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两级升降的机械千斤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67960发布日期:2019-01-18 23:23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可两级升降的机械千斤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机械零件的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两级升降的机械千斤顶。



背景技术:

随着机械加工技术的日益成熟,千斤顶广泛应用于日常生产和生活中。

目前市场上存在的千斤顶大多是以液压控制系统为基本原理制作的。然而在一些特殊的领域,例如在检测领域中,液压千斤顶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液压千斤顶不仅使用上比较麻烦笨拙,而且其制作成本也相对比较高昂,所以液压千斤顶只能适用于一些特定的场所。另外,目前市场上存在的机械千斤顶大多为一级升降的千斤顶,可实现的行程高度与本发明比较明显不足。

申请人经研究发现:传统的机械千斤顶只能实现一级升降。千斤顶实现升降前,千斤顶的原始高度是固定的。传统的机械千斤顶理论上来讲相较于原始高度最多能升高1倍,无法实现更高的行程。

另外,传统的机械千斤顶都是“一足”的结构,即承重立柱只有一个。“一足”千斤顶在升降过程中有可能左右摇摆,从而使承重物无法实现平衡升降;同时,“一足”千斤顶必须要通过承重立柱与导轨的相互配合才可以实现自动升降,增加了承重立柱和与其配合导轨的加工成本和配合难度,如果没有导轨的配合,承重立柱就会随着传动轴的转动而转动,从而无法起到升降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两级升降的机械千斤顶。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千斤顶包括:

支撑平台、底座和用于一级升降和二级升降的传动部件,其中,

传动部件包括:内芯、行星轮、承重立柱、传动轴、圆盘、摩擦盘,其中:

底座上的中心立柱开外螺纹;

圆盘的内孔开内螺纹;

底座和圆盘之间存在螺纹配合关系;

内芯通过摩擦盘与圆盘配合;

多根传动轴平均分布配合在圆盘上;

多个行星轮与多根传动轴配合;

多根传动轴与多根承重立柱螺纹配合;

支撑平台与多根承重立柱连接;

其中:

当旋转手柄时,通过底座与圆盘之间的螺纹配合,可使得圆盘带动内芯整体上升或者下降,从而实现一级升降;

内芯在达到极限高度后,圆盘被限位,内芯通过摩擦盘可继续保持圆周转动,并带动平均分布配合在圆盘上的行星轮转动;

行星轮转动带动传动轴转动,

传动轴转动带动承重立柱往返直线运动,从而实现二级升降。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通过底座和圆盘进行螺纹配合传动而实现一级升降。实现一级升降后,承重立柱和传动轴之间再通过螺纹配合,从而可实现二级升降。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二级升降,能够达到在初始高度相同的情况下,其行程是传统的单杆机械千斤顶的行程的2倍的技术效果。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不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造价低廉、携带方便,而且使用多杆(例如三杆)支撑进行承重,这相较于传统的单杆机械千斤顶不仅可以具有更大的承重能力,而且使得承重更加均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可两级升降的机械千斤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内芯与底座的结构配合后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零件内部结构传动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可两级升降的机械千斤顶的俯视图的示意图。

其中:支撑平台1,内芯2,行星轮3,承重立柱4,传动轴5,圆盘6,摩擦盘7,小蜗杆8,底座9,手柄1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意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发明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发明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发明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发明的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决不限于下面所提出的任何具体设置和方法,而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前提下覆盖了结构、方法、器件的任何改进、替换和修改。在附图和下面的描述中,没有示出公知的结构和技术,以避免对本发明造成不必要的模糊。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互相结合,各个实施例可以相互参考和引用。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可两级升降的机械千斤顶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述,该可两级升降的机械千斤顶可以包括:支撑平台1、内芯2、承重立柱4、底座9、手柄10。

支撑平台1与承重立柱4固定连接,使得两者可同步进行升降运动;底座9和内芯2通过螺纹配合作用,完成一级升降的效果;外力可以通过手柄10输入,底座9同时在整个升降过程中起到底部支撑作用。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内芯与底座的结构配合后的剖视示意图。

如图2所述,该可两级升降的机械千斤顶可以包括:内芯2、圆盘6、摩擦盘7、底座9。

圆盘6开内螺纹,底座9内部具有开外螺纹的中心立柱。底座9中心立柱的外螺纹与圆盘6的内螺纹配合,可以实现一级升降。内芯2通过摩擦盘7与圆盘6连接;摩擦盘7用于提供大于一级升降产生的摩擦力,使得圆盘6被限位前,圆盘6与内芯2可同步转动;同时摩擦盘7可提供小于二级升降产生的摩擦力,使得圆盘6被限位后,圆盘6因限位而停止转动,而内芯2则可以通过摩擦盘7继续转动。内芯2开外齿和内齿,内芯2的外齿用于辅助第一级升降的过程中的动力传递,内齿则用于第二级升降过程的动力传递。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零件内部结构传动的示意图。

如图3所述,该可两级升降的机械千斤顶可以包括:内芯2、行星轮3、传动轴5、圆盘6、摩擦盘7、小蜗杆8、底座9、手柄10。

内芯2通过摩擦盘7与圆盘6连接在一起,当刚开始转动手柄10时,内芯2和圆盘6会因为摩擦盘7的磨擦力而使得三者共同转动,同时,圆盘6的内螺纹与底座9立柱上的外螺纹进行螺纹配合,从而可实现一级升降;当内芯2在达到极限高度后,如果继续转动手柄10,圆盘6就会因限位而停止转动,此时摩擦盘7的摩擦力不足以阻止内芯2的转动力,则内芯2通过摩擦盘7可继续保持圆周转动;行星轮3、传动轴5可以为多个,起到分担和平衡重物力的作用,并且按一一对应的方式呈360度圆周均布配合在圆盘6上,内芯2的内齿与行星轮3进行配合,可将内芯2的旋转运动转化为行星轮3的旋转运动;行星轮3与传动轴5配合,可实现行星轮3带动传动轴5同步转动。

摩擦盘7的摩擦系数大于底座9与圆盘6螺纹旋转所产生的阻力,使得该过程在实现第一级升降时,内芯2、圆盘6和摩擦盘7同步转动,而在实现第二级升降时,圆盘6到达极限位置而停止转动,内芯2通过克服摩擦盘7的摩擦力可继续保持转动;小蜗杆8与手柄10固定相连,同时小蜗杆8与内芯2的外齿配合,可将手柄10的转动转化为内芯2的转动。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可两级升降的机械千斤顶的俯视图的示意图。

如图4所述,该可两级升降的机械千斤顶可以包括:支撑平台1、小蜗杆8,底座9,手柄10。

支撑平台1在实现一级升降的作用外,同时在整个两级升降的过程中起到支撑物体的作用;小蜗杆8与手柄10固定连接,小蜗杆8配合在底座9上,起到动力输入的作用。

以下结合附图1、附图2、附图3、附图4对本发明的结构及有益效果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该可两级升降的机械千斤顶主要由支撑平台、底座和传动部件构成,实现两级升降的过程中,底座9是始终保持固定不动的,底座9中心有开外螺纹的中心立柱,圆盘6中心孔有内螺纹,同时,圆盘6通过摩擦盘7和内芯2配合在一起,内芯2是可以转动的。

在使用时,转动与小蜗杆8固定连接的手柄10,内芯2的外齿与小蜗杆8进行配合传动,从而可将手柄10的旋转运动转换为内芯2的旋转运动,与此同时,内芯2的旋转运动会通过摩擦盘7产生的摩擦力带动圆盘6一起作旋转运动,此时,摩擦盘7的摩擦系数大于底座9与圆盘6螺纹旋转所产生的阻力,即此时内芯2、圆盘6和摩擦盘7可同步转动,从而使圆盘6的内螺纹与底座9中心柱上的外螺纹进行螺纹配合传动,可实现一级升降。

千斤顶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圆盘6上中心孔的内螺纹和底座9中心柱上的外螺纹到达极限位置不再旋转,圆盘6也相应地停止转动,此时如果继续转动手柄10,摩擦盘7的摩擦力不足以阻止旋转过程带来的阻力,从而内芯2可通过摩擦盘7继续保持转动。

内芯2的转动可带动均布配合在圆盘6上的行星轮3的转动,从而带动传动轴5的转动,传动轴5与承重立柱4螺纹连接,而承重立柱4与支撑平台1固定相连,从而实现传动轴5与承重立柱4产生相对往返运动,即实现第二级升降功能。所以你只要手动旋转手柄10,就可以控制承重平台1的两级上升、启停、下降运动,非常方便。

最后应该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以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者替换,这些修改或者替换都应该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