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人的大负载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09665发布日期:2018-10-19 21:19阅读:47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自动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器人的大负载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扳手锻压成型过程,是将金属坯料加热后经捶打、多次冲压后除飞边获得成型扳手。因此,扳手成型需经过多个工位。目前,扳手生产时,工位的转换是由人工完成的,即人工夹持坯料由一工位转移至下一工位。这种生产方式不仅劳动强度大、人工成本高,而且存在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寻找一种能够将坯料转移工位的机器人。

扳手锻压成型设备包括去氧化皮设备和多个锻压冲床,这些设备的移动困难,若购置新设备则成本高昂。扳手坯料有较大的重量,现有的机器人手臂的底座承重能力差,难以满足在扳手生产中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机器人的大负载升降装置,具有负载大的特点。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机器人的大负载升降装置,包括导向杆、升降机构、升降电机和螺杆,升降机构与导向杆滑动配合,升降电机与螺杆传动连接,螺杆与升降机构传动连接;

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杆、升降台和升降座,升降杆的顶端与升降台固定连接,升降杆的底端与升降座固定连接,升降座与螺杆配合连接,升降座与导向杆滑动配合;

导向杆和升降杆均为多根。

因此,多根导向杆和升降杆的设置能够提高升降台的负载能力;采用螺杆驱动升降台,在增强升降台移动精准度的同时,还能增大升降台的承重能力。

进一步的,升降电机连接有主动带轮,螺杆的底端设有被动带轮,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上套设有传动带;

螺杆的底端设置有安装板,螺杆的底端可转动的安装在安装板上,升降电机安装在安装板上侧,主动带轮、被动带轮和传动带位于安装板的下方,安装板套设在导向杆上。

因此,通过安装板实现两个带轮的安装,实现升降电机与螺杆的传动连接,还简化的设备结构,各部件布局更加合理。

进一步的,还包括底座和顶座,导向杆的底端与底座固定连接,导向杆的顶部与顶座固定连接,螺杆的顶端与顶座连接,升降杆贯穿顶座。

由此,底座和顶座的设置实现了导向杆的安装和对升降杆的导向,使得待升降机构运行更加平稳。

进一步的,导向杆和升降杆均有四根,从而使得该升降装置有很好的负载能力和运行平稳程度。

进一步的,安装板与底座之间设置有多跟支撑杆,从而保证安装板的安装稳定性,进而使得升降电机和螺杆安装稳固。

进一步的,螺杆的两端均设置有缓冲垫,两个缓冲垫分设于升降座的上下两侧。由此,缓冲垫的设置能对升降底座起缓冲作用。

进一步的,升降座竖向设置有感应杆,安装板设置有与感应杆底端相对应的第一传感器,顶座设置有与感应杆顶端相对应的第二传感器。两传感器的设置能够感应升降座的位置,进而通过升降电机限定升降座的最位和最低位。

进一步的,升降台上设置有旋转驱动机构,从而实现升降台承载部件的旋转。

进一步的,旋转驱动机构包括旋转电机、传动件和同轴减速器,旋转电机通过传动件与同轴减速器传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机器人的大负载升降装置通过多根导向杆和升降杆的设置以及采用螺杆驱动升降台,实现负载能力大、升降距离精准度高,使其更适用于扳手的生产。本机器人的大负载升降装置还具有结构简单、运行平稳、可靠性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机器人的大负载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导向杆11、升降机构12、升降电机13、螺杆14、升降杆121、升降台122、升降座123、传动带15、安装板16、底座17、顶座18、感应杆124、旋转电机51、传动件52、同轴减速器53、第一传感器161、第二传感器18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一种机器人的大负载升降装置1包括导向杆11、升降机构12、升降电机13和螺杆14,升降机构12与导向杆11滑动配合,升降电机13与螺杆14传动连接,螺杆14与升降机构12传动连接;

升降机构12包括升降杆121、升降台122和升降座123,升降杆121的顶端与升降台122固定连接,升降杆121的底端与升降座123固定连接,升降座123与螺杆14配合连接,升降座123与导向杆11滑动配合;

第三旋转装置5设置在升降台122上,导向杆11和升降杆121均为多根。

因此,多根导向杆11和升降杆121的设置能够提高升降台122的负载能力;采用螺杆14驱动升降台122,在增强升降台122移动精准度的同时,还能增大升降台122的承重能力。

螺杆14的两端均设置有缓冲垫,两个缓冲垫分设于升降座121的上下两侧。由此,缓冲垫的设置能对升降底座121起缓冲作用。

升降电机13连接有主动带轮,螺杆14的底端设有被动带轮,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上套设有传动带15;

螺杆14的底端设置有安装板16,螺杆14的底端可转动的安装在安装板16上,升降电机13安装在安装板16上侧,主动带轮、被动带轮和传动带15位于安装板的下方,安装板16固定套设在导向杆11上。因此,通过安装板16实现两个带轮的安装,实现升降电机13与螺杆14的传动连接,还简化的设备结构,各部件布局更加合理。

升降装置1还包括底座17和顶座18,导向杆11的底端与底座17固定连接,导向杆11的顶部与顶座18固定连接,螺杆14的顶端与顶座18连接,升降杆121贯穿顶座18。底座17和顶座18的设置实现了导向杆11的安装和对升降杆11的导向,使得升降机构运行更加平稳。

安装板16与底座17之间设置有多跟支撑杆,从而保证安装板16的安装稳定性,进而使得升降电机13和螺杆14安装稳固。

优选的,导向杆11和升降杆121均有四根,从而使得该升降装置1有很好的负载能力和运行平稳程度。

优选的,升降座123的边缘竖向设置有感应杆124,安装板16设置有与感应杆124底端相对应的第一传感器161,顶座18设置有与感应杆124顶端相对应的第二传感器181。两传感器的设置能够感应升降座123的位置,进而通过升降电机13限定升降座123的最位和最低位。

旋转驱动机构5设置在升降台122上,从而实现升降台122承载部件的旋转。旋转驱动机构5包括旋转电机51、传动件52和同轴减速器53,旋转电机51通过传动件52与同轴减速器53传动连接。

升降台122上设置有第三传感器,旋转驱动机构5驱动的旋转板的底部设置有两条具有一定距离的感应柱,感应柱与第三传感器相配合,用于感应旋转板21的旋转位置。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