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线的自动卷线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91693发布日期:2019-01-04 23:30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线的自动卷线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电线的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线的自动卷线机。



背景技术:

电线是指传输电能的导线。分裸线、电磁线和绝缘线。裸线没有绝缘层,包括铜、铝平线、架空绞线以及各种型材(如型线、母线、铜排、铝排等)。它主要用于户外架空及室内汇流和开关箱。电磁线是通电后产生磁场或在磁场中感应产生电流的绝缘导线,它主要用于电动机和变压器绕圈以及其他有关电磁设备,其导体主要是铜线,应有薄的绝缘层和良好的电气机械性能,以及耐热、防潮、耐溶剂等性能。选用不同的绝缘材料可获得不同的特性。

现有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681413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扁平网络线卷线机,包括机架、转动电机、减速器、长度计量器和切断机构,所述机架的上方设有第一安装平台和第二安装平台,转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减速器连接,减速器连接有转动轴,并在转动轴上设有卷线轮,所述长度计量器和切断机构设在第二安装平台上,所述切断机构包括设在第二安装平台上的安装底板、上安装板、上活动切刀和下固定切刀,上安装板的顶部竖直设有气缸,气缸的活塞杆穿过上安装板连接有连接块,连接块上设有上刀座。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通过长度计量器和剪切机构来配合卷线,能够测量长度后自动切断,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并且操作方便,确保网线不受损,整体规整和美观,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

但是现有技术的一种扁平网络线卷线机,只通过转动电机带动卷线盘转动进行收线,由于卷线盘只做旋转收线运动,不在转动电机输出轴的轴线方向上做来回往复运动,导致绕线只能在卷线盘的一处进行,这样绕线不均匀,绕线长度有限,转动盘的轴向空间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线的自动卷线机,具有能够使电线均匀的缠绕,充分利用转动盘轴向空间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电线的自动卷线机,包括绕线组件以及设置于绕线组件一侧的调距组件,绕线组件包括水平设置的工作台以及位于工作台上方的且轴线竖直设置的绕线轮,绕线轮上方还设置有用于驱动绕线轮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调距组件包括电机箱,电机箱上竖直滑移连接有水平设置的支撑板,电机箱内还并排转动连接有两轴线水平设置的正椭圆形的盘形凸轮轴,两盘形凸轮轴的周面的上侧分别抵接于支撑板的下表面,两盘形凸轮轴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支撑板的上表面还固定连接有中心开设有通孔的调距杆,调距杆的轴线垂直于绕线轮的轴线。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工作时,将电线一端穿过调距杆内部的通孔并固定于绕线轮上,然后第一驱动机构带动两盘形凸轮轴同步转动可以带动支撑板沿竖直方向往复移动,进而可以带动调距杆在绕线轮的一侧往复上下移动,与此同时,第二驱动机构带动绕线轮转动,进而通过绕线轮与调距杆同步运动可以使电线均匀的缠绕在绕线轮上。

较佳的,两盘形凸轮轴的轴线位置分别固定连接有转动轴,第一驱动机构包括分别固定连接于两转动轴一侧上的带轮以及套设于两带轮上的传动带,一根转动轴的一端还固定连接有用于驱动转动轴转动的第一驱动电机。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工作时,第一驱动电机转动可以带动一根转动轴转动,从而带动一带轮转动,从而通过传动带可以带动另一带轮转动,从而可以带动两凸轮同步转动。

较佳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竖直设置且固定连接于工作台上方的第四气缸以及竖直设置且固定连接于第四气缸伸缩杆端部的第二驱动电机,第四气缸的伸缩杆竖直朝下设置,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竖直朝下设置,所述绕线轮固定连接于第二驱动电机输出轴的端部,所述工作台对应绕线轮的位置还转动连接有旋转盘,所述绕线轮的下端能够抵接于旋转盘的上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工作时,将电线的一端穿过调距杆的通孔并放置于工作台的旋转盘的上表面,然后启动第四气缸带动绕线轮向下运动,直至绕线轮压紧旋转盘上的电线,然后第二驱动电机启动,带动绕线轮转动,同时旋转盘随绕线轮同步转动,进而能够将电线卷在绕线轮上。

较佳的,所述绕线组件和调距组件之间还设置有切割组件,所述切割组件包括切割台以及竖直固定连接于切割台上方的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的伸缩杆朝下设置并固定连接有刀刃能够抵接于切割台上表面的切刀,所述切刀的长度方向垂直于调距杆的长度方向。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工作时,当需要取下卷完的电线时,启动第三气缸带动切刀向下运动可切断从调距杆一端延伸出的电线,从而即可方便的从工作台上取下卷完的电线。

较佳的,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伸缩杆的长度方向与调距杆的长度方向相同,第一气缸的伸缩杆的端部还固定连接于调距杆的下侧面,所述调距杆远离绕线组件的一端还设置有用于夹紧电线的夹紧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需要卷线时,调距杆一端的夹紧装置可以夹紧电线,然后第一气缸可以带动调距杆沿调距杆的轴线方向移动,从而将电线远离夹紧装置的一端放置于工作台的旋转盘上,当绕线轮压紧电线后,调距杆的夹紧装置松开电线,然后第一气缸可以带动调节恢复原位,进而实现自动送线,提升减少了劳动强度。

较佳的,所述夹紧装置包括固定连接于调距杆端部的U形架,U形架开口的一端远离调距杆的端部且U形架靠近调距杆的一端开设有通孔,所述U形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轴线垂直于调距杆轴线的第二气缸,第二气缸的伸缩杆还延伸至U形架内并竖直固定连接有夹板。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工作时,电线可以通过U形架的通孔穿设于调距杆内,且第二气缸可以带动夹板移动,从而夹紧电线,进而可以使电线随调距杆同步移动,进而便于完成电线的送线。

较佳的,所述U形架的上端面水平设置,所述U形架远离调距杆的一端还转动连接有轴线水平设置的定位辊。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工作时,定位辊可以使电线进入调距杆内时减少弯折,并便于夹板的夹紧。

较佳的,所述调距组件远离绕线组件的一侧设置有牵引组件,所述牵引组件包竖直设置的立板,所述立板的侧面上转动连接有轴线水平设置的牵引盘,所述牵引盘远离调距杆的一侧还设置有转动连接于立板侧壁的压辊,所述压辊的轴线水平设置,且压辊的下端低于牵引盘的上端。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工作时,电线通过压辊抵接后然后沿牵引盘绕一圈后再传送到调距杆内,可以对电线起到拉伸牵引作用,从而便于电线的卷线。

较佳的,所述支撑板上还竖直固定连接有能够支撑调距杆的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滑移连接于调距杆。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第一支撑杆可以对调距杆起到支撑,减少第一气缸伸缩杆端部的受力,保证调距杆的轴线水平设置。

综上,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工作时,将电线一端穿过调距杆内部的通孔并固定于绕线轮上,然后第一驱动机构带动两盘形凸轮轴同步转动可以带动支撑板沿竖直方向往复移动,进而可以带动调距杆在绕线轮的一侧往复上下移动,与此同时,第二驱动机构带动绕线轮转动,进而通过绕线轮与调距杆同步运动可以使电线均匀的缠绕在绕线轮上;

2.工作时,第一驱动电机转动可以带动一根转动轴转动,从而带动一带轮转动,从而通过传动带可以带动另一带轮转动,从而可以带动两凸轮同步转动;

3.工作时,将电线的一端穿过调距杆的通孔并放置于工作台的旋转盘的上表面,然后启动第四气缸带动绕线轮向下运动,直至绕线轮压紧旋转盘上的电线,然后第二驱动电机启动,带动绕线轮转动,同时旋转盘随绕线轮同步转动,进而能够将电线卷在绕线轮上。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突显电线的自动卷线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突显牵引组件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中突显电机箱内部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中突显第一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中突显夹紧装置的断面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中突显切割组件结构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中突显绕线组件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1、牵引组件;11、底座;12、立板;13、牵引盘;131、环形槽;14、压辊;15、支撑辊;2、调距组件;21、电机箱;211、转动轴;212、盘形凸轮轴;213、第一驱动机构;2131、带轮;2132、传动带;2133、第一驱动电机;22、支撑板;221、第一气缸;222、支撑杆;23、调距杆;24、第一支撑架;241、竖杆;242、横杆;2421、承接槽;25、夹紧装置;251、U形架;252、第二气缸;253、夹板;254、定位辊;3、切割组件;31、切割台;32、第二支撑架;33、第三气缸;34、切刀;4、绕线组件;41、工作台;42、旋转盘;43、第三支撑架;44、第二驱动机构;441、第四气缸;442、第二驱动电机;45、绕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地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一种电线的自动卷线机,结合图1,包括依次设置的牵引组件1、调距组件2、切割组件3以及绕线组件4。工作时,牵引组件1负责电线的拉伸牵引,调距组件2负责将牵引组件1牵引的电线传送至绕线组件4,并通过调距组件2使电线均匀缠绕在绕线组件4上,切割组件3负责在调距组件2与绕线组件4之间将电线切断,便于将卷完的电线卷移走,绕线组件4负责将调距组件2传送过来的电线弯曲成卷。

结合图2,牵引组件1包括底座11以及竖直固定连接于底座11一侧的立板12,立板12的侧面转动连接有牵引盘13,牵引盘13的轴线水平设置,且牵引盘13的周面上开设有用于电线在牵引盘13上定位的环形槽131,牵引盘13远离调距组件2的一侧还设置有转动连接于立板12侧壁的压辊14,压辊14的轴线水平设置且压辊14的下端低于牵引盘13的上端,压辊14的正下方还设置有转动连接于立板12侧壁侧支撑辊15,支撑辊15轴线水平设置去且支撑辊15的上端与压辊14的下端之间的距离略大于电线的直径。工作时,电线可以插设于压辊14和支撑辊15之间的间隙然后抵接牵引盘13,并沿牵引盘13周面的环形槽131绕一圈,之后再传送至调距组件2,对电线起到一个拉伸牵引的作用,便于后续的卷线。

结合图3和图4,调距组件2包括固定连接于底座11一侧的电机箱21,电机箱21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牵引盘13的轴线方向,电机箱21的上方敞口设置,电机箱21上竖直滑移连接水平设置的支撑板22,支撑板22长度方向与电机箱21的长度方向相同,电机箱21内还转动连接有两并排设置且长度方向分别垂直于电机箱21长度方向的转动轴211,转动轴211的轴线水平设置,两转动轴211的周面上均固定连接有正椭圆形的盘形凸轮轴212,两盘形凸轮轴212与转动轴211同轴线,两盘形凸轮轴212的上端还共同抵接于支撑板22的下端面,两转动轴211上还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213,第一驱动机构213包括分别固定连接于两转动轴211上的带轮2131、套设于两带轮2131上的传动带2132以及固定连接于一转动轴211端部并用于驱动转动轴211转动的第一驱动电机2133。工作时,第一驱动电机2133带动一转动轴211转动,从而可以带动转动轴211上的带轮2131转动,从而通过传动带2132可以带动另一转动轴211转动,从而可以带动两盘形凸轮轴212同步转动,进而可以带动支撑板22在电机箱21上沿竖直方向往复上下移动。

支撑板22的上表面远离牵引组件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缸221,第一气缸221的长度方向与支撑板22的长度方向相同,且第一气缸221的伸缩杆朝向牵引组件1的方向,第一气缸221的伸缩杆的端部还固定有支撑杆222,支撑杆222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调距杆23,调距杆23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气缸221的伸缩杆的长度方向相同,调距杆23中部沿轴线方向开设有通孔。支撑板22的上表面远离牵引组件1的一端还竖直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架24,第一支撑架24包括两竖杆241以及固定连接于两竖杆241之间的横杆242,横杆242的长度方向垂直于调距杆23的长度方向,横杆242的中部还开设有承接槽2421,调距杆23的周面滑移连接于承接槽2421。工作时,第一气缸221可以带动支撑杆222沿第一气缸221的伸缩杆轴线方向移动,从而带动调距杆23沿第一气缸221的伸缩杆的轴线方向移动,且通过设置的第一支撑架24可以对调距杆23起到支撑作用。

结合和图5,调距杆23靠近牵引组件1的一端还设置有夹紧装置25,夹紧装置25包括固定连接于调距杆23靠近牵引组件1一端的U形架251,U形架251的上端面水平设置,且U形架251开口的一端远离调距杆23,U形架251靠近调距杆23的一端还开设有通孔。U形架251的一侧还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二气缸252,第二气缸252的伸缩杆的轴线方向垂直于调距杆23的轴线方向,且第二气缸252的伸缩杆延伸至U形架251内并竖直固定连接有夹板253,夹板253远离第二气缸252的一侧面能够抵接于U形架251远离第二气缸252的一侧的内侧壁。U形架251远离调距杆23的一端还转动连接有两轴线水平设置的定位辊254,两定位辊254上下排列,且两定位辊254的轴线分别垂直于调距杆23的轴线。工作时,U形架251一侧的第二气缸252可以带动夹板253移动,从而夹紧穿设于调距杆23内的电线,从而使电线随调距杆23同步移动,从而将调距杆23内的电线传送到绕线组件4。

结合图6,切割组件3包括固定连接于电机箱21远离牵引组件1一端的切割台31,切割台31上竖直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架32,第二支撑架32上竖直固定连接有第三气缸33,第三气缸33的伸缩杆朝下设置且固定连接有切刀34,切刀34的长度方向垂直于调距杆23的长度方向,且切刀34的刀刃能够抵接于切割台31的上表面。工作时,当绕线组件4将一卷电线缠绕完毕后,切割组件3的第三气缸33启动带动切刀34下压,可以将电线在绕线组件4和调距组件2之间切断,便于卷完的电线的运输。

结合图7,绕线组件4包括固定连接于切割台31远离调距组件2一侧的工作台41,工作台41上表面的中心位置转动连接有旋转盘42,旋转盘42的上表面与工作台41的上表面平齐,工作台41上还竖直固定连接有第三支撑架43,第三支撑架43上对应旋转盘42上方的位置设置有第二驱动机构44,第二驱动机构44包括竖直设置且固定连接有于第三支撑架43的第四气缸441以及竖直设置且固定连接于第四气缸441的伸缩杆的第二驱动电机442,第四气缸441的伸缩杆朝下设置,且第二驱动电机442的输出轴朝下设置,第二驱动电机442的输出轴还固定连接有轴线竖直设置的绕线轮45,绕线轮45的下端能够抵接于旋转盘42的上表面。工作时,电线的一端穿过调距杆23放置于旋转盘42上,然后,启动第四气缸441绕线轮45下降,直至绕线轮45的下端压紧电线,然后第二驱动电机442带动绕线轮45与旋转盘42同步转动,进而带动电线同步转动,即可将电线随卷到绕线轮45上,完成电线的卷线,卷线完成后,第二驱动电机442停转,然后第四气缸441带动绕线轮45上升,即可使电线卷脱离绕线轮45。

工作过程:电线插设于压辊14和支撑辊15之间的间隙然后抵接牵引盘13,并沿牵引盘13周面的环形槽131绕一圈,之后再穿设于调距杆23的通孔并放置于工作台41上的旋转盘42的上表面,然后,启动第四气缸441绕线轮下降,直至绕线轮45的下端压紧电线,再然后同步启动第一驱动电机2133和第二驱动电机442,分别带动调距杆23上下移动以及绕线轮45旋转,从而使电线均匀的缠绕在绕线轮45上,卷线结束后,停止第一驱动电机2133和第二驱动电机442,然后第三气缸33带动切刀34下压将电线切断,然后切刀34提升复位,再然后通过第四气缸441带动绕线轮45提升并使电线卷脱离绕线轮45,此时即可将电线卷从旋转盘42上移出,完成下料,再然后第二气缸252带动夹板253夹紧电线,同时第一气缸221带动调距杆23沿调距杆23轴线方向移动,从而将延伸出调距杆23一端的电线继续放置到旋转盘42上,即可完成电线的上料。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