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果汁储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29789发布日期:2018-10-23 17:02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储存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果汁储罐。



背景技术:

果汁在生产过程中大多将生产出的果汁暂时储存在储罐里,统一灌装。在灌装前对储罐的要求很高。现在大多采用钢桶或无菌袋的形式储存,缺少消毒装置和冷却装置,果汁储存时间短,易变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果汁储罐,并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果汁储罐包括圆柱形罐体,所述罐体底部为锥形,所述罐体底部设置出料口,所述罐体上部和顶部分别设置进料口和气口;所述进料口通过电动阀门Ⅱ连接果汁生产系统,所述气口通过电动阀门Ⅰ连接无菌气体,所述电动阀门Ⅰ、电动阀门Ⅱ连接控制系统;所述罐体内壁上设置夹层,所述罐体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连接所述控制系统;所述罐体侧壁上还设置有人孔。

进一步的,所述罐体内部设置液位计,所述液位计连接所述控制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夹层为蜂窝状结构,所述夹层管道连接制冷压缩机。

进一步的,所述夹层为保温层,所述保温层为聚氨酯或酚醛树脂。

进一步的,所述制冷压缩机连接所述控制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电动阀门Ⅰ、电动阀门Ⅱ通过无线网络连接所述控制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系统连接报警系统。

本实用新型一种果汁储罐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1、果汁在储罐储存过程中自动监视,及时报警,通过远程控制进行制冷、充气等操作,防止人工频繁检测造成的果汁污染和提高人力成本。

2、无菌气体密封,将果汁于空气隔离,防止空气中的细菌对果汁产生污染,使果汁变质。

3、罐体壁上设置保温层,对果汁保温效果好,防止外界温度变化引起果汁温度的变化,使果汁变质;保温层于制冷压缩机结合使用,制冷效果好,节省能源。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果汁储罐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果汁储罐的程序原理图。

附图中,1为进料口,2为气口,3为出料口,4为电动阀门Ⅰ,5为压力传感器,6为人孔,7为温度传感器,8为夹层,9为电动阀门Ⅱ,10为制冷压缩机,11为液位计,12为控制系统,13为报警系统。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一种果汁储罐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请参阅图1、图2,一种果汁储罐包括圆柱形罐体,罐体底部为锥形,罐体底部设置出料口3,出料口3设置于罐体底部的中央,锥形的罐底使果汁释放更干净。罐体上部和顶部分别设置进料口1和气口2,加工完成的果汁从进料口1进入储罐,进料完毕后从气口2充入无菌气体,用于将果汁于外界空气隔离,防止空气中的细菌引起果汁变质。进料口1通过电动阀门Ⅱ9连接果汁生产系统,气口2通过电动阀门Ⅰ4连接无菌气体,电动阀门Ⅰ4、电动阀门Ⅱ9连接控制系统12,储存过程中,控制系统12通过远程控制电动阀门Ⅰ4、电动阀门Ⅱ9的开关,实现进料和充气过程。罐体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7、压力传感器5,温度传感器7、压力传感器5连接控制系统12,分别用来检测罐体内部的温度和无菌气体的压力,当果汁温度高于设定值时,控制系统12控制制冷压缩机10开启,对罐体内部进行制冷,当罐体内无菌气体压力低于设定最小值时,控制系统12控制电动阀门Ⅰ4开启,给罐体充入无菌气体,直至压力值等于设定最高值,电动阀门Ⅰ4关闭,停止充气。罐体侧壁上还设置有人孔6,便于操作者观察罐体内部状况和进行维修。

为了及时掌握罐体内果汁的数量,罐体内部设置液位计(附图中未标示),液位计连接控制系统12。

为了方便、及时的控制罐体内的温度,罐体内壁上设置夹层8,夹层8为蜂窝状结构,夹层8管道连接制冷压缩机10。夹层8为保温层,保温层为聚氨酯或酚醛树脂。制冷压缩机10连接控制系统12。

温度传感器7、压力传感器5、电动阀门Ⅰ4、电动阀门Ⅱ9通过无线网络连接控制系统12。

控制系统12连接报警系统13。

本实用新型一种果汁储罐的使用原理:果汁生产系统生产的果汁需要储存时,电动阀门Ⅰ4打开,对储罐充入无菌气体,将空气赶出罐外,关闭电动阀门Ⅰ4。控制系统12控制电动阀门Ⅱ9打开,当液位计显示液位到达上限容量时控制系统12控制电动阀门Ⅱ9关闭。在储存过程中,当果汁温度超过设定值或气体压力低于下限值时,报警系统13会报警。操作员根据报警信息通过控制系统12开启制冷压缩机10给果汁降温或者开启电动阀门Ⅰ4给罐体充入无菌气体,直至果汁温度或气体压力达到系统设定的上限值,控制系统12控制压缩机10停止工作,或关闭电动阀门Ⅱ9。当果汁需要放料时,控制系统12控制出料口3阀门开启,开始放料直至达到使用量,出料口3阀门关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