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件输送装置改进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8863发布日期:2018-12-07 22:35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工件输送装置改进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件输送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工件输送装置改进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工件输送装置包括机架和多组输送组件,所述输送组件设置在机架上,每组输送组件包括驱动装置、输送辊轮和输送辊轴,所述输送辊轴以旋转方式间隔设置在机架上,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机架上连接输送辊轴,驱动装置带动输送辊轴旋转,所述输送辊轴外径与输送辊轴轴孔内径一致,输送辊轴套装在输送辊轴上,输送辊轴和输送辊轮过盈配合,输送辊轮跟随输送辊轴旋转。

该工件输送装置共有两组输送组件,若第一组传动力为F1,第二组传动力为F2,F1=F2,因此当工件摆放在输送组件上的时候,根据加速度公式a=F/m,工件在第一组输送组件的加速度为a1,工件在第二组输送组件的加速度为a2,

a1=a2,工件受到的加速度一致,工件沿工件输送装置匀速移动。

但是,由于每组输送组件因传动机构误差、传动电机工况不同等因素,不能完全同步,导致每组输送组件产生的传动力不同,若F1>F2时,工件摆放在输送组件上的时候,根据加速度公式a=F/m,工件受第一组输送组件的加速度a1,工件受第二组输送组件的加速度a2,由于a1大于a2,工件在工件输送装置加速度不一致,而且输送辊轮和输送辊轴过盈配合,输送辊轴的传动力完成传递给输送辊轮,无法抵消,导致工件移动速度大于第二组输送组件的输送辊轮旋转速度,第二组输送组件的输送辊轮与工件出现打滑现象,造成工件表面刮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避免工件表面刮花、工件输送稳定的一种工件输送装置改进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工件输送装置改进结构,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机架上的至少一组输送组件,所述输送组件包括驱动装置和输送辊轴,所述驱动装置驱接所述输送辊轴,以使所述输送辊轴以可旋转方式设置在机架上,所述输送组件还包括有输送辊轮,所述输送辊轮上设置有轴孔,输送辊轮通过其轴孔套置在输送辊轴上,所述输送辊轮的轴孔内壁与输送辊轴外壁之间存有工件保护间槽,以使输送辊轮以自由活动方式设置输送辊轴上。将工件摆放在工件输送装置上,工件压紧在输送辊轮上产生摩擦力,同时输送辊轮和输送辊轴也充分接触产生摩擦力,输送辊轴的传动力依次传递给输送辊轮和工件,输送辊轮跟随输送辊轴旋转,输送辊轮旋转带动工件往前移动,由于每组输送组件因传动机构误差、传动电机工况不同等因素,不能完全同步,导致每组输送组件产生的传动力不同,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输送辊轮采用悬挂在输送辊轴上的方式,当每组输送组件传动力不一致时,传动力较大的输送组件带动工件往前移动,工件往前移动时推动另一组传动力较小输送组件的输送辊轮旋转,导致传动力较小的输送组件的输送辊轮旋转速度大于输送辊轴的旋转速度,输送辊轴在输送辊轮内壁打滑,工件依然能保持沿输送组件匀速移动,避免传统工件输送装置因每组输送组件传动力不足而造成工件表面刮花,提高工件输送装置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

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输送辊轴的外径小于输送辊轮的轴孔内径,以使输送辊轮与输送辊轴之间存有间隙,以形成工件保护间槽。通过工件保护间槽,避免输送辊轴和输送辊轮过盈配合,输送辊轮能绕输送辊轴自由转动,降低输送辊轮和输送辊轴之间摩擦力,工件输送效果更佳。

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输送辊轮的轴孔内壁与输送辊轴外壁之间还设置有摩擦接触面。通过设置摩擦接触面,当工件摆放在输送辊轮上的时候,工件压紧输送辊轮,令输送辊轮紧贴摩擦接触面,当输送辊轴旋转时产生摩擦力,工件通过摩擦力滑行,实现工件输送。

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摩擦接触面的面积小于所述工件保护间槽的面积。由于摩擦接触面小于工件保护间槽的面积,限制了摩擦力大小,若输送组件的转轴旋转速度不一致时,转速较快的输送辊轮推动工件移动,工件移动时推动转速较慢的输送辊轮旋转,造成速度较慢的输送辊轮与其输送辊轴打滑,工件依然保持均速运输,从而避免工件与输送辊轮打滑造成工件划伤,提高工件输送装置的实用性。

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每一输送组件包括两条或以上相互平行、且按前后顺序排列的所述输送辊轴,每一输送辊轴上套置有多个所述输送辊轮,以使工件压置在输送辊轮上,增加输送辊轮和输送辊轴之间摩擦接触面的摩擦力,从而使驱动装置通过输送辊轴带动输送辊轮旋转,实现工件的输送。通过设置多组输送组件,每组输送组件设置有多个输送辊轮,提高工件运输效率。

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两组或以上的输送组件,每组输送组件上的驱动装置为电机,每一电机带动两条或以上的输送辊轴旋转。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工件摆放在工件输送装置上,工件压紧在输送辊轮上产生摩擦力,同时输送辊轮和输送辊轴也充分接触产生摩擦力,输送辊轴的传动力依次传递给输送辊轮和工件,输送辊轮跟随输送辊轴旋转,输送辊轮旋转带动工件往前移动。由于每组输送组件因传动机构误差、传动电机工况不同等因素,不能完全同步,导致每组输送组件产生的传动力不同,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输送辊轮采用悬挂在输送辊轴上的方式,当每组输送组件传动力不一致时,传动力较大的输送组件带动工件往前移动,工件往前移动时推动另一组传动力较小输送组件的输送辊轮旋转,导致传动力较小的输送组件的输送辊轮旋转速度大于输送辊轴的旋转速度,输送辊轴在输送辊轮内壁打滑,工件依然能保持沿输送组件匀速移动,避免传统工件输送装置因每组输送组件传动力不足而造成工件表面刮花,提高工件输送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玻璃磨边设备示意图。

图2为工件输送装置改进结构示意图。

图3为工件输送装置改进结构的输送组件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结合图1到图3所示,一种工件输送装置改进结构,包括机架1和两组输送组件2,所述两组输送组件2分别为第一输送组件21和第二输送组件22,第一输送组件21和第二输送组件22分别设置在机架1左、右两侧。

所述每一输送组件2包括两条或以上相互平行、且按前后顺序排列的输送辊轴5,每一输送辊轴5上套置有多个输送辊轮4,以及用于连接输送辊轴5的驱动装置3,所述输送辊轴5的外径小于输送辊轮4的轴孔41内径D,输送辊轮4与输送辊轴5之间存有间隙,间隙形成工件保护间槽7,输送辊轮4的轴孔41内壁和输送辊轴5外壁之间还设置有摩擦接触面6,所述摩擦接触面6的面积小于工件保护间槽7的面积。所述驱动装置3为电机,驱动装置3带动每一组输送组件2的输送辊轴5旋转。

工作原理:

当工件输送装置没有摆放工件时,输送辊轮4和输送辊轴5之间的摩擦接触面6产生的摩擦力较少,驱动装置3带动输送辊轴5旋转的传动力难以传递至输送辊轮4上,导致输送辊轮4和输送辊轴5出现打滑现象。

当工件输送装置摆放工件时,工件压置在输送辊轮4上,增加了输送辊轮4和输送辊轴5之间摩擦接触面6的摩擦力,驱动装置3带动输送辊轴5旋转的传动力依次传递给输送辊轮4和工件,实现工件的输送。

由于本工件输送装置2设置有两组输送组件2,每一组输送组件2因传动机构误差、传动电机工况不同等因素,不能完全同步,每组输送组件2产生的传动力不同,导致输送辊轴5的旋转速度不同,承置在输送辊轴5上的输送辊轮4速度也不同。

假设第一输送组件21的输送辊轴5旋转速度较快,第二输送组件22的输送辊轴5旋转速度较慢,第一输送组件21的输送辊轴5带动输送辊轮4快速旋转,第二输送组件22的输送辊轴5带动输送辊轮4慢速旋转。

由于工件坐于第一输送组件21和第二输送组件22上,第一输送组件21的输送辊轮4推动工件快速移动,工件快速移动带动第二输送组件22的输送辊轮4移动,当第二输送组件22的输送辊轮4和输送辊轴5旋转速度不一致时,输送辊轴5外壁与输送辊轮4的轴孔41内壁发生打滑,而工件保持均匀移动,从而避免工件表面产生刮伤,工件依然能保持沿输送组件2匀速移动,避免传统工件输送装置因每组输送组件2传动力不足而造成输送辊轮4和工件表面出现打滑现在,导致工件表面刮花,提高工件输送装置的实用性。

结合图3,本实用新型的工件输送装置可以用于玻璃磨边设备中使用,一种镀膜玻璃的单圆边磨边机,包括玻璃加工平台100,所述玻璃加工平台100的入口处设置有用于输入玻璃的工件输入装置101,玻璃加工平台100的出口处设置有用于输出玻璃的工件输出装置102,所述玻璃加工平台100上设置有用于升降玻璃以及移动玻璃的玻璃缓冲输送装置103、用于纠正玻璃弯曲度的玻璃纠正装置104、用于调整玻璃摆放位置的玻璃位置调整装置105和用于加工玻璃的磨头装置106,所述磨头装置106连接有用于冷却磨轮的冷却装置107和用于回收磨削废渣以及冷却污水的渣水收集装置108。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