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刮板输送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47615发布日期:2018-09-14 23:33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送机,特别涉及一种刮板输送机,属于输送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刮板输送机包括U形壳体,刮板沿壳体的内腔前进,刮板的底边与壳体的底壁配合,刮板的侧边与壳体的侧壁配合。由于壳体底板上开有出料口等与其它设备对接,更换比较困难,通常壳体底板采用耐磨性能优异且较厚的材料制造;而侧板的更换不涉及出料口等关联设备,为节约制造成本,降低设备重量,通常壳体侧板采用普通材料制造。

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各壳体的侧板磨损较快,使用寿命短。如果侧板磨损严重,只能将侧板焊件整体更换,工作量仍较大,更换成本高;更换时连接法兰可能由于壳体轻微变形无法对准,又增加了更换难度。为延长侧板的更换周期,在制造时通常采用较厚的侧板,提高了制造成本,增加了设备重量,磨损到一定程度仍然需要整体更换,仍然会遇到上述难以克服的问题。

环形刮板输送机包括四个呈矩形分布的直段,相邻直段的端头之间分别通过弯曲段相互连接构成环状输料腔体,环状输料腔体中设有由链条驱动的刮板装置,弯曲段包括一个驱动弯曲段和三个转向弯曲段,驱动弯曲段中设有驱动链条前进的链条驱动机构;某一个直段的顶部设有至少一个进料口,其它直段的底部设有至少一个出料口。物料从进料口进入环状输料腔体中,链条驱动各刮板沿环状输料腔体循环前进,将物料推至出料口排出。根据使用情况,链条的松紧需要调节,并且希望调节链条时省力且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刮板输送机,耐磨性能好,使用寿命长,且侧板无需更换。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刮板输送机,包括截面呈U形的壳体,所述壳体的两侧板内壁分别覆盖有衬板,所述衬板的底部贴合在所述壳体的底壁上,所述衬板的上缘高于所述壳体中物料的高度。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衬板高度高于物料高度,满足生产中保护侧板不受物料磨损;在侧板内覆盖衬板后,可减小侧板厚度,降低材料成本;衬板耐磨性能较好,可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衬板磨损后,仅需更换衬板,操作简单,工作量小,节约人工成本;而且更换衬板无需进行法兰对接,不受设备变形的影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衬板面向物料的工作面上分布有多个衬板沉孔,各衬板沉孔中分别安装有沉头螺钉,各沉头螺钉的根部分别固定在相应侧板上。沉头螺钉从壳体内腔向外安装,可保证无螺钉掉入设备中,落在壳体底部的螺钉很容易找寻并继续使用;沉头螺钉的根部可以旋接在侧板上,也可以穿过侧板旋接螺母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刮板输送机为环形刮板输送机,所述环形刮板输送机包括四个呈矩形分布的直段,相邻直段的端头之间分别通过弯曲段相互连接构成环状输料腔体,所述环状输料腔体的两侧板内壁分别覆盖有所述衬板;所述环状输料腔体中设有由链条驱动的刮板装置,所述弯曲段包括一个驱动弯曲段和三个转向弯曲段,所述驱动弯曲段中设有驱动链条前进的链条驱动机构,所述环状输料腔体的三条直段为固定直段,远离驱动弯曲段的一条较短的直段为浮动直段,所述浮动直段两端的转向弯曲段分别通过可伸缩调节段与相应的固定直段相连;所述浮动直段及其两端的转向弯曲段下方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下方分别固定连接有滑行梁,所述滑行梁下端的滑行面支撑在固定滑座上,所述滑行梁及固定滑座沿所述浮动直段的宽度方向延伸。需要张紧链条时,松开可伸缩调节段的螺杆,调整可伸缩调节段的长度时,浮动直段及其两端的转向弯曲段分别通过滑行梁在固定滑座上滑动,使得浮动直段与相平行直段之间的距离得以调整;采用较短的直段作为浮动直段可以降低浮动直段的重量,使调整更加轻松。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行梁的底部连接有具有弧形底部的滑轨,所述滑轨的弧形底部支撑在所述固定滑座上。弧形底部的滑轨与固定滑座的顶面之间为线接触,与面接触相比,滑行时的阻力大大减小,张紧链条时,不需要千斤顶等工装,减少人力物力的消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行梁由开口相向的两槽钢对接而成,所述支撑板通过螺栓与所述浮动直段或转向弯曲段的底部相连。槽钢价格低廉,易于购置,拼接成方管形状工作量不大,强度及稳定性大大提高;支撑板通过螺栓连接可降低焊接引起的变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浮动直段的下方均匀设有多道滑行梁,所述浮动直段两端的转向弯曲段下方分别设有两道滑行梁且两道滑行梁共同连接在同一块支撑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各所述固定滑座的底部与现场预埋件固定连接。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刮板输送机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转向弯曲段的立体图。

图3为图2中转向弯曲段衬板的放大图。

图4为图1中直段的立体图。

图5为图4中衬板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刮板输送机的立体图。

图7为图6中转向弯曲段下方滑动支撑结构的立体图。

图8为图6中浮动直段下方滑动支撑结构的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刮板输送机的主视图。

图10为图9中A部位的放大图。

图11为图10中滑轨的立体图。

图中:1.固定直段;2.驱动弯曲段;3.转向弯曲段;4.链条驱动机构;5.可伸缩调节段;6.浮动直段;7.支撑板;8.滑行梁;8a.滑轨;9.固定滑座;10.进料口;11.出料口;12.侧板;13.衬板;13a.衬板沉孔;13b.避让口;14.沉头螺钉;15.观察窗。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刮板输送机包括截面呈U形的壳体,壳体的两侧板12内壁分别覆盖有衬板13,衬板13的底部贴合在壳体的底壁上,衬板13的上缘高于壳体中物料的高度。

衬板13面向物料的工作面上分布有多个衬板沉孔13a,各衬板沉孔13a中分别安装有沉头螺钉14,各沉头螺钉14的根部分别固定在相应侧板12上。沉头螺钉14从壳体内腔向外安装,可保证无螺钉掉入设备中,落在壳体底部的螺钉很容易找寻并继续使用;沉头螺钉14的根部可以旋接在侧板12上,也可以穿过侧板12旋接螺母固定。

如图2、图3所示,各弯曲段的衬板13顺着弯曲段的侧板12弯曲。

如图4、图5所示,直段上设有观察窗15的,衬板13上则设有避让口13b。

如图6至图11所示,刮板输送机可以为环形刮板输送机,环形刮板输送机包括四个呈矩形分布的直段,相邻直段的端头之间分别通过弯曲段相互连接构成环状输料腔体,环状输料腔体的两侧板内壁分别覆盖有衬板。环状输料腔体中设有由链条驱动的刮板装置,弯曲段包括一个驱动弯曲段2和三个转向弯曲段3,驱动弯曲段2中设有驱动链条前进的链条驱动机构4,环状输料腔体的三条直段为固定直段1,远离驱动弯曲段2的一条较短的直段为浮动直段6,浮动直段6两端的转向弯曲段3分别通过可伸缩调节段5与相应的固定直段1相连;某一个直段的顶部设有至少一个进料口10,其它直段的底部设有至少一个出料口11。

浮动直段6及其两端的转向弯曲段3下方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板7,支撑板7的下方分别固定连接有滑行梁8,滑行梁8下端的滑行面支撑在固定滑座9上,各固定滑座9的底部与现场预埋件固定连接;滑行梁8及固定滑座9沿浮动直段6的宽度方向延伸。

滑行梁8的底部连接有具有弧形底部的滑轨8a,滑轨8a的弧形底部支撑在固定滑座9上。弧形底部的滑轨8a与固定滑座9的顶面之间为线接触,与面接触相比,滑行时的阻力大大减小,张紧链条时,不需要千斤顶等工装,减少人力物力的消耗。

滑行梁8由开口相向的两槽钢对接而成,支撑板7通过螺栓与浮动直段6或转向弯曲段3的底部相连。槽钢价格低廉,易于购置,拼接成方管形状工作量不大,强度及稳定性大大提高;支撑板7通过螺栓连接可降低焊接引起的变形。

如图7所示,浮动直段6两端的转向弯曲段3下方分别设有两道滑行梁8且两道滑行梁8共同连接在同一块支撑板7上。

如图6、图8所示,浮动直段6的下方均匀设有多道单根的滑行梁8。

物料从进料口10进入环状输料腔体中,链条驱动各刮板沿环状输料腔体循环前进,将物料推至出料口11排出。需要张紧链条时,松开可伸缩调节段5的螺杆,调整可伸缩调节段5的长度时,浮动直段6及其两端的转向弯曲段3分别通过滑轨8a在固定滑座9上滑动,使得浮动直段6与相平行直段之间的距离得以调整,方便快捷,滑动阻力小,工作效率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