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顺序投料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29998发布日期:2018-10-23 17:04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皮带传输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塑料混合投料的顺序投料机。



背景技术:

19世纪中叶,各种现代结构的传送带输送机相继出现。1868年,在英国出现了皮带式传送带输送机;1887年,在美国出现了螺旋输送机;1905年,在瑞士出现了钢带式输送机;1906年,在英国和德国出现了惯性输送机。此后,传送带输送机 受到机械制造、电机、化工和冶金工业技术进步的影响,不断完善,逐步由完成车间内部的传送,发展到完成在企业内部、企业之间甚至城市之间的物料搬运,成为物料搬运系统机械化和自动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带式输送机是一种摩擦驱动以连续方式运输物料的机械。主要由机架、输送带、托辊、滚筒、张紧装置、传动装置等组成。它可以将物料在一定的输送线上,从最初的供料点到最终的卸料点间形成一种物料的输送流程。它既可以进行碎散物料的输送,也可以进行成件物品的输送。除进行纯粹的物料输送外,还可以与各工业企业生产流程中的工艺过程的要求相配合,形成有节奏的流水作业运输线。目前市面上的输送机对于小料的计量输送不能达到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顺序投料机,它添加了监控设备,采用精准控制的间断输送方式,保证了小料计量输送的精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它包含料斗1、底座2、投料口3、支架4、电机箱5、皮带6、侧板7、挡板8、滚筒9、限位装置10、光电装置11,料斗1底部连接底座2,投料口设置在料斗1上方;支架4支撑侧板7,侧板7分为左右两块,侧板7一端之间安装滚筒9并连接投料口3,另一端侧板之间安装有滚筒9,侧板7左端设置有电机箱5连接滚筒9;挡板8设置在皮带6上,皮带6在侧板7之间包裹连接前后两个滚筒9;限位装置10与光电装置11安装在侧板7内部。

所述的底座还设置有多个螺丝孔21。螺丝孔用于定位或连接其他机器。

所述的支架4底部还设置有支架底座41。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将投放物放置在挡板与挡板之间的皮带上,光电装置检测到物体则发送信号至电机箱中的电机,电机转动并带动滚筒旋转,连接滚筒的皮带通过摩擦力开始向前运动,向前运动一格后,挡板拨动限位装置则发送信号至电机停止转动,重复动作直至投放物进入料斗。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操作安全、使用方便、维护容易、可实现连续化,且传送精准,自动控制,不容易出现失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料斗1、底座2、投料口3、支架4、电机箱5、皮带6、侧板7、挡板8、滚筒9、限位装置10、光电装置11、螺丝孔21、支架底座41。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料斗1、底座2、投料口3、支架4、电机箱5、皮带6、侧板7、挡板8、滚筒9、限位装置10、光电装置11,料斗1底部连接底座2,投料口设置在料斗1上方;支架4支撑侧板7,侧板7分为左右两块,侧板7一端之间安装滚筒9并连接投料口3,另一端侧板之间安装有滚筒9,侧板7左端设置有电机箱5连接滚筒9;挡板8设置在皮带6上,皮带6在侧板7之间包裹连接前后两个滚筒9;限位装置10与光电装置11安装在侧板7内部。

所述的底座还设置有多个螺丝孔21。螺丝孔用于定位或连接其他机器。

所述的支架4底部还设置有支架底座41。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将投放物放置在挡板与挡板之间的皮带上,光电装置检测到物体则发送信号至电机箱中的电机,电机转动并带动滚筒旋转,连接滚筒的皮带通过摩擦力开始向前运动,向前运动一格后,挡板拨动限位装置则发送信号至电机停止转动,重复动作直至投放物进入料斗。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操作安全、使用方便、维护容易、可实现连续化,且传送精准,自动控制,不容易出现失误。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