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宴会使用的烟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26162发布日期:2018-09-25 20:37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供宴会使用的烟盒,属于卷烟包装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卷烟烟盒,都是采用内外两层烟盒套装在一起,外盒顶面开放,内盒设置一层锡纸,最后顶面用封条粘连。这种包装的开启方式一般是直接从顶面打开内盒,然而在开启内盒包装后,烟盒不再具有密封性能,烟支很容易受到环境温湿度影响,导致烟支受潮或变干,烟草香味物质快速流失,严重影响烟支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反复开启且不影响密封性的,方便供宴会使用的烟盒;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经济环保,可为烟支起到增香作用的供宴会使用的烟盒。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供宴会使用的烟盒,包括顶面开放的外盒,所述外盒内装有内盒,所述内盒顶面左右两侧各预留有一个取烟口,所述取烟口由密封盖覆盖,所述密封盖的一边为固定边并与所述外盒的左侧边或右侧边一体相连,所述密封盖的另外三边均设置有粘胶层,所述取烟口与所述密封盖的无粘胶层部分相对应;所述密封盖的末端设置有手拉片,封条设置于烟盒顶面中间,所述密封盖的长度大于所述封条到烟盒侧边的距离,所述手拉片压在所述封条的下面,所述烟盒的中部设置有环形的间歇断线,所述间歇断线与烟支的放置方向相同,所述间歇断线的两侧均设置有龙骨。

所述内盒的外面设置有一层锡纸。

所述烟盒为软包烟盒。

所述龙骨围成一圈并设置于所述外盒与内盒之间。

所述龙骨由废弃的烟梗纤维或者金属丝制成。

所述内盒与锡纸之间夹杂有若干香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供宴会使用的烟盒,其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保持了卷烟包装外观优美的特征;

(2)本实用新型实现双侧开启烟盒,可更方便地取出烟盒内不同位置的烟支,且设置了可反复开合封条,保障烟盒良好的密封性能,保持烟支水分,减少卷烟香味物质流失;

(3)本实用新型避免了破坏性开启烟盒方式,防止烟盒开启后烟支倒出问题;

(4)间歇断线和龙骨的组合设置,方便宴会时将烟盒从中间掰开,能够快速取烟,龙骨为掰开烟盒的支撑点,便于烟盒从中间掰开;

(5)香片的设置,可为烟支起到增香作用,香片可选择一种或若干种不同风味的烟叶香型,进一步为烟支起到协同增香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密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密封盖为打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密封盖和封条均为打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外盒;2为内盒;3为封条;4为取烟口;5为密封盖;6为手拉片;7为间歇断线;8为龙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晰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供宴会使用的烟盒,包含软包外盒1、内盒2和封条3。外盒1顶面开放;内盒2设置于外盒1内,内盒2的外层设置有一层锡纸,保证烟盒具有较好的密封性能,内盒2顶面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取烟口4和一个密封盖5,密封盖5的一边与对应取烟口4的一边相连接,密封盖5的另外三边均设置有粘胶层,可与对应取烟口4的另外三边粘连,取烟口4的位置正对着对应密封盖5上无粘胶层的部分且大小相同,密封盖5的一端设置有一个手拉片6;封条3设置于烟盒顶面中间,密封盖5的长度大于封条3到烟盒侧边的距离,两个手拉片6压在封条3下。首次使用时,揭开封条,可选择一侧或者同时双侧,通过手拉片6打开密封盖5,露出取烟口4,即可从取烟口4取出烟支;关闭烟盒时,通过手拉片6盖上密封盖5,密封盖5通过粘胶层继续与烟盒粘连,保持烟盒密封,从而达到本实用新型的反复密封的目的,使烟支不易受潮或变干,烟草香味物质不易流失,高质量保存烟支。

所述烟盒的中部设置有环形的间歇断线7,所述间歇断线7与烟支的放置方向相同,所述间歇断线7的两侧均设置有龙骨8。所述龙骨8围成一圈并设置于所述外盒1与内盒2之间。所述龙骨由废弃的烟梗纤维或者金属丝制成。间歇断线7和龙骨8的组合设置,方便宴会时将烟盒从中间掰开,能够快速取烟,龙骨8为掰开烟盒的支撑点,以便于烟盒从中间掰开。龙骨8由废弃的烟梗纤维制成的设置,使本实施例经济环保,同时可为烟支起到增香作用。

所述内盒2与锡纸之间夹杂有若干香片。香片的设置,可为烟支起到增香作用,香片可选择一种或若干种不同风味的烟叶香型,进一步为烟支起到协同增香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