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缸体缸盖通用型转运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59296发布日期:2019-02-15 19:40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一种缸体缸盖通用型转运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铸件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缸体缸盖通用型转运机构。



背景技术:

发动机缸体、缸盖作为汽车的核心原件,其防锈技术关系到了整机使用状态的稳定性与寿命,传统的水性漆存在漆膜外观不佳、稳定性差、生产环境恶劣、烘烤条件苛刻以及生产成本高等缺点。而静电粉末喷涂,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也可提高公司在发动机缸体缸盖静电喷涂防锈方面的技术与经验。同时,也表面我公司有制造高性能、高稳定性发动机缸体、缸盖的能力与决心。

近年来,随着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静电喷涂防锈技术已广泛应用与汽车零部件、汽车底漆、汽车面漆等领域。我公司紧跟现代汽车发展步伐,研究开发适合我公司产品(发动机缸体、缸盖)的静电喷涂防锈技术,不断提升我公司产品整体质量与形象,确保产品市场竞争力。同时,我公司响应新时代新工业的要求,果断就变,摒弃传统防锈技术作业环境差、工艺要求苛刻,生产效率低的缺点。为作业人员营造更为健康的作业环境的同时,不断完善工艺,提升产品利用率,降低废料、废气排放,响应国家对于汽车节能环保的要求。

目前的缸体、缸盖喷涂生产线中由于缸体、缸盖高度尺寸、长度尺寸上存在很大差异,还是分开来进行生产,因此生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缸体缸盖通用型转运机构,该机构缸体缸盖生产线可以共用,且实现了铸件转运全自动化,解决因频繁切换工装造成的人员、能源的浪费,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缸体缸盖通用型转运机构,包括第一生产线、第二生产线、叉料机、叉料轨道、驱动电机,所述第一生产线和第二生产线均由循环运转、具有升降功能的辊道构成,辊道上均设有感应开关;所述第一生产线和第二生产线上方设置有叉料轨道,所述叉料轨道上滑动连接有叉料机,所述叉料机下方通过连杆活动连接有转运台,所述叉料机上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包括驱动叉料机水平行进的叉料行进电机和驱动连杆升降以及旋转的叉料升降电机;所述叉料行进电机和叉料升降电机分别电连接至控制模块的输出端,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入端分别连接有第一流水线感应开关、第二流水线感应开关、叉料行进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辊道上放置有托盘,托盘上放置有缸体或缸盖。

进一步的,所述转运台位于第一生产线与第二生产线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叉料行进传感器均匀排布于叉料轨道上,用于检测叉料机运行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生产线为串联喷粉室流水线,第二生产线为加热固化流水线;或者第一生产线为冷却流水线,第二生产线为卸料流水线。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缸体缸盖生产线可以共用,且实现了铸件转运全自动化,解决因频繁切换工装造成的人员、能源的浪费,提高了生产效率;有效地串联两条流水线,同时,缸体缸盖通用,避免频繁切换工装,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转运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控制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缸体缸盖通用型转运机构,包括第一生产线1、第二生产线2、叉料机3、叉料轨道6、驱动电机7,所述第一生产线1和第二生产线2均由循环运转、具有升降功能的辊道构成,辊道上均设有感应开关;所述第一生产线1和第二生产线2上方设置有叉料轨道6,所述叉料轨道6上滑动连接有叉料机3,所述叉料机3下方通过连杆4活动连接有转运台5,所述叉料机3上安装有驱动电机7,所述驱动电机7包括驱动叉料机3水平行进的叉料行进电机和驱动连杆4升降以及旋转的叉料升降电机;所述叉料行进电机和叉料升降电机分别电连接至控制模块的输出端,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入端分别连接有第一流水线感应开关、第二流水线感应开关、叉料行进传感器。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

本实施例中,所述辊道上放置有托盘,托盘上放置有缸体或缸盖。

本实施例中,所述转运台5位于第一生产线1与第二生产线2之间,起到中转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叉料行进传感器均匀排布于叉料轨道6上,用于检测叉料机3运行距离。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生产线1为串联喷粉室流水线,第二生产线2为加热固化流水线;或者第一生产线1为冷却流水线,第二生产线2为卸料流水线。从而实现了铸件转运全自动化,解决因频繁切换工装造成的人员、能源的浪费,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

当托盘(上有铸件)运行至第一流水线下线工位时,感应开关感应铸件,叉料机运行至上限位,第一流水线下线工位辊道下降,铸件自动落入叉料机上,叉料机将铸件转运至初始限位(此时第一流水线下线工位辊道上升,托盘进入循环系统),第二流水线上线工位感应铸件,第二流水线上线工位辊道上升并转动,铸件进入下料流水线(此时第二流水线上线工位下降)。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