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装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19453发布日期:2018-11-13 22:59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装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包装盒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快装包装盒。



背景技术:

包装盒在商品流通过程中,为了达到保护商品、展示商品、方便储运和促进效果的目的而按照一定技术方法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料物的总称。随着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折叠纸盒的需求量将会不断增加,而且对纸盒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纸盒结构尺寸设计合理,而且还应保证包装盒具有能够随时随地的因需进行快速的折叠进行包装。目前市场上常用的包装盒,特别是用于盛装软包装饮品的外包装盒普遍采用的是塑料提手,这种包装盒的提手是通过在外包装盒盒体上开设对称的槽孔,并将一塑料条的两端卡入槽孔中而构成的,当提手用手握持时,可能因为其强度不足,容易撕裂损坏包装盒,使用寿命短。为了提高强度,通常在卡入塑料条的两端设置固定条,固定条设置于盒体内部并与穿过包装盒盒体的提手卡接,达到分散作用力的目的,从而提高盒体的强度,然而这样不仅生产成本高,并且会降低生产制造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快装包装盒,能够提高包装盒承重并可提高其生产制造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快装包装盒,包括包装侧板,所述包装侧板包括通过至少三条相互平行的折痕线折叠形成的侧板I、侧板II、侧板III和侧板IV,使包装侧板沿折痕线折叠可构成上下两端贯穿的立方体外壳;所述侧板I和侧板III上边部连接有的用于封闭外壳上端面的封面板I和封面板II;所述封面板I表面剪裁有一对可绕其边部折叠的固定片,两固定片绕边部折叠并与封面板I的内表面贴合,所述封面板I表面穿设有一提手,所述提手两端分别穿过封面板I和贴合在封面板I内表面的固定片,所述提手的两端端部设有挡片以防止提手脱落;所述封面板II表面设有供提手穿过提手孔,使封面板I和封面板II先后折叠封闭外壳的上端面后,提手可穿过提手孔。

本技术方案中,包装侧板设有相互平行的折痕线,分割形成侧板I、侧板II、侧板III和侧板IV,包装侧板沿折痕线折叠后形成两端贯穿的外壳,侧板I、侧板II、侧板III和侧板IV即为外壳的各个侧面,包装侧板折叠后形成外壳后,封面板I和封面板II可向外壳内折叠至与外壳上端面向平,形成对外壳上端面的封闭,为了便于用户手持整个包装盒,封面板上穿设的提手可通过挡片固定在封面板表面,而当包装盒的承重重量增加时,提手在提拉包装盒可能造成拉坏封面板的情况,为了避免提手拉坏封面板,封面板I的表面剪裁有固定片,该固定片可绕其与封面板相连的边部折叠,固定片贴合在封面板I的内表面后,提手的两端穿过封面板I和固定片,提手端部挡片与固定片表面相贴合后,提手两端固定,固定片可提高包装盒的承重重量,当包装盒内重物重量增加时,固定片可分散提手的拉力,使提手不易拉坏封面板,此外,固定片在制作过程中只需要在封面板I上剪裁一个开口,开口内的板可绕其边部折叠即可,方便生产制造并提高生产效率。

进一步,所述侧板III边部设有卡入侧板I与封面板I连接处的锁片I,锁片I和侧板III连接处设有锁口I;所述侧板I与封面板I连接处设有卡入锁口I的锁片II,侧板I与封面板I连接处设有锁口II;使封面板I和封面板II先后折叠封闭外壳的上端面时,锁片I和锁片II可分别卡入锁口II和锁口I。

这样,当封面板I和封面板II先后折叠与外壳上端面向平封闭上端面时,侧板III上边部的锁片I可卡入侧板I与封面板I连接处的锁口II内,锁片II可卡入锁片I和侧板III连接处设有锁口I内,锁片I和锁片II可提高封面板I和封面板II的封闭牢固性。

进一步,所述侧板II和侧板IV上边部分别设有一个设有可向外壳内折叠的支撑板,用为封面板I和封面板II提供支撑。

这样,两块支撑板向外壳内折叠后,可为封面板I和封面板II提供支撑,提高外壳上端面封闭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支撑板边部设有与固定片宽度相适应的缺口,使封面板I折叠与支撑板表面相贴合时,固定片可卡入缺口内以减少支撑板与封面板I之间的间隙。

这样,支撑板边部的缺口与固定片宽度相适配,固定片可卡入缺口内达到减少支撑板与封面板I之间的间隙的目的,进一步提高封面板和支撑板封闭的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外壳的下端面设有可向外壳内部折叠的封底组件,所述封底组件包括与所述侧板I和侧板III下边部相连的一对外衬板和与所述侧板II和侧板IV边部相连的一对内衬板;与侧板I相连的外衬板靠近侧板II的一侧设有粘接在侧板II的内衬板表面的粘接部I;与侧板III相连的外衬板所靠近侧板IV的一侧设有粘接在侧板IV的内衬板表面的粘接部II。

这样,内衬板和外衬板可封闭外壳的下端面,形成外壳下端面的封闭端面,粘接部I的一侧与侧板I的外衬板相连,另一侧与侧板II上的内衬板相连,粘接部II的一侧与侧板IIII的外衬板相连,另一侧与侧板IV上的内衬板相连,粘接部I和站接板II在连接外衬板与内衬板后形成外壳的稳定的下端面。

进一步,所述粘接部I表面设有沿侧板I和侧板II间的折痕线延伸并向远离侧板II边部的内衬板一侧倾斜的封底折线I,所述粘接部II表面设有沿侧板III和侧板IV间的折痕线延伸并向远离侧板IV边部的内衬板一侧倾斜的封底折线II,所述封底折线I与封底折线II相互平行,使外衬板和内衬板通过粘接部I和粘接部II连接时可向外壳内折叠。

这样,由于包装侧板在不使用时将折叠压缩成为平板,粘接部I和粘接部II沿侧板的折痕线分别设有封底折线I和封底折线II使外衬板与内衬板可在粘接部的连接下向外壳内压缩折叠,当包装侧板折叠展开形成立方体的外壳时,外衬板与内衬板在包装侧板展开拉力作用下,自动展开封闭外壳的下端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快装包装盒可提高包装盒的强度,封面板内设有分散提手作用力的固定片,避免包装盒被提手提拉的作用力损坏,固定片通过裁剪封面板即可形成,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可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封底组件可随包装侧板展开自动对外壳的下端面自行封闭,本实用新型展开折叠使用方便、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1;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2;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提手安装示意图。

附图标记:1-侧板I,2-侧板II,3-侧板III,4-侧板IV,5-外衬板,501-粘接部I,502-粘接部II,6-内衬板,7-封底折线I,8-封底折线II,9-封面板I,10-封面板II,1001-提手孔,11-支撑板,12-锁片I,13-锁片II,14-提手,15-锁口II,16-锁口I,17-固定片,18-挡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快装包装盒,包括包装侧板,包装侧板包括通过至少三条相互平行的折痕线折叠形成的侧板I1、侧板II2、侧板III3和侧板IV4,包装侧板沿折痕线折叠构成上下两端贯穿的立方体外壳;包装侧板沿折痕线折叠后形成两端贯穿的外壳后,侧板I1、侧板II2、侧板III3和侧板IV4即为外壳的各个侧面。侧板I1和侧板III3上边部连接有的用于封闭外壳上端面的封面板I9和封面板II10;包装侧板折叠后形成外壳后,封面板I9和封面板II10可向外壳内折叠至与外壳上端面向平,形成对外壳上端面的封闭,封面板I9表面剪裁有一对可绕其边部折叠的固定片17,两固定片17绕边部折叠并与封面板I9的内表面贴合,封面板I9表面穿设有一提手14,提手14两端分别穿过封面板I9和贴合在封面板I9内表面的固定片17,提手14的两端端部设有挡片18以防止提手14脱落;封面板II10表面设有供提手14穿过提手孔1001,使封面板I9和封面板II10先后折叠封闭外壳的上端面后,提手14可穿过提手孔1001。封面板上穿设的提手14可通过挡片18固定在封面板表面,而当包装盒的承重重量增加时,提手14在提拉包装盒可能造成拉坏封面板的情况,为了避免提手14拉坏封面板,封面板I9的表面剪裁有固定片17,该固定片17可绕其与封面板相连的边部折叠,固定片17贴合在封面板I9的内表面后,提手14的两端穿过封面板I9和固定片17,提手14端部挡片18与固定片17表面相贴合后,提手14两端固定,固定片17可提高包装盒的承重重量,当包装盒内重物重量增加时,固定片17可分散提手14的拉力,使提手14不易拉坏封面板,此外,固定片17在制作过程中只需要在封面板I9上剪裁一个开口,使开口内的固定板17可绕其边部折叠贴合封面版I9内表面即可,进而方便生产制造,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如图1和图2所示,侧板III3边部设有卡入侧板I1与封面板I9连接处的锁片I12,锁片I12和侧板III3连接处设有锁口I16;侧板I1与封面板I9连接处设有卡入锁口I16的锁片II13,侧板I1与封面板I9连接处设有锁口II15;使封面板I9和封面板II10先后折叠封闭外壳的上端面时,锁片I12和锁片II13可分别卡入锁口II15和锁口I16。当封面板I9和封面板II10先后折叠与外壳上端面向平封闭上端面时,侧板III3上边部的锁片I12可卡入侧板I1与封面板I9连接处的锁口II15内,锁片II13可卡入锁片I12和侧板III3连接处设有锁口I16内,锁片I12和锁片II13可提高封面板I9和封面板II10的封闭牢固性。

如图1和图2所示,侧板II2和侧板IV4上边部分别设有一个设有可向外壳内折叠的支撑板11,用为封面板I9和封面板II10提供支撑。两块支撑板11向外壳内折叠后,可为封面板I9和封面板II10提供支撑,提高外壳上端面封闭稳定性。

如图1和图2所示,支撑板11边部设有与固定片17宽度相适应的缺口,使封面板I9折叠与支撑板11表面相贴合时,固定片17可卡入缺口内以减少支撑板11与封面板I9之间的间隙。支撑板11边部的缺口与固定片17宽度相适配,固定片17可卡入缺口内达到减少支撑板11与封面板I9之间的间隙的目的,进一步提高封面板和支撑板11封闭的稳定性。

如图1和图2所示,外壳的下端面设有可向外壳内部折叠的封底组件,封底组件包括与侧板I1和侧板III3下边部相连的一对外衬板5和与侧板II2和侧板IV4边部相连的一对内衬板6;与侧板I1相连的外衬板5靠近侧板II2的一侧设有粘接在侧板II2的内衬板6表面的粘接部I501;与侧板III3相连的外衬板5所靠近侧板IV4的一侧设有粘接在侧板IV4的内衬板6表面的粘接部II502。内衬板6和外衬板5可封闭外壳的下端面,形成外壳下端面的封闭端面,粘接部I501的一侧与侧板I1的外衬板5相连,另一侧与侧板II2上的内衬板6相连,粘接部II502的一侧与侧板III3的外衬板5相连,另一侧与侧板IV4上的内衬板6相连,粘接部I501和站接板II在连接外衬板5与内衬板6后形成外壳的稳定的下端面。

如图1和图2所示,粘接部I501表面设有沿侧板I1和侧板II2间的折痕线延伸并向远离侧板II2边部的内衬板6一侧倾斜的封底折线I7,粘接部II502表面设有沿侧板III3和侧板IV4间的折痕线延伸并向远离侧板IV4边部的内衬板6一侧倾斜的封底折线II8,封底折线I7与封底折线II8相互平行,使外衬板5和内衬板6通过粘接部I501和粘接部II502连接时可向外壳内折叠。由于包装侧板在不使用时将折叠压缩成为平板,粘接部I501和粘接部II502沿侧板的折痕线分别设有封底折线I7和封底折线II8使外衬板5与内衬板6可在粘接部的连接下向外壳内压缩折叠,当包装侧板折叠展开形成立方体的外壳时,外衬板5与内衬板6在包装侧板展开拉力作用下,自动展开封闭外壳的下端面。

综上,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制造方便等优点。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