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10679发布日期:2018-11-20 20:40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包装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包装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包装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对于挂壁机房间空调器多以“包装泡沫+蜂窝防踩板型结构+包装箱”形式进行防护。由于最终的防护结构和空调器都需要进行装箱,而现有的用于装箱的箱体多为非透明箱体,故在后续搬运过程中无法直接看到包装箱体内部的空调器,因此在搬运过程中会由于缺少安全警示提醒而对空调器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以及对搬运过程实现产品状态实时观测,有助于提高搬运工的货品安全意识,起到警示提醒作用

较多,在整体包装过程中需要多次移动空调器,以此实现各个防护部件与空调器的有效接触,整体包装效率较低,耗时较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装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在包装后无法直接观察到空调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包装结构,包装结构用于包装空调器本体,包装结构包括:支撑组件,支撑组件的至少部分用于支撑空调器本体;缠绕部,缠绕部设置在支撑组件上,且将空调器本体的至少部分包裹在缠绕部形成的缠绕腔内;其中,缠绕部由可透光材料制备而成,以使空调器本体的至少部分透过缠绕部可见。

进一步地,支撑组件包括:防护部,防护部为至少两个,空调器本体夹设在至少两个防护部之间;其中,缠绕部设置在防护部上,以使缠绕部的至少部分位于空调器本体的周向外表面。

进一步地,支撑组件还包括:支撑部,支撑部用于设置在空调器本体的至少一侧;其中,支撑部上设置有缠绕部。

进一步地,支撑部与至少一个防护部相接触,缠绕部缠绕在支撑部与防护部上,以将支撑部固定在防护部上。

进一步地,支撑部用于设置在空调器本体的上侧,和/或下侧。

进一步地,支撑部为板体,支撑部与各个防护部均接触。

进一步地,支撑部用于与空调器本体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支撑部成对设置,成对的两个支撑部分别设置在空调器本体的上下两侧,且各个防护部位于两个支撑部之间,缠绕部缠绕在支撑部与防护部上,以固定支撑部与防护部。

进一步地,缠绕部由冷拉伸膜、或热缩膜、或bopp膜制备而成。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空调器包括空调器本体和用于包装空调器本体的包装结构,包装结构为上述的包装结构。

本发明的包装结构通过支撑组件和由可透光材料制备而成的缠绕部,在能够对空调器本体实现防护的前提下还可以从外部直接观察到空调器本体,从而可以对操作人员起到警示作用。其中,支撑组件的至少部分用于支撑空调器本体,缠绕部设置在支撑组件上,且将空调器本体的至少部分包裹在缠绕部形成的缠绕腔内。本发明的包装结构由于缠绕部由透明材料制备而成的,从而可以从外部直接观察到空调器本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在包装后无法直接观察到空调器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包装结构的第一个视角的应用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包装结构的第二个视角的应用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包装结构的应用分解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空调器本体;20、防护部;21、容纳凹槽;30、支撑部。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装结构,请参考图1至图3,包装结构用于包装空调器本体10,包装结构包括:支撑组件,支撑组件的至少部分用于支撑空调器本体10;缠绕部,缠绕部设置在支撑组件上,且将空调器本体10的至少部分包裹在缠绕部形成的缠绕腔内;其中,缠绕部由可透光材料制备而成,以使空调器本体10的至少部分透过缠绕部可见。

本发明的包装结构通过支撑组件和由可透光材料制备而成的缠绕部,在能够对空调器本体10实现防护的前提下还可以从外部直接观察到空调器本体10,从而可以对操作人员起到警示作用。其中,支撑组件的至少部分用于支撑空调器本体10,缠绕部设置在支撑组件上,且将空调器本体10的至少部分包裹在缠绕部形成的缠绕腔内。本发明的包装结构由于缠绕部由透明材料制备而成的,从而可以从外部直接观察到空调器本体10,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在包装后无法直接观察到空调器的问题。

针对支撑组件的具体结构,如图1和2所示,支撑组件包括:防护部20,防护部20为至少两个,空调器本体10夹设在至少两个防护部20之间;其中,缠绕部设置在防护部20上,以使缠绕部的至少部分位于空调器本体10的周向外表面。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支撑组件上设置有防护部20,其中,防护部20为至少两个,至少一个防护部20设置在空调器本体10的第一端,其它的防护部20设置在空调器本体10的第二端,从而使得空调器本体10夹设在至少两个防护部20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防护部20还可以设置在空调器本体10的底部。

当多个防护部20设置在空调器本体10的一端时,多个防护部20可以拼接成一个整体结构,以实现对空调器本体10的一端的有效包装,而且在包装过程中可以方便安装。

在本实施例中,在具体设置缠绕部时,缠绕部设置在防护部20上,即通过防护部20作为缠绕部的支撑体,从而使得缠绕部的至少部分位于空调器本体10的周向外表面,可以透过缠绕部看到内部的空调器本体10。

为了能够对空调器本体10进行有效支撑,如图3所示,支撑组件还包括:支撑部30,支撑部30用于设置在空调器本体10的至少一侧;其中,支撑部30上设置有缠绕部。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部30用于设置在空调器本体10的至少一侧,即当空调器本体10的外表面划分为4侧时,支撑部30可以位于任意一侧,从而保证对空调器本体10的支撑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到支撑部30位于空调器本体10的外侧,故支撑部30上设置有缠绕部。

在本实施例中,针对支撑部30的第一种设置方式,即与空调器本体10相接触。或支撑部30的第二种设置方式,即与空调器本体10不接触,依靠其它部件进行支撑。

针对支撑部30与防护部20的设置关系,支撑部30与至少一个防护部20相接触,缠绕部缠绕在支撑部30与防护部20上,以将支撑部30固定在防护部20上。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支撑部30与至少一个防护部20相接触,从而可以通过防护部20实现对支撑部30的支撑作用,以此使支撑部30位于空调器本体10的外侧。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缠绕部缠绕在支撑部30与防护部20上,从而可以将支撑部30固定在防护部20上,也可以对空调器本体10完成整体可视化包装。

优选地,支撑部30用于设置在空调器本体10的上侧,和/或下侧。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部30直接搭接在防护部20上,以此使得支撑部30设置在空调器本体10的上侧,和/或下侧。

优选地,支撑部30为板体,支撑部30与各个防护部20均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部30直接搭接在防护部20上,且与各个防护部20均接触。

为了防止支撑部30对空调器本体10造成损伤,支撑部30用于与空调器本体10间隔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部30设置在空调器本体10的至少一侧,且与空调器本体10间隔设置,从而可以在保证有足够的支撑力的前提下,又不会对空调器本体10造成损伤。

优选地,支撑部30为中空板体。

优选地,支撑部30为方形纸管、或秸秆板、或蜂窝纸板。

针对支撑部30设置方式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支撑部30成对设置,成对的两个支撑部30分别设置在空调器本体10的上下两侧,且各个防护部20位于两个支撑部30之间,缠绕部缠绕在支撑部30与防护部20上,以固定支撑部30与防护部20。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部30成对设置,成对的两个支撑部30分别设置在空调器本体10的上下两侧,且各个防护部20位于两个支撑部30之间,即空调器本体10和防护部20夹设在两个支撑部30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防护部20为两个,一个防护部20设置在空调器本体10的一端,另一个防护部20设置在空调器本体10的另一端,且成对的两个支撑部30搭设在防护部20上,通过将缠绕部缠绕在支撑部30与防护部20上,从而可以固定支撑部30与防护部20。

优选地,缠绕部由冷拉伸膜、或热缩膜、或bopp膜制备而成。

优选地,防护部20为两个,两个防护部20相对设置,以使空调器本体10夹设在相对的两个防护部20之间。

优选地,防护部20上设置有与空调器本体10的外表面的至少部分相适配的容纳凹槽21。

针对支撑部30与防护部20的另一种配合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部30与防护部20限位接触。其中,防护部20包括第一防护部和第二防护部,第一防护部用于设置在空调器本体10的第一端,第二防护部用于设置在空调器本体10的第二端;支撑部30,支撑部30设置在第一防护部和第二防护部之间;其中,支撑部30与第一防护部限位接触,和/或支撑部30与第二防护部限位接触。

为了能够使得支撑部30与第一防护部限位接触,第一防护部上设置有第一安装部,支撑部30上设置有与第一安装部相适配的第二安装部,第一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部限位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防护部上设置有第一安装部,支撑部30上设置有第二安装部,在放置支撑部30时,仅需将第一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部限位接触即可完成对支撑部30的包装放置。

针对第一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部的具体结构,第一安装部为凹槽,第二安装部为凸起,第二安装部设置在第一安装部内;或第一安装部为凸起,第二安装部为凹槽,第一安装部设置在第二安装部内。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部为凹槽,第二安装部为凸起,第二安装部设置在第一安装部内,其中,第二安装部可以相对于第一安装部活动,或第二安装部直接镶嵌在第一安装部内。

可选地,第一安装部为凸起,第二安装部为凹槽,第一安装部设置在第二安装部内,其中,第一安装部可以相对于第二安装部活动,或第一安装部直接镶嵌在第二安装部内。

相应地,为了使得支撑部30与第二防护部限位接触,第二防护部上设置有第三安装部,支撑部30上设置有与第三安装部相适配的第四安装部,第三安装部与第四安装部限位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防护部上设置有第三安装部,支撑部30上设置有第四安装部,在放置支撑部30时,仅需保证第三安装部与第四安装部限位接触即可完成对支撑部30的包装放置。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部30与第二防护部限位接触,支撑部30与第一防护部限位接触,在放置支撑部30时,需要保证第一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部限位接触,且第三安装部与第四安装部限位接触。

针对第三安装部与第四安装部的具体结构,第三安装部为凹槽,第四安装部为凸起,第四安装部设置在第三安装部内;或第三安装部为凸起,第四安装部为凹槽,第三安装部设置在第四安装部内。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安装部为凹槽,第四安装部为凸起,第四安装部设置在第三安装部内,其中,第四安装部相对于第三安装部可活动地设置,或第四安装部直接镶嵌在第三安装部内。

可选地,第三安装部为凸起,第四安装部为凹槽,第三安装部设置在第四安装部内,其中,第三安装部相对于第四安装部可活动地设置,或第三安装部直接镶嵌在第四安装部内。

针对支撑部30的具体结构,支撑部30为板体,第三安装部为凹槽,支撑部30与第三安装部过盈配合,和/或第一安装部为凹槽,支撑部30与第一安装部过盈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部30为板体,支撑部30与第一防护部过盈配合,且支撑部30与第二防护部过盈配合。

优选地,第一防护部上设置与空调器本体10的外表面的至少部分相适配的容纳凹槽21,第一防护部包括至少两个子防护部,至少两个子防护部依次拼接以形成容纳凹槽21。

优选地,第二防护部上设置与空调器本体10的外表面的至少部分相适配的容纳凹槽21,第二防护部包括至少两个子防护部,至少两个子防护部依次拼接以形成容纳凹槽21。

考虑到空调器包装好以后需要进行码垛处理,支撑部30用于设置在空调器本体10的上方。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支撑部30设置在空调器本体10的上方,且支撑部30支撑在第一防护部和/或第二防护部上,从而在空调器码垛过程中,支撑部30可以保证码垛的支撑力。

为了防止支撑部30对空调器造成损伤,支撑部30用于与空调器本体10间隔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部30设置在空调器本体10的上方,且与空调器本体10间隔设置,从而可以在保证有足够的支撑力的前提下,又不会对空调器本体10造成损伤。

针对本发明的包装结构进行具体说明:

本发明的包装结构提出采用膜包裹方式(缠绕部)替代包装箱物料,大大节省空调制造厂家生产成本;解决仓储堆码时的包装箱鼓包问题,即通过新型支撑板(支撑部30)的包装方式,增加产品整体强度,解决仓库长期堆码产品出现老旧鼓包问题。解决产品在运输状态下破损问题的经销方与厂家的责任界定问题,即通过半透明式包装方式,直观看到空调器的外观状态,有效解决产品运输过程中暴力装卸问题,同时方便生产商、经销仓库、卖场三方对于货品破损问题责任界定。

本发明的包装结构,大大节省制造厂家空调器的生产成本,同时提高产品在产线末端的打包效率;整体包装设计防护效果从实验环节到售后使用环节实现最佳解决方式;整体包装外侧包裹膜材料,有效实现产品防尘,透明状态膜材料,实现搬运环节随时可观测产品运输状态,降低货损率。

常规空调产品包装采用“包装箱+包装泡沫+内包装”组成,在一定时间周期内,经过生产商运输、销售商仓库堆码,均会存在包装箱受潮、包装箱破损、包装箱材质强度下降情况;外界灰尘从摇盖缝隙进入,导致机身出现脏污。

然而,本发明的包装结构从产品及外包装整体缠绕膜的方式入手,通过机械设备自动化缠绕硬质膜材料,有效地避开了灰尘的进入,完全性地实现防尘、防水、防潮效果。

其中,膜(缠绕部)的材料类型可以为:冷拉伸膜、热缩膜、bopp膜等硬质类材料膜,膜的透明度可以为0%-100%,在0%时,膜材质非透明,该状态适用于保密性产品的包装运输;在100%时,膜材质完全透明,该状态适用于解决类似空调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产品货损原因的界定、以及对搬运过程实现产品状态实时观测,有助于提高搬运工的货品安全意识,起到警示提醒作用。

顶底部采用支撑板加强,装配方式简单,结构造型简易。支撑板材料可以为:高强度方形纸管、高强度秸秆板、高强度蜂窝纸板等,该类材料具备很强的堆码强度,同时防水性能优良,可有效避免搬运工踩踏产品。

产品左右两端采用包装泡沫防护(防护部20),弧面端内侧局部通过减料、二次缓冲结构设计,实现弧形端面的防护设计。

整体包装设计方案可使用于分体式挂壁机。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空调器包括空调器本体10和用于包装空调器本体10的包装结构,包装结构为上述的包装结构。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包装结构通过支撑组件和由可透光材料制备而成的缠绕部,在能够对空调器本体10实现防护的前提下还可以从外部直接观察到空调器本体10,从而可以对操作人员起到警示作用。其中,支撑组件的至少部分用于支撑空调器本体10,缠绕部设置在支撑组件上,且将空调器本体10的至少部分包裹在缠绕部形成的缠绕腔内。本发明的包装结构由于缠绕部由透明材料制备而成的,从而可以从外部直接观察到空调器本体10,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在包装后无法直接观察到空调器的问题。

整体包装方案围绕产品打包效率,自动化方向进行,通过套完左右包装泡沫,根据线体上线放置支撑板结构,通过机械设备覆膜或者包裹膜打包,并实现自动码垛,大大提高了产线打包效率;节省工时,提高人员、设备利用率。采用膜材料式包装最外层,起到防尘、防水效果,透明材质状态下方便了产品转运环节的样机内部外观质量监测,实现产品在运输过程中,提高了操作员对其进行小心搬运的意识。在仓储堆码上,实现在梅雨季节防潮、防尘、防水的功能,同时,堆码强度大大提高。解决了制造商、经销商、卖场三方在货物转运中破损原因的界定,有效提高产品全周期质量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