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输电线路用紧线、提线电动葫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49658发布日期:2018-09-14 23:49阅读:52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起重器械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输电线路可精确紧线、提线电动葫芦。



背景技术:

葫芦是一种可应用于电力工程紧线、提线、锚固设备等的主要承力装置。电力线路的紧线、附件等高空作业,手板或链条葫芦是必须使用的工器具,传统手板或链条葫芦必须要人进行手板或手拉,受体力和高空作业环境的限制,工作效率较低,连续性不强,安全性不高,而单纯的采用电动葫芦虽然可以提高效率节省体力,但是在需要微调时,电动葫芦就无法达到人工调整的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将手扳葫芦电动化,提高紧线和提线等工作效率,省时、省力,也可根据现场需求,有效调节葫芦的行程高低速度,提高了高空作业的安全性及连续性。可以采用人工手扳的方式进行微调,既满足电动扳手提高效率节省体力的要求,又满足可以人工微调的工作需要,安装过程简单的型输电线路用紧线、提线电动葫芦。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输电线路用紧线、提线电动葫芦,包括电动扳手、手扳葫芦、定位套筒、衔接座、反力臂装置,电动扳手通过定位套筒固定在反力臂装置上,反力臂装置通过摇臂孔设在手扳葫芦的摇臂上,衔接座通过方隼孔设在电动扳手的方隼上,衔接座另一端通过驱动套设在手扳葫芦的驱动盘上。

所述衔接座的驱动套内开有与驱动片相配合的槽,方隼与方隼孔间隙配合。

所述定位套筒通过固定孔固定在扳手臂上,定位套筒通过定位孔以及固定螺孔固定在反力臂装置的止口内。

所述固定孔轴线垂直于摇臂孔轴线。

所述手扳葫芦摇臂两侧设有限位螺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在保持葫芦的原有受力原理和结构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可调节扭矩的直流电动扳手将链条或手扳葫芦电动化,提高紧线和提线等工作效率,省时、省力,也可根据现场需求,有效调节葫芦的行程高低速度,提高了高空作业的安全性及连续性。

2、当需要人工微调的时候,拆掉定位套筒和反力臂装置连接的螺栓,拆掉电动扳手及组件,采用人工手扳的方式进行微调,既满足了电动扳手提高效率节省体力的要求,又满足了可以人工微调的工作需要,安装过程简单,仅有一个螺栓连接,其余都是卡接,花费时间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配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动扳手扳手臂以及方隼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定位套筒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衔接座右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衔接座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反力臂装置局部剖视图;

图7-图8为本实用新型调节换向棘爪时摇臂带动驱动盘的转向视图。

图中:1、电动扳手,2、定位套筒,3、衔接座,4、反力臂装置,5、手扳葫芦;11扳手臂,12、方隼,21、固定孔,22、定位孔,31、方隼孔,32、驱动套,41、止口,42、固定螺孔,43、摇臂孔,51、驱动盘,52、驱动片,53、限位螺栓,54摇臂,55、换向棘爪。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如图7至图8所示原有手扳葫芦结构视图,换向棘爪55位置固定,然后摇动摇臂54,可以单向驱动驱动盘51转动,从而带动葫芦内部减速机构以及起重链轮转动,带动;同样的,拨动换向棘爪55使其改变位置,然后摇动摇臂54,可以反向驱动驱动盘51转动带动起重链轮反向转动。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新型输电线路用紧线、提线电动葫芦,包括电动扳手1、手扳葫芦5、定位套筒2、衔接座3、反力臂装置4,电动扳手1通过定位套筒2固定在反力臂装置4上,反力臂装置4通过摇臂孔43设在手扳葫芦5的摇臂51上,衔接座3通过方隼孔31设在电动扳手1的方隼12上,衔接座3另一端通过驱动套32设在手扳葫芦5的驱动盘51上。在需要电动扳手1来驱动手扳葫芦5运行时,将定位套筒2通过固定孔21固定在扳手臂11上,将衔接座3通过方隼孔31安装到电动扳手1的方隼12上。同时将反力臂装置4固定在摇臂54上。然后将安装好的电动扳手1通过衔接座3的驱动套32安装到驱动盘51上,通过定位套筒2安装到反力臂装置4的止口41内,然后使用内六角螺栓固定。

在紧线或者提升重物时,拨动换向棘爪55至收吊钩方向(假设图7所示方向)。打开电动扳手1,方隼12驱动衔接座3进而驱动驱动盘51向收吊钩方向转动,此时扳手臂11出现与驱动力反向的作用力,通过定位套筒2和反力臂装置4传递至摇臂54,带动摇臂54反向摇动靠至限位螺栓53,从而抵消反向作用力,如此不需要人工抓住电动扳手1来抵消反作用力。

同理,拨动换向棘爪55至放吊钩方向(假设图8所示方向),设置动电动扳手1反向转动,摇臂54靠向另一侧的限位螺栓53抵消反作用力。

衔接座3的驱动套32内开有与驱动片52相配合的槽,方隼12与方隼孔31间隙配合。驱动片52和驱动套32的槽配合的作用与花键驱动作用相同,方隼12和方隼孔31配合与套筒扳手作用相同。定位套筒2通过固定孔21固定在扳手臂11上,定位套筒2通过定位孔22以及固定螺孔42固定在反力臂装置4的止口41内。

固定孔21轴线垂直于摇臂孔43轴线,配合了摇臂54摆动平面和驱动盘51平面平行,方便安装时位置找正。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