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梯轿厢的照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90372发布日期:2018-11-09 20:13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用于电梯轿厢的照明系统。



背景技术:

电梯是指服务于建筑物内若干特定的楼层,其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于水平面或与铅垂线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轨道运动的永久运输设备,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办公楼、居民楼都安装了厢式电梯。然而,近年以来,电梯安全事故频发,尤其是电梯轿厢门夹伤事故,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安全隐患,并且现有的部分电梯照明灯都是悬挂于内侧的顶部,在灯光不够明亮的情况下,往往无法为靠门一侧提供有效照明,并且轿厢内的灯源和轿厢外的楼道灯源都被电梯门一侧的外沿所遮挡,轿厢门位置成为了照明的死角。因此,需要设计一种用于电梯轿厢的照明系统,在实现照明的同时保证电梯安全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电梯轿厢的照明系统,在充当照明设备或者辅助照明设备的同时,保证轿厢安全运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用于电梯轿厢的照明系统,所述电梯轿厢的轿厢门内侧对应于所述的轿厢门设有两块由第一玻璃板材和第二玻璃板材构成的照明玻璃,所述的第一玻璃板材和第二玻璃板材之间填充有树脂材料,所述的第一玻璃板材和第二玻璃板材上设有与电梯轿厢的控制器电性相连的导电层,第一玻璃板材上设有的导电层和第二玻璃板材上设有的导电层位置不相重合,所述的第一玻璃板材上设有的导电层上连接有第一发光二极管阵列,所述的第二玻璃板材上设有的导电层上连接有第二发光二极管阵列,所述的第一发光二极管阵列和所述的第二发光二极管阵列用于显示电梯状况信息。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如下优选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第一发光二极管阵列位于所述的第一玻璃板材中部,所述的第二发光二极管阵列环绕设置于所述的第一发光二极管阵列外侧,所述的电梯状况信息包括电梯轿厢运行信息和电梯轿厢门信息,所述的第一发光二极管阵列用于显示电梯轿厢运行信息,所述的第二发光二极管阵列用于显示电梯轿厢门信息。

所述的轿厢运行信息包括电梯轿厢的运行方向和电梯轿厢的所在楼层,所述的第一发光二极管阵列构成上行箭头图案、下行箭头图案和数字图案,用于显示电梯轿厢的运行方向和电梯轿厢的所在楼层。

所述的电梯轿厢门信息包括轿厢门开启提示信息和轿厢门关闭提示信息。

所述的轿厢门的运行轨道的内侧设有照明系统运行轨道,所述的照明玻璃安装于所述的照明系统运行轨道内。

所述的轿厢门与所述的照明玻璃之间设有间隙,所述的间隙处设有人体感应器。

所述的照明玻璃上还设有第三发光二极管阵列,所述的第三发光二极管阵列用于显示时间信息。

所述的两块由第一玻璃板材和第二玻璃板材构成的照明玻璃分别为第一照明玻璃和第二照明玻璃,所述的第一照明玻璃在与第二照明玻璃的相对一侧设有红外线发射二极管,所述的第二照明玻璃在与第一照明玻璃的相对一侧设有与红外线发射二极管相对应的红外接收头。

所述的第一照明玻璃在与第二照明玻璃的相对一侧设有与电梯轿厢的控制器电性相连的第一层红外发射电路,所述的第一层红外发射电路上设有绝缘材料层,所述的绝缘材料层上设有间隔设置的缺口,用于使若干红外线发射二极管与第一层红外发射电路相连,所述的绝缘材料层上设有与电梯轿厢的控制器电性相连的第二层红外发射电路,所述的第二层红外发射电路上连接有若干红外线发射二极管,所述的第二层红外发射电路外侧连接有第一侧边玻璃,所述的第一侧边玻璃和所述的第一照明玻璃与第二照明玻璃的相对一侧之间还填充有树脂材料。

所述的第二照明玻璃在与第一照明玻璃的相对一侧设有与电梯轿厢的控制器电性相连的第一层红外接收电路,所述的第一层红外接收电路上设有绝缘材料层,所述的绝缘材料层上设有间隔设置的缺口,用于使若干红外接收头与第一层红外接收电路相连,所述的绝缘材料层上设有与电梯轿厢的控制器电性相连的第二层红外接收电路,所述的第二层红外接收电路上连接有若干红外接收头,所述的第二层红外接收电路外侧连接有第二侧边玻璃,所述的第二侧边玻璃和所述的第二照明玻璃与第一照明玻璃的相对一侧之间还填充有树脂材料。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组合结构简单可行,其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用于电梯轿厢的照明系统,不仅能够作为电梯轿厢的照明设备或辅助照明设备,同时还能够显示电梯状况信息,便于乘坐人员观察轿厢状况,合理选择合适的电梯轿厢进行乘坐,并且还能为轿厢的使用提供安全保障。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照明系统的位置示意图。

图2是一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照明玻璃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一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发光二极管阵列的排布示意图。

图4是一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发光二极管的点亮示意图a。

图5是一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发光二极管的点亮示意图b。

图6是一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人体感应器的侧面剖视图。

图7是一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人体感应器俯视图。

图8是一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人体感应器的A-A向示意图。

图9是另一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人体感应器的A-A向示意图。

图10是又一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人体感应器的A-A向示意图。

图11是一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人体感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一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侧边玻璃的位置示意图。

图13是一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红外线发射二极管和红外接收头的布置示意图。

图中:1.镜片 2.倒圆台形结构 3.半球形透明顶罩 4.旋转机构连接口 5.底座 6.底板 7.安装座 8.热释电红外人体感应机构 9.滤光片 10.感应单元 11.感应单元安装板 12.导线 13.PCB电路板 14.连接阵脚 15.凸出段 16.台阶结构 17.第一照明玻璃 18.第二照明玻璃 19.连接缆线 20.电梯轿厢的控制器 21. 红外线发射二极管 22.红外接收头 23.第二发光二极管阵列 24.第二玻璃板材 25.第一玻璃板材 26.第一发光二极管阵列 27.树脂材料 28.照明玻璃 29.绝缘材料层 30.第二侧边玻璃 31.第一侧边玻璃 32. 红外线发射二极管 33.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这种装置的结构和原理对本专业的人来说是非常清楚的。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在所述电梯轿厢的轿厢门内侧对应于所述的轿厢门设有两块照明玻璃,在本实施方式中,左侧的轿厢门对应第一照明玻璃,右侧的轿厢门对应第二照明玻璃,参见图2,所述的第一照明玻璃和第二照明玻璃分别由第一玻璃板材和第二玻璃板材构成,所述的第一玻璃板材和第二玻璃板材之间填充有透明的树脂材料,所述的第一玻璃板材和第二玻璃板材上设有与电梯轿厢的控制器电性相连的导电层,第一玻璃板材上设有的导电层和第二玻璃板材上设有的导电层位置不相重合,所述的第一玻璃板材上设有的导电层上连接有第一发光二极管阵列,所述的第二玻璃板材上设有的导电层上连接有第二发光二极管阵列,所述的第一发光二极管阵列和所述的第二发光二极管阵列用于显示电梯状况信息。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参见图3,图中方块代表第一发光二极管阵列,圆圈代表第二发光二极管阵列,所述的第一发光二极管阵列位于所述的第一玻璃板材中部,所述的第二发光二极管阵列环绕设置于所述的第一发光二极管阵列外侧,所述的电梯状况信息包括电梯轿厢运行信息和电梯轿厢门信息,所述的第一发光二极管阵列用于显示电梯轿厢运行信息,所述的第二发光二极管阵列用于显示电梯轿厢门信息,所述的电梯轿厢门信息包括轿厢门开启提示信息和轿厢门关闭提示信息,当第二发光二极管阵列从电梯轿厢的控制器获得电梯轿厢门开启或关闭的信号后,第二发光二极管阵列开始闪烁,用于给乘坐人员以提示,以避免被电梯轿厢门夹到,并造成伤亡事故的发生。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轿厢运行信息包括电梯轿厢的运行方向和电梯轿厢的所在楼层,所述的第一发光二极管阵列构成上行箭头图案、下行箭头图案和数字图案,用于显示电梯轿厢的运行方向和电梯轿厢的所在楼层。所述的导电层通过连接缆线与电梯轿厢的控制器电性相连,所述的第一发光二极管阵列和第二发光二极管阵列通过导电层实现与电梯轿厢的控制器的电性相连,从而获得电梯轿厢的运行方向信息和电梯轿厢的所在楼层信息,并通过第一发光二极管阵列显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照明玻璃和第二照明玻璃的中上侧位置布置的第一发光二极管阵列用于显示楼层位置信息,第一照明玻璃的中下侧位置布置的第一发光二极管阵列用于显示电梯轿厢下行状态,第二照明玻璃的中下侧位置布置的 发光二极管这列用于显示电梯轿厢上行状态,参见图4,此时电梯处于第十层位置,且处于下行状态,参见图5,此时电梯处于第十层位置,且处于上行状态,图4和图5中标示出的发光二极管代表处于点亮状态的发光二极管,本实施方式中,采用阴文的方式表现电梯的运行方向,即通过点亮的发光二极管组合出一块上行箭头或下行箭头图案的不发光区域,采用阴文的方式能够点亮更多的发光二极管,更好地保证照明效果,而电梯轿厢的所在楼层通过阳文的方式构成,及直接通过点亮的发光二极管构成相应楼层的数字,显示较为清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能够根据现场的实际需要,改变发光二极管阳文或阴文的点亮方式,实现轿厢运行信息的合理显示。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照明玻璃通过螺栓连接或黏贴或其他连接方式对应于所述的轿厢门连接在所述电梯轿厢的轿厢门内侧,与所述的轿厢门同步开启或关闭。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轿厢门的运行轨道的内侧设有照明系统运行轨道,所述的照明玻璃安装于所述的照明系统运行轨道内,所述的照明玻璃通过液压油缸或其他动力设备实现沿照明系统运行轨道的开启与关闭,所述的液压油缸或其他动力设备与所述电梯轿厢的控制器信号相连,电梯轿厢的控制器能够通过公知的程序设置实现照明玻璃的延迟开启和提前关闭,即会在电梯轿厢的轿厢门开启后,延迟1秒钟控制所述的第一照明玻璃和第二照明玻璃沿照明系统运行轨道分别向两侧打开;在电梯轿厢的轿厢门关闭前,提前1秒钟控制所述的第一照明玻璃和第二照明玻璃沿照明系统运行轨道闭合,延迟开启和提前关闭的时间可以修改为其他任意时间。通过该照明玻璃及照明系统运行轨道的设置,将所述的照明玻璃作为一层带有信息提示的防护门,在为轿厢内提供照明或辅助照明的同时,有效提高了电梯轿厢的安全系数。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由于在电梯使用高峰时期,电梯轿厢内十分拥挤,不便于打开手机或通过手表观看时间,因此在所述的照明玻璃上还设有第三发光二极管阵列,所述的第三发光二极管阵列用于显示时间信息,便于乘坐人员了解时间。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轿厢门与所述的照明玻璃之间设有间隙,所述的间隙处设有人体感应器,所述的人体感应器与电梯轿厢的控制器信号相连,通过人体感应器的设置进一步保障电梯轿厢的安全,即电梯轿厢门开启后,只有当人体感应器未感应到电梯轿厢门位置处存在人体,照明玻璃才会延迟开启;在照明玻璃提前关闭后,只有当人体感应器未感应到人体未感应到电梯轿厢门位置处存在人体,才会进一步关闭轿厢门,并上行或下行运行轿厢。参见图6、图7、图8和图11,所述的人体感应器包括若干环向设置热释电红外人体感应结构,有利于全方位的对人体进行检测,所述的热释电红外人体感应结构由滤光片、感应单元和PCB电路板构成,所述的人体感应器包括安装座、感应单元安装板和底板,所述的安装座上设有若干环向布置的滤光片,滤光片粘贴于所述的安装座上或通过卡接或其他连接方式与安装座相连,所述的安装座和底板相配合后能形成一密闭空间,所述的安装座和底板之间的配合通过卡接或螺栓或其他连接方式实现,所述的感应单元安装板设置于所述的密闭空间内,所述的感应单元安装板上设置有与滤光片相对应的感应单元,所述的底板上设置有与感应单元相对应的PCB电路板,所述的感应单元和PCB电路板之间电性相连,所述的PCB电路板上连接有场效应管和电阻,所述的底板下部连接有底座,所述的底座和底板之间的配合通过卡接或螺栓或其他连接方式实现,所述的底座内设有用于为人体感应器供电的电源,通过连接针脚实现电源与人体感应器之间的连接。优选的,在底座底部设有旋转机构连接口,用于与旋转机构连接并带动人体感应器旋转,所述的安装座上侧还设有半球形透明顶罩。

参见图8-图10,在人体感应器的使用过程中,偏斜角度较大的位置是感应的死角,不易被检测到,因此,需要在所述的顶罩顶端设有倒圆台形结构,绕倒圆台形结构的圆形外侧设有一圈镜片,通过镜片的反射使得死角位置处也能被本实用新型的人体感应器检测到,扩大了本申请人体感应器的检测范围,并且极大地增加了电梯运行的安全性。

参见图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的感应单元安装板上设有用于固定感应单元的感应单元安装凹槽,在感应单元安装凹槽两侧设有通孔,用于供导线穿过以实现感应单元与PCB电路板的连接。

参见图9,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的感应单元安装板上设有用于固定感应单元的感应单元安装凹槽,在所述的感应单元安装凹槽底部设有通孔,用于供导线穿过以实现感应单元与PCB电路板的连接。

参见图10,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方式中,感应单元需要良好的绝热环境才能保证其长时间的有效工作,然而由于感应单元安装板整体采用绝热材料将导致制造成本较高,因此本实施方式提供如下的方案,能够在减少绝热材料的用量的同时,保证感应单元所需要的绝热要求:在所述的感应单元安装板上设有用于固定感应单元的感应单元安装凹槽,在所述的感应单元安装凹槽底部设有若干绝热孔,所述的绝热孔内填充有绝热材料。优选地,所述的绝热孔呈若干圈的环形阵列排布。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的底座内还设有微型控制芯片和通讯结构,用于实现人体感应器与电梯轿厢的控制器的信号传输,所述的若干热释电红外人体感应结构之间通过与门结构与微型控制芯片电性相连,只要任一热释电红外人体感应结构检测到人体信号,微型控制芯片都会通过无线通讯电路将信号传输给控制室,通知控制室进行电梯制动,有效提高了电梯运行的安全性,其中,微型控制芯片和通讯结构都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本实施方式不多做赘述。

参见图9,所述的感应单元安装板边沿设有环向的台阶结构,所述的安装座中部内侧设有径向的环状凸出段,凸出段能与台阶结构相配合从而固定所述的感应单元安装板。

本实施方式的人体感应器环向设有若干感应单元,且人体感应器与旋转机构连接能够进行旋转,并且通过顶部倒圆台形结构的设置消除了感应死角,检测范围广;同时,公开了合理的人体感应器设置位置,能够感应轿厢顶、电梯井道坑底、电梯层门和轿厢门位置处的人体,有益于消除安全隐患,减少事故的发生概率。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参见图1,所述的两块由第一玻璃板材和第二玻璃板材构成的照明玻璃分别为第一照明玻璃和第二照明玻璃,所述的第一照明玻璃在与第二照明玻璃的相对一侧设有红外线发射二极管,所述的第二照明玻璃在与第一照明玻璃的相对一侧设有与红外线发射二极管相对应的红外接收头。

由于电路的限制,红外线发射二极管的布置不能太密,从而限制了红外检测的精度,因此本实施方式在照明玻璃层面刻蚀有一层连接电路,然后再设置绝缘材料层,在绝缘材料层再刻蚀一层电路,两层电路不会相互干扰,从而使得红外线发射二极管的布置密度大大提高,有效提高了电梯轿厢的安全性,参见图12,所述的第一照明玻璃在与第二照明玻璃的相对一侧表面刻蚀有与电梯轿厢的控制器电性相连的第一层红外发射连接电路,所述的第一层红外发射连接电路上设有绝缘材料层,参见图13,所述的绝缘材料层上设有间隔设置的缺口,用于使若干红外线发射二极管与第一层红外发射连接电路相连并通过第一层红外发射连接电路与电梯轿厢的控制器电性相连,所述的绝缘材料层上设有与电梯轿厢的控制器电性相连的第二层红外发射连接电路,所述的第二层红外发射连接电路上连接有若干红外线发射二极管,所述的第二层红外发射连接电路外侧连接有第一侧边玻璃,所述的第一侧边玻璃和所述的第一照明玻璃与第二照明玻璃的相对一侧之间还填充有树脂材料。

所述的第二照明玻璃在与第一照明玻璃的相对一侧设有与电梯轿厢的控制器电性相连的第一层红外接收电路,所述的第一层红外接收电路上设有绝缘材料层,所述的绝缘材料层上设有间隔设置的缺口,用于使若干红外接收头与第一层红外接收电路相连,所述的绝缘材料层上设有与电梯轿厢的控制器电性相连的第二层红外接收电路,所述的第二层红外接收电路上连接有若干红外接收头,所述的第二层红外接收电路外侧连接有第二侧边玻璃,所述的第二侧边玻璃和所述的第二照明玻璃与第一照明玻璃的相对一侧之间还填充有树脂材料。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除电梯轿厢的轿厢门一侧,还能在电梯轿厢的其余侧面安装本实用新型的照明玻璃,尤其是对于室外运行的电梯轿厢,由于照明玻璃透明的特性,在其余侧面安装照明玻璃,白天使用时能够保证室外自然光源照射入电梯轿厢内,有益于节约能源,在夜晚使用时则能在照明的同时,还能保证轿厢内人员观看到外部风景,且轿厢外观也十分美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