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管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82351发布日期:2018-12-22 09:36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送管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管料输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送管机。

背景技术

打印纸卷一般有位于中心的卷管和卷绕在卷管外周的纸张构成,对于小票的打印纸卷,一般是通过卷纸机,卷纸机在卷纸时是将多个卷管沿轴向排列,通过一张较大的纸张同时对多个卷管进行纸张卷绕,最后利用切刀进行分割。

对于卷纸机的卷管的管料上料方式,一般是通过送管机进行上料,送管机包括转盘和管料输送装置,转盘上装载多个乱序的管料,通过管料输送装置对管料的输送,由于管料的参差不齐,管料的尺寸不一,故需要对管料限位输出,使得管料能够沿轴向依次排列输出。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输出口限位调节的送管机。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送管机,包括上料装置和输出口调节装置,上料装置设置有输出口,输出口调节装置包括横移组件、纵移组件、联动组件和驱动组件,横移组件包括横移支架和第一限位块,第一限位块设置在横移支架上,第一限位块设置在输出口处,纵移组件包括纵移支架和第二限位块,第二限位块与纵移支架连接,第二限位块设置在输出口处,联动组件包括滑动面和斜面,滑动面与斜面滑动配合,联动组件连接在横移支架和纵移支架之间,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横移支架沿横向移动或驱动纵移支架沿纵向移动。

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联动的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第一限位块可横移,第二限位块可纵移,继而实现可移动的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对输出口进行限位,继而实现管料的径向尺寸输出筛选。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纵移组件还包括固定块和滑杆,固定块沿纵向设置有第一通孔,滑杆穿过第一通孔,滑杆连接在第二限位块和纵移支架之间。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联动组件包括纵置支架、转轴和滚轮,,转轴固定在纵置支架上,滚轮可转动地设置在转轴上,滑动面设置在滚轮上,斜面设置有纵移支架上,滚轮和斜面配合。

由上可见,利用联动组件的设置,横向移动的纵移支架联动于第一联动件和第二联动件,使得第二限位块能够稳定地上下移动。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驱动组件包括驱动杆,驱动杆沿横向布置,驱动杆与横移支架连接。

由上可见,通过驱动杆对横移支架的移动,实现横移支架的精确横移,实现输出口的尺寸精确调节。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输出口调节装置还包括出口板,出口板固定设置在输出口处,出口板在输出口的两侧设置有限位壁,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位于限位壁之间;出口板沿横移支架的移动方向设置有第二通孔,出口板位于横移支架和第一限位块之间,第一限位块穿过第二通孔地设置。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输出口调节装置还包括盖板,出口板沿横移支架的移动方向设置有滑槽,第二通孔位于滑槽内,盖板设置在滑槽中并可沿滑槽滑动,盖板设置有定位孔,第一限位块穿过定位孔和第二通孔地设置。

由上可见,由于第一限位块是在输出口横向移动,这样会对管料的行走会照成一些障碍,故通过设置出口板和盖板,盖板盖住滑槽和通孔,从而实现输出口侧的平整,有利于提高输出稳定性。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横移组件还包括转动驱动装置,转动驱动装置设置在横移支架上,转动驱动装置与第一限位块连接并驱动第一限位块转动。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限位块呈三棱柱设置,转动驱动装置驱动第一限位块绕三棱柱的高度方向转动。

由上可见,为了实现管料沿轴向依次输出,在利用输出口的尺寸限位的同时,再通过可转动的三棱柱的第一限位块将其他的管料转走,防止管料堵在输出口中,从而有效输出稳定性。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横移组件还包括第三限位块,第三限位块设置在横移滑块上;出口板沿横移支架的移动方向设置有第三通孔,第三通孔位于滑槽内,第三限位块穿过第三通孔和滑槽地设置,第三限位块位于第一限位块相对第二限位块相对的另一侧上。

由上可见,利用第三限位块对第一限位块的位置补充,对管料的输出进行补充限位,从而防止管料的漏出,有效提高输出稳定性。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上料装置包括转盘和环罩,环罩围在转盘外周,环罩沿周向设置有输出口;第二限位块在朝向环罩的侧面上设置有弧形面。

由上可见,利用弧形面对输出口进行限位,使得输出口输出的一根管料外,其他管料能够沿弧形转走,防止输出口堵塞。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送管机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送管机实施例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送管机实施例在省略外壳后的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送管机实施例中输出口调节装置的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送管机实施例中输出口调节装置的爆炸图。

图6是本发明送管机实施例中输出口调节装置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送管机实施例中输出口调节装置在缩小输出口后的结构图。

图8是本发明送管机实施例中管料输送装置的结构图。

图9是本发明送管机实施例中管料输送装置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图。

图10是本发明送管机实施例中管料输送装置的爆炸图。

图11是本发明送管机实施例中限位组件的结构图。

图12是本发明送管机实施例中管料输送装置位于背侧的结构图。

图13是本发明送管机实施例中第一运输组件的剖视图。

图14是本发明送管机实施例中检测组件的结构图。

图15是本发明送管机实施例中检测原理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送管机1包括上料装置2、输出口调节装置3和管料输送装置4,上料装置2内存储有多个管料,上料装置2包括驱动装置222、转盘221和环罩21,环罩21围在转盘221外周,环罩21沿周向设置有输出口211,驱动电机222驱动转盘221水平转动,实现管料从输出口211经过输出口调节装置3地朝向管料输送装置4输出。

参照图4至图6,输出口调节装置3包括横移组件、纵移组件、联动组件和驱动组件32,纵移组件包括纵移支架351、第二限位块36、固定块355和滑杆354,固定块355固定设置在环罩21的外侧壁上,固定块355沿纵向设置有第一通孔,滑杆354穿过第一通孔,滑杆354连接在第二限位块36和纵移支架351之间,第二限位块36设置在输出口处,通过纵移支架351的上下移动可带动第二限位块36的上下移动,继而实现第二限位块36在纵向上对输出口211的尺寸调节,第二限位块36在朝向环罩21的侧面上设置有弧形面361。

横移组件包括横移支架31、转动驱动装置33、第一限位块38和第三限位块39,横移支架31呈l型布置,其具有水平的承载面,转动驱动装置33固定在该横移支架31的承载面下方,转动驱动装置33的输出轴穿过横移支架31,驱动组件32设置在横移支架31的水平一侧上,驱动组件32包括驱动螺杆和固定块,固定块具有水平布置的贯穿螺孔,驱动螺杆的端部与横移支架31转动连接,驱动螺杆还穿过螺孔,通过驱动螺杆的转动能够实现横移支架31沿驱动螺杆的布置方向的移动,横移支架31的滑动还通过固定设置的滑轨312进行限位,使得横移支架31亦沿滑轨312的延伸方向移动。

输出口调节装置3还包括出口板37、盖板373,出口板37包括底板和位于底板两侧的限位壁374和限位壁375,出口板37固定设置在输出口211处,限位壁374、375位于输出口211的两侧,限位壁374和限位壁375呈锐角夹角布置且首尾不连接,位于输出口一侧的开口朝向位于管料输送装置4一侧的开口呈连续变小设置。出口板37沿横移支架31的移动方向还设置有滑槽376,在滑槽376内沿横移支架31的移动方向设置有第二通孔371和第三通孔372,第二通孔371和第三通孔372均纵向贯穿设置,出口板37位于横移支架31的上方,盖板373设置在滑槽376中并可沿滑槽376滑动,盖板373在第二限位块和第三限位块的对于位置上分别设置有定位孔。

第一限位块38呈三棱柱设置,第一限位块38沿轴线设置有驱动孔,转动驱动装置33与驱动孔连接并驱动第一限位块38绕三棱柱的高度方向转动,第一限位块38设置在出口板37上并位于限位壁374、375之间,且第一限位块38位于输出口211处,第一限位块38穿过定位孔和第二通孔371地与转动驱动装置33连接。

第三限位块39呈三棱柱设置,第三限位块39在环罩21内侧设置有弧面壁,弧面壁和第三限位块39之间设置有弧形滑槽392,弧形滑槽392用于与环罩21配合滑动,第三限位块39设置有沿径向设置有弧形滑槽,滑槽沿纵向贯穿布置,第三限位块39还包括定位柱391,定位柱391固定设置横移支架31上,定位柱391穿过定位孔、第三通孔372和滑槽,使得第三限位块39很横移时能够适配地发生转动,同时弧形滑槽392与环罩21配合滑动,第三限位块39设置在第二限位块31的右侧,第三限位块39能够对第二限位块31的右侧进行补充限位,从而保证输出口的完整。

联动组件包括滑动面、斜面353、纵置支架34、转轴和滚轮352,转轴固定在纵置支架34上,滚轮352可转动地设置在转轴上,纵置支架34沿纵向布置地固定连接在横移支架31上,滑动面设置在滚轮352上,斜面353设置有纵移支架351上,滚轮352的滑动面和斜面353配合。

参照图7并结合图4,图4是输出口较大状态下的结构图,图7是输出口较小状态下的结构图,下面说明输出口调节装置3的输出口调节方法原理。

通过调节驱动组件32使得横移支架31朝向限位壁374移动,由于出口板是固定设置的,继而带动第一限位块38、第三限位块39和盖板373朝向限位壁374横向移动,同时也带动纵置支架34的横向移动,而滚轮352的横向移动,配合斜面353的设置,使得纵移支架351下降,继而带动第二限位块36下降,第一限位块38、第二限位块36和限位壁374围成的实际输出口用来限制管料的径向尺寸,也同时限制管料的输出行走姿态,即管料只能够沿轴向输出到外。而第一限位块38、第二限位块36和第三限位块39均位于限位壁374、375之间,第二限位块36位于第一限位块38和第三限位块39的中部,

上述的过程是描述将实际输出口缩小的步骤,而扩大实际输出口则将方向反之操作即可。对于第一限位块38和第二限位块36的联动移动方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本实施例是基于限位壁374,第一限位块38和第二限位块36同时朝向其移动,实现输出口的尺寸缩小,在本实施例外,第一限位块38和第二限位块36可朝不同方向进行联动移动,也能够实现输出口的调节,只要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即可。

另外,对于联动组件的设置,除了采用滚轮和斜面的配合,也还可以通过斜面与斜面的配合,只要采用常规移动方向转移联动方式,即可实现本发明的目的,而设置位置是不受限制的,如纵移支架上可设置滚轮,横移支架上配合斜面。本实施例的斜面和纵移支架采用一体设置,当然分离设置部件亦可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或者上料装置采用震动上料的方式进行上料,这些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采用手段。

对于驱动方式除了采用螺杆,还可以采用电机驱动或液动驱动,也是能够实现本发明目的的,除了上述驱动横移支架外,当然也能够直接对纵移支架进行驱动,利用纵移支架带动横移支架的移动,继而也能够实现本发明目的。

参照图8和图9,管料输送装置4包括第一运输组件41、第二运输组件42、限位组件43和次品退出组件45和检测组件5,第一运输组件41、第二运输组件42、限位组件43和次品退出组件45和检测组件5分别设置在管料输送装置4的承载架56上。

参照图10至图13,第一运输组件41和第二运输组件42依次要输送方向x布置,第一运输组件41和第二运输组件42均采用输送带驱动管料沿输送方向x移动,第二运输组件42的输送速度快于第一运输组件41的输送速度。

第一运输组件41包括第一上驱动电机412、上输送带组件、下输送带组件、导向柱451、限位柱452、限位块455、上限位板415、承接台461和第一下驱动电机417,上输送带组件包括上支架410、驱动轮411、从动轮416和输送带413,输送带413绕在驱动轮411和从动轮416之间,驱动轮411和从动轮416可转动地设置在上支架410上,第一上驱动电机412设置在支架410相对于驱动轮411的背侧上,第一上驱动电机412驱动驱动轮411转动,继而带动输送带413行走。上限位板415固定在上支架410中,且位于输送带413的内侧一侧上,且靠近下输送带组件设置。

下输送带组件包括驱动轮416、从动轮418和输送带419,驱动轮416和从动轮418可转动地设置在承载架上,输送带419绕在驱动轮416和从动轮418之间,承接台461固定设置在承载架上,输送带419位于承接台461上方,第一下驱动电机417设置在承载架上并位于驱动轮416的背侧,第一下驱动电机417驱动驱动轮416转动,继而带动输送带419的行走。输送带413位于输送带419的上方,驱动轮416和驱动轮411分别位于输送方向x的两个端部上,其用于平衡及维持输送速度。

两根导向柱451和限位块455设置在承载架上,限位块455位于导向柱451之间,限位柱452设置在上支架410上,限位柱452可固定可调节地上下移动设置,限位柱452在下端设置有限位部,上支架410还沿纵向设置有两导孔,导向柱451与导孔配合,使得上输送带组件能够相对于下输送带组件上下移动,限位柱452的限位部用于与限位块455接触,继而实现下限位,继而实现输送带413和输送带419对对不同尺寸的管料夹持输送。

第二运输组件42包括第二上驱动电机422、上输送带组件、下输送带组件、导向柱453、上限位板425、承接台462和第二下驱动电机427,上输送带组件包括上支架420、驱动轮421、从动轮426和输送带423,输送带423绕在驱动轮421和从动轮426之间,驱动轮421和从动轮426可转动地设置在上支架420上,第二上驱动电机422设置在支架420相对于驱动轮421的背侧上,第二上驱动电机422驱动驱动轮421转动,继而带动输送带423行走。上限位板425固定在上支架420中,且位于输送带423的内侧一侧上,且靠近下输送带组件设置。

下输送带组件包括驱动轮426、从动轮428和输送带429,驱动轮426和从动轮428可转动地设置在承载架上,输送带429绕在驱动轮426和从动轮428之间,承接台461固定设置在承载架上,输送带429位于承接台461上方,第二下驱动电机427设置在承载架上并位于驱动轮426的背侧,第二下驱动电机427驱动驱动轮426转动,继而带动输送带429的行走。输送带423位于输送带429的上方,驱动轮426和驱动轮421分别位于输送方向x的两个端部上,其用于平衡及维持输送速度。并且,驱动轮421和驱动轮411位于整个管料输送装置4的两个端部,驱动轮426和驱动轮416位于整个管料输送装置4的中部,驱动轮426和驱动轮416邻近设置,驱动轮426和驱动轮416之间还设置有平板44。

两根导向柱453设置在承载架上,上支架420还沿纵向设置有两导孔,导向柱453与导孔配合,使得上输送带组件能够相对于下输送带组件上下移动。

可见,输送带419和输送带429沿输送方向x布置并形成输送通道,在输送通道的末端下流位还设置有退出位置。次品退出组件45包括退出驱动装置451、挡板453、回收框456和通道板454,通道板454设置在退出位置上,通道板454设置有镂空和位于镂空一侧的通孔455,退出驱动装置451用于驱动挡板453穿过通孔455移动,使挡板453靠近或远离退出位置,当管料合格时,则挡板位于退出位置处,使得管料能够顺利通过,当管料不合格时,则挡板退出,使得管料掉落至位于下方的回收框456中。

参照图11并结合图13,限位组件43包括支撑架435、固定侧板432、滑动侧板431、滑块434、标尺436和侧板驱动装置433,固定侧板432和滑动侧板431分别沿输送方向x延伸布置并横跨与两输送带组件之间,标尺436设置在滑块434上,支撑架435固定连接在承载架上,滑动侧板431与滑块434连接,侧板驱动装置433采用螺杆,侧板驱动装置433与滑块434连接,通过侧板驱动装置433的转动,实现滑块434的滑动,继而实现侧板驱动装置433驱动滑动侧板431沿宽度调节方向,宽度调节方向垂直与输送方向x。固定侧板432固定设置在承载架上,滑动侧板431位于承接台的上方,固定侧板432和滑动侧板431分别第二运输组件42的输送带在输送方向x的两侧部上。可见,固定侧板432、滑动侧板431、输送带413和输送带419之间围成管料输送空间,固定侧板432和滑动侧板431用于进行水平径向限位,输送带之间形成夹持位。

参照图14和图15,并结合图12,检测组件包括第一滑块51、第二滑块53、第一检测单元a、第二检测单元b和第三检测单元c,承载架56在第二运输组件42处沿输送方向x设置有滑槽563,滑槽位于承接台的下方,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3分别设置在滑槽563中并可沿滑槽563滑动,第一滑块51在第二运输组件42的输送带位于输送方向x的两侧部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位521,第一检测单元a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检测模块,一个第一检测模块安装在一个第一安装位521上,第二滑块53在第二运输组件42的输送带位于输送方向x的两侧部上分别设置有第二安装位531,第二安装位531分别具有两个安装孔,两个安装孔呈上下错开布置,第二检测单元b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检测模块,一组第二检测模块安装在一组相对的安装孔中,第三检测单元c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三检测模块,一组第三检测模块安装在另一组相对的安装孔中。本实施例的检测模块采用红外发送模块和红外接收模块进行检测。

在滑槽563的下方还有分别设置有两段锁定槽,滑块设置有定位孔,螺钉可穿过定位孔和锁定槽与螺母配合,继而实现对滑块的位置固定。

第一检测单元a、第三检测单元c和第二检测单元b沿输送方向x布置,第三检测单元c在输送方向x上位于第一检测单元a和第二检测单元b之间,第三检测单元c靠近第二检测单元b地布置,第一检测单元a和第二检测单元b之间设置有管料检测距离l1,第三检测单元c和第二检测单元b之间设置有检测触发距离l2。

固定侧板432沿输送方向x设置有第一贯穿孔541和第二贯穿孔542,滑动侧板431沿输送方向x设置有第三贯穿孔543、第四贯穿孔544、第五贯穿孔545和第六贯穿孔546,第一检测单元a的检测信号穿过第一贯穿孔541、夹持位和第三贯穿孔543,第二检测单元b的检测信号穿过第二贯穿孔542、夹持位和第四贯穿孔544,第三检测单元b的检测信号穿过第五贯穿孔545、夹持位和第六贯穿孔546。

参照图15,下面结合图15对检测原理进行说明,图15(a)是当前对管料101进行检测示意图,由于第一运输组件快于第二运输组件,第一运输组件内的管路是沿轴向贴近布置,无法对单个管料进行检测,当经过较快的第二运输组件传输时,则可以使管料101与管料102分离出轴向间隙,当第一检测单元a和第二检测单元b的检测光通过时,且第三检测单元c的检测光为阻断时,即a、b为低电平,c为高电平,则可以判断为当前的管料101的长度为l1,其符合预设标准,如果出现其他情况,则其他情况均为不合格,均需要通过退出驱动装置451推出。

随后,管料101和管料102同步行进,运行到在图15(b)的状态时,a为高电平,b经过高电平后在变成低电平,c则变成低电平。

然后,管料102继续行进,运行到在图15(c)的状态时,a、b为低电平,c为高电平,则可判断管料102符合标准。

当然上述是本案的较佳实施例,本案的单个运输组件可以采用单输送带进行传送,由或者只采用两组检测单元进行检测,其也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由上可见,通过联动的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第一限位块可横移,第二限位块可纵移,继而实现可移动的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对输出口进行限位,继而实现管料的径向尺寸输出筛选。利用联动组件的设置,横向移动的纵移支架联动于第一联动件和第二联动件,使得第二限位块能够稳定地上下移动。通过驱动杆对横移支架的移动,实现横移支架的精确横移,实现输出口的尺寸精确调节。由于第一限位块是在输出口横向移动,这样会对管料的行走会照成一些障碍,故通过设置出口板和盖板,盖板盖住滑槽和通孔,从而实现输出口侧的平整,有利于提高输出稳定性。为了实现管料沿轴向依次输出,在利用输出口的尺寸限位的同时,再通过可转动的三棱柱的第一限位块将其他的管料转走,防止管料堵在输出口中,从而有效输出稳定性。利用第三限位块对第一限位块的位置补充,对管料的输出进行补充限位,从而防止管料的漏出,有效提高输出稳定性。利用弧形面对输出口进行限位,使得输出口输出的一根管料外,其他管料能够沿弧形转走,防止输出口堵塞。

另外,通过利用输送带对管料进行输送,其能够进行高效地上料,而第二运输组件的输送速度快于第一运输组件的输送速度,利用速度差实现管料之间拉开轴向距离,继而能够对每个管料进行独立检测,检测方式采用输送方向布置第一检测单元和第二检测单元,从而实现管料在第二运输组件运输的途中进行尺寸检测,从而提高输出良品率。通过第三检测单元和检测触发距离的设置,不仅提高检测精度,而且能够适配多种尺寸的管料,提高适配性。利用可移动的滑块和位于第二运输组件两侧的检测模块,使得检测距离连续可调,其能够更进一步地提高管料适配性。利用固定侧板和滑动侧板对管料进行径向限位,使得管料的轴线平行于输送方向,并且利用贯穿孔的设置,可有效防止管料侧倾,而且可提高检测精度。利用可上下移动的上输送带组件,并且上输送带组件和下输送带组件能够实现对管料夹持输送,而稳定的夹持输送能够有利于检测单元的尺寸稳定检测,从而提高检测精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