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脚手架安装电梯用作业平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95135发布日期:2019-03-27 09:24阅读:7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脚手架安装电梯用作业平台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安装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脚手架安装电梯用作业平台装置。



背景技术:

电梯是机械技术与电器控制技术高度结合的机电综合设备,是用来完成垂直方向运输任务和服务于规定楼层的固定式升降设备。电梯一般具有一个轿箱,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或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导轨之间。电梯是一种复杂的机电综合设备,因此电梯安装是一种专业技术要求高、工艺复杂危险性较高的一种高空作业。为了便于安装人员在井道进行施工安装电梯作业,电梯安装前,首先需在在井道内搭设以作为施工人员每层电梯门及导轨安装的操作平台脚手架,然后从低到高逐步安装支架和导轨。随着高层建筑增多,因此在多楼层内必须要搭设很多脚手架。随着电梯市场的情况不断变化,用户对电梯安装质量与进度要求越来越高,高层建筑的增多,为减轻安装人员的劳动强度,确保电梯安装人员的施工安全,及提高安装的经济效益,使用搭设脚手架安装电梯已不适应用户及安装要求。因此,无脚手架安装电梯的施工方案逐渐得到业界的认可并得到推广。

无脚手架电梯(或升降机)安装方法,是不按传统的电梯安装工艺,在电梯井道内自始至终不塔设满堂施工脚手架,在安装时可用卷扬机作动力,驱动轿厢架和轿厢底盘上下缓慢运行,进行施工作业,如图1所示,也可以把曳引机先安装好,由曳引机驱动驱动轿厢架和轿厢底盘来进行施工作业。需要为在井道顶层进行对重架及曳引钢丝绳安装而设置作业平台。现有的无脚手架安装是在井道外组装成整体,较为笨重,需用起重工具吊装就位,并且结构较为简陋,搭设随意性大,不利于作业标准化,搭设质量难以保证,安全系数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无脚手架安装电梯用作业平台装置,简单易行,且搭设质量有保证,安全系数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脚手架安装电梯用作业平台装置,包括底梁、斜拉杆、横杆、木板;

所述底梁和横杆组成U字型作业平台;

所述斜拉杆的一端铰接在电梯顶层厅门口侧面中心,另一端铰接在所述U字型作业平台的封闭端;

所述木板沿所述U字型作业平台的长度和/或宽度方向依次铺装在所述U字型作业平台上面。

优选的,所述U字型作业平台上还设有二次保护装置。所述二次保护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电梯顶层厅墙壁上的紧固件、与所述紧固件相连的花篮螺栓、与所述花篮螺栓相连的钢丝绳,所述钢丝绳另一端与所述U字型作业平台连接。

其中,所述底梁的数量为两个且相互平行设置,所述横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两个底梁的一端;

所述斜拉杆由两个铰接连接的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组成;

每个底梁配置有一个斜拉杆,且两个斜拉杆的第一拉杆的自由端分别铰接在电梯顶层厅门口两侧面中心,两个斜拉杆的第二拉杆的自由端分别铰接在所述底梁上与横杆相连接的端部处。

优选地,所述第一拉杆的自由端形成有均匀间隔的第一通孔,膨胀螺栓穿过第一拉杆的自由端的第一通孔连接在电梯顶层厅门口侧面的中上部;

所述底梁的另一端形成有均匀间隔的第二通孔,膨胀螺栓穿过底梁的第二通孔连接在电梯顶层厅门口侧面的底部。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横杆的两端形成有对称设置的多个第三通孔,所述底梁上与所述横杆相连接的一端具有与所述第三通孔相适配的第四通孔,螺栓依次穿过所述横杆两端的第三通孔和底梁的第四通孔将两个底梁分别与连接在横杆的两端。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底梁为12#槽钢,所述横杆为70*70*7mm的角钢,所述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均为50*5mm的扁钢。

进一步地,所述木板分上下两层进行铺装,下层的木板沿底梁的长度方向进行排列;上层的木板沿横杆的长度方向进行排列;

下层的木板与所述底梁之间、上层的木板和下层的木板之间用钢丝进行绑扎固定。

优选地,所述木板的厚度≥50mm、宽度≥25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无脚手架安装电梯用作业平台装置平台的斜拉杆制作成两段折叠式,作业平台的底梁、横杆、斜拉杆可在井道外组装成一体后,同步往井道内推送过程中斜拉杆逐渐伸展至最大受力状态,方便安全。本实用新型的整个结构轻便、无需用起重工具吊装就位,搭设材料、型式标准化,搭设质量有保证,安全系数高,制作施工工艺简单,轻便、灵活、安全,能根据井道大小现场快速调整平台伸入井道的位置,满足作业需求,适应性强。与常规的有脚手架安装电梯相比具有简单易行、降低工程成本及劳动强度、提高施工效率及安全性的优点,引导企业由原先的低效劳动密集型向高效创新技术型方向发展,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是无脚手架安装电梯的施工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脚手架安装电梯用作业平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未推送到井道前;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脚手架安装电梯用作业平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推送到井道后;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脚手架安装电梯用作业平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图3的基础上铺设下层木板后;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脚手架安装电梯用作业平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图4的基础上铺设上层木板后;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脚手架安装电梯用作业平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图5的基础上增加二次保护装置;

图7是图6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脚手架安装电梯用作业平台装置的底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脚手架安装电梯用作业平台装置的斜拉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脚手架安装电梯用作业平台装置的横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2至图10为本实用新型无脚手架安装电梯用作业平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无脚手架安装电梯是利用电梯轿厢作为移动作业平台替代井道脚手架,进行井道内的导轨、层门、电缆等安装工作的一种施工工法。本实用新型的无脚手架安装电梯用作业平台装置包括底梁10、斜拉杆20、横杆30、木板40,所述底梁10和横杆 30组成U字型作业平台,所述底梁10的数量为两个且相互平行设置,所述横杆30的数量为一个且其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两个底梁 10的一端。另外,所述横杆30的两端形成有对称设置的多个第三通孔,所述底梁10上与所述横杆30相连接的一端具有与所述第三通孔相适配的第四通孔,螺栓依次穿过所述横杆30两端的第三通孔和底梁10上的第四通孔将两个底梁10分别与连接在横杆30的两端。

所述斜拉杆20的一端铰接在电梯顶层厅门口侧面中心,另一端铰接在所述U字型作业平台的封闭端,具体地,所述斜拉杆20由两个铰接连接的第一拉杆21和第二拉杆22组成,每个底梁10配置有一个斜拉杆20,且两个斜拉杆20的第一拉杆21的自由端分别铰接在电梯顶层厅门口两侧面中心,两个斜拉杆20的第二拉杆22的自由端分别铰接在所述底梁上与横杆30相连接的端部处。在具体实施时,所述第一拉杆21的自由端形成有均匀间隔的第一通孔,膨胀螺栓穿过第一拉杆21的自由端的第一通孔连接在电梯顶层厅门口侧面的中上部,所述底梁10的另一端形成有均匀间隔的第二通孔,膨胀螺栓穿过底梁10的第二通孔连接在电梯顶层厅门口侧面的底部,电梯顶层厅门口两侧面的中上部和底部分别开有膨胀螺栓孔,通过膨胀螺栓将底梁10和斜拉杆20固定在电梯顶层厅门两侧。

本实用新型中的木板40沿所述底梁10和横杆30组成的U字型作业平台的长度和/或宽度方向依次铺装在所述U字型作业平台上面,其中,所述木板40分上下两层进行铺装,下层的木板沿底梁10的长度方向进行排列,上层的木板沿横杆30的长度方向进行排列,下层的木板与所述底梁10之间、上层的木板和下层的木板之间用钢丝进行绑扎固定。

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U字型作业平台上还设有二次保护装置50,所述二次保护装置50包括固定连接在电梯顶层厅墙壁上的紧固件51、与所述紧固件51相连的花篮螺栓52、与所述花篮螺栓 52相连的钢丝绳53,所述钢丝绳53另一端与所述U字型作业平台连接,紧固件51为角钢,并用膨胀螺栓固定在电梯顶层厅的墙面上,紧固件51和花篮螺栓52之间、以及钢丝绳53和U字型作业平台之间采用卸扣54进行连接,采用二次保护装置50进行二次保护,保证安全。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底梁10由12#槽钢形成,所述横杆30由 70*70*7mm的角钢形成。斜拉杆20的第一拉杆21和第二拉杆22由 50*5mm扁钢组成,所述木板40的厚度≥50mm、宽度≥250mm,由此,本实用新型的基础部件均由现有的型材构成,组装简单,成本低。

其中,底梁10与横杆30连接处和二次保护装置50与横杆30 连接处分别处于由角钢形成的横杆30上的不同面。

本实用新型的无脚手架安装电梯用作业平台装置平台的斜拉杆 20制作成两段折叠式,作业平台的底梁10、横杆20、斜拉杆30可在井道外组装成一体后,同步往井道内推送过程中斜拉杆20逐渐伸展至最大受力状态,方便安全。本实用新型的整个结构轻便、无需用起重工具吊装就位,搭设材料、型式标准化,搭设质量有保证,安全系数高,制作施工工艺简单,轻便、灵活、安全,能根据井道大小现场快速调整平台伸入井道的位置,满足作业需求,适应性强。与常规的有脚手架安装电梯相比具有:简单易行、降低工程成本及劳动强度、提高施工效率及安全性的优点,引导企业由原先的低效劳动密集型向高效创新技术型方向发展,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