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扶电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78376发布日期:2019-03-08 23:58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扶电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梯领域,具体是一种手扶电梯。



背景技术:

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市区,为了方便行人出行经常会设置天桥来使行人方便的穿过马路行驶到马路对面,特别是在学校附近或者公交车站附近。现有的天桥扶梯都是使用坡梯将行人送到天桥顶部,行人再自己步行穿过天桥,在马路对面下桥时再乘坐电梯下桥。若天桥跨度很长,对于腿脚不便的老人来说是很吃力的,当费力走到下桥扶梯处时,体力可能几乎用尽,通过扶梯下桥时站不稳会有摔倒的危险。现有技术中还没有一种桥型扶梯能够横跨整个天桥来改善市民的出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扶电梯,它能够横跨整个天桥,在通过天桥过马路时,能够实现全程坐电梯通过天桥,以此来改善市民的出行。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手扶电梯,包括水平梯和坡梯,所述水平梯和坡梯两侧均设置支撑架构,所述支撑架构固定设置在桥架上;所述水平梯和坡梯两侧均设置牵引链,两侧的牵引链上设置踏板轴,所述踏板轴的两端均与牵引链转动连接,所述踏板轴上设置电梯踏板,所述牵引链远离踏板轴一侧还转动连接有短杆,所述短杆与牵引链转动连接,所述坡梯顶部与水平梯连接处设有驱动轮,所述驱动轮分为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所述坡梯底部设有从动轮,所述驱动轮与从动轮均与短杆相配合形成传动连接。

所述支撑架构分为斜坡架构和水平架构,所述斜坡架构与桥架的坡支架固定,坡支架对斜坡架构进行支撑;所述水平架构两侧与斜坡架构一体结构连接,所述水平架构与桥架的水平支架固定,水平支架对水平架构进行支撑;转动连接在牵引链上的短杆在运行过程中与斜坡架构、水平架构相对应。

所述斜坡架构和水平架构的顶面均设有橡胶护垫,橡胶护垫的设置位置与牵引链位置相对应。

所述踏板轴两端与牵引链铰接处设有滚动轮,所述滚动轮橡胶护垫能够在橡胶护垫上滚动,所述支撑架构通过滚动轮对踏板轴、电梯踏板进行支撑。

所述水平梯上设有支撑轮,所述支撑轮位于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之间,所述支撑轮也与与短杆相配合形成传动连接。

所述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采用遥控轮毂电机驱动,两个所述遥控轮毂电机分别控制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的工作状态。

所述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采用可控驱动机构进行驱动,两个所述可控驱动机构分别控制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的工作状态。

所述可控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驱动轮与第二驱动轮上的副从动链轮、传动链、主轴、设置在主轴上的从动齿轮、设置在主轴上的主动链轮、伺服电机、与伺服电机输出端连接的主动齿轮、电动伺服缸;所述伺服电机的电机架底部滑动连接有承重板,所述电动伺服缸也固定设置在承重板上,所述电动伺服缸的活塞杆与电机架固定连接,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传动连接,所述主动链轮通过传动链与副从动链轮传动连接。

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之间通过变速机构传动连接,所述变速机构为有级变速机构或无级变速机构。

对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装置的手扶电梯包括水平梯和坡梯,坡梯类似于现有的天桥扶梯结构,水平梯位于天桥顶面,通过设计将水平梯和坡梯设置为一体式结构,成拱门形状,使其能够横跨整个天桥,行人在通过天桥过马路时,能够实现全程坐电梯通过天桥,以此来改善市民的出行。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发明中局部三维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发明隐藏电梯踏板后坡梯原理示意图。

附图4是本发明中可控驱动机构原理示意图。

附图中所示标号:

1、水平梯;2、坡梯;3、支撑架构;4、桥架;5、牵引链;6、踏板轴;7、电梯踏板;8、短杆;9、第一驱动轮;10、第二驱动轮;11、从动轮;12、斜坡架构;13、水平架构;14、坡支架;15、水平支架;16、橡胶护垫;17、滚动轮;18、支撑轮;19、副从动链轮;20、传动链;21、主轴;22、从动齿轮;23、主动链轮;24、伺服电机;25、主动齿轮;26、电动伺服缸;27、电机架;28、承重板;29、活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限定的范围。

本发明所述是一种手扶电梯,主体结构包括水平梯1和坡梯2,所述水平梯1和坡梯2两侧均设置支撑架构3,支撑架构3为钢结构,所述支撑架构3固定设置在桥架4上;所述水平梯1和坡梯2两侧均设置牵引链5,牵引链5牵动电梯运动,两侧的牵引链5上设置踏板轴6,所述踏板轴6的两端均与牵引链5转动连接,所述踏板轴6上设置电梯踏板7,所述牵引链5远离踏板轴6一侧还转动连接有短杆8,所述短杆8与牵引链5转动连接,所述坡梯2顶部与水平梯1连接处设有驱动牵引链5移动的驱动轮,所述驱动轮分为第一驱动轮9和第二驱动轮10,所述坡梯2底部设有从动轮11,所述驱动轮与从动轮11均与短杆8相配合形成传动连接。所述支撑架构3分为斜坡架构12和水平架构13,所述斜坡架构12与桥架4的坡支架14固定,坡支架14对斜坡架构12进行支撑;所述水平架构13两侧与斜坡架构12一体结构连接,所述水平架构13与桥架4的水平支架15固定,水平支架15对水平架构13进行支撑;转动连接在牵引链5上的短杆8在运行过程中与斜坡架构12、水平架构13相对应。

所述斜坡架构12和水平架构13的顶面均设有橡胶护垫16,橡胶护垫16的设置位置与牵引链5位置相对应。橡胶护垫16能够对在其上部运行的装置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而且能大大的减小噪音。

所述踏板轴6两端与牵引链5铰接处设有滚动轮17,所述滚动轮17橡胶护垫16能够在橡胶护垫16上滚动,所述支撑架构3通过滚动轮17对踏板轴6、电梯踏板7进行支撑。这就使牵引链5沿着橡胶护垫16运行时由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能够大大减小摩擦力,使电梯运行更加流畅。

所述水平梯1上设有支撑轮18,所述支撑轮18位于第一驱动轮9和第二驱动轮10之间,所述支撑轮18也与短杆8相配合形成传动连接。支撑轮18能够对上下两侧的电梯带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减轻水平架构13的负荷,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

所述第一驱动轮9和第二驱动轮10采用遥控轮毂电机驱动,两个所述遥控轮毂电机分别控制第一驱动轮9和第二驱动轮10的工作状态。在人流低峰时,电梯负载小,没必要使用很大的牵引力,只需一个驱动轮运行即可,通过控制遥控轮毂电机可以选择性的使用第一驱动轮9、第二驱动轮10,从而方便的控制第一驱动轮9和第二驱动轮10的工作状态。

所述第一驱动轮9和第二驱动轮10采用可控驱动机构进行驱动,两个所述可控驱动机构分别控制第一驱动轮9和第二驱动轮10的工作状态。在人流低峰时,电梯负载小,没必要使用很大的牵引力,只需一个驱动轮运行即可,通过可控驱动机构可以选择性的使用第一驱动轮9、第二驱动轮10,从而方便的控制第一驱动轮9和第二驱动轮10的工作状态。

所述可控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驱动轮9与第二驱动轮10上的副从动链轮19、传动链20、主轴21、设置在主轴21上的从动齿轮22、设置在主轴21上的主动链轮23、伺服电机24、与伺服电机24输出端连接的主动齿轮25、电动伺服缸26;所述伺服电机24的电机架27底部滑动连接有承重板28,所述电动伺服缸26也固定设置在承重板28上,所述电动伺服缸26的活塞杆29与电机架27固定连接,所述主动齿轮25与从动齿轮22传动连接,所述主动链轮23通过传动链20与副从动链轮19传动连接。伺服电机24通过主动齿轮25与从动齿轮22之间的传动连接,来使主轴21转动,进而主轴21上的主动链轮23转动,主动链轮23通过传动链20与副从动链轮19传动连接,从而带着副从动链轮19转动,副从动链轮19与驱动轮为一体结构,因此驱动轮也会转动,从而使电梯运行。当需要使其中一个驱动轮不在工作时,只需通过控制电动伺服缸26,将电机架27、电机架27上的伺服电机24会拉,使伺服电机24连接的主动齿轮25与从动齿轮22不再啮合传动,这就使对应的驱动轮不再驱动电梯,变为一个从动轮11。

所述主动齿轮25与从动齿轮22之间通过变速机构传动连接,所述变速机构为有级变速机构或无级变速机构。通过变速机构能够实现控制的运行速度,当然也可通过控制伺服电机24的转速来控制电梯的运行速度,也可以通过两种方式相结合来控制电梯运行速度。

本装置的手扶电梯包括水平梯1和坡梯2,坡梯2类似于现有的天桥扶梯结构,水平梯1位于天桥顶面,通过设计将水平梯1和坡梯2设置为一体式结构,成拱门形状,使其能够横跨整个天桥,行人在通过天桥过马路时,能够实现全程坐电梯通过天桥,以此来改善市民的出行。

本实施例也可应用于机场、地铁、广场等场所,也可采用梯形的形式,既输送链为一个梯形的循环。

实施例1:

本发明所述是一种手扶电梯,它由水平梯1和两侧的坡梯2一体结构构成。所述水平梯1和坡梯2两侧均设置支撑架构3,支撑架构3为钢结构,用来支撑整个电梯结构,所述支撑架构3固定设置在天桥的桥架4上;所述水平梯1和坡梯2两侧均设置牵引链5,牵引链5牵动电梯运动,两侧的牵引链5上设置踏板轴6,所述踏板轴6的两端均与牵引链5转动连接,所述踏板轴6上设置电梯踏板7,所述牵引链5远离踏板轴6一侧还转动连接有短杆8,所述短杆8与牵引链5转动连接。

所述坡梯2顶部与水平梯1连接处设有驱动牵引链5移动的驱动轮,所述驱动轮分为第一驱动轮9和第二驱动轮10,所述坡梯2底部设有从动轮11,所述驱动轮与从动轮11均与短杆8相配合形成传动连接。

所述支撑架构3分为斜坡架构12和水平架构13,所述斜坡架构12与桥架4的坡支架14固定,坡支架14对斜坡架构12进行支撑;所述水平架构13两侧与斜坡架构12一体结构连接,所述水平架构13与桥架4的水平支架15固定,水平支架15对水平架构13进行支撑;转动连接在牵引链5上的短杆8在运行过程中与斜坡架构12、水平架构13相对应。所述斜坡架构12和水平架构13的顶面均设有橡胶护垫16,橡胶护垫16的设置位置与牵引链5位置相对应。所述踏板轴6两端与牵引链5铰接处设有滚动轮17,所述滚动轮17橡胶护垫16能够在橡胶护垫16上滚动,所述支撑架构3通过滚动轮17对踏板轴6、电梯踏板7进行支撑。所述水平梯1上设有支撑轮18,所述支撑轮18位于第一驱动轮9和第二驱动轮10之间,所述支撑轮18也与短杆8相配合形成传动连接。

所述第一驱动轮9和第二驱动轮10采用遥控轮毂电机驱动,两个所述遥控轮毂电机分别控制第一驱动轮9和第二驱动轮10的工作状态。在人流低峰时,电梯负载小,没必要使用很大的牵引力,只需一个驱动轮运行即可,通过控制遥控轮毂电机可以选择性的使用第一驱动轮9、第二驱动轮10,从而方便的控制第一驱动轮9和第二驱动轮10的工作状态。

实施例2:

相比于实施例1而言,本实施例2中的第一驱动轮9和第二驱动轮10采用可控驱动机构进行驱动,两个所述可控驱动机构分别控制第一驱动轮9和第二驱动轮10的工作状态。所述可控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驱动轮9与第二驱动轮10上的副从动链轮19、传动链20、主轴21、设置在主轴21上的从动齿轮22、设置在主轴21上的主动链轮23、伺服电机24、与伺服电机24输出端连接的主动齿轮25、电动伺服缸26;所述伺服电机24的电机架27底部滑动连接有承重板28,所述电动伺服缸26也固定设置在承重板28上,所述电动伺服缸26的活塞杆29与电机架27固定连接,所述主动齿轮25与从动齿轮22传动连接,所述主动链轮23通过传动链20与副从动链轮19传动连接。伺服电机24通过主动齿轮25与从动齿轮22之间的传动连接,来使主轴21转动,进而主轴21上的主动链轮23转动,主动链轮23通过传动链20与副从动链轮19传动连接,从而带着副从动链轮19转动,副从动链轮19与驱动轮为一体结构,因此驱动轮也会转动,从而使电梯运行。当需要使其中一个驱动轮不在工作时,只需通过控制电动伺服缸26,将电机架27、电机架27上的伺服电机24会拉,使伺服电机24连接的主动齿轮25与从动齿轮22不再啮合传动,这就使对应的驱动轮不再驱动电梯,变为一个从动轮11。

所述主动齿轮25与从动齿轮22之间通过变速机构传动连接通过变速机构能够实现控制的运行速度,当然也可通过控制伺服电机24的转速来控制电梯的运行速度,也可以通过两种方式相结合来控制电梯运行速度。所述变速机构为有级变速机构或无级变速机构,为了节约空间,优先采用无级变速机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