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铅笔芯灌装机的盖体传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36957发布日期:2019-01-16 07:06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自动铅笔芯灌装机的盖体传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铅笔芯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自动铅笔芯灌装机的盖体传送装置。



背景技术:

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石墨具有润滑性,所以铅笔芯可用于书写和绘画并具有良好的润滑功能,由于铅笔芯比较细小,强度较低,易于脆断,制造厂家通常使用铅芯盒装铅笔芯。铅芯盒包括铅芯盖和铅盒体,铅芯盖和铅盒体相互配合,可用来储存铅笔芯。传统分装铅笔芯的方式为人工点数分装,人工将点好的铅笔芯装入铅芯盒内,再将铅芯盖盖上;现有自动或半自动的灌装机中,仍采用人工对铅芯盖进行整理、传送,再将铅芯盖与装有铅笔芯的铅盒体进行组装,造成工人劳动强度大,操作效率低,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全自动铅笔芯灌装机的盖体传送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全自动铅笔芯灌装机的盖体传送装置,包括用于储存铅芯盖的盖体储料斗、设置于盖体储料斗内的盖体传送带、设置于盖体储料斗上与盖体传送带通过同步带连接的第一驱动电机、与盖体传送带配合的盖体传送辊组件、与盖体传送辊组件通过同步带连接的第二驱动电机、与盖体传送辊组件连接用于改变铅芯盖传送朝向的换向传送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电机驱动盖体传送带运动,所述盖体传送带的传送方向为倾斜向上,所述盖体传送辊组件设置于所述盖体传送带的出料端下方,所述第二驱动电机驱动所述盖体传送辊组件转动,所述盖体传送辊组件与换向传送组件连接。取消了人工的操作,提高了操作效率和生产效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盖体传送装置的盖体传送带设置于盖体储料斗内,第一驱动电机驱动盖体传送带传送,盖体传送带的传送方向为倾斜向上,盖体传送带将盖体储料斗内的铅芯盖自盖体储料斗内传送至盖体传送辊组件上,第二驱动电机驱动盖传送辊组件进行转动并传送,盖体传送辊组件与换向传送组件连接,盖体传送辊组件将盖体传送带传送来的铅芯盖传送至换向传送组件,换向传送组件在传送时将铅芯盖的传送朝向改变再传送至组装装置,实现盖体传送装置对盖体储料斗内铅芯盖的传送。采用传送带对铅芯盖进行传送,传送带可不间断地连续输送铅芯盖,不会因为空载而导致输送间断,传送能力强、安装维护成本低。采用传送辊对铅芯盖进行传送,传送辊结构简单、运行稳定、操作方便,且便于维修维护。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所述换向传送组件包括设置于盖体储料斗对应铅芯下料装置一侧的支撑立柱、设置于支撑立柱对应盖体传送辊组件一侧的固定连接板、旋转平台、旋转传送件、盖体下料道,所述盖体传送辊组件与固定连接板连接,所述旋转平台设置于支撑立柱相对固定连接板另一侧,所述旋转传送件设置于固定连接板相对旋转平台另一侧,所述旋转传送件上设置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与旋转平台连接,所述固定连接板对应旋转传送件一侧设置有与旋转传送件匹配的弧形传送道,所述弧形传送道的进料口与所述盖体传送辊组件的传送出料口连接,所述盖体下料道的进料口与弧形传送道的出料口连接,所述旋转平台通过传动轴驱动旋转传送件沿弧形传送道的路径方向做相对运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立柱上设置有固定连接板,盖体传送辊组件与固定连接板连接,固定连接板一侧设置有旋转传送件,支撑立柱相对固定连接板另一侧设置有旋转平台,旋转传送件通过传送轴与旋转平台连接,与旋转传送件相匹配的弧形传送道的进料口与盖体传送辊组件的出料口连接,盖体下料道的进料口与弧形传送道的出料口连接,当铅芯盖通过盖体传送辊组件传送至出料口时,旋转平台可驱动旋转传送件沿弧形传送道的路径方向做转动,将位于盖体传送辊组件出料口、弧形传送道进料口的铅芯盖传送至盖体下料道内,再经盖体下料道传送至下一工位。旋转平台驱动旋转传送件对铅芯盖进行传送,将铅芯盖传送至弧形传送道内时,改变铅芯盖的传送状态,由原本在盖体传送辊组件上盖口竖直向上变成盖口与盖体下料道传送方向相同,可方便下一工位之后的操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所述盖体传送辊组件包括第一主动辊和第一从动辊,所述第一主动辊和第一从动辊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主动辊与第一从动辊之间存在可供铅芯盖通过的间隙,所述第一主动辊与第一从动辊的转动方向相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主动辊与第一从动辊相互平行且之间存在可供铅芯盖通过的间隙,铅芯盖经盖体传送带传送至第一主动辊与第二从动辊之间,第二驱动电机驱动第一主动辊进行转动,第一主动辊带动第一从动辊进行转动,第一主动辊与第一从动辊的转动方向相反,第一主动辊及第一从动辊由第一主动辊与第一从动辊之间间隙向外侧转动,可方便对间隙内的铅芯盖进行传送,避免因第一主动辊与第一从动辊转向相同或由外侧向间隙内转动对间隙内铅芯盖造成挤压、损坏的情况。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所述盖体传送辊组件由靠近盖体传送带一端至另一端向下倾斜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盖体传送辊组件的传送方向由盖体传送带一端至换向传送组件一端向下倾斜设置,第二驱动电机驱动盖体传送辊组件对间隙内的铅芯盖进行传送,铅芯盖自身也会沿着倾斜向下的导向方向移动,加快对铅芯盖的传送,提高传送效率。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主动辊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挡板,所述第一限位挡板上设置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限位挡板通过第一连接件与盖体储料斗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主动辊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挡板,第一限位板通过第一连接件与盖体储料斗连接,盖体传送辊组件设置于盖体传送带的出料口下方,当铅芯盖通过盖体传送带传送至盖体传送辊组件上时,第一限位挡板对下落到盖体传送辊组件上的铅芯盖起阻挡作用,防止铅芯盖掉落到盖体传送辊组件上再弹起掉落出盖体传送辊组件。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所述旋转传送件呈弧形钩状,所述旋转传送件一端设置有弧形凹口,所述弧形凹口与铅芯盖相匹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转传送件呈弧形钩状,可便于旋转传送件在弧形传送道内运动,旋转传送件一端设置有弧形凹口,弧形凹口与铅芯盖相匹配,当铅芯盖经盖体传送辊组件传送至弧形传送道的进料口与所述盖体传送辊组件的传送出料口交汇处时,旋转平台驱动传动轴带动旋转传送件转动,旋转传送件上的弧形凹口将铅芯盖托住,能使铅芯盖与旋转传送件在进行旋转传送时始终保持接触,避免出现旋转传送件在传送时铅芯盖滑脱的情况。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所述弧形传送道对应盖体传送辊组件一端设置有沿盖体传送辊组件方向延伸的盖体挡板,所述盖体挡板与盖体传送辊组件平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传送道对应盖体传送辊组件一端设置有盖体挡板,盖体挡板与盖体传送辊组件平行,当铅芯盖相互叠加,在第一主动辊与第一从动辊间隙之间传送时,盖体挡板可对叠加的铅芯盖起阻挡作用,避免因叠加的铅芯盖进入之后的工序对设备造成损坏的情况。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所述盖体下料道由靠近支撑立柱一端至另一端向下倾斜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盖体下料道一端与弧形传送道连接,盖体下料道传送方向为由支撑立柱一端至另一端倾斜向下,通过弧形传送道传送至盖体下料道的铅芯盖,可沿盖体下料道倾斜向下的传送方向自动滑下并传送至下一工位。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所述支撑立柱上设置有盖体调整组件,所述盖体调整组件包括调整毛刷、毛刷轴、毛刷驱动电机、毛刷支座,所述毛刷驱动电机及毛刷支座设置于支撑立柱上,所述调整毛刷设置于毛刷轴上,所述毛刷轴设置于毛刷支座上并与所述盖体传送辊组件平行,所述调整毛刷与盖体传送辊组件相接触,所述驱动电机通过同步带驱动毛刷轴与调整毛刷做相对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毛刷驱动电机设置于支撑立柱上,毛刷支座设置于支撑立柱上,调整毛刷通过毛刷轴与毛刷支座连接,毛刷驱动电机与毛刷轴通过同步带连接,毛刷驱动电机驱动毛刷轴带动调整毛刷转动,对在第一主动辊与第一从动辊之间间隙传送的铅芯盖起调整整理作用,当多个铅芯盖一起堆积传送时,调整毛刷转动将多余的铅芯盖扫回盖体储料斗内,同时对间隙内的铅芯盖起抚平作用。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三;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四;

图5为图1中a部放大图。

图中标号含义:盖体储料斗-1,盖体传送带-2,第一驱动电机-201,盖体传送辊组件-3,第一主动辊-301,第一从动辊-302,第一限位挡板-303,第一连接件-304,第二驱动电机-305,换向传送组件-4,支撑立柱-401,固定连接板-402,旋转平台-403,旋转传送件-404,传动轴-405,弧形凹口-406,盖体下料道-407,弧形传送道-408,盖体挡板-409,盖体调整组件-5,调整毛刷-501,毛刷轴-502,毛刷驱动电机-503,毛刷支座-504。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参见附图1-5,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全自动铅笔芯灌装机的盖体传送装置,包括用于储存铅芯盖的盖体储料斗1、设置于盖体储料斗1内的盖体传送带2、设置于盖体储料斗1上与盖体传送带2通过同步带连接的第一驱动电机201、与盖体传送带2配合的盖体传送辊组件3、与盖体传送辊组件3通过同步带连接的第二驱动电机305、与盖体传送辊组件3连接用于改变铅芯盖传送朝向的换向传送组件4,所述第一驱动电机201驱动盖体传送带2运动,所述盖体传送带2的传送方向为倾斜向上,所述盖体传送辊组件3设置于所述盖体传送带2的出料端下方,所述第二驱动电机305驱动所述盖体传送辊组件3转动,所述盖体传送辊组件3与换向传送组件4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盖体传送装置的盖体传送带2设置于盖体储料斗1内,第一驱动电机201驱动盖体传送带2传送,盖体传送带2的传送方向为倾斜向上,盖体传送带2将盖体储料斗1内的铅芯盖自盖体储料斗1内传送至盖体传送辊组件3上,第二驱动电机305驱动盖传送辊组件进行转动并传送,盖体传送辊组件3与换向传送组件4连接,盖体传送辊组件3将盖体传送带2传送来的铅芯盖传送至换向传送组件4,换向传送组件4在传送时将铅芯盖的传送朝向改变再传送至组装装置,实现盖体传送装置对盖体储料斗1内铅芯盖的传送。采用传送带对铅芯盖进行传送,传送带可不间断地连续输送铅芯盖,不会因为空载而导致输送间断,传送能力强、安装维护成本低。采用传送辊对铅芯盖进行传送,传送辊结构简单、运行稳定、操作方便,且便于维修维护。取消了人工的操作,提高了操作效率和生产效率。

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换向传送组件4包括设置于盖体储料斗1对应铅芯下料装置一侧的支撑立柱401、设置于支撑立柱401对应盖体传送辊组件3一侧的固定连接板402、旋转平台403、旋转传送件404、盖体下料道407,所述盖体传送辊组件3与固定连接板402连接,所述旋转平台403设置于支撑立柱401相对固定连接板402另一侧,所述旋转传送件404设置于固定连接板402相对旋转平台403另一侧,所述旋转传送件404上设置有传动轴405,所述传动轴405与旋转平台403连接,所述固定连接板402对应旋转传送件404一侧设置有与旋转传送件404匹配的弧形传送道408,所述弧形传送道408的进料口与所述盖体传送辊组件3的传送出料口连接,所述盖体下料道407的进料口与弧形传送道408的出料口连接,所述旋转平台403通过传动轴405驱动旋转传送件404沿弧形传送道408的路径方向做相对运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立柱401上设置有固定连接板402,盖体传送辊组件3与固定连接板402连接,固定连接板402一侧设置有旋转传送件404,支撑立柱401相对固定连接板402另一侧设置有旋转平台403,旋转传送件404通过传送轴与旋转平台403连接,与旋转传送件404相匹配的弧形传送道408的进料口与盖体传送辊组件3的出料口连接,盖体下料道407的进料口与弧形传送道408的出料口连接,当铅芯盖通过盖体传送辊组件3传送至出料口时,旋转平台403可驱动旋转传送件404沿弧形传送道408的路径方向做转动,将位于盖体传送辊组件3出料口、弧形传送道408进料口的铅芯盖传送至盖体下料道407内,再经盖体下料道407传送至下一工位。旋转平台403驱动旋转传送件404对铅芯盖进行传送,将铅芯盖传送至弧形传送道408内时,改变铅芯盖的传送状态,由原本在盖体传送辊组件3上盖口竖直向上变成盖口与盖体下料道407传送方向相同,可方便下一工位之后的操作。

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盖体传送辊组件3包括第一主动辊301和第一从动辊302,所述第一主动辊301和第一从动辊302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主动辊301与第一从动辊302之间存在可供铅芯盖通过的间隙,所述第一主动辊301与第一从动辊302的转动方向相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主动辊301与第一从动辊302相互平行且之间存在可供铅芯盖通过的间隙,铅芯盖经盖体传送带2传送至第一主动辊301与第二从动辊之间,第二驱动电机305驱动第一主动辊301进行转动,第一主动辊301带动第一从动辊302进行转动,第一主动辊301与第一从动辊302的转动方向相反,第一主动辊301及第一从动辊302由第一主动辊301与第一从动辊302之间间隙向外侧转动,可方便对间隙内的铅芯盖进行传送,避免因第一主动辊301与第一从动辊302转向相同或由外侧向间隙内转动对间隙内铅芯盖造成挤压、损坏的情况。

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盖体传送辊组件3由靠近盖体传送带2一端至另一端向下倾斜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盖体传送辊组件3的传送方向由盖体传送带2一端至换向传送组件4一端向下倾斜设置,第二驱动电机305驱动盖体传送辊组件3对间隙内的铅芯盖进行传送,铅芯盖自身也会沿着倾斜向下的导向方向移动,加快对铅芯盖的传送,提高传送效率。

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主动辊301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挡板303,所述第一限位挡板303上设置有第一连接件304,所述第一限位挡板303通过第一连接件304与盖体储料斗1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主动辊301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挡板303,第一限位板通过第一连接件304与盖体储料斗1连接,盖体传送辊组件3设置于盖体传送带2的出料口下方,当铅芯盖通过盖体传送带2传送至盖体传送辊组件3上时,第一限位挡板303对下落到盖体传送辊组件3上的铅芯盖起阻挡作用,防止铅芯盖掉落到盖体传送辊组件3上再弹起掉落出盖体传送辊组件3。

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旋转传送件404呈弧形钩状,所述旋转传送件404一端设置有弧形凹口406,所述弧形凹口406与铅芯盖相匹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转传送件404呈弧形钩状,可便于旋转传送件404在弧形传送道408内运动,旋转传送件404一端设置有弧形凹口406,弧形凹口406与铅芯盖相匹配,当铅芯盖经盖体传送辊组件3传送至弧形传送道408的进料口与所述盖体传送辊组件3的传送出料口交汇处时,旋转平台403驱动传动轴405带动旋转传送件404转动,旋转传送件404上的弧形凹口406将铅芯盖托住,能使铅芯盖与旋转传送件404在进行旋转传送时始终保持接触,避免出现旋转传送件404在传送时铅芯盖滑脱的情况。

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弧形传送道408对应盖体传送辊组件3一端设置有沿盖体传送辊组件3方向延伸的盖体挡板409,所述盖体挡板409与盖体传送辊组件3平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传送道408对应盖体传送辊组件3一端设置有盖体挡板409,盖体挡板409与盖体传送辊组件3平行,当铅芯盖相互叠加,在第一主动辊301与第一从动辊302间隙之间传送时,盖体挡板409可对叠加的铅芯盖起阻挡作用,避免因叠加的铅芯盖进入之后的工序对设备造成损坏的情况。

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盖体下料道407由靠近支撑立柱401一端至另一端向下倾斜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盖体下料道407一端与弧形传送道408连接,盖体下料道407传送方向为由支撑立柱401一端至另一端倾斜向下,通过弧形传送道408传送至盖体下料道407的铅芯盖,可沿盖体下料道407倾斜向下的传送方向自动滑下并传送至下一工位。

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支撑立柱401上设置有盖体调整组件5,所述盖体调整组件5包括调整毛刷501、毛刷轴502、毛刷驱动电机503、毛刷支座504,所述毛刷驱动电机503及毛刷支座504设置于支撑立柱401上,所述调整毛刷501设置于毛刷轴502上,所述毛刷轴502设置于毛刷支座504上并与所述盖体传送辊组件3平行,所述调整毛刷501与盖体传送辊组件3相接触,所述驱动电机通过同步带驱动毛刷轴502与调整毛刷501做相对转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毛刷驱动电机503设置于支撑立柱401上,毛刷支座504设置于支撑立柱401上,调整毛刷501通过毛刷轴502与毛刷支座504连接,毛刷驱动电机503与毛刷轴502通过同步带连接,毛刷驱动电机503驱动毛刷轴502带动调整毛刷501转动,对在第一主动辊301与第一从动辊302之间间隙传送的铅芯盖起调整整理作用,当多个铅芯盖一起堆积传送时,调整毛刷501转动将多余的铅芯盖扫回盖体储料斗1内,同时对间隙内的铅芯盖起抚平作用。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盖体储料斗-1,盖体传送带-2,第一驱动电机-201,盖体传送辊组件-3,第一主动辊-301,第一从动辊-302,第一限位挡板-303,第一连接件-304,第二驱动电机-305,换向传送组件-4,支撑立柱-401,固定连接板-402,旋转平台-403,旋转传送件-404,传动轴-405,弧形凹口-406,盖体下料道-407,弧形传送道-408,盖体挡板-409,盖体调整组件-5,调整毛刷-501,毛刷轴-502,毛刷驱动电机-503,毛刷支座-504,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