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墙板提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46413发布日期:2018-09-28 20:58阅读:49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提升装置领域,具体为一种装配式建筑墙板提升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建造房屋可以像机器生产那样,成批成套地制造。只要把预制好的房屋构件,运到工地装配起来就成了。装配式建筑在 20世纪初就开始引起人们的兴趣,到六十年代终于实现。英、法、苏联等国首先作了尝试。由于装配式建筑的建造速度快,而且生产成本较低,迅速在世界各地推广开来。

由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称为装配式建筑。按预制构件的形式和施工方法分为砌块建筑、板材建筑、盒式建筑、骨架板材建筑及升板升层建筑等五种类型。早期的装配式建筑外形比较呆板,千篇一律。后来人们在设计上做了改进,增加了灵活性和多样性,使装配式建筑不仅能够成批建造,而且样式丰富。美国有一种活动住宅,是比较先进的装配式建筑,每个住宅单元就像是一辆大型的拖车,只要用特殊的汽车把它拉到现场,再由起重机吊装到地板垫块上和预埋好的水道、电源、电话系统相接,就能使用。活动住宅内部有暖气、浴室、厨房、餐厅、卧室等设施。活动住宅既能独成一个单元,也能互相连接起来。

在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将装配式建筑墙板输送到指定的位置。现有技术中装配式建筑墙板提升装置种类各种各样,装配式建筑墙板输送的效率也比较高。

但是,现有的装配式建筑墙板提升装置存在以下缺陷:

(1)现有技术中装配式建筑墙板提升装置在提升的过程中同时对多块装配式建筑墙板进行提升,装配式建筑墙板之间发生碰撞容易损坏,同时堆积在一起的装配式建筑墙板不易分离,造成施工效率的下降;

(2)现有技术中装配式建筑墙板提升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不能灵活地调整装配式建筑墙板的提升的位置,给施工过程带来一定的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墙板提升装置,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实现装配式建筑墙板提升的高度调节,同时还能够快速实现的装配式建筑墙板的装载,结构简单,操作灵活便捷,能有效的解决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装配式建筑墙板提升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表面安装有上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右侧安装有提升机构;

所述提升机构包括活动架,所述活动架左侧铰接在基座上,所述活动架中部活动安装有角度调节装置,所述活动架两端分别活动安装有主动辊和从动辊,所述主动辊传动连接有提升电机,所述主动辊和从动辊之间连接有两根输送履带,两根所述输送履带之间固定安装有若干截面呈‘L’形的固定条,所述固定条两端均固定安装有限位挡板。

进一步地,所述上料机构包括活动连接在基座上的截面呈‘凵’形的推板,所述推板下表面与基座上表面之间安装有上料气缸。

进一步地,所述输送履带上固定安装有缓冲防护板,所述输送履带包括若干个输送条,所述输送条之间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角度调节装置与基座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角度调节装置包括下支撑板,所述下支撑板上固定安装有调节气缸,所述调节气缸活塞杆上固定连接有上支撑板,所述上支撑板与活动架之间互动安装有调节杆。

进一步地,所述主动辊和从动辊截面设置为正六边形结构,且该正六边形边长与输送条长度相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上料机构用于装配式建筑墙板的装载,然后将装载完成的建筑墙板转移到提升机构,大大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也加快了上料的速度;

(2)本实用新型的提升机构不仅实现了建筑墙板的快速稳定提升,同时还避免了建筑墙板之间因碰撞造成的损坏,结构简单,安全高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

1-基座;2-上料机构;3-提升机构;4-缓冲防护板;5-输送条;

201-推板;202-上料气缸;

301-活动架;302-角度调节装置;303-主动辊;304-从动辊;305-提升电机;306-输送履带;307-固定条;308-限位挡板;

3021-下支撑板;3022-调节气缸;3023-上支撑板;3024-调节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建筑墙板提升装置,包括基座1,所述基座1上表面安装有上料机构2,所述上料机构2右侧安装有提升机构3。

本实施方式中,上料机构2用于装配式建筑墙板的装载,然后将装载完成的建筑墙板转移到提升机构,大大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也加快了上料的速度,提升机构3不仅实现了建筑墙板的快速稳定提升,同时还避免了建筑墙板之间因碰撞造成的损坏,安全高效。

所述提升机构3包括活动架301,所述活动架301左侧铰接在基座1上,所述活动架301中部活动安装有角度调节装置302,所述活动架301两端分别活动安装有主动辊303和从动辊304,所述主动辊303传动连接有提升电机 305,所述主动辊303和从动辊304之间连接有两根输送履带306,两根所述输送履带306之间固定安装有若干截面呈‘L’形的固定条307,所述输送履带306上固定安装有缓冲防护板4,所述输送履带306包括若干个输送条5,所述输送条5之间铰接,所述固定条307两端均固定安装有限位挡板308。

本实施方式中,提升机构3通过固定条307的运动将底部的建筑墙板输送到顶部,实现建筑墙板的逐块提升,避免了建筑墙板之间相互碰撞而造成损坏,同时角度调节装置302能够调节建筑墙板的提升角度,即实现了提升高度的调节,使得建筑墙板能够提升到不同的高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在活动架301上的提升电机工作时,带动输送履带306运动,固定安装在输送履带306上的固定条307随之一起转动,在固定条307转动的过程中,位于固定条307内的建筑墙板从底端提升到顶端,当建筑墙板提升的高度过高或过低时,可调节角度调节装置302来改变提升的高度,进而满足不同提升高度的需求,其中缓冲防护板4的设置,在建筑墙板落入到固定条307的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缓冲作用,避免了碰撞力度过大造成建筑墙板的损坏,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防止建筑墙板从活动架301顶部滑落,可在活动架301 顶部固定安装一个支撑台,用于建筑墙板的暂时存放。

所述上料机构2包括活动连接在基座1上的截面呈‘凵’形的推板201,所述推板201下表面与基座1上表面之间安装有上料气缸202。

本实施方式中,上料气缸202活塞杆与推板201下表面活动连接,上料机构2通过上料气缸202活塞杆的收缩实现建筑墙板的装载,建筑墙板安放在推板201后,上料气缸202活塞杆伸展,推板201在上料气缸202驱动下发生倾斜,位于推板201内的建筑墙板随之一起发生倾斜滑动,最终落入到固定条307中的,在建筑墙板落入到固定条307的过程中,建筑墙板与输送履带306发生碰撞,由于缓冲防护板4的缓冲作用,避免了建筑墙板的损坏,在保证了建筑墙板的完好性进行建筑墙板的上料操作,在本实施方式中,上料气缸202活塞杆与推板201下底面滑动连接。

所述角度调节装置302与基座1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杆6,所述角度调节装置302包括下支撑板3021,所述下支撑板3021上固定安装有调节气缸3022,所述调节气缸3022活塞杆上固定连接有上支撑板3023,所述上支撑板3023 与活动架301之间互动安装有调节杆3024。

本实施方式中,角度调节装置302实现了提升角度的调节,也调整了提升的高度,在本实施方式中,调节杆3024顶端与安装架301之间铰接,当建筑墙板提升的高度过高时,调节调节气缸3022,使得调节气缸3022活塞杆收缩,活动架301中部下降,建筑墙板的提升角度减小,提升的高度减小;当建筑墙板提升的高度过低时,调节调节气缸3022,使得调节气缸3022活塞杆伸展,活动架301中部上升,建筑墙板的提升角度增大,提升的高度增大,能够满足不同提升高度的需求。

所述主动辊303和从动辊304截面设置为正六边形结构,且该正六边形边长与输送条5长度相等。

本实施方式中,主动辊303和从动辊304截面不限于正六边形结构,可以设置为其它的正多边形结构,避免了建筑墙板重量过大,在输送的过程中输送履带发生打滑。

特别的是,基座1和下支撑板3023下底面均安装有万向轮,便于整体装置的移动,提高整体装置的灵活性,同时万向轮上安装有制动装置,保证在工作的过程中,提升装置处于静止状态,保证提升装置工作的稳定性。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它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