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压伸缩杆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34435发布日期:2019-02-11 00:19阅读:1745来源:国知局
油压伸缩杆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伸缩杆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油压伸缩杆的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于搬运装置的油压缸,可提供使用者将较重的物品放置于搬运装置时,借由人工控制该油压缸的升降开关后,达到利用油压原理让物品升降的目的,俗称为千斤顶。然,千斤顶为一种使用范围极为广泛的举重工具,尤其对重量较重的机械修复、装配作业等更是不可或缺的常用工具,在机电安装、运输装卸作业中,往往要靠千斤顶抬高重物,一般中小型千斤顶除在特定工作场所使用之外,还要兼具方便携带浩如烟海功能。

一般千斤顶可支持的抬升重量多以「百公斤或吨」为单位,而越强大的千斤顶,其用以抵抗油压的金属外壳,就必须要有更厚实的结构强度,然而,这样的条件需求,不但大大增加整体结构的重量,导致携带不便,甚至放在车上还有增加耗油问题,此外,强健厚实的外壁必然导致制造成本的上升,因此,载重力越高的千斤顶,其整体重量与建议售价必然也越高。同样的,若具有较高的抬升高度需求时,也会面临上述问题。

所以,要如何解决上述习用的问题与缺失,即为本实用新型的创作人与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故,本实用新型的创作人有鉴于上述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虑,并以从事于此行业累积的多年经验,经由不断试作及修改,终设计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压伸缩杆的结构,直接在外油压缸内设置滑轮组件,使伸缩杆体的升降动作,改由滑轮组件带动,并可增加举升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压伸缩杆的结构,降低抵抗液压的结构强度需求,同时减轻结构重量、降低制造成本。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主要采用下列技术手段,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油压伸缩杆的结构,主要包括:至少一外油压缸;至少一形成于该外油压缸内的容油空间;一连接该外油压缸且供输入油体至该容油空间的注油部;至少一设于该容油空间中的内油压缸,所述内油压缸受该油体挤压而升降;至少一设于该内油压缸一侧且抵触该内油压缸外壁的密封件;一活动设置于该内油压缸内的伸缩杆;至少一设于该伸缩杆底部一侧的第一固定部;一设于该内油压缸及该伸缩杆间的连动空间;至少一固设于该内油压缸上的滑轮组件,所述滑轮组件随该内油压缸的升降而位移;及至少一结合该滑轮组件且端部连接该第一固定部的传动件,该传动件局部活动于该连动空间中,以受该滑轮组件的连动而使该传动件举升该伸缩杆。

进一步,该外油压缸及该内油压缸上设有至少一得承受该油体的液压的耐压壁面,且该伸缩杆上设有至少一轻薄壁面。

进一步,该伸缩杆或该轻薄壁面为轻金属。

进一步,该外油压缸的顶部一侧具有一供固定该传动件一端的第二固定部。

进一步,该传动件为钢索。

进一步,该伸缩杆底部一侧具有一供该伸缩杆垂直升降的限位部。

进一步,该第一固定部形成于该限位部上。

采用上述技术手段后,本实用新型利用内、外油压缸与滑轮组件结合的简单结构,该外油压缸内形成有至少一容油空间,且该外油压缸连接有一供输入油体至该容油空间的注油部,该容油空间中则设有至少一受该油体挤压而升降的内油压缸,且该内油压缸一侧设有至少一抵触该内油压缸外壁的密封件,并于该内油压缸内活动设置有一伸缩杆,该伸缩杆底部一侧设有至少一第一固定部,而该内油压缸及该伸缩杆间设有一连动空间,且于该内油压缸上固设有至少一滑轮组件,随该内油压缸的升降而位移,及于该滑轮组件上结合有至少一端部连接该第一固定部的传动件,该传动件局部活动于该连动空间中,以受该滑轮组件的连动而使该传动件举升该伸缩杆;所以当使用者将本实用新型用于举升物体时,从注油部输入油体至外油压缸的容油空间,此时内油压缸即随该油量的增加而向上位移,同时使滑轮组件向上位移,而因传动件连接于外油压缸的部分为固定端,连接于第一固定部的部分为可随内油压缸动作的活动端,故可借由滑轮组件及传动件举升伸缩杆,而让伸缩杆免于承受油压,以减轻结构重量、降低制造成本、增加举升高度及降低抵抗液压的结构强度需求。

借由上述技术,可针对习用油压缸所存在的结构本身过于沉重、制造成本较高、及无法兼顾抬升效益与重量成本的问题点加以突破,达到上述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A线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注油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举升示意图(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举升示意图(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再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再一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再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符号说明】

外油压缸 1、1a

第一外油压缸 101a

第二外油压缸 102a

耐压壁面 11

第二固定部 12

容油空间 13、13a

注油部 14

内油压缸 2、2a

第一油压缸 201a

第二油压缸 202a

耐压壁面 21

密封件 22

伸缩杆 3、3a

轻薄壁面 31

第一固定部 32

限位部 33

连动空间 4

滑轮组件 5、5a

第一滑轮 51a

第二滑轮 52a

传动件 6。

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构造,兹绘图就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以利完全了解。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分解图及图1的A-A线剖视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包括:

至少一外油压缸1,该外油压缸1上设有至少一得承受该油体液压的耐压壁面11,且该外油压缸1的顶部一侧具有一第二固定部12,供固定下述传动件6的一端;

至少一形成于该外油压缸1内的容油空间13;

一连接该外油压缸1的注油部14,供输入油体至该容油空间13;

至少一设于该容油空间13中的内油压缸2,是受该油体挤压而升降,且该内油压缸2上设有至少一得承受该油体的液压的耐压壁面21;

至少一固设于该外油压缸1上且抵触该内油压缸2外壁的密封件22;

一活动设置于该内油压缸2内的伸缩杆3,该伸缩杆3上设有至少一轻薄壁面31,且该伸缩杆3或该轻薄壁面31为轻金属;

一设于该伸缩杆3底部一侧的限位部33,供该伸缩杆3垂直升降;

至少一设于该伸缩杆3底部一侧且位于该限位部33上的第一固定部32;

一设于该内油压缸2及该伸缩杆3间的连动空间4;

至少一固设于该内油压缸2上的滑轮组件5,随该内油压缸2的升降而位移;及

至少一结合该滑轮组件5且端部连接该第一固定部32的传动件6,该传动件6局部活动于该连动空间4中,以受该滑轮组件5的连动而使该传动件6举升该伸缩杆3,其中该传动件6为钢索。

借由上述的说明,已可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而依据这个结构的对应配合,更可利用内、外油压缸2、1与滑轮组件5结合的简单结构,达到降低成本、减轻重量,甚至可增加举升高度上限等优势,而详细的解说将于下述说明。

请同时配合参阅图1至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至举升示意图(二),借由上述构件组构时,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主要将滑轮组件5结合于油压动力的装置,仅利用外油压缸1与内油压缸2的耐压壁面11、21(如不锈钢),承受高强度油体液压,而内部的伸缩杆3因无须承受油体液压,故可使用具有轻薄壁面31的轻金属(如铝、镁、钛或上述的合金等密度低于5 g/cm3的金属),以降低伸缩杆3管壁的强度或厚度的需求。

实际操作时,是从注油部14(为注油管或注油孔)输入油体至外油压缸1的容油空间13,此时因内油压缸2一侧具有一位于该外油压缸1开口端的密封件22,以封堵容油空间13中的油体,故当容油空间13的油量增加时,内油压缸2便会受油体顶推而向上位移,也因此,本实用新型所用的油体,只会接触到外油压缸1的内壁与内油压缸2的外壁,可大幅降低管壁厚度或强度的成本,至于伸缩杆3的连动方式,则利用内油压缸2的滑轮组件5执行,内油压缸2受挤压上升时,同时使滑轮组件5向上位移,而因传动件6的一端连接于外油压缸1的第二固定部12,属于固定不动的固定端,连接于内油压缸2上的第一固定部32的部分,为可随内油压缸2动作而活动于连动空间4内的活动端,故可借由滑轮组件5的上升,改变传动件6在滑轮组件5两侧的长度比例,进而利用传动件6举升伸缩杆3,且伸缩杆3在举升过程中,可利用环绕抵触于内油压缸2内壁的限位部33,来确保伸缩杆3可垂直升高而不倾斜。也因为伸缩杆3免于承受油压,故可减轻结构重量、降低材料成本,因此,即使为了增加举升高度而增加伸缩杆3的长度,也不会造成重量的负担。

再请同时配合参阅图7至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再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至使用状态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为大同小异,仅增加内油压缸2a的数量(第一油压缸201a、第二油压缸202a),并于每个内油压缸2a上设置一滑轮组件5a(第一滑轮51a、第二滑轮52a),而再次增加举升高度的上限。具体而言,外油压缸1a、第一油压缸201a及第二油压缸202a的动作关系,等同于前述实施例的外油压缸1a、内油压缸2a及伸缩杆3a,本实施例仅将第一滑轮51a的连动对象由伸缩杆3a变更为第二油压缸202a,以及将伸缩杆3a的动力来源变更为第二油压缸202a与第二滑轮52a的配合动作。同理可推知,如图9所示,当外油压缸1a数量为二时(即由第一外油压缸101a及第二外油压缸102a所组成时),则将第二外油压缸102a设于第一外油压缸101a内,而借由在第一外油压缸101a的容油空间13a内注油,以向上顶推第二外油压缸102a,至于内油压缸2a则改为结合于第二外油压缸102a内,并由第二外油压缸102a的容油空间的油推顶,整体动作原理皆相同,故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即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故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的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所以,本实用新型油压伸缩杆的结构可改善习用的技术关键在于:

一、利用滑轮组件5结合油压动力装置的方式,取代习用全油压式的原理,降低管壁厚度或强度的需求,进而整体重量与材料成本。

二、可利用改变伸缩杆3的长度或内油压缸2的数量,轻松增加举升高度的上限,而不造成重量负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油压伸缩杆的结构于使用时,确实能达到其功效及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