调器还包括:箱体部,箱体部具有容纳腔,包装结构和空调器本体均设置在容纳腔内。

本发明的包装结构通过防护部和支撑部可以实现对空调器本体的有效包装。其中,防护部包括第一防护部和第二防护部,第一防护部用于设置在空调器本体的第一端,第二防护部用于设置在空调器本体的第二端,以使空调器本体夹设在第一防护部和第二防护部之间,支撑部设置在第一防护部和第二防护部之间,且支撑部与第一防护部和第二防护部的至少之一限位接触。在具体包装过程中,将位于空调器本体两端的第一防护部和第二防护部包装好后,由于支撑部可以直接与防护部限位接触,故可以通过机器操作将支撑部直接放置于与防护部限位接触的位置处,以此完成对空调器本体的包装。由于在对支撑部进行包装过程中,支撑部可以与防护部限位接触,无需空调器本体作为支撑部件,故即使通过机器放置支撑部,也不会对空调器造成损伤,故通过机器放置可以极大地提高包装效率,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包装效率较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包装结构的应用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包装结构的第一个视角的应用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包装结构的第二个视角的应用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空调器本体;20、防护部;21、容纳凹槽;23、第一防护部;231、第一安装部;24、第二防护部;241、第三安装部;30、支撑部。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装结构,请参考图1至图3,包装结构用于包装空调器本体10,包装结构包括:防护部20,防护部20包括第一防护部23和第二防护部24,第一防护部23用于设置在空调器本体10的第一端,第二防护部24用于设置在空调器本体10的第二端;支撑部30,支撑部30设置在第一防护部23和第二防护部24之间;其中,支撑部30与第一防护部23限位接触,和/或支撑部30与第二防护部24限位接触。

本发明的包装结构通过防护部20和支撑部30可以实现对空调器本体10的有效包装。其中,防护部20包括第一防护部23和第二防护部24,第一防护部23用于设置在空调器本体10的第一端,第二防护部24用于设置在空调器本体10的第二端,以使空调器本体10夹设在第一防护部23和第二防护部24之间,支撑部30设置在第一防护部23和第二防护部24之间,且支撑部30与第一防护部23和第二防护部24的至少之一限位接触。在具体包装过程中,将位于空调器本体10两端的第一防护部23和第二防护部24包装好后,由于支撑部30可以直接与防护部20限位接触,故可以通过机器操作将支撑部30直接放置于与防护部20限位接触的位置处,以此完成对空调器本体10的包装。由于在对支撑部30进行包装过程中,支撑部30可以与防护部20限位接触,无需空调器本体10作为支撑部件,故即使通过机器放置支撑部30,也不会对空调器造成损伤,故通过机器放置可以极大地提高包装效率,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包装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了能够使得支撑部30与第一防护部23限位接触,如图1所示,第一防护部23上设置有第一安装部231,支撑部30上设置有与第一安装部231相适配的第二安装部,第一安装部231与第二安装部限位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防护部23上设置有第一安装部231,支撑部30上设置有第二安装部,在放置支撑部30时,仅需将第一安装部231与第二安装部限位接触即可完成对支撑部30的包装放置。

针对第一安装部231与第二安装部的具体结构,第一安装部231为凹槽,第二安装部为凸起,第二安装部设置在第一安装部231内;或第一安装部231为凸起,第二安装部为凹槽,第一安装部231设置在第二安装部内。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部231为凹槽,第二安装部为凸起,第二安装部设置在第一安装部231内,其中,第二安装部可以相对于第一安装部231活动,或第二安装部直接镶嵌在第一安装部231内。

可选地,第一安装部231为凸起,第二安装部为凹槽,第一安装部231设置在第二安装部内,其中,第一安装部231可以相对于第二安装部活动,或第一安装部231直接镶嵌在第二安装部内。

相应地,为了使得支撑部30与第二防护部24限位接触,如图1所示,第二防护部24上设置有第三安装部241,支撑部30上设置有与第三安装部241相适配的第四安装部,第三安装部241与第四安装部限位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防护部24上设置有第三安装部241,支撑部30上设置有第四安装部,在放置支撑部30时,仅需保证第三安装部241与第四安装部限位接触即可完成对支撑部30的包装放置。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部30与第二防护部24限位接触,支撑部30与第一防护部23限位接触,在放置支撑部30时,需要保证第一安装部231与第二安装部限位接触,且第三安装部241与第四安装部限位接触。

针对第三安装部241与第四安装部的具体结构,第三安装部241为凹槽,第四安装部为凸起,第四安装部设置在第三安装部241内;或第三安装部241为凸起,第四安装部为凹槽,第三安装部241设置在第四安装部内。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安装部241为凹槽,第四安装部为凸起,第四安装部设置在第三安装部241内,其中,第四安装部相对于第三安装部241可活动地设置,或第四安装部直接镶嵌在第三安装部241内。

可选地,第三安装部241为凸起,第四安装部为凹槽,第三安装部241设置在第四安装部内,其中,第三安装部241相对于第四安装部可活动地设置,或第三安装部241直接镶嵌在第四安装部内。

针对支撑部30的具体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支撑部30为板体,第三安装部241为凹槽,支撑部30与第三安装部241过盈配合,和/或第一安装部231为凹槽,支撑部30与第一安装部231过盈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部30为板体,支撑部30与第一防护部23过盈配合,且支撑部30与第二防护部24过盈配合。

优选地,第一防护部23上设置与空调器本体10的外表面的至少部分相适配的容纳凹槽21,第一防护部23包括至少两个子防护部,至少两个子防护部依次拼接以形成容纳凹槽21。

优选地,第二防护部24上设置与空调器本体10的外表面的至少部分相适配的容纳凹槽21,第二防护部24包括至少两个子防护部,至少两个子防护部依次拼接以形成容纳凹槽21。

可选地,第一防护部23上设置与空调器本体10的外表面的至少部分相适配的容纳凹槽21,第二防护部24上设置与空调器本体10的外表面的至少部分相适配的容纳凹槽21,空调器本体10的两端设置在相对的两个容纳凹槽21内。

考虑到空调器包装好以后需要进行码垛处理,支撑部30用于设置在空调器本体10的上方。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支撑部30设置在空调器本体10的上方,且支撑部30支撑在第一防护部23和/或第二防护部24上,从而在空调器码垛过程中,支撑部30可以保证码垛的支撑力。

为了防止支撑部30对空调器造成损伤,支撑部30用于与空调器本体10间隔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部30设置在空调器本体10的上方,且与空调器本体10间隔设置,从而可以在保证有足够的支撑力的前提下,又不会对空调器本体10造成损伤。

优选地,支撑部30为中空板体。

优选地,支撑部30为方形纸管、或秸秆板、或蜂窝纸板。

在本实施例中,防护部20还包括第三防护部,第三防护部可以设置在空调器本体10的底部。

本发明的包装结构提出采用支撑板(支撑部30)+eps包装(防护部)方式,节省整体包装空间,同时有效解决堆码时包装箱鼓包问题,由于支撑部30与防护部的限位关系,为空调产品自动化打包方式的实现提供了可能。从而大大节省制造厂家空调器的生产成本,面向自动化方向设计,提高产品在产线末端的打包效率;整体包装设计防护效果从实验环节到售后使用环节实现最佳解决方式,长期堆码、货品运输过程中,极大降低了堆码鼓包问题;实现空调打包物料,支撑板可回收利用。

整体包装方案围绕产品打包效率,自动化方向进行,通过人工或设备自动套完左右包装泡沫后,根据生产线体感应设备,利用机械手自动定位放置支撑板结构,通过机械自动套包装箱打包,并实现自动码垛,大大提高了产线打包效率;节省工时,提高人员操作效率、设备自动化率;支撑板形式包装方式,有效解决产品在长期堆码时的鼓包问题,实现产品在运输仓储堆码的可靠性。

本发明的包装结构,支撑板所用材料可为高强度蜂窝纸板、高强度方形纸管、高密度纤维秸秆板材,实现支撑板材料的可回收。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空调器包括空调器本体10和用于包装空调器本体10的包装结构,包装结构为上述的包装结构。

包装结构包装好空调器后需要进行装箱处理,空调器还包括:箱体部,箱体部具有容纳腔,包装结构和空调器本体10均设置在容纳腔内。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包装结构通过防护部20和支撑部30可以实现对空调器本体10的有效包装。其中,防护部20包括第一防护部23和第二防护部24,第一防护部23用于设置在空调器本体10的第一端,第二防护部24用于设置在空调器本体10的第二端,以使空调器本体10夹设在第一防护部23和第二防护部24之间,支撑部30设置在第一防护部23和第二防护部24之间,且支撑部30与第一防护部23和第二防护部24的至少之一限位接触。在具体包装过程中,将位于空调器本体10两端的第一防护部23和第二防护部24包装好后,由于支撑部30可以直接与防护部20限位接触,故可以通过机器操作将支撑部30直接放置于与防护部20限位接触的位置处,以此完成对空调器本体10的包装。由于在对支撑部30进行包装过程中,支撑部30可以与防护部20限位接触,无需空调器本体10作为支撑部件,故即使通过机器放置支撑部30,也不会对空调器造成损伤,故通过机器放置可以极大地提高包装效率,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包装效率较低的问题。

本发明的包装结构,顶部采用支撑板(如方形纸管、秸秆板、高强度蜂窝纸板)加强,具备很强的堆码强度,可有效避免因搬运工踩踏产品而造成的挤压机身变形情况出现。产品左右两端采用包装泡沫防护(防护部),弧面端内侧局部通过减料、二次缓冲结构设计,实现弧形端面的防护设计;整体包装设计方案可用于分体式挂壁机,实现批量生产时支撑板可通过自动化机械手定位放置,减少人工操作。对挂壁机空调产品老旧包装方式进行更新,解决供应商包装物料制作难度,提高供应商供货积极性,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堆码踩踏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