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锁包装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72892发布日期:2019-08-07 01:52阅读:432来源:国知局
自锁包装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箱领域,进一步涉及一自锁包装箱。



背景技术:

在物品包装时,比如物流包装,仓储包装等等,人们常常使用较为硬质的纸箱包装物品。其一,纸箱材质轻便,易成型,便于包装及搬运,使得物流派送快递件时更为效率,其二,纸箱一般不会污染被包装的物品,而且不会造成白色污染。

普遍地,现有的纸箱的上下底壁均是由被分别一体连接于四个侧壁的四个小板组成,在搬运或者受外力挤压时,该纸箱的该底壁和该顶壁的中部极易会拱起或者凹陷,使得该纸箱发生明显形变,该内部空间被朝向中间挤压,进而会造成被收纳在该内部空间的该物体受到外力的挤压,而损伤该物体。

在包装时,用户需要进行八次叠合动作才能够包装成型封闭结构的该箱体,然后需要采用胶带,胶水等辅助材料,才能够使该箱体保持在封闭状态,包装工艺辅助,成本较高。

此外,在使用该纸箱包装该物体时,先将该纸箱折成立体形状,以形成该内部空间,在将该物体放入该内部空间后,然后使用胶带将该纸箱的该顶壁和该底壁的封闭,进而防止该物品泄露。但是,在人的正常生活中,采用胶带封装该纸箱,使用者需要采用自备剪刀,裁剪该胶带以完成包装,并且,每包装一个该纸箱,需要做至少两次裁剪动作,包装工艺繁琐,延缓了包装效率。

由于胶带的粘接封闭是不可逆的,使得该纸箱在拆装时即为不易。通常情况下,在拆装时,用户需使用一刀具或者其他辅助工具将该胶带划开,才能够打开该纸箱,取出该物体。但是,多数情况下,由于刀具比较锋利,人们通常不会随身携带的,使得该用户无法在第一时间找到该刀具划开该胶带,或者使用蛮力破坏性地拆开该纸箱,给用户的生活造成困扰。

在物品运输时,户主总是希望被包装的物品在运输时,该纸箱始终处于封闭保密的状态,而没有被他人偷看或者偷盗被包装的物品。然而,现有的纸箱仅仅是由该胶带封闭的,他人能够撕掉该胶带,偷看或者取出该被包装的物品,然后再重新贴上胶带封闭该纸箱,该户主在接收到该纸箱时,是无法明显地发现该纸箱已经被别人打开过的,或者该户主难以无法判断该纸箱是否始终处于保密状态,而没有被他人偷窥,给个人隐私带来隐患。

通常地,胶带或者胶水在受到高温时失去粘接力,使得他人能够在保证该纸箱完好无损地情况下,通过加热该胶带打开该纸箱,偷窥其内部储存的保密文件,然后再次使用相同的胶带将该纸箱封闭,使得户主很难察觉出该纸箱已经被他人打开过,对其内部的该保密文件的保密性就非常的差了。

目前市场中使用的一种拉链包装箱,其中该拉链包装箱的箱盖(其中一个可被打开的面) 具有一一体成型的拉链结构,其中该拉链结构贯穿该箱盖中部的左右,即该拉链结构的两侧均分别延伸至该箱盖的两侧,用户能够操持该拉链结构的一端横向地将该拉链结构整体地从该箱盖上撕掉,使该箱盖被拆成上下两个分离的部分,进而使该箱盖能够被打开。通常情况下,该箱盖的中部被施加两条平行的撕痕以形成该拉链结构,即通过预破坏该箱盖的中部硬度,使得用户能够沿着该撕痕撕下该拉链结构,以拆开该箱盖。可以看出的是,由于该拉链结构贯穿该箱盖的中部,使得该箱盖的中部的强度下降较为明显。在包装时,该拉链包装箱的箱盖中部通常会出现凹陷,可能会损伤内部包装物品,以及影响美观。此外,该箱盖的侧边缘通常采用胶水粘接于该拉链包装箱的侧壁,在受到高温时,该胶水会失去粘接效果,因此保密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自锁包装箱,其适用于封闭包装一物品,且其封装过程简单,易操作,能够增加包装效率,节省人力。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自锁包装箱,其在包装过程中,无需采用任何胶水、胶带等辅助材料即可封装成型立体结构的箱体。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自锁包装箱,其采用纸板和淀粉胶制成,绿色健康,廉价,便于回收。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自锁包装箱,其仅需进行最多四次包装动作即可包装成型该箱体,使包装效率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自锁包装箱,其每个壁均是一体结构,即每个壁的中部不易隆起或者塌陷,提高了抗压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自锁包装箱,其每个壁均能够被单独增加厚度或者增加一部分的厚度,提高被增加厚度的壁的抗变强度,进而能够针对性地提高该壁所能承受的最大作用力,以适应包装运输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自锁包装箱,其能够自锁成封闭状态,而不需要胶带封装,也就无需裁剪胶带,降低了包装工艺,提高包装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自锁包装箱,其具有可拆结构,以方便用户能够手动拆开该自锁包装箱,而不需要使用刀具等辅助工具或者使用蛮力破坏性拆开等。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自锁包装箱,该可拆结构是一次性结构,即该自锁包装箱被拆开后,该可拆结构无法复原,进而保证在包装该物品的过程中,该用户能够辨别该自锁包装箱是否始终处于保密状态,以防止他人偷窥该物品,提高了隐私保密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自锁包装箱,其中该自锁结构便于用户操作形成自锁,加快包装速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自锁包装箱,其不同于传统的拉链包装箱,该自锁包装箱并未贯穿其箱盖,使得该箱盖无法被拆成上下两个分离的部分,以保证该箱盖的抗压硬度,不易凹陷。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自锁包装箱,其包括一被设置在该箱盖的拆件,其中该拆件的两侧均未延伸至该箱盖的两侧,或者该拆件的至少一侧未延伸至该箱盖的侧边。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自锁包装箱,其中该拆件被一体连接于该箱盖,在拆箱时,其中该拆件不会被完全拆离与该箱盖,进而不会造成环境杂乱的现象。

依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自锁包装箱,用于包装以物品,其包括:

一箱体,其中该箱体具有一收纳腔和至少一箱盖,其中所述箱盖被设置可枢转地开合该收纳腔以供包装该物品;和

至少一锁件,其中所述锁件被设置于将所述箱盖的自由端自锁于该箱体的侧壁以维持该收纳腔处于封闭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锁件包括一锁舌和一锁柄,其中所述锁舌被设置于所述箱盖的自由端,其中所述锁件的所述锁柄被设置于与所述箱盖的该自由端相对应的该箱体的第三侧壁的上侧边,其中所述锁舌与所述锁柄被可操作地锁在一起形成自锁。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锁件包括一锁舌和一锁柄,其中所述锁舌被设置于所述箱体的第三侧壁的上侧边,其中所述锁柄被设置于所述箱盖的自由端,其中所述锁舌与所述锁柄被可操作地锁在一起形成自锁。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锁舌包括一舌体和两舌耳,其中所述舌体被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箱盖的自由端,所述两舌耳分别被连接于所述舌体的两侧,并与所述箱盖的自由端形成两间隙,使得该两舌耳可沿所述第一舌体的两侧被枢转并且该两舌耳能够产生自身回复力自然回复。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锁柄包括一柄体,其中该柄体具有一锁孔,其中该锁孔分为一舌体孔和两舌耳孔,其中所述柄体被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第三侧壁的上侧边,其中所述锁孔与该第三侧壁的上侧边相邻,所述两舌耳孔分别被连通于所述舌体孔的左右两侧,其中所述舌体孔与该第三侧壁的上侧边平行,其中所述两舌耳孔分别被倾斜于该舌体孔,其中所述舌体适于被穿过所述舌体孔,所述两舌耳能够被枢转地偏离该舌体平面以分别穿过所述两舌耳孔,在穿过后,所述两舌耳借由自身回复力完成自锁。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还包括至少一拆件,其中该拆件被分别设置在该箱盖,其中该拆件被可操作地拆卸将该箱盖分别与该锁件分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该拆件包括一操作部、一本体和一预拆部,其中该箱盖包括一基板和一连接板,其中该连接板被连接于该锁件,其中该基板被连接于该第一侧壁,其中所述拆件被连接于该连接板和该基板之间,所述本体的两侧被分别连接于该连接板和该基板,其中所述预拆部被设置在所述本体与该连接板和该基板的连接边,该预拆部被可操作地拆开将该本体与该连接板和该基板断开连接,其中所述操作部被可操作地设置在该本体,使得用户可操作该操作部将该本体沿该预拆部拆开以使该连接板与该基板分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本体被设置在该箱盖的近中部成对称结构,或者所述本体自该箱盖的近中部延伸至该箱盖的一侧边。

一锁件,其中锁件适于被设置在一箱体形成自锁,其包括:

一锁舌;和

一锁柄,其中所述锁舌适于被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箱体的一壁,其中所述锁柄包括一柄体,其中该柄体具有一锁孔,其中所述柄体适于被可枢转地连接于该箱体的另一壁,其中所述锁舌被可操作地在弯折状态下插入所述锁柄的所述锁孔,并借由自身回复力回复以阻止该锁舌被拔出该锁孔,进而使该箱体的两个壁被锁在一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锁舌包括一舌体和两舌耳,所述两舌耳分别被连接于所述舌体的两侧,其中所述舌耳被可操作地枢转于所述第一舌体的两侧并产生回复力,其中所述锁柄包括一柄体,其中该柄体具有一锁孔,其中该锁孔分为一舌体孔和两舌耳孔,所述两舌耳孔分别被连通于所述舌体孔的左右两侧,其中所述舌体适于被穿过所述舌体孔,其中所述两舌耳被枢转地偏离该舌体平面以分别穿过所述两舌耳孔,在穿过后,所述两舌耳自然回复以完成自锁。

附图说明

图1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自锁包装箱的平面展开图。

图1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自锁包装箱的上下两箱盖未封闭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自锁包装箱的下箱盖包装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自锁包装箱的锁件的多种不同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自锁包装箱的第二锁件形成自锁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自锁包装箱的下箱盖被封闭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自锁包装箱的上箱盖未封闭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自锁包装箱的上下两箱盖均被封闭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自锁包装箱的拆件被拆开的立体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变形实施例的自锁包装箱的平面展开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变形实施例的自锁包装箱的平面展开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变形实施例的自锁包装箱的下箱盖的包装立体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变形实施例的自锁包装箱的平面展开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变形实施例的自锁包装箱的下箱盖的包装立体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变形实施例的自锁包装箱的第二锁件形成自锁的立体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变形实施例的自锁包装箱的第二锁件完成自锁的立体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变形实施例的自锁包装箱的平面展开示意图。

图1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变形实施例的自锁包装箱的平面展开示意图。

图1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变形实施例的自锁包装箱的立体示意图。

图1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变形实施例的自锁包装箱的平面展开示意图。

图2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变形实施例的自锁包装箱的立体包装示意图。

图2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七变形实施例的自锁包装箱的拆件两侧未延伸到箱盖边缘的平面展开示意图。

图2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七变形实施例的自锁包装箱的拆件的一侧延伸到箱盖边缘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平面展开示意图。

图2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七变形实施例的自锁包装箱的拆件两侧未延伸到箱盖边缘的立体示意图。

图2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七变形实施例的自锁包装箱的拆件的一侧延伸到箱盖边缘的立体示意图。

图2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七变形实施例的一贴条被部分覆盖在自锁包装箱的拆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八变形实施例的自锁包装箱的平面展开示意图。

图2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八变形实施例的自锁包装箱的立体包装示意图。

图2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九变形实施例的自锁包装箱的平面展开示意图。

图2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九变形实施例的自锁包装箱的立体示意图。

图3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十变形实施例的自锁包装箱的平面展开示意图。

图3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一变形实施例的自锁包装箱的平面展开示意图。

图3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一变形实施例的自锁包装箱的锁孔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平面展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自锁包装箱,在包装一物品时,其能够自锁成封闭状态,而不需要采用胶带封装,进而无需裁剪胶带的工艺,提高了包装效率,节省人力。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及的封装过程是指将该物品封闭包装于一封闭结构的包装箱内的过程,其中该包装箱可以是透气的,也可以是密闭的。该包装箱一般具有至少一可被操作开合的开口用于填装该物品,该封装过程是保持该开口始终封闭状态,无法自然打开,使得整个运输或者仓储过程中,该物品始终不会漏出,即在被封装后,该物品无法从该包装箱内漏出。当然,在封装状态下,该物品的尺寸(或者是处于压缩状态的尺寸)不能大于该包装箱的内部空间尺寸。

如图1A至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自锁包装箱,其包括一箱体10和两锁件 20(分为第一锁件21和第二锁件22),其中该箱体10具有四侧壁11(分为第一侧壁111、第二侧壁112、第三侧壁113和第四侧壁114)和上下两箱盖12(分为上箱盖121和下箱盖 122),其中该四侧壁11首尾相连地围成一收纳腔13和上下两开口(上开口131和下开口 132)。所述上箱盖121被设置可枢转地于所述第一侧壁111的上侧边1111以开合该收纳腔 13的该上开口131,其中所述下箱盖122被设置可枢转于所述第一侧壁111的下侧边1112 以开合该收纳腔13的该下开口132,以便于包装该物品。所述第一锁件21被设置于将所述上箱盖121的自由端自锁于该箱体10的该第三侧壁113的上侧边1131以封闭该上开口131,其中所述第二锁件22被设置于将所述下箱盖122的自由端自锁于该箱体10的所述第三侧壁 113的下侧边1132以封闭该下开口132,进而封装该物品。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2所示,所述箱体10是一长方体箱子,其中所述第一侧壁111、所述第二侧壁112、所述第三侧壁113和所述第四侧壁114依次同方向一体可弯折地连接以围成一方形筒,其中该上开口131和该下开口132是该方形筒的上下两开口,其中所述第一侧壁111的首端和所述第四侧壁114的尾端采用胶水或者胶带粘接,或者是缝接、卡接等,以使该方形筒固定成型。所述上箱盖121和所述下箱盖122分别被一体可枢转地连接于该第一侧壁111的上下两侧边,使得该上箱盖121恰好能够沿所述第一侧壁111的上侧边被枢转地封闭该上开口131,该下箱盖122恰好能够沿所述第一侧壁111的下侧边被枢转地封闭该下开口132。

优选地,所述第四侧壁114的尾端具有可枢转地一体相连的一连接件1141,在该第四侧壁114被围至该第一侧壁111的首端时,该连接件1141被胶水粘接或者缝接于该第一侧壁111,其中该连接件1141与该第一侧壁111重合,使得该第四侧壁114与该第一侧壁111 能够无缝连接在一起,使得该箱体10的侧壁被封闭,防止物品泄露。

所述锁件20的所述第一锁件21被设置在该上箱盖121的自由端和该第三侧壁113的上侧边1131之间,当所述上箱盖121被枢转至封闭该上开口131,即该上箱盖121的自由端被枢转地置于该第三侧壁113的上侧边1131时,所述锁件20的所述第一锁件21能够被用户操作地形成自锁,使得该上箱盖121的自由端被固定于该第三侧壁113的上侧边1131,使该上开口131始终处于被封闭状态。相应地,所述锁件20的所述第二锁件22被设置在该下箱盖122的自由端和该第三侧壁113的下侧边之间,当所述上箱盖121被枢转至封闭该下开口132,即该下箱盖122的自由端被枢转地置于该第三侧壁113的下侧边1132时,所述第二锁件22能够被用户操作地形成自锁,使得该下箱盖122的自由端被固定于该第三侧壁 113的下侧壁1132,使该下开口132始终处于被封闭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该箱体10的该四侧壁11和该上下两箱盖12均可由具有一定厚度的纸质材料制成如纸板、蜂窝纸板或者纸板和纸张混合等,以提供一定的硬度,能够被固定成立体形状,以供包装该物品,且不会造成白色污染,和保证该物品安全。在未成型之前,该箱体10的该四侧壁11和该上下两箱盖12能够被处于同一平面状态,进而能够层状堆叠,减小占用空间。当然,该箱体10也可以由塑胶、树脂气柱、纸板或布制品等一或多种材料混合制成。

如图1A、1B和图2所示,优选地,所述第一锁件21包括一第一锁舌211和一第一锁柄212,其中所述第一锁件21的所述第一锁舌211被设置于所述上箱盖121的自由端,其中所述第一锁件21的所述第一锁柄212被设置于与所述上箱盖121的该自由端相邻的该第三侧壁113的上侧边1131,其中所述第一锁舌211与所述第一锁柄212被可操作地锁在一起形成自锁。也就是说,当所述第一锁舌211与所述第一锁柄212被用户操作地锁在一起后,该第一锁舌211和该第一锁柄212形成一自锁结构,在该自锁结构状态,该上箱盖121的自由端被保持在与该第三侧壁113的该侧边1131固定在一起以封闭该上开口131,使得该上箱盖121无法被枢转,进而使该上开口131始终处于被关闭状态。

相应地,所述第二锁件22包括一第二锁舌221和一第二锁柄222,其中所述第二锁件 22的所述第二锁舌221被设置于所述下箱盖122的自由端,其中所述第二锁件22的所述第二锁柄222被设置于与所述下箱盖122的该自由端相邻的该第三侧壁113的下侧边1132,其中所述第二锁舌221与所述第二锁柄222被可操作地锁在一起形成自锁。也就是说,当所述第二锁舌221与所述第二锁柄222被用户操作地锁在一起后,该第二锁舌221和该第二锁柄222形成一自锁结构,在该自锁结构状态,该下箱盖122的自由端被保持在与该第三侧壁 113的该侧边1132固定在一起以封闭该下开口132,使得该下箱盖122无法被枢转,进而使该下开口132始终处于被关闭状态。

可以看出的是,在未包装该物品前,所述第一锁件21的所述第一锁舌211和所述第一锁柄212未被锁在一起,即所述上箱盖121可被枢转至与该第三侧壁113处于同一平面,其中所述第二锁件22的所述第二锁舌221和所述第二锁柄222未被锁在一起,即所述下箱盖 122可被枢转至与该第三侧壁113处于同一平面。此时,所述第一侧壁111、所述第二侧壁 112、所述第三侧壁113和所述第四侧壁114可被折在同一平面,使得该箱体10处于平面状态,进而减小仓储占用空间。

在用户包装该物品时,用户先将所述第一侧壁111、所述第二侧壁112、所述第三侧壁 113和所述第四侧壁114预折成立体状态以形成该收纳腔13收纳该物品,其中所述第四侧壁114的所述连接件1141被胶水粘接于所述第一侧壁111,其中所述第一锁件21和所述第二锁件22均可分别由用户操作地形成该自锁结构,使该上箱盖121的自由端被固定于该第三侧壁113的侧边1131以封闭该箱体10的该上开口131和该下箱盖122的自由端被固定于该第三侧壁113的另一侧边1132以封闭该下开口132,并且保持该收纳腔13始终处于封闭状态,同时使该箱体10被保持固定在该立体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在包装完成后,该自锁包装箱维持在该立体结构,其中该自锁包装箱的该箱体10的该四侧壁11和该上下两箱盖12均是一体结构,即该自锁包装箱的每个壁的中部均没有缝隙,使得该箱体10的每个壁的抗压强度可以保持一致,进而在搬运或者受到外力挤压时,使得任何一壁的中部均不易拱起或者凹陷,不易发生变形,进而保护该物品。

需要指出的是,该连接件1141采用淀粉胶粘接于所述第一侧壁111,使得该自锁包装箱几乎做到完全绿色化包装,无任何其他的化学胶水或者胶带等,减少了污染,保证了环境绿色健康。当然,该连接件1141也可以是缝接或者卡接于该第一侧壁111,也可起到固定连接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锁件20也是由纸质材料制成,其具有一定的厚度,以提供一定的自身回复力,也就是说,当该锁件20受到一定作用力发生形变如偏离平面时,其能够自然回复到原先的平面。当然,该锁件20也可以是由韧性材料和纸质材料混合制成或者纸质材料中穿插韧性材料而制成,以提高自身回复力。

优选地,所述第一锁舌211包括一第一舌体2111和两第一舌耳2112、2113(左舌耳2112 和右舌耳2113),其中所述第一舌体2111被一体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上箱盖121的自由端,所述两第一舌耳2112、2113分别被一体连接于所述第一舌体2111的两侧,并与所述上箱盖 121的自由端形成两间隙2114、2115(左间隙2114和右间隙2115),使得该两舌耳2112、 2113可沿所述第一舌体2111的两侧被枢转至与该上箱盖121的平面错位,并且该两舌耳 2112、2113能够由自身的回复力,回复到与该上箱盖121同一平面位置。

所述第一锁柄212包括一第一柄体2121,其中该第一柄体2121具有一第一锁孔2122,其中该第一锁孔2122分为一第一舌体孔21221和两第一舌耳孔21222、21223(左舌耳孔 21222和右舌耳孔21223),其中所述第一柄体2121被一体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第三侧壁113 的上侧边1131,其中所述第一锁孔2122与该第三侧壁113的上侧边1131相邻。所述两第一舌耳孔21222、21223分别被一体连通于所述第一舌体孔21221的左右两侧,其中所述第一舌体孔21221与该第三侧壁113的上侧边1131平行,其中所述两第一舌耳孔21222、21223 分别被倾斜于该第一舌体孔21221,即不在同一直线上,其倾斜角度为A。

如图3所示,可以理解的是,由于不同纸张的材质、尺寸或者厚度不同,使得该第一锁柄212和该第一锁舌211的尺寸厚度也不同,该两第一舌耳2112/2113的弹性或者韧性可被选择地设置为指定大小,通常情况下,其弯曲程度越大,其产生的自身回复力也越大。也就是说,该两第一舌耳孔21222/21223倾斜于该第一舌体孔21221的倾斜角度A可以被设置在 0至180°范围内。当该两第一舌耳2112、2113的弹性较小时,可将该倾斜角度A设置地较大,使得该两第一舌耳2112/2113被弯曲较大程度下才能够保证该第一锁舌211被插入该两第一锁孔2122,在插入后,该两第一舌耳2112/2113能够产生足够的自身回复力回复到使该第一锁舌211被所述第一锁柄212卡在而无法被拔出。

需要指出的是,当该倾斜角度为180°时,该两第一舌耳孔21222/21223被重合于所述第一舌体孔21221的两端,该两第一舌耳2112/2113需被弯折180°贴合于该第一舌体2111 才能够被插入该第一锁孔2122并自然回复形成自锁。即该第一舌体孔21221的长度与该第一舌体2111的长度相等,其中该第一舌体孔21221的孔宽略大于或等于该第一舌体2111的两倍厚度,使得该第一锁舌211能够被顺利地插入该第一锁孔212,以完成自锁。

当该上箱盖121的自由端被枢转至该第三侧壁113的上侧边1131,即封闭该上开口131 时,该第一锁舌211与该第一锁柄212恰好互相垂直接触,其中所述第一舌体2111恰好能够被穿过所述第一舌体孔21221,所述两第一舌耳2112、2113恰好能够被枢转地偏离该第一舌体2111平面以分别穿过所述两第一舌耳孔21222、21223(其偏离角度与所述倾斜角度一致为A)。在穿过后,该第一柄体2121的厚度恰好允许被置于该两间隙2114、2115,使得该第一柄体2121不会阻碍该两第一舌耳2112、2113回复到与该第一舌体2111同一平面位置,进而该两第一舌耳2112、2113被卡在所述第一柄体2121的内侧,使得该第一锁舌 211无法从该第一锁孔2122拔出,进而形成自锁结构,使得该箱体10的该上箱盖121保持在封闭状态。

换句话说,在包装时,用户可将该两第一舌耳2112、2113枢转至与该第一舌体2111平面偏离角度A与该第一锁孔2122的形状相对应,恰好使该第一锁舌211能够被穿过该第一锁孔2122。在穿过后,该用户撤去在该两第一舌耳2112、2113的作用力,由于该两间隙2114、2115的宽度恰好能够容置该第一柄体2121,使得该两第一舌耳2112、2113能够由自身回复力回复到与该第一舌体2111同一平面位置,此时该第一柄体2121被卡在该间隙2114、2115,使得该第一锁舌21无法从该第一锁孔2122拔出,以完成自锁。

本实用新型提供该自锁包装箱的包装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001、围成该箱体10,其中该箱体10具有四侧壁11和该上下两箱盖12,并形成该收纳腔13,其中所述箱盖12被设置可枢转地开合该收纳腔13以供包装该物品;和

002、被设置于所述箱盖12的自由端的该第一锁舌被锁于被设置于与所述箱盖的该自由端相邻的侧壁边的该第一锁柄以形成自锁。

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一锁孔2122的宽度略微大于所述第一锁舌211的厚度,所述第一舌体孔21221的长度与该第一舌体2111的长度一致,所述两第一舌耳孔21222、21223分别与该两第一舌耳的长度一致,进而使得该第一锁舌211恰好能够被穿过该第一锁孔2122。所述两间隙2114、2115的宽度略微大于该第一柄体2121的厚度,使得该第一柄体2121能够被相对移动并保持在该两间隙2114、2115,进而阻挡该两第一舌耳2112、2113被拔出。

相应地,根据不同纸张的尺寸、厚度或者韧性的不同,或者所述两舌耳和两舌孔的尺寸或者厚度的不同,所述两间隙2114、2115的宽度或者长度也可以做出相应地调整,以保证该两舌耳能够恰好地由自身回复力在该两间隙内移动,以完成自锁。

如图3至5所示,同样地,所述第二锁舌221包括一第二舌体2211和两第二舌耳2212、 2213(左舌耳2212和右舌耳2213),其中所述第二舌体2211被一体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下箱盖122的自由端,所述两第二舌耳2212、2213分别被一体连接于所述第二舌体2211的两侧,并与所述下箱盖122的自由端形成两间隙2214、2215(左间隙2214和右间隙2215),使得该两第二舌耳2212、2213可沿所述第二舌体2211的两侧被枢转至与该下箱盖122的平面错位,并且该两第二舌耳2212、2213能够由自身的回复力,回复到与该下箱盖122同一平面位置。

所述第二锁柄222包括一第二柄体2221,其中该第二柄体2221具有一第二锁孔2222,其中该第二锁孔2222分为一第二舌体孔22221和两第二舌耳孔22222、22223(左舌耳孔22222和右舌耳孔22223),其中所述第二柄体2221被一体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第三侧壁113 的下侧边1132,其中所述第二锁孔2222与该第三侧壁113的上侧边1132相邻。所述两第二舌耳孔22222、22223分别被一体连通于所述第二舌体孔22221的左右两侧,其中所述第二舌体孔22221与该第三侧壁113的下侧边1132平行,其中所述两第二舌耳孔22222、22223 分别被倾斜于该第二舌体孔22221,即不在同一直线上。

在包装时,该第二锁舌221恰好能够被穿过该第二锁孔2222,然后借由自身的回复力,使得该第二柄体2221阻挡该第二锁舌221无法被拔出,进而形成自锁结构,以保持该下箱盖132始终处于封闭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二锁舌221和该第二锁柄222的自锁结构/方法与该第一锁舌211 和该第一锁柄212的自锁结构/法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值得一提的是,该箱体10和该锁件20均是由纸质材料制成,在包装前,该箱体10和该锁件20均可处于同一平面状态,在包装时,经预折该箱体10成立体状态,由用户操作所述锁件20形成该自锁结构封闭该箱体10,使该箱体10维持在立体封闭状态,以封装该物品。也就是说,在包装该物品时,用户可手动的操作该锁件20形成该自锁结构完成封装,而不需要胶带封装,也就无需刀具裁剪胶带,降低了包装工艺,提高包装效率。

优选地,所述第一锁舌211的该两第一舌耳2112、2113和所述第二锁舌221的所述两第二舌耳2212、2213均被设置为一类三角形结构,其中该舌耳2112、2113、2212、2213的外边缘是该三角形的斜边2116、2216。在该锁舌211、212被插入该锁孔2122、2222时,该斜边2116、2216恰好能够分别沿着该锁孔2122、2222的该舌耳孔滑动,借由该锁舌211、 212的韧性,使得该舌耳2112、2113、2212、2213能够逐渐地完全被滑动地穿过该锁孔2122、 2222,进而完成自锁。也就是说,用户可直接将该锁舌211、221对准该锁孔2122、2222 插入,而不需手动弯折该舌耳2112、2113、2212、2213,其中该锁舌211、221的该斜边2116、 2216能够由自身的韧性沿着该舌耳孔逐渐弯曲插入直至完全插入该锁孔,完成自锁。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锁舌211的该两第一舌耳2112、2113和所述第二锁舌221的所述两第二舌耳2212、2213也可以说是被实施为梯形、方形、扇形或者不规则四边形结构,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锁舌211的该两第一舌耳2112、2113和所述第二锁舌221的所述两第二舌耳2212、2213的长度或者宽度不做限制,仅需完成上述的自锁即可。

值得一提的是,该第一舌耳2112、2113与该第一舌体2111的连接处(即弯折处)分别设有一第一折痕2117,使得该第一舌耳2112、2113能够被弯折至贴着该第一舌体2111的内侧。同样地,该第二舌耳2212、2213与该第二舌体2211的连接处(即弯折处)分别设有一第二折痕2217,使得该第二舌耳2212、2213能够被较容易地弯折至贴着该第二舌体2211 的内侧,进而便于用户的操作,增加封装效率。

在该包装方法的步骤002中,其详细地被实施为,0021、弯曲该第一舌耳2112/2113,将该第一锁舌211插入该第一锁孔2122,该第一舌耳2112/2113回复与该第一舌体2111同一平面位置,0022、弯曲该第二舌耳2211,将该第二锁舌插入该第二锁孔,该第二舌耳回复与该第二舌体同一平面位置。

如图6至8所示,在本实施例,所述自锁包装箱还包括一拆件30,其中该拆件30是一可被操作地拆开该自锁包装箱的可拆结构,其中该拆件30被设置在该上箱盖121,并位于该第一锁舌211的下侧,其中该拆件30可被用户操作地拆卸将该上箱盖121与该第一锁舌 211分离,即该锁件20被分离于该上箱盖121,使得该上箱盖121的自由端与该第三侧壁 113分开,进而用户可将该上箱盖121枢转地掀开,以打开该上开口131,取出该物品。

该拆件30包括一操作部31、一本体32和一预拆部33,其中该上箱盖121包括一基板 1211和一连接板1212,其中该连接板1212被一体地连接于该第一锁件20的该第一锁舌211 的该第一舌体2111,其中该基板1211被一体地连接于该第一侧壁111,其中所述拆件30被一体地连接于该连接板1212和该基板1211之间。所述本体32的两侧被分别一体连接于该连接板1212和该基板1211,其中所述预拆部33被设置在所述本体32与该连接板1212和该基板1211的连接边,该预拆部33可被操作地拆开该本体32以将该连接板1212和该基板 1211断开连接,其中所述操作部32被可操作地设置在该本体32,使得用户可操作该操作部 32将该本体32沿该预拆部33拆开以将该连接板1212和该基板1211断开连接,进而使该连接板1212与该基板1211分离,使得该基板1211能够被枢转打开该上开口。

如图8所示,优选地,所述操作部31被设置为一由该本体32形成的通孔,以供用户能够将手指插入该操作部31,将该本体32沿该预拆部33向该上箱盖121外侧被撕开。优选地,该操作部31位于该本体32的中间,该本体32具有两操作端321、322,该两操作端321、 322自由延伸在该通孔中,使得用户能够操作该操作端321、322施加一向外的作用力将该本体32沿该预拆部33向两侧拆开。可以看出的是,用户施加的该作用力可以是朝向该箱体 10的该上箱盖121外侧的,使得该拆件30的该本体32被撕开至该箱体10的该上箱盖121 的外侧,而不会朝向该箱体10的内侧,使得该本体32能够被完全地拆离,同时该用户的手指也不会伸入该收纳腔,或者戳到该物品。

该预拆部33包括两本体预拆线331、332和两板体预拆线333、334,其中所述两本体预拆线331、332被分别平行地设置在该本体32的两侧边,与该上箱盖121的上边缘平行且距有一定距离,以被可操作地将该本体32的两侧与该基板1211和该连接板1212分开。所述两板体预拆线333、334被设置在所述连接板1212和所述基板1211之间,分别自所述本体预拆线331的两侧垂直延伸至所述上箱盖121的上边缘,使得该连接板1212与该基板1211 能够被完全分离。

需要指出的是,该本体32的长度与该连接板1212的长度相等,该本体32的长度略长于该第一舌体2111的长度,使得该板体预拆线333、334被延伸至该第一舌体2111的两侧,而不破坏该第一舌体2111的结构。

当然,该本体32也可以是短于该第一舌体2111的长度,该连接板1212是一梯形结构,其中该板体预拆线333、334自该本体32的两侧倾斜地延伸至该第一舌体2111的两侧。

值得一提的是,该两本体预拆线331、332是一组间断地类平行凹陷线,其可以是类车轮印形状,使得该本体32能够沿该两本体预拆线331、332逐渐地被拆开,直至到该本体预拆线311、332的两侧边缘,即到达该两板体预拆线333、334。该两板体预拆线333、334 均是一条间断的凹陷线,其类似于虚线形状,使得该连接板1212与该板体1211之间的连接强度降低,当用户将该本体拆开后,可操作地将该连接板1212沿该两板体预拆线333、334 完全拆离于该板体1211,进而使该板体1211能够被枢转地掀开,以打开该上开口131.

在制造工艺中,可由一压具在该上箱盖121的自由端的下侧一定距离位置模压形成该两本体预拆线331、332以形成该本体32,其中该本体32的中间位置被打通形成该操作部31,其中该两本体预拆拆线331、332的两侧垂直的模压形成该两板体预拆线333、334,进而形成该连接板1212,且使该连接板1212的两侧与该板体1211的连接强度降低,易于被拆开。

如图1A所示,在制造工艺中,可采用模具平面压制纸板原材料,可流水化生产平面状态的该自锁包装箱,提高的制造速率及简便性。

可以看出的是,该预拆部33是一次性拆开结构,即沿该两本体预拆线331、332和该两板体预拆线333、334拆开该上箱盖121后,该预拆部33无法回复到原先结构。换句话说,该自锁包装箱被拆开后,该拆件30无法复原,即该自锁包装箱无法再次封装,进而保证在包装该物品的过程中,该用户能够辨别该自锁包装箱是否始终处于保密状态,以防止他人偷窥该物品,提高了隐私保密性。

也就是说,当使用蛮力将该上箱盖121强行打开时,该两第一舌耳2112/2113或者该第一柄体2121中的任意一个、两个或者全部就会被拉断,而无法复原,使得用户能够很轻易辨别出内部物品是否被盗或者被偷看等。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自锁包装箱还包括一组加强件40,其中该加强件40被设置于贴着该箱体10的内壁,以使该自锁包装箱的壁增加一层或者两层厚度,以增加抗压强度。

如图1A和1B所示,优选地,所述加强件40包括一上壁加强件41、一下壁加强件42和一下壁保护件43,其中所述上壁加强件41用于增加该上箱盖121的一层厚度,其中所述下壁加强件42和该下壁保护件43用于增加该下箱盖122的两层厚度,以使该自锁包装箱的该上下两箱盖12的抗压强度均被提高。

所述上壁加强件41包括两上壁半件411、412,其中一上壁半件411被一体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第二侧壁112的上侧边,另一上壁半件412被一体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第四侧壁 114的上侧边。在包装时,所述两上壁半件411、412分别随着该第二侧壁112和该第四侧壁114被枢转至贴着所述上箱盖121的内侧以增加该上箱盖121的厚度,提高抗压强度。优选地,所述两上壁半件411、412为轴对称结构,使得该上壁加强件41的面积能够近视覆盖该上箱盖121的内侧。其中所述两上壁半件411、412的宽度略窄于该上箱盖121的宽度,使得该上壁加强件41在该第一锁件21的位置预留一第一空隙413,以保证该第一锁舌211 能够穿过该第一锁孔2122和该空隙413,而不会被该上壁加强件41阻挡。

同样地,所述下壁加强件42包括两下壁半件421、422,其中一该下壁半件421被一体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第二侧壁112的下侧边,另一该上壁半件422被一体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第四侧壁114的下侧边。在包装时,所述两下壁半件421、422分别随着该第二侧壁112 和该第四侧壁114被枢转至贴着所述下箱盖122的内侧以增加该下箱盖122的厚度,提高抗压强度。优选地,所述两下壁半件421、422为轴对称结构,使得该下壁加强件42的面积能够近视覆盖该下箱盖122的内侧。其中所述两下壁半件421、422的宽度略窄于该下箱盖122 的宽度,使得该下壁加强件42在该第二锁件22的位置预留一第二空隙423,以保证该第二锁舌221能够穿过该第二锁孔2222和该空隙423,而不会被该下壁加强件42阻挡。

在包装时,该上壁加强件41和该下壁加强件42分别被置于该上箱盖121和该下箱盖 122的内侧,借由被收纳于该收纳腔13的该物品,使得该上壁加强件41被夹持在该物品和该上箱盖41之间,该下壁加强件42被夹持在该物品和该下箱盖42之间,以提供抗压强度。

在拆装时,当用户拆开该拆件30,掀开该上箱盖121时,该空隙423使得该上壁半件 421/422的侧壁暴露,用户能够操持该上壁半件421/422的侧壁将该上壁半件421/422掀开,进而完全地敞开该收纳腔13,以方便取出该物品。

值得一提的是,制造该自锁包装箱的纸板厚度可以是更多层厚度或者其他尺寸,以增加该纸板的韧性或者弹性。优选地,该第一锁柄212的长度与该第三侧壁113的长度一致,该第一锁柄212的宽度略大于该上壁加强件41形成的该空隙413的宽度,使得该第一锁柄212 能够完全覆盖该空隙413。也就是说,在包装时,该上壁加强件41被置于该第一锁柄212 和该上箱盖121的内侧,该第一锁柄212将该上壁加强件41形成的该空隙413遮住,使得人体的手指无法从外界插入该空隙413,防止了他人从该空隙413抠动被包装的该物品,或者损坏该箱体。相同地,该第二锁柄222的长度与该第三侧壁113的长度一致,宽度略大于该下壁半件42形成的该空隙423的宽度,以在包装时能够完全遮挡该空隙423。

所述下壁保护件43被一体连接于所述第二锁件22的所述第二锁柄222的自由端,或者说该下壁保护件43是该第二锁柄222被增加面积的一体延伸结构,该下壁保护件43是被一体连接于该第三侧壁113的下侧边1131,其中该下壁保护件43用于贴着该下箱盖122的内侧,以再次增加该自锁包装箱下壁的一层厚度,其中该下壁保护件43的面积与该下箱盖122 的面积近视相等。在包装时,该下壁保护件43随着该第二锁柄222被枢转地贴着该下箱盖 122的内侧,其中该下壁保护件43被置于该下壁加强件42和该下箱盖122之间,即该自锁包装箱的下壁被实施为三层厚度的纸板。

可以理解的是,在包装时,先将该下壁加强件42的该下壁半件421/422枢转地合在该下开口132,然后将该下壁保护件43枢转地覆盖在该下壁加强件42上,最后将该下箱盖122 枢转地合在该下壁保护件43上,并将所述第二锁舌221插入该第二锁孔2222形成自锁,进而完成该下开口132的封装。其中,该下壁保护件43能够整体地覆盖该下壁加强件42,进而能够完全遮挡该空隙423,防止他人用手指或者其他物体从该下箱盖122的侧面插入该空隙423,进而防盗。

另外提出一点,在包装时,可先将该下壁加强件43枢转地合在该下开口132,然后将该下壁加强件42的该下壁半件421/422枢转地覆盖在该下壁保护件43上,此时,该空隙423 恰好使得该第二锁柄222未被该下壁加强件42遮挡,然后将该下箱盖122枢转地合在该下壁加强件42上,并将该第二锁舌221插入该第二锁孔2222形成自锁,进而完成该下开口 132的封装。可以看出,该空隙423位于该下箱盖122的自由端的两侧的下方,使得该下箱盖122的自由端的两侧不会翘起,进而防止刮到外界物体,和增加美观。

如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变形实施例的自锁包装箱,其包括一箱体10A和两锁件 20A(分为第一锁件21A和第二锁件22A),其中该箱体10A具有四侧壁11A(分为第一侧壁111A、第二侧壁112A、第三侧壁113A和第四侧壁114A)和上下两箱盖12A(分为上箱盖121A和下箱盖122A),其中该四侧壁11A首尾相连地围成一收纳腔13和上下两开口(上开口131和下开口132)。所述上箱盖121A被设置可枢转地于所述第一侧壁111A的上侧边 1111A以开合该收纳腔13的该上开口131,其中所述下箱盖122A被设置可枢转于所述第三侧壁113A的下侧边1132A以开合该收纳腔13A的该下开口132A,以便于包装该物品。所述第一锁件21A被设置于将所述上箱盖121A的自由端自锁于该箱体10A的该第三侧壁 113A的上侧边1131A以封闭该上开口131,其中所述第二锁件22A被设置于将所述下箱盖 122A的自由端自锁于该箱体10A的所述第一侧壁113A的下侧边1112A以封闭该下开口132,进而封装该物品。

所述第四侧壁114A的尾端具有可枢转地一体相连的一连接件1141A,其中该第四侧壁 114A与该第一侧壁111A被淀粉胶粘接在一起,使得该箱体10A的侧壁被封闭。

所述锁件20A的所述第一锁件21A被设置在该上箱盖121A的自由端和该第三侧壁 113A的上侧边1131A之间,当所述上箱盖121A被枢转至封闭该上开口131A,即该上箱盖 121A的自由端被枢转地置于该第三侧壁113A的上侧边1131A时,所述锁件20A的所述第一锁件21A能够被用户操作地形成自锁,使得该上箱盖121A的自由端被固定于该第三侧壁 113A的上侧边1131A,使该上开口131始终处于被封闭状态。相应地,所述锁件20A的所述第二锁件22A被设置在该下箱盖122A的自由端和该第一侧壁111A的下侧边1112A之间,当所述下箱盖122A被枢转至封闭该下开口132,即该下箱盖122A的自由端被枢转地置于该第一侧壁111A的下侧边1112A时,所述第二锁件22A能够被用户操作地形成自锁,使得该下箱盖122A的自由端被固定于该第一侧壁113A的下侧壁1112A,使该下开口132始终处于被封闭状态。

所述第一锁件21A包括一第一锁舌211A和一第一锁柄212A,其中所述第一锁件21A 的所述第一锁舌211A被设置于所述上箱盖12A1的自由端,其中所述第一锁件21A的所述第一锁柄212A被设置于与所述上箱盖121A的该自由端相邻的该第三侧壁113A的上侧边 1131A,其中所述第一锁舌211A与所述第一锁柄212A被可操作地锁在一起形成自锁。

相应地,所述第二锁件22A包括一第二锁舌221A和一第二锁柄222A,其中所述第二锁件22A的所述第二锁舌22A1被设置于所述下箱盖122A的自由端,其中所述第二锁件22A 的所述第二锁柄222A被设置于与所述下箱盖122A的该自由端相邻的该第一侧壁111A的下侧边1112A,其中所述第二锁舌221A与所述第二锁柄222A被可操作地锁在一起形成自锁。在该自锁结构状态,该下箱盖122A的自由端被保持在与该第一侧壁111A的下侧边 1112A固定在一起以封闭该下开口132,使得该下箱盖122A无法被枢转,进而使该下开口 132始终处于被关闭状态。

在用户包装该物品时,用户先将所述第一侧壁111A、所述第二侧壁112A、所述第三侧壁113A和所述第四侧壁114A预折成立体状态以形成该收纳腔13收纳该物品,其中所述第四侧壁114A的所述连接件1141A被淀粉胶粘接于所述第一侧壁111A,其中所述第一锁件 21A和所述第二锁件22A均可分别由用户操作地形成该自锁结构,使该上箱盖121A的自由端被固定于该第三侧壁113A的侧边1131A以封闭该箱体10的该上开口131A和该下箱盖 122A的自由端被固定于该第一侧壁111A的下侧边1112A以封闭该下开口132,并且保持该收纳腔13始终处于封闭状态,同时使该箱体10A被保持固定在该立体状态。

在本变形实施例中,该第二锁舌221和该第二锁柄222的自锁结构/方法与该第一锁舌 211和该第一锁柄212的自锁结构/法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在本实施例,所述自锁包装箱还包括一拆件30A,其中该拆件30A是一可被操作地拆开该自锁包装箱的可拆结构,其中该拆件30A被设置在该上箱盖121A,并位于该第一锁舌 211A的下侧,其中该拆件30A可被用户操作地拆开将该上箱盖121A与该第一锁舌211A分离,即该锁件2A0被分离于该上箱盖121A,使得该上箱盖121A的自由端与该第三侧壁113A 分开,进而用户可将该上箱盖121A枢转地掀开,以打开该上开口131A,取出该物品。

该拆件30A包括一操作部31A、一本体32A和一预拆部33A,其中该上箱盖121A包括一基板1211A和一连接板1212A,其设置和操作方式与本优选实施例一致,在此不做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自锁包装箱还包括一组加强件40A,其中该加强件40A被设置于贴着该箱体10A的内壁,以使该自锁包装箱的壁增加一层或者两层厚度,以增加抗压强度。

所述加强件40A包括一上壁加强件41A、一下壁加强件42A和一下壁保护件43A,其中所述上壁加强件41A用于增加该上箱盖121A的一层厚度,其中所述下壁加强件42A和该下壁保护件43A用于增加该下箱盖122A的两层厚度,以使该自锁包装箱的该上下两箱盖 12A的抗压强度均被提高。

如图10至1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变形实施例的自锁包装箱,其包括一箱体10B和一锁件20B,其中该箱体10B具有四侧壁11B(分为第一侧壁111B、第二侧壁112B、第三侧壁113B和第四侧壁114B)和上下两箱盖12B(分为上箱盖121B和下箱盖122B)。所述锁件21B被设置于将所述上箱盖121B的自由端自锁于该箱体10B的该第三侧壁113B的上侧边1131B以封闭该上开口131,其中所述下箱盖122B的自由端粘接或者缝接于该箱体10B 的所述第三侧壁113B的下侧边1132B以封闭该下开口132,进而封装该物品。

所述第四侧壁114B的尾端具有可枢转地一体相连的一连接件1141B,其中该第四侧壁114B与该第一侧壁111B被淀粉胶粘接在一起,使得该箱体10B的侧壁被封闭。

所述锁件20B被设置在该上箱盖121B的自由端和该第三侧壁113B的上侧边1131B之间,当所述上箱盖121B被枢转至封闭该上开口131B,即该上箱盖121B的自由端被枢转地置于该第三侧壁113B的上侧边1131B时,所述锁件20B能够被用户操作地形成自锁,使得该上箱盖121B的自由端被固定于该第三侧壁113B的上侧边1131B,使该上开口131始终处于被封闭状态。

所述锁件20B包括一锁舌211B和一锁柄212B,其中所述锁件21B的所述锁舌211B被设置于所述上箱盖121B的自由端,其中所述锁件21B的所述锁柄212B被设置于与所述上箱盖121B的该自由端相邻的该第三侧壁113B的上侧边1131B,其中所述锁舌211B与所述锁柄212B被可操作地锁在一起形成自锁。

在用户包装该物品时,用户先将所述第一侧壁111B、所述第二侧壁112B、所述第三侧壁113B和所述第四侧壁114B预折成立体状态以形成该收纳腔13收纳该物品,其中所述第四侧壁114B的所述连接件1141B被胶水粘接于所述第一侧壁111B,其中所述锁件20B可由用户操作地形成该自锁结构,使该上箱盖121B的自由端被固定于该第三侧壁113B的侧边1131B以封闭该箱体10的该上开口131B,其中该下箱盖122B的自由端被粘接于该第三侧壁113B的下侧边1132B以封闭该下开口132,并且保持该收纳腔13始终处于封闭状态,同时使该箱体10B被保持固定在该立体状态。

在本实施例,所述自锁包装箱还包括一拆件30B,其中该拆件30B是一可被操作地拆开该自锁包装箱的可拆结构,其中该拆件30B被设置在该上箱盖121B,并位于该锁舌211B 的下侧,其中该拆件30B可被用户操作地拆开将该上箱盖121B与该锁舌211B分离,即该锁件20B被分离于该上箱盖121B,使得该上箱盖121B的自由端与该第三侧壁113B分开,进而用户可将该上箱盖121B枢转地掀开,以打开该上开口131,取出该物品。

该拆件30B包括一操作部31B、一本体32B和一预拆部33B,其中该上箱盖121B包括一基板1211B和一连接板1212B,其中该连接板1212B被一体地连接于该锁件20B的该锁舌211B的该舌体2111B,其中该基板1211B被一体地连接于该侧壁111B,其中所述拆件 30B被一体地连接于该连接板1212B和该基板1211B之间。所述本体32B的两侧被分别一体连接于该连接板1212B和该基板1211B,其中所述预拆部33B被设置在所述本体32B与该连接板1212B和该基板1211B的连接边,该预拆部33B可被操作地拆开该本体32B以将该连接板1212B和该基板1211B断开连接,其中所述操作部32B被可操作地设置在该本体 32B,使得用户可操作该操作部32B将该本体32B沿该预拆部33B拆开以将该连接板1212B 和该基板1211B断开连接,进而使该连接板1212B与该基板1211B分离,使得该基板1211B 能够被枢转打开该上开口。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自锁包装箱还包括一组加强件40B,其中该加强件40B被设置于贴着该箱体10B的内壁,以使该自锁包装箱的壁增加一层或者两层厚度,以增加抗压强度。

所述加强件40B包括一上壁加强件41B、一下壁加强件42B和一下壁保护件43B,其中所述上壁加强件41B用于增加该上箱盖121B的一层厚度,其中所述下壁加强件42B和该下壁保护件43B用于增加该下箱盖122B的两层厚度,以使该自锁包装箱的该上下两箱盖 12B的抗压强度均被提高。

可以理解的是,在包装过程中,该下箱盖122B可以被整体或者部分区域粘接或者缝接于该下壁保护件43B,进而使得该下开口132始终处于被封闭状态,而无法被打开。

如图12至1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变形实施例的自锁包装箱,其包括一箱体10C和两锁件20C(分为第一锁件21C和第二锁件22C),其中该箱体10C具有四侧壁11C(分为第一侧壁111C、第二侧壁112C、第三侧壁113C和第四侧壁114C)和上下两箱盖12C(分为上箱盖121C和下箱盖122C),其中该四侧壁11C首尾相连地围成一收纳腔13和上下两开口(上开口131和下开口132)。所述两锁件20C被分别设置于所述上下两箱盖12C和相应的侧壁之间,以分别自锁封闭该上开口131和该下开口132。。

所述第四侧壁114C的尾端具有可枢转地一体相连的一连接件1141C,其中该第四侧壁 114C与该第一侧壁111C被淀粉胶粘接在一起,使得该箱体10C的侧壁被封闭。

所述第一锁件21C包括一第一锁舌211C和一第一锁柄212C,其中所述第一锁件21C 的所述第一锁舌211C被设置于所述上箱盖121C的自由端,其中所述第一锁件21C的所述第一锁柄212C被设置于与所述上箱盖121C的该自由端相邻的该第三侧壁113C的上侧边 1131C,其中所述第一锁舌211C与所述第一锁柄212C被可操作地锁在一起形成自锁。相应地,所述第二锁件22C包括一第二锁舌221C和一第二锁柄222C,其中所述第二锁件22C 的所述第二锁舌221C被设置于所述下箱盖122C的自由端,其中所述第二锁件22C的所述第二锁柄222C被设置于与所述下箱盖122C的该自由端相邻的该第三侧壁113C的下侧边 1132C,其中所述第二锁舌221C与所述第二锁柄222C被可操作地锁在一起形成自锁。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舌211C包括一第一舌体2111C和两第一舌耳2112C、2113C,其中所述第一舌体2111C被一体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上箱盖121C的自由端,所述两第一舌耳2112C、2113C分别被一体连接于所述第一舌体2111C的两侧,并与所述上箱盖121C的自由端形成两间隙2114C、2115C,使得该两舌耳2112C、2113C可沿所述第一舌体2111C 的两侧被枢转至与该第一舌体2111C平面夹角0到180°范围之内。

如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两第一舌耳2112C、2113C可被操作地弯折至与该第一舌体2111C贴合在一起即该两舌耳被弯折约180°。并且,该两舌耳2112C、2113C能够由自身的回复力,朝向与该第一舌体2111C平面平行的方向回复,进而与该第一舌体2111C 平面的夹角回复到小于180°,通常情况下,该两舌耳回复到与该第一舌体2111C平面的夹角在0到120°范围内。对于普通的纸板或者具有韧性的纸板,即使该两舌耳被多次弯折很多次,该两舌耳2112C、2113C仍然会回复到与该第一舌体2111C平面夹角为90°左右。因此,在包装时,当该两第一舌耳2112C/2113C受到外力作用弯折近180°而贴于该第一舌体2111C时,该两第一舌耳2112/2113C由于发生形变而产生自身回复力,当该外力撤去后,该两第一舌耳2112C、2113C的自由端一定会借由自身的回复力离开该第一舌体2111C,并朝向与该第一舌体2111C同一直线位置方向回复,即发生反弹过程,直至该两第一舌耳 2112/2113C的自身回复力消失。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柄212C包括一第一柄体2121C,其中该第一柄体2121C具有一第一锁孔2122C,其中该第一锁孔2122C分为一第一舌体孔21221C和两第一舌耳孔21222C、21223C,其中所述第一柄体2121C被一体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第三侧壁113C的上侧边1131C,其中所述第一锁孔2122C与该第三侧壁113C的上侧边1131C相邻。所述两第一舌耳孔21222C、21223C分别被一体连通于所述第一舌体孔21221C的左右两侧,其中所述第一舌体孔21221C与该第三侧壁113C的上侧边1131C平行,其中所述两第一舌耳孔 21222C、21223C分别平行于该第一舌体孔21221C,且所述两第一舌耳孔21222C、21223C 的孔宽大于该第一舌体孔21221C的孔宽度,优选为所述两第一舌耳孔21222C、21223C的孔宽是所述第一舌体孔21221C的孔宽的两倍宽度。

当该上箱盖121C的自由端被枢转至该第三侧壁113C的上侧边1131C,即封闭该上开口131C时,该第一锁舌211C与该第一锁柄212C恰好互相垂直接触。所述两第一舌耳2112C、 2113C均被弯折贴着该第一舌体2111C的内侧两边,在该弯折状态下,所述第一舌体2111C 厚度恰好对应着所述第一舌体孔21221C的孔宽,其中被贴着该第一舌体2111C两侧的该所述两第一舌耳2112C/2113C的厚度恰好对应着该两第一舌耳孔21222C、21223C孔宽,使得所述第一锁舌211C的所述第一舌体2111C和所述两第一舌耳2112C/2113C恰好能够被穿过该第一锁孔2122C的该第一锁体孔21221C和该两第一舌耳孔21222C、21223C。在穿过后,该第一柄体2121C的厚度恰好允许被置于该两间隙2114、2115C,其中该两第一舌耳2112C、 2113C依靠自身回复力朝向与该第一舌体2111C同一直线反向回复,该第一柄体2121C在该两间隙2114/2115C内相对移动,使得该第一柄体2121C不会阻碍该两第一舌耳2112C、 2113C的回复过程,进而当该回复过程结束后,该两第一舌耳2112C、2113C被卡在所述第一柄体2121C的内侧,使得该第一锁舌211C无法从该第一锁孔2122C拔出,进而形成自锁结构,使得该箱体10C的该上箱盖121C保持在封闭状态。

换句话说,在包装时,用户可将该两第一舌耳2112C、2113C折叠至贴着该第一舌体 2111C的内侧与该第一锁孔2122C的形状相对应,恰好使该第一锁舌211C能够被穿过该第一锁孔2122C。在穿过后,该用户撤去在该两第一舌耳2112C、2113C的作用力,由于该两间隙2114C、2115C的宽度恰好能够容置该第一柄体2121C,使得该两第一舌耳2112C、2113C 的自由端能够由自身回复力回复到离开该第一舌体2111C的内侧,此时该第一柄体2121C 被卡在该间隙2114C、2115C,使得该第一锁舌211C无法从该第一锁孔2122C拔出,以完成自锁。

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一锁孔2122C的宽度略微大于所述第一锁舌211C的厚度,所述第一舌体孔21221C和该两第一舌耳孔21222C、21223C的总长度即该第一锁孔211C的总长度大于等于该第一舌体2111C,同时小于该第一舌体2111C和该两第一舌耳2112C、2113C 的总长度即该第一锁舌211C的总长度。所述两第一舌耳孔21222C、21223C分别与该两第一舌耳的长度一致,所述第一舌耳2112C、2113C和该第一舌体2111C的厚度近视等于该第一舌耳孔21222C/21223C的孔宽,进而使得该第一锁舌211的该两第二舌耳2112C、2113C 被折叠贴着该第一舌体2111C后,恰好能够被穿过该第一锁孔2122C。所述两间隙2114C、 2115C的宽度略微大于该第一柄体2121C的厚度,使得该第一柄体2121C能够被相对移动并保持在该两间隙2114C、2115C,进而阻挡该两第一舌耳2112C、2113C被拔出,以保持该上箱盖121C处于封闭状态。

同样地,所述第二锁柄222C包括一第二柄体2221C,其中该第二柄体2221C具有一第二锁孔2222C,其中该第二锁孔2222C分为一第二舌体孔22221C和两第二舌耳孔22222C、 22223C,其中所述第二柄体2221C被一体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第三侧壁113C的下侧边 1132C,其中所述第二锁孔2222C与该第三侧壁113C的下侧边1132C相邻。所述两第二舌耳孔22222C、22223C分别被一体连通于所述第二舌体孔22221C的左右两侧,优选为所述两第二舌耳孔22222C、22223C的孔宽是所述第二舌体孔22221C的孔宽的两倍宽度。

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二锁舌221C和该第二锁柄222C的自锁结构/方法与该第一锁舌211C和该第一锁柄212C的自锁结构/法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可以看出的是,当该第一锁件21C和该第二锁件22C完成自锁时,该箱体10C的上下两箱盖12C均被处于封装状态,本变形实施例较本优选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当该第一锁舌211C和该第二锁舌221C因材质或者存储时间过久或者被弯折次数过多等而导致其自身回复力下降时,本变形实施例的该第一锁舌211C和该第二锁舌221C被弯折近180°后产生的自身回复力更为优秀,且该回复力损失周期较长,更加容易形成该自锁结构。另外,由于该锁孔2122C、2222C的长度短于该锁舌211C、221C的长度,优选地等于该舌体2111C、 2211C的长度,在形成自锁后,该锁舌211C、221C基本上无法从该锁孔2122C、2222C拔出,且该舌体2111C、2211C不会在该锁孔2122C、2222C内晃动,使得封装效果更加优秀。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舌211C的该两第一舌耳2112C、2113C和所述第二锁舌221C 的所述两第二舌耳2212C、2213C均被设置为一类四边形结构,其中该舌耳2112C、2113C、 2212C、2213C的外边缘是该四边形的斜边2116C、2216C。在该锁舌211C、212C被插入该锁孔2122C、2222C时,该斜边2116C、2216C保证了该舌耳2112C、2113C、2212C、2213C 的抗断裂强度,当该锁舌211C、212C受到向外拉扯力时,该舌耳2112C、2113C、2212C、 2213C更加不易断裂,也就保证了该自锁结构的稳定性。

值得一提的是,该第一舌耳2112C、2113C与该第一舌体2111C的连接处(即弯折处) 分别设有一第一折痕2117C,该第一折痕2117C垂直于该第一舌体2111C的底边,使得该第一舌耳2112C、2113C能够被弯折至贴着该第一舌体2111C的内侧。同样地,该第二舌耳 2212C、2213C与该第二舌体2211C的连接处(即弯折处)分别设有一第二折痕2217C,该第二折痕2217垂直于该第二舌体2211C的底边,使得该第二舌耳2212C、2213C能够被弯折至贴着该第二舌体2211C的内侧,进而便于用户的操作,增加封装效率。

在本实施例,所述自锁包装箱还包括一拆件30C,其中该拆件30C是一可被操作地拆开该自锁包装箱的可拆结构,其中该拆件30C被设置在该上箱盖121C,并位于该锁舌211C 的下侧,其中该拆件30C可被用户操作地拆开将该上箱盖121C与该锁舌211C分离,即该锁件20C被分离于该上箱盖121C,使得该上箱盖121C的自由端与该第三侧壁113C分开,进而用户可将该上箱盖121C枢转地掀开,以打开该上开口131,取出该物品。

该拆件30B包括一操作部31C、一本体32C和一预拆部33C,其中该上箱盖121C包括一基板1211C和一连接板1212C,其中该连接板1212C被一体地连接于该锁件20C的该第一锁舌211C的该第一舌体2111C,其中该基板1211C被一体地连接于该侧壁111C,其中所述拆件30C被一体地连接于该连接板1212C和该基板1211C之间。所述本体32C的两侧被分别一体连接于该连接板1212C和该基板1211C,其中所述预拆部33C被设置在所述本体 32C与该连接板1212C和该基板1211C的连接边,该预拆部33C可被操作地拆开该本体32C 以将该连接板1212C和该基板1211C断开连接,其中所述操作部32C被可操作地设置在该本体32C,使得用户可操作该操作部32C将该本体32C沿该预拆部33C拆开以将该连接板 1212C和该基板1211C断开连接,进而使该连接板1212C与该基板1211C分离,使得该基板1211C能够被枢转打开该上开口。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自锁包装箱还包括一组加强件40C,其中该加强件40C被设置于贴着该箱体10C的内壁,以使该自锁包装箱的壁增加一层或者两层厚度,以增加抗压强度。

所述加强件40C包括一上壁加强件41C、一下壁加强件42C和一下壁保护件43C,其中所述上壁加强件41C用于增加该上箱盖121C的一层厚度,其中所述下壁加强件42C和该下壁保护件43C用于增加该下箱盖122C的两层厚度,以使该自锁包装箱的该上下两箱盖 12C的抗压强度均被提高。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自锁包装箱,其包括一箱体10D和两锁件20D (分为第一锁件21D和第二锁件22D),其中该箱体10D具有四侧壁11D(分为第一侧壁111D、第二侧壁112D、第三侧壁113D和第四侧壁114D)和上下两箱盖12D(分为上箱盖121D 和下箱盖122D),其中该四侧壁11D首尾相连地围成一收纳腔13D和上下两开口(上开口 131D和下开口132D)。所述第一锁件21D被设置于将所述上箱盖121D的自由端自锁于该箱体10D的该第三侧壁113D的上侧边1131D以封闭该上开口131D,其中所述第二锁件22D 被设置于将所述下箱盖122D的自由端自锁于该箱体10D的所述第三侧壁113D的下侧边 1132D以封闭该下开口132D,进而封装该物品。

所述第四侧壁114D的尾端具有可枢转地一体相连的一连接件1141D,其中该第四侧壁 114A与该第一侧壁111D被淀粉胶粘接在一起,使得该箱体10D的侧壁被封闭。

如图16所示,所述第一锁件21D包括一第一锁舌211D和一第一锁柄212D,其中所述第一锁件21D的所述第一锁舌211D被设置于所述上箱盖121D的自由端,其中所述第一锁件21D的所述第一锁柄212D被设置于与所述上箱盖121D的该自由端相邻的该第三侧壁 113D的上侧边1131D,其中所述第一锁舌211D与所述第一锁柄212D被可操作地锁在一起形成自锁。

相应地,所述第二锁件22D包括一第二锁舌221D和一第二锁柄222D,其中所述第二锁件22D的所述第二锁舌221D被设置于所述下箱盖122D的自由端,其中所述第二锁件22D 的所述第二锁柄222D被设置于与所述下箱盖122D的该自由端相邻的该第三侧壁113D的下侧边1132D,其中所述第二锁舌221D与所述第二锁柄222D被可操作地锁在一起形成自锁。

需要指出的是,该连接件1141D采用淀粉胶粘接于所述第一侧壁111D,使得该自锁包装箱几乎做到完全绿色化包装,无任何其他的化学胶水或者胶带等,减少了污染,保证了环境绿色健康。当然,该连接件1141D也可以是缝接或者卡接于该第一侧壁111D,也可起到固定连接的效果。

所述第一锁件21D的该第一锁舌211D与该上箱盖121D的连接处被设置一第一弯折线 2118D,该第一弯折线2118D被实施为一排间断凹陷点,使得该第一锁件21D能够沿着该第一弯折线2118D被枢转于该上箱盖121D,但该第一弯折线2118D具有一定的连接强度,并不会断裂,使得该第一锁件21D并不会断掉而影响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该第一弯折线2118D在该上箱盖121D的自由端侧边之下,即该第一弯折线2118D低于该上箱盖121D的自由端侧边,使得该第一锁件21D的该第一锁舌211D在弯折至垂直时不会超出该上箱盖121D的自由端侧边。在包装时,由于该第一锁孔2122D低于该箱体10D的该第三侧壁113D平面,其中该上箱盖121D的自由端侧边恰好被枢转贴合至该箱体10D的该第三侧壁113D的边缘,进而使该第一锁舌211D恰好能够对应该第一锁孔2122D的位置,以使插入自锁过程更加便利,快捷。

相应地,所述第二锁件22D的该第二锁舌221D与该下箱盖122D的连接处被设置一第二弯折线2218D,该第二弯折线2218D被实施为一排间断凹陷点,使得该第二锁件22D能够沿着该第二弯折线2218D被枢转于该下箱盖122D。该第二弯折线2218D在该下箱盖122D 的自由端侧边之下,即该第二弯折线2218D低于该上箱盖122D的自由端侧边,使得该第二锁件22D的该第二锁舌221D在弯折至垂直时不会超出该下箱盖122D的自由端侧边,以便于包装。

在本实施例,所述自锁包装箱还包括两拆件30D,其中该拆件30D是一可被操作地拆开该自锁包装箱的可拆结构,其中一个该拆件30D被设置在该上箱盖121D,并位于该第一锁舌211D的下侧,其中该拆件30D可被用户操作地拆开将该上箱盖121D与该第一锁舌 211D分离,即该锁件20D被分离于该上箱盖121D,使得该上箱盖121D的自由端与该第三侧壁113D分开,进而用户可将该上箱盖121D枢转地掀开,以从上侧打开该上开口131D,取出该物品。相同地,另一个拆件30D被设置在该下箱盖122D,并位于该第二锁舌221D 的下侧,其中该拆件30D可被用户操作地拆开将该下箱盖122D与该第二锁舌221D分离,即该锁件20D被分离于该下箱盖122D,使得该下箱盖122D的自由端与该第三侧壁113D 分开,进而用户可将该下箱盖122D枢转地掀开,以从下侧打开该下开口132D,取出该物品。可以看出,该两拆件30使得用户可选择地从上侧或者下侧打开该自锁包装箱,或者同时从上侧和下侧打开该自锁包装箱。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该拆件30D分别被设置在该上箱盖121D和该下箱盖122D,其作用一致,结构相似。因此,以下为其中一该拆件30D被设置于该上箱盖121D为例做详细描述,另一该拆件也是如此,或者与其他变形实施例中的一致或者稍作略微修改,只要达到便于拆卸该锁件20D即可。

该拆件30D包括一操作部31D、一本体32D和一预拆部33D,其中该上箱盖121D包括一基板1211D和一连接板1212D,其中该连接板1212D被一体地连接于该第一锁件20D 的该第一锁舌211D的该第一舌体2111D,其中该基板1211D被一体地连接于该第一侧壁 111D,其中所述拆件30被一体地连接于该连接板1212D和该基板1211D之间。所述本体 32D的两侧被分别一体连接于该连接板1212D和该基板1211D,其中所述预拆部33D被设置在所述本体32D与该连接板1212D和该基板1211D的连接边,该预拆部33D可被操作地拆开该本体32D以将该连接板1212D和该基板1211D断开连接,其中所述操作部31D被可操作地设置在该本体32D,使得用户可操作该操作部31D将该本体32D沿该预拆部33D拆开以将该连接板1212D和该基板1211D断开连接,进而使该连接板1212D与该基板1211D 分离,使得该基板1211D能够被枢转打开该上开口。

其中,该本体32D的长度可以是略大于该舌体2111D的长度,但是该本体32D的长度小于该上箱盖121D的长度。或者该本体32D的一端延伸至该上箱盖121D的侧边缘,另一端未延伸至该上箱盖121D的另一侧边缘,使得该拆件30D无法贯穿该上箱盖121D。或者,该本体32D的长度也可以是短于该舌体2111D的长度,使得该连接板1212D被设置为一梯形结构。

值得一提的是,该本体32D的位于该上箱盖121D的近中部且形成轴对称,并与该上箱盖121D的自由端侧边保持一定距离(即该连接板1212的宽度),其中该本体32D的两侧均并未延伸至该上箱盖121D的两侧边,即该连接板1212和该本体32D的长度一致相等且均短于该上箱盖121D的长度。也就是说,其不同于传统的“一撕得”的拉链包装箱,该自锁包装箱的该拆件30D并未贯穿该上箱盖121D,使得该上箱盖无法被拆成上下两个分离的部分,以保证该上箱盖的抗压硬度。

可以理解的是,该本体32D的两侧与该上箱盖121D一体相连,在拆箱时,该本体32D 的两侧的底端仍然保持与该上箱盖121D一体相连,而无法被撕掉,以防止该本体32散落在环境中,导致环境杂乱。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自锁包装箱还包括一组加强件40D,其中该加强件40D被设置于贴着该箱体10D的内壁,以使该自锁包装箱的壁增加一层或者两层厚度,以增加抗压强度。

所述加强件40D包括一上壁加强件41D、一下壁加强件42D和一下壁保护件43D,其中所述上壁加强件41D用于增加该上箱盖121D的一层厚度,其中所述下壁加强件42D和该下壁保护件43D用于增加该下箱盖122D的两层厚度,以使该自锁包装箱的该上下两箱盖 12D的抗压强度均被提高。

如图17和1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变形实施例的自锁包装箱,其包括一箱体10F和一锁件20F,其中该箱体10F具有四侧壁11F(分为第一侧壁111F、第二侧壁112F、第三侧壁113F和第四侧壁114F)、一上箱盖121F和一下箱盖122F,其中该四侧壁11F首尾相连地围成一收纳腔13和上下两开口(上开口131和下开口132)。所述上箱盖121F被设置可枢转地于所述第一侧壁111F的上侧边1111F以开合该收纳腔13的该上开口131,其中所述下箱盖122F被设置可枢转于所述四侧壁11F以交叉封闭该收纳腔13的该下开口132,以便于包装该物品。所述锁件20F被设置于将所述上箱盖121F的自由端自锁于该箱体10F的该第三侧壁113F的上侧边1131F以封闭该上开口131,其中所述下箱盖122F由四个交叉部件组成通过交叉组装封闭该下开口132F,进而封装该物品。

所述第四侧壁114F的尾端具有可枢转地一体相连的一连接件1141F,其中该第四侧壁 114F与该第一侧壁111F被淀粉胶粘接在一起,使得该箱体10F的侧壁被封闭。

所述锁件20F被设置在该上箱盖121F的自由端和该第三侧壁113F的上侧边1131F之间,当所述上箱盖121F被枢转至封闭该上开口131F,即该上箱盖121F的自由端被枢转地置于该第三侧壁113F的上侧边1131F时,所述锁件20F能够被用户操作地形成自锁,使得该上箱盖121F的自由端被固定于该第三侧壁113F的上侧边1131F,使该上开口131始终处于被封闭状态。

所述锁件20F包括一锁舌211F和一锁柄212F,其中所述锁件20F的所述锁舌211F被设置于所述上箱盖121F的自由端,其中所述锁件20F的所述锁柄212F被设置于与所述上箱盖121F的该自由端相邻的该第三侧壁113F的上侧边1131F,其中所述锁舌211F与所述锁柄212F被可操作地锁在一起形成自锁。

在本实施例,所述自锁包装箱还包括一拆件30F,其中该拆件30F是一可被操作地拆开该自锁包装箱的可拆结构,其中该拆件30F被设置在该上箱盖121F,并位于该锁舌211F的下侧,其中该拆件30F可被用户操作地拆卸将该上箱盖121F与该锁舌211F分离,即该锁件20F被分离于该上箱盖121F,使得该上箱盖121F的自由端与该第三侧壁113F分开,进而用户可将该上箱盖121F枢转地掀开,以打开该上开口131,取出该物品。

该拆件30F包括一操作部31F、一本体32F和一预拆部33F,其中该上箱盖121F包括一基板1211F,其中该拆件30F被一体地连接于该锁件20F的该锁舌211F的一舌体,其中该基板1211F被一体地连接于该侧壁111F,其中所述拆件30F被一体地连接于该基板1211F。所述本体32F的两侧被分别一体连接于该锁件20F和该基板1211F,其中所述预拆部33F被设置在所述本体32F与该锁件20F和该基板1211F的连接边,该预拆部33F可被操作地拆开该本体32F以将锁件20F和该基板1211F断开连接,其中所述操作部31F被可操作地设置在该本体32F,使得用户可操作该操作部31F将该本体32F沿该预拆部33F拆开以将该锁件20F和该基板1211F断开连接,进而使该锁件20F与该基板1211F分离,使得该基板1211F 能够被枢转打开该上开口。

如图18所示,具体地,该预拆部33F包括两本体预拆线331F、332F,其中所述两本体预拆线331F、332F被分别平行地设置在该本体32F的两侧边,以被可操作地将该本体32F 的两侧与该基板1211F和该锁件20F分开。

相应地,其中一该本体预拆线331F被设置在该锁件20F的该舌体2111F和该本体32F 之间,使得该锁件20F能够沿所述本体预拆线331F枢转。所述本体预拆线331F的长度与该锁件20F的该舌体的长度相等,使得该本体预拆线331F被拆开时,该舌体恰好能够与该本体32F完全断开,进而使该上箱盖121F与该锁件20F完全分离,以使该上箱盖121F能够被打开。

可以理解的是,该两本体预拆线331F、332F的长度均与该舌体2111F的长度相等,使得该拆件30F的两侧端并未延伸至该上箱盖121F的两侧边。并且,在该两本体预拆线331F、 332F被完全拆开时,该本体32F的两端依然与该基板1211F相连接,而不会被脱离或者丢弃。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自锁包装箱还包括一组加强件40F,其中该加强件40F被设置于贴着该箱体10F的内壁,以使该自锁包装箱的壁增加一层或者两层厚度,以增加抗压强度。

所述加强件40F包括一上壁加强件41F和一上壁保护件43F,其中所述上壁加强件41F 和所述上壁保护件43F用于增加该上箱盖121F的两层厚度,以使该自锁包装箱的该上箱盖 121F的抗压强度被提高,即该上箱盖121F被实施为三层厚度的纸板。

如图19和2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变形实施例的自锁包装箱,其包括一箱体10H和一锁件20H,其中该箱体10H具有四侧壁11H(分为第一侧壁111H、第二侧壁112H、第三侧壁113H和第四侧壁114H)、一上箱盖121H和一下箱盖122H,其中该四侧壁11H首尾相连地围成一收纳腔13和上下两开口(上开口131和下开口132)。所述锁件20H被设置于将所述上箱盖121H的自由端自锁于该箱体10H的该第三侧壁113H的上侧边1131H以封闭该上开口131,其中所述下箱盖122H由四个交叉部件组成通过交叉组装封闭该下开口132H,进而封装该物品。

所述第四侧壁114H的尾端具有可枢转地一体相连的一连接件1141H,其中该第四侧壁 114H与该第一侧壁111H被淀粉胶粘接在一起,使得该箱体10A的侧壁被封闭。

所述锁件20H被设置在该上箱盖121H的自由端和该第三侧壁113H的上侧边1131H之间,当所述上箱盖121H被枢转至封闭该上开口131H,即该上箱盖121H的自由端被枢转地置于该第三侧壁113H的上侧边1131H时,所述锁件20H能够被用户操作地形成自锁,使得该上箱盖121H的自由端被固定于该第三侧壁113H的上侧边1131H,使该上开口131始终处于被封闭状态。

所述锁件20H包括一锁舌211H和一锁柄212H,其中所述锁件20H的所述锁舌211H 被设置于所述上箱盖121H的自由端,其中所述锁件20H的所述锁柄212H被设置于与所述上箱盖121H的该自由端相邻的该第三侧壁113H的上侧边1131H,其中所述锁舌211H与所述锁柄212H被可操作地锁在一起形成自锁。

具体地,所述锁舌211H包括一舌体2111H和两舌耳2112H、2113H,其中所述舌体2111H 被一体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上箱盖121H的自由端,所述两舌耳2112H、2113H分别被一体连接于所述舌体2111H的两侧,并与所述上箱盖121H的自由端形成两间隙2114H、2115H,使得该两舌耳2112H、2113H可沿所述舌体2111H的两侧被枢转至与该舌体2111H平面夹角0到180°范围之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锁柄212H包括一柄体2121H,其中该柄体2121H具有一锁孔2122H,其中该锁孔2122H分为一舌体孔21221H和两舌耳孔21222H、21223H,其中所述柄体2121H 被一体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第三侧壁113H的上侧边1131H,其中所述锁孔2122H与该第三侧壁113H的上侧边1131H相邻。所述两舌耳孔21222H、21223H分别被一体连通于所述舌体孔21221H的左右两侧,其中所述舌体孔21221H与该第三侧壁113H的上侧边1131H平行,其中所述两舌耳孔21222H、21223H分别平行于该舌体孔21221H,且所述两舌耳孔 21222H、21223H的孔宽大于该舌体孔21221H的孔宽度,优选为所述两舌耳孔21222H、 21223H的孔宽是所述舌体孔21221H的孔宽的两倍宽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锁舌211H的该两舌耳2112H、2113H均被设置为一类扇形结构,其中该舌耳2112H、2113H的外边缘是该扇形的弧形边2116H。在该锁舌211H被插入该锁孔2122H时,该弧形边2116H保证了该舌耳2112H、2113H的抗断裂强度,当该锁舌211H 受到向外拉扯力时,该舌耳2112H、2113H更加不易断裂,也就保证了该自锁结构的稳定性。

所述锁件20H的该锁舌211H的该舌体2111H的底边与该上箱盖121H的连接处被设置一弯折线2118H,该弯折线2118H被实施为一排间断凹陷点,使得该锁件21H能够沿着该弯折线2118H被枢转于该上箱盖121H,但该弯折线2118H具有一定的连接强度,并不会断裂,使得该锁件20H并不会断掉而影响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该舌耳2112H、2113H与该舌体2111H的连接处(即弯折处)分别设有一折痕2117H,该折痕2117H被倾斜连接于该第一弯折线2118H,使得该舌耳2112H、2113H 能够被倾斜地弯折至贴着该舌体2111H的内侧。其中,所述折痕2117H与该弯折线2118H 的夹角为一锐角,使得该舌耳2112H、2113H的弧度成一钝角。也就是说,该舌体2111H的自由边短于该舌体2111H的该弯折线2118H,其中该舌耳2112H、2113H被弯折贴着该舌体 2111H并且该舌耳2112H、2113H不会超出该舌体2111H的自由边。

可以理解的是,该锁孔2122H的长度与该舌体2111H的该弯折线2118H的长度近似相等,其中所述舌体2111H的自由边短于该锁孔2122H的长度。在包装时,该舌耳2112H、 2113H被弯折贴着该舌体2111H,使得该锁舌211H的自由端的长度短于该锁孔2122H的长度,进而使该锁舌211H能够很轻易地被插入该锁孔2122H形成自锁,进而明显增加了包装速度。

在本实施例,所述自锁包装箱还包括一拆件30H,其中该拆件30H是一可被操作地拆开该自锁包装箱的可拆结构,其中该拆件30H被设置在该上箱盖121H,并位于该锁舌211H 的下侧,其中该拆件30H可被用户操作地拆卸将该上箱盖121H与该锁舌211H分离,即该锁件20H被分离于该上箱盖121H,使得该上箱盖121H的自由端与该第三侧壁113H分开,进而用户可将该上箱盖121H枢转地掀开,以打开该上开口131,取出该物品。

该拆件30H包括一操作部31H、一本体32H和一预拆部33H,其中该上箱盖121H包括一基板1211H和一连接板1212H,其中该连接板1212H被一体地连接于该锁件20H的该锁舌211H的该舌体2111H,其中该基板1211H被一体地连接于该侧壁111H,其中所述拆件30H被一体地连接于该连接板1212H和该基板1211H之间。所述本体32H的两侧被分别一体连接于该连接板1212H和该基板1211H,其中所述预拆部33H被设置在所述本体32H 与该连接板1212H和该基板1211H的连接边,该预拆部33H可被操作地拆开该本体32H以将该连接板1212H和该基板1211H断开连接,其中所述操作部31H被可操作地设置在该本体32H,使得用户可操作该操作部31H将该本体32H沿该预拆部33H拆开以将该连接板 1212H和该基板1211H断开连接,进而使该连接板1212H与该基板1211H分离,使得该基板1211H能够被枢转打开该上开口。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自锁包装箱还包括一组加强件40H,其中该加强件40H被设置于贴着该箱体10H的内壁,以使该自锁包装箱的壁增加一层或者两层厚度,以增加抗压强度。

所述加强件40H包括一上壁加强件41H,其中所述上壁加强件41H被一体连接与所述箱体10的侧壁用于增加该上箱盖121H的一层厚度,以使该自锁包装箱的该上箱盖121H的抗压强度被提高。

在包装时,该上壁加强件41H均被置于该上箱盖121H的内侧,借由被收纳于该收纳腔 13的该物品,使得该上壁加强件41H被夹持在该物品和该上箱盖之间,以提供抗压强度。

如图21至2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七变形实施例的自锁包装箱,其包括一箱体10L和一锁件20L,其中该箱体10L具有四侧壁11L(分为第一侧壁111L、第二侧壁112L、第三侧壁113L和第四侧壁114L)、一上箱盖121L和一下箱盖122L,其中该四侧壁11L首尾相连地围成一收纳腔13和上下两开口(上开口131和下开口132)。所述锁件20L被设置于将所述上箱盖121L的自由端自锁于该箱体10L的该第三侧壁113L的上侧边1131L以封闭该上开口131,其中所述下箱盖122L由四个交叉部件组成通过交叉组装封闭该下开口132L,进而封装该物品。

所述第四侧壁114L的尾端具有可枢转地一体相连的一连接件1141L,其中该第四侧壁 114L与该第一侧壁111L被淀粉胶粘接在一起,使得该箱体10L的侧壁被封闭。

所述锁件20L被设置在该上箱盖121L的自由端和该第三侧壁113L的上侧边1131L之间,当所述上箱盖121L被枢转至封闭该上开口131L,即该上箱盖121L的自由端被枢转地置于该第三侧壁113L的上侧边1131L时,所述锁件20L能够被用户操作地形成自锁,使得该上箱盖121L的自由端被固定于该第三侧壁113L的上侧边1131L,使该上开口131始终处于被封闭状态。

所述锁件20L包括一锁舌211L和一锁柄212L,其中所述锁件20L的所述锁舌211L被设置于所述上箱盖121L的自由端,其中所述锁件20L的所述锁柄212L被设置于与所述上箱盖121L的该自由端相邻的该第三侧壁113L的上侧边1131L,其中所述锁舌211L与所述锁柄212L被可操作地锁在一起形成自锁。

在本实施例,所述自锁包装箱还包括一拆件30L,其中该拆件30L是一可被操作地拆开该自锁包装箱的可拆结构,其中该拆件30L被设置在该上箱盖121L,并位于该锁舌211L 的下侧,其中该拆件30L可被用户操作地拆卸将该上箱盖121L与该锁舌211L分离,即该锁件20L被分离于该上箱盖121L,使得该上箱盖121L的自由端与该第三侧壁113L分开,进而用户可将该上箱盖121L枢转地掀开,以打开该上开口131,取出该物品。

该拆件30L包括一操作部31L、一本体32L和一预拆部33L,其中该上箱盖121L包括一基板1211L和一连接板1212L,其中该连接板1212L被一体地连接于该锁件20L的该锁舌211L的该舌体2111L,其中该基板1211L被一体地连接于该侧壁111L,其中所述拆件30L 被一体地连接于该连接板1212L和该基板1211L之间。所述本体32L的两侧被分别一体连接于该连接板1212L和该基板1211L,其中所述预拆部33L被设置在所述本体32L与该连接板1212L和该基板1211L的连接边,该预拆部33L可被操作地拆开该本体32L以将该连接板1212L和该基板1211L断开连接,其中所述操作部31L被可操作地设置在该本体32L,使得用户可操作该操作部31L将该本体32L沿该预拆部33L拆开以将该连接板1212L和该基板1211L断开连接,进而使该连接板1212L与该基板1211L分离,使得该基板1211L能够被枢转打开该上开口。

如图21和23所示,所述操作部31L被设置为一由该本体32L形成的通孔,以供用户能够将手指插入该操作部31L,将该本体32L沿该预拆部33L向该上箱盖121L外侧被撕开。该操作部31L位于该本体32L的一侧,该本体32L具有一操作端321L,该操作端321L自由延伸在该通孔中,使得用户能够操作该操作端321L施加一向外的作用力将该本体32L沿该预拆部33L向一侧拆开。

在本实施例中,该预拆部33L包括两本体预拆线331L、332L和两板体预拆线333L、 334L,其中所述两本体预拆线331L、332L被分别平行地设置在该本体32L的两侧边,与该上箱盖121L的上边缘平行且距有一定距离,以被可操作地将该本体32L的两侧与该基板 1211L和该连接板1212L分开。所述两板体预拆线333L、334L被设置在所述连接板1212L 和所述基板1211L之间,分别自所述本体预拆线331L的两侧垂直延伸至所述上箱盖121L 的上边缘,使得该连接板1212L与该基板1211L能够被完全分离。

该本体32L的位于该上箱盖121L的近中部且只能朝向一侧被撕开,并且该本体32L的底端与该上箱盖121L一体相连并与该上箱盖121L的自由端侧边保持一定距离(即该连接板1212的宽度),其中该本体32L的两侧均并未延伸至该上箱盖121L的两侧边,即该连接板1212和该本体32L的长度一致相等且均短于该上箱盖121L的长度。

如图22和24所示,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该本体32L的该操作端321L位于该上箱盖 121L的近中部,其中该本体32L自该上箱盖121L的近中部一体延伸至该上箱盖121L的侧边。即该两本体预拆线331L/332L自该操作部31L平行延伸至该上箱盖121L的一侧边,其中该预拆部33L包括一本体预拆线333L,其中该本体预拆线333L自该操作部31L垂直延伸至该上箱盖121L的自由端,即该连接板1212L被实施为该本体预拆线333L至该上箱盖 121L的该侧边的部分纸板,其中该锁舌211L的该舌体2111L被连接于该连接板1212L,以使该连接板1212L被拆离该基板1211L时,该锁舌211L能够被拆离该基板1211L,进而拆开该上箱盖121L。

在又一种实施方式中,该操作部31L被实施为一在该上箱盖121L近中部的一通孔,其中该预拆部33L包括两板体预拆件333L、334L,其中该两板体预拆线333L、334L自该操作部31L相互倾斜地延伸至该上箱盖121L的自由边并位于该锁舌211L的该舌体2111L的两侧,以形成类梯形结构或者类三角形的该连接板1212L。也就是说,该拆件30L可以不具有该本体32L(或者该连接板1212L与该本体32L同体),或者该本体32L的长度短于该舌体2111L的长度。

如图25所示,在物流包装时,可将一贴条200L贴在该上箱盖121L,并覆盖该拆件30L 的局部,使得该拆件30L的该操作部31L和该本体32L的该操作端321L被暴露,即用户能够用手指伸入该操作部31L,操持该操作端321L,撕开该本体32L,进而能够将该贴条200L 撕掉,以便于快递员回收该贴条。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自锁包装箱还包括一组加强件40L,其中该加强件40L被设置于贴着该箱体10L的内壁,以使该自锁包装箱的壁增加一层或者两层厚度,以增加抗压强度。

所述加强件40L包括一上壁加强件41L,其中所述上壁加强件41L被一体连接与所述箱体10的侧壁用于增加该上箱盖121L的一层厚度,以使该自锁包装箱的该上箱盖121L的抗压强度被提高。

在包装时,该上壁加强件41L均被置于该上箱盖121L的内侧,借由被收纳于该收纳腔 13的该物品,使得该上壁加强件41L被夹持在该物品和该上箱盖之间,以提供抗压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箱盖122L包括一第一主件1221L、一第一侧件1222L、一第二主件1223L和一第二侧件1224L,其中该第一主件1221L被可枢转可连接于该第一侧壁111L 的下侧边,其中该第一侧件1222L被可枢转地连接于该第二侧壁112L的下侧边,其中该第二主件1223L被可枢转地连接于该三侧壁113L的下侧边,其中该第二侧件1224L被可枢转地连接于该第四侧壁114L的下侧边,其中该第一主件1221L、该第一侧件1222L、该第二主件1223L和该第二侧件1224L恰好能够被交叉组装成该下箱盖122L并封闭该下开口132L。

如图26和2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八变形实施例的自锁包装箱,其包括一箱体10M和一锁件20M,其中该箱体10M具有四侧壁11M(分为第一侧壁111M、第二侧壁112M、第三侧壁113M和第四侧壁114M)、一上箱盖121M和一下箱盖122M,其中该四侧壁11M首尾相连地围成一收纳腔13和上下两开口(上开口131和下开口132)。所述锁件20M被设置于将所述上箱盖121M的自由端自锁于该箱体10M的该第三侧壁113M的上侧边1131M 以封闭该上开口131,其中所述下箱盖122M由四个交叉部件组成通过交叉组装封闭该下开口132M,进而封装该物品。

所述第四侧壁114M的尾端具有可枢转地一体相连的一连接件1141M,其中该第四侧壁 114M与该第一侧壁111M被淀粉胶粘接在一起,使得该箱体10M的侧壁被封闭。

所述锁件20M被设置在该上箱盖121M的自由端和该第三侧壁113M的上侧边1131M 之间,当所述上箱盖121M被枢转至封闭该上开口131M,即该上箱盖121M的自由端被枢转地置于该第三侧壁113M的上侧边1131M时,所述锁件20M能够被用户操作地形成自锁,使得该上箱盖121M的自由端被固定于该第三侧壁113M的上侧边1131M,使该上开口131 始终处于被封闭状态。

所述锁件20M包括一锁舌211M和一锁柄212M,其中所述锁件20M的所述锁柄212M 被设置于所述上箱盖121M的自由端,其中所述锁件21M的所述锁舌211M被设置于与所述上箱盖121M的该自由端相邻的该第三侧壁113M的上侧边1131M,其中所述锁舌211M 与所述锁柄212M被可操作地锁在一起形成自锁。

在用户包装该物品时,用户先将所述第一侧壁111M、所述第二侧壁112M、所述第三侧壁113M和所述第四侧壁114M预折成立体状态以形成该收纳腔13收纳该物品,其中所述第四侧壁114M的所述连接件1141M被胶水粘接于所述第一侧壁111M,其中所述锁件 20M可由用户操作地形成该自锁结构,使该上箱盖121M的自由端被固定于该第三侧壁 113M的侧边1131M以封闭该箱体10的该上开口131M。

具体地,所述锁舌211M包括一舌体2111M和两舌耳2112M、2113M,其中所述舌体2111M被一体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第三侧壁113M的上侧边1131M,所述两舌耳2112M、 2113M分别被一体连接于所述舌体2111M的两侧,并与所述第三侧壁113M的该上侧边 1131M形成两间隙2114M、2115M,使得该两舌耳2112M、2113M可沿所述舌体2111M的两侧被枢转至与该舌体2111M平面夹角0到180°范围之内。

如图2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两舌耳2112M、2113M可被操作地弯折至与该舌体 2111M贴合在一起即该两舌耳被弯折约180°。并且,该两舌耳2112M、2113M能够由自身的回复力,朝向与该舌体2111M平面平行的方向回复,进而与该舌体2111M平面的夹角回复到小于180°,通常情况下,该两舌耳回复到与该舌体2111M平面的夹角在0到120°范围内。对于普通的纸板或者具有韧性的纸板,即使该两舌耳被多次弯折很多次,该两舌耳 2112M、2113M仍然会回复到与该舌体2111M平面夹角为90°左右。因此,在包装时,当该两舌耳2112M/2113M受到外力作用弯折近180°而贴于该舌体2111M时,该两舌耳 2112/2113M由于发生形变而产生自身回复力,当该外力撤去后,该两舌耳2112M、2113M 的自由端一定会借由自身的回复力离开该舌体2111M,并朝向与该舌体2111M同一直线位置方向回复,即发生反弹过程,直至该两舌耳2112/2113M的自身回复力消失。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锁柄212M包括一柄体2121M,其中该柄体2121M具有一锁孔 2122M,其中该锁孔2122M分为一舌体孔21221M和两舌耳孔21222M、21223M,其中所述柄体2121M被一体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上箱盖121M的自由端,其中所述锁孔2122M与该上箱盖121M的自由边相邻。所述两舌耳孔21222M、21223M分别被一体连通于所述舌体孔21221M的左右两侧,其中所述舌体孔21221M与该上箱盖121M的自由边平行,其中所述两舌耳孔21222M、21223M分别平行于该舌体孔21221M,且所述两舌耳孔21222M、 21223M的孔宽大于该舌体孔21221M的孔宽度,优选为所述两舌耳孔21222M、21223M的孔宽是所述舌体孔21221M的孔宽的两倍宽度。

在本实施例,所述自锁包装箱还包括一拆件30M,其中该拆件30M是一可被操作地拆开该自锁包装箱的可拆结构,其中该拆件30M被设置在该第三侧壁113M,并与该锁舌211M 可枢转地相连接,其中该拆件30M可被用户操作地拆卸将该第三侧壁113M与该锁舌211M 分离,即该锁件20M被分离于该第三侧壁113M,使得该上箱盖121M的自由端与该第三侧壁113M分开,进而用户可将该上箱盖121M枢转地掀开,以打开该上开口131,取出该物品。

该拆件30F包括一操作部31M、一本体32M和一预拆部33M,其中该拆件30M被一体地连接于该锁件20M的该锁舌211M的该舌体2111M,其中所述拆件30M被一体地连接于该第三侧壁113M。所述本体32M的两侧被分别一体连接于该锁件20M和该第三侧壁 113M,其中所述预拆部33M被设置在所述本体32M与该锁件20M和该第三侧壁113M的连接边,该预拆部33M可被操作地拆开该本体32M以将锁件20M和该第三侧壁113M断开连接,其中所述操作部31M被可操作地设置在该本体32M,使得用户可操作该操作部31M 将该本体32M沿该预拆部33M拆开以将该锁件20M和该第三侧壁113M断开连接,进而使该锁件20M与该第三侧壁113M分离,使得该上箱盖121M与该第三侧壁113M断开连接以能够被枢转打开该上开口。

具体地,该预拆部33F包括两本体预拆线331M、332M和两本体断开缝333M、334M,其中所述两本体预拆线331M、332M被分别平行地设置在该本体32M的两侧边,以被可操作地将该本体32M的两侧与该第三侧壁113M和该锁件20F分开,其中该两本体断开缝 333M/334M被分别设置在该本体32M的两端,使该本体32M的两端与该第三侧壁113M断开连接。

相应地,其中一该本体预拆线331M被设置在该锁件20M的该舌体2111M和该本体32M 之间,使得该锁件20M的该舌体2111M能够沿所述本体预拆线331F枢转。另一该本体预拆线332M被设置在该本体32M与所述第三侧壁113M之间,使得该本体32M能够沿所述本体预拆线332M枢转,进而保证该锁舌211M能够被枢转地顺利插入该锁柄212M的该锁孔2122M,以形成自锁。

可以理解的是,该本体预拆线331M的长度与该舌体2111M的长度相等,使得该锁舌 211M仅与该本体32M相连接,其中该本体预拆线332M的长度略大于该本体预拆线331M 的长度,使得该本体32M被拆开时,该锁舌211M能够完全地与该本体32M分离,进而与该第三侧壁113M断开连接。

如图27所示,当该上箱盖121M的自由端被枢转至该第三侧壁113M的上侧边1131M,即封闭该上开口131M时,该锁柄212M被叠合在该第三侧壁113M的内侧,其中所述锁舌 211M沿所述本体预拆线331M被枢转于所述本体32M,其中所述本体32M沿所述本体预拆线332M被枢转于所述第三侧壁113M,进而使该锁舌211M恰好能够对应插入该锁柄212M 的该锁孔2122M,以形成自锁。

在形成自锁过程中,所述两舌耳2112M、2113M均被弯折贴着该舌体2111M的内侧两边,在该弯折状态下,所述舌体2111M厚度恰好对应着所述舌体孔21221M的孔宽,其中被贴着该舌体2111M两侧的该所述两舌耳2112M/2113M的厚度恰好对应着该两舌耳孔 21222M、21223M孔宽,使得所述锁舌211M的所述舌体2111M和所述两舌耳2112M/2113M 恰好能够被穿过该锁孔2122M的该锁体孔21221M和该两舌耳孔21222M、21223M。在穿过后,该柄体2121M的厚度恰好允许被置于该两间隙2114、2115M,其中该两舌耳2112M、 2113M依靠自身回复力朝向与该舌体2111M同一直线反向回复,该柄体2121M在该两间隙 2114/2115M内相对移动,使得该柄体2121M不会阻碍该两舌耳2112M、2113M的回复过程,进而当该回复过程结束后,该两舌耳2112M、2113M被卡在所述柄体2121M的内侧,使得该锁舌211M无法从该锁孔2122M拔出,进而形成自锁结构,使得该箱体10M的该上箱盖 121M被固定连接在该第三侧壁113M保持在封闭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该舌耳2112M、2113M与该舌体2111M的连接处(即弯折处)分别设有一折痕2117M,该折痕2117M被垂直连接于该本体预拆线331M,使得该舌耳2112M、 2113M能够被倾斜地弯折至贴着该舌体2111M的内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自锁包装箱还包括一组加强件40M,其中该加强件40M被设置于贴着该箱体10M的内壁,以使该自锁包装箱的壁增加一层或者两层厚度,以增加抗压强度。

所述加强件40M包括一上壁加强件41M,其中所述上壁加强件41M被一体连接与所述箱体10的侧壁用于增加该上箱盖121M的一层厚度,以使该自锁包装箱的该上箱盖121M 的抗压强度被提高。

在包装时,该上壁加强件41M均被置于该上箱盖121M的内侧,借由被收纳于该收纳腔13的该物品,使得该上壁加强件41M被夹持在该物品和该上箱盖之间,以提供抗压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箱盖122M包括一第一主件1221M、一第一侧件1222M、一第二主件1223M和一第二侧件1224M,其中该第一主件1221M被可枢转可连接于该第一侧壁 111M的下侧边,其中该第一侧件1222M被可枢转地连接于该第二侧壁112M的下侧边,其中该第二主件1223M被可枢转地连接于该三侧壁113M的下侧边,其中该第二侧件1224M 被可枢转地连接于该第四侧壁114M的下侧边,其中该第一主件1221M、该第一侧件1222M、该第二主件1223M和该第二侧件1224M恰好能够被交叉组装成该下箱盖122M并封闭该下开口132M。

如图28和2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九变形实施例的自锁包装箱,其包括一箱体10N和一锁件20N,其中该箱体10N具有四侧壁11N(分为第一侧壁111N、第二侧壁112N、第三侧壁113N和第四侧壁114N)、一上箱盖121N和一下箱盖122N,其中该四侧壁11N首尾相连地围成一收纳腔13和上下两开口(上开口131和下开口132)。所述上箱盖121N被设置可枢转地于所述第二侧壁112N的上侧边1121N以开合该收纳腔13的该上开口131,其中所述下箱盖122N被设置可枢转于所述四侧壁11N以交叉封闭该收纳腔13的该下开口132,以便于包装该物品。所述锁件20N被设置于将所述上箱盖121N的自由端自锁于该箱体10N 的该第四侧壁114N的上侧边1141N以封闭该上开口131,其中所述下箱盖122N由四个交叉部件组成通过交叉组装封闭该下开口132N,进而封装该物品。

所述第四侧壁114N的尾端具有可枢转地一体相连的一连接件1141N,其中该第四侧壁 114N与该第一侧壁111N被淀粉胶粘接在一起,使得该箱体10N的侧壁被封闭。

所述锁件20N被设置在该上箱盖121N的自由端和该第四侧壁114N的上侧边1141N之间,当所述上箱盖121N被枢转至封闭该上开口131N,即该上箱盖121N的自由端被枢转地置于该第四侧壁114N的上侧边1141N时,所述锁件20N能够被用户操作地形成自锁,使得该上箱盖121N的自由端被固定于该第四侧壁114N的上侧边1141N,使该上开口131始终处于被封闭状态。

所述锁件20N包括一锁舌211N和一锁柄212N,其中所述锁件20N的所述锁柄212N 被设置于所述上箱盖121N的自由端,其中所述锁件21N的所述锁舌211N被设置于与所述上箱盖121N的该自由端相邻的该第四侧壁114N的上侧边1141N,其中所述锁舌211N与所述锁柄212N被可操作地锁在一起形成自锁。

在用户包装该物品时,用户先将所述第一侧壁111N、所述第二侧壁112N、所述第三侧壁113N和所述第四侧壁114N预折成立体状态以形成该收纳腔13收纳该物品,其中所述第四侧壁114N的所述连接件1141N被胶水粘接于所述第一侧壁111N,其中所述锁件20N可由用户操作地形成该自锁结构,使该上箱盖121N的自由端被固定于该第四侧壁114N的上侧边1141N以封闭该箱体10的该上开口131N。

如图28所示,具体地,所述锁舌211N包括一舌体2111N和两舌耳2112N、2113N,其中所述舌体2111N被一体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上箱盖121N的自由端,所述两舌耳2112N、 2113N分别被一体连接于所述舌体2111N的两侧,并与所述上箱盖121N的自由端形成两间隙2114N、2115N,使得该两舌耳2112N、2113N可沿所述舌体2111N的两侧被枢转至与该舌体2111N平面夹角0到180°范围之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锁柄212N包括一柄体2121N,其中该柄体2121N具有一锁孔2122N,其中该锁孔2122N分为一舌体孔21221N和两舌耳孔21222N、21223N,其中所述柄体2121N 被一体可枢转地连接于该第四侧壁114N的上侧边1141N,其中所述锁孔2122N与该第四侧壁114N的上侧边1141N相邻。所述两舌耳孔21222N、21223N分别被一体连通于所述舌体孔21221N的左右两侧,其中所述舌体孔21221N与该第四侧壁114N的上侧边1141N平行,其中所述两舌耳孔21222N、21223N分别平行于该舌体孔21221N,且所述两舌耳孔21222N、 21223N的孔宽大于该舌体孔21221N的孔宽度,优选为所述两舌耳孔21222N、21223N的孔宽是所述舌体孔21221N的孔宽的两倍宽度。

可以理解的是,该锁舌211N与该锁柄212N能够被可操作地形成自锁结构,以使该上箱盖121N被固定连接于该第四侧壁114N的该上侧边1141N,进而封闭该上开口。

所述锁件20N的该锁舌211N的该舌体2111N的底边与该上箱盖121N的连接处被设置一弯折线2118N,该弯折线2118N被实施为一排间断凹陷点,使得该锁件21N能够沿着该弯折线2118N被枢转于该上箱盖121N,但该弯折线2118N具有一定的连接强度,并不会断裂,使得该锁件20N并不会断掉而影响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该舌耳2112N、2113N与该舌体2111N的连接处(即弯折处)分别设有一折痕2117N,该折痕2117N被倾斜连接于该第一弯折线2118N,使得该舌耳2112N、2113N 能够被倾斜地弯折至贴着该舌体2111N的内侧。其中,所述折痕2117N与该弯折线2118N 的夹角为一锐角,使得该舌耳2112N、2113N的弧度成一钝角。也就是说,该舌体2111N的自由边短于该舌体2111N的该弯折线2118N,其中该舌耳2112N、2113N被弯折贴着该舌体 2111N并且该舌耳2112N、2113N不会超出该舌体2111N的自由边。

在本实施例,所述自锁包装箱还包括一拆件30N,其中该拆件30N是一可被操作地拆开该自锁包装箱的可拆结构,其中该拆件30N被设置在该上箱盖121N,并位于该锁舌211N 的下侧,其中该拆件30N可被用户操作地拆卸将该上箱盖121N与该锁舌211N分离,即该锁件20N被分离于该上箱盖121N,使得该上箱盖121N的自由端与该第四侧壁114N分开,进而用户可将该上箱盖121N枢转地掀开,以打开该上开口131,取出该物品。

该拆件30N包括一操作部31N、一本体32N和一预拆部33N,其中该上箱盖121N包括一基板1211N和一连接板1212N,其中该连接板1212N被一体地连接于该锁件20N的该锁舌211N的该舌体2111N,其中该基板1211N被一体地连接于该侧壁111N,其中所述拆件30N被一体地连接于该连接板1212N和该基板1211N之间。所述本体32N的两侧被分别一体连接于该连接板1212N和该基板1211N,其中所述预拆部33N被设置在所述本体32N 与该连接板1212N和该基板1211N的连接边,该预拆部33N可被操作地拆开该本体32N以将该连接板1212N和该基板1211N断开连接,其中所述操作部31N被可操作地设置在该本体32N,使得用户可操作该操作部31N将该本体32N沿该预拆部33N拆开以将该连接板 1212N和该基板1211N断开连接,进而使该连接板1212N与该基板1211N分离,使得该基板1211N能够被枢转打开该上开口。

如图29所示,所述操作部31N被设置为一由该本体32N形成的通孔,以供用户能够将手指插入该操作部31N,将该本体32N沿该预拆部33N向该上箱盖121N外侧被撕开。该操作部31N位于该本体32N的一侧,该本体32N具有两操作端321N,该操作端321N自由延伸在该通孔中,使得用户能够操作该操作端321N施加一向外的作用力将该本体32N沿该预拆部33N向两侧拆开。

在本实施例中,该预拆部33N包括两本体预拆线331N、332N和两板体预拆线333N、 334N,其中所述两本体预拆线331N、332N被分别平行地设置在该本体32N的两侧边,与该上箱盖121N的上边缘平行且距有一定距离,以被可操作地将该本体32N的两侧与该基板 1211N和该连接板1212N分开。所述两板体预拆线333N、334N被设置在所述连接板1212N 和所述基板1211N之间,分别自所述本体预拆线331N的两侧垂直延伸至所述上箱盖121N 的上边缘,使得该连接板1212N与该基板1211N能够被完全分离。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自锁包装箱还包括一组加强件40N,其中该加强件40N被设置于贴着该箱体10N的内壁,以使该自锁包装箱的壁增加一层或者两层厚度,以增加抗压强度。

所述加强件40N包括一上壁加强件41N,其中所述上壁加强件41N被一体连接与所述箱体10N的第一侧壁111N和该第三侧壁113N用于增加该上箱盖121N的一层厚度,以使该自锁包装箱的该上箱盖121N的抗压强度被提高。

在包装时,该上壁加强件41N均被置于该上箱盖121N的内侧,借由被收纳于该收纳腔13的该物品,使得该上壁加强件41N被夹持在该物品和该上箱盖之间,以提供抗压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箱盖122N包括一第一主件1221N、一第一侧件1222N、一第二主件1223N和一第二侧件1224N,其中该第一主件1221N被可枢转可连接于该第一侧壁111N 的下侧边,其中该第一侧件1222N被可枢转地连接于该第二侧壁112N的下侧边,其中该第二主件1223N被可枢转地连接于该三侧壁113N的下侧边,其中该第二侧件1224N被可枢转地连接于该第四侧壁114N的下侧边,其中该第一主件1221N、该第一侧件1222N、该第二主件1223N和该第二侧件1224N恰好能够被交叉组装成该下箱盖122N并封闭该下开口 132N。

如图3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十变形实施例的自锁包装箱,其包括一箱体10X和一锁件20X,其中该箱体10X具有四侧壁11X(分为第一侧壁111X、第二侧壁112X、第三侧壁113X 和第四侧壁114X)、一上箱盖121X和一下箱盖122X,其中该四侧壁11X首尾相连地围成一收纳腔13和上下两开口(上开口131和下开口132)。所述锁件20X被设置于将所述上箱盖121X的自由端自锁于该箱体10X的该第三侧壁113X的上侧边1131X以封闭该上开口131,其中所述下箱盖122X由四个交叉部件组成通过交叉组装封闭该下开口132X,进而封装该物品。

所述第四侧壁114X的尾端具有可枢转地一体相连的一连接件1141X,其中该第四侧壁 114X与该第一侧壁111X被淀粉胶粘接在一起,使得该箱体10X的侧壁被封闭。

所述锁件20X被设置在该上箱盖121X的自由端和该第三侧壁113X的上侧边1131X之间,当所述上箱盖121X被枢转至封闭该上开口131X,即该上箱盖121X的自由端被枢转地置于该第三侧壁113X的上侧边1131X时,所述锁件20X能够被用户操作地形成自锁,使得该上箱盖121X的自由端被固定于该第三侧壁113X的上侧边1131X,使该上开口131始终处于被封闭状态。

所述锁件20X包括一锁舌211X和一锁柄212X,其中所述锁件20X的所述锁柄212X 被设置于所述上箱盖121X的自由端,其中所述锁件21X的所述锁舌211X被设置于与所述上箱盖121X的该自由端相邻的该第三侧壁113X的上侧边1131X,其中所述锁舌211X与所述锁柄212X被可操作地锁在一起形成自锁。

在本实施例,所述自锁包装箱还包括一拆件30X,其中该拆件30X是一可被操作地拆开该自锁包装箱的可拆结构,其中该拆件30X被设置在该上箱盖121X,并位于该锁舌211X 的下侧,其中该拆件30X可被用户操作地拆卸将该上箱盖121X与该锁舌211X分离,即该锁件20X被分离于该上箱盖121X,使得该上箱盖121X的自由端与该第三侧壁113X分开,进而用户可将该上箱盖121X枢转地掀开,以打开该上开口131,取出该物品。

该拆件30X包括一操作部31X、一本体32X和一预拆部33X,其中该上箱盖121X包括一基板1211X和一连接板1212X,其中该连接板1212X被一体地连接于该锁件20X的该锁舌211X的该舌体2111X,其中该基板1211X被一体地连接于该侧壁111X,其中所述拆件30X被一体地连接于该连接板1212X和该基板1211X之间。所述本体32X的两侧被分别一体连接于该连接板1212X和该基板1211X,其中所述预拆部33X被设置在所述本体32X 与该连接板1212X和该基板1211X的连接边,该预拆部33X可被操作地拆开该本体32X以将该连接板1212X和该基板1211X断开连接,其中所述操作部31X被可操作地设置在该本体32X,使得用户可操作该操作部31X将该本体32X沿该预拆部33X拆开以将该连接板 1212X和该基板1211X断开连接,进而使该连接板1212X与该基板1211X分离,使得该基板1211X能够被枢转打开该上开口。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拆件30X的所述本体32X垂直于所述上箱盖121X的自由边,即该本体32X垂直于所述锁舌211X,该本体32X被纵向延伸地设置于所述上箱盖121X,使得用户能够纵向地撕开该拆件30X,并沿所述预拆部33X拆开分离该连接板1212X和该基板1211X。

具体地,所述预拆部33X包括两本体预拆线331X、332X和一板体预拆线333X,其中所述两本体预拆线331X、332X被设置在所述本体32X的两侧分别与该基板1211X和该连接板1212X的连接处,使得该本体32X沿该本体预拆线331X、332X被拆开。其中该本体 32X自该上箱盖121X的近中部垂直朝向该上箱盖121X的自由边延伸至所述舌体2111X的一侧,其中该板体预拆线333X自所述本体32X的顶端延伸至所述舌体2111X的另一侧,进而使该本体32X和该板体预拆线333X分隔该上箱盖121X形成该连接板1212X和该基板 1211X,其中该锁舌211X仅与该连接板1212X相连,进而使该连接板1212X能够完全地拆离于该基板,进而分离该锁舌211X与该基板1211X,以打开该上箱盖121X。

可以理解的是,该板体预拆线333X可以被设置为直线、曲型、折线等,使得该连接板 1212X被形成为一正方形板、三角形板或者扇形板或者其他不规则的板等。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自锁包装箱还包括一组加强件40X,其中该加强件40X被设置于贴着该箱体10X的内壁,以使该自锁包装箱的壁增加一层或者两层厚度,以增加抗压强度。

所述加强件40X包括一上壁加强件41X,其中所述上壁加强件41X被一体连接与所述箱体10的侧壁用于增加该上箱盖121X的一层厚度,以使该自锁包装箱的该上箱盖121X的抗压强度被提高。

在包装时,该上壁加强件41X均被置于该上箱盖121X的内侧,借由被收纳于该收纳腔 13的该物品,使得该上壁加强件41X被夹持在该物品和该上箱盖之间,以提供抗压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箱盖122X包括一第一主件1221X、一第一侧件1222X、一第二主件1223X和一第二侧件1224X,其中该第一主件1221X被可枢转可连接于该第一侧壁111X 的下侧边,其中该第一侧件1222X被可枢转地连接于该第二侧壁112X的下侧边,其中该第二主件1223X被可枢转地连接于该三侧壁113X的下侧边,其中该第二侧件1224X被可枢转地连接于该第四侧壁114X的下侧边,其中该第一主件1221X、该第一侧件1222X、该第二主件1223X和该第二侧件1224X恰好能够被交叉组装成该下箱盖122X并封闭该下开口 132X。

如图31和3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一变形实施例的自锁包装箱,其包括一箱体10Y 和一锁件20Y,其中该箱体10Y具有四侧壁11Y(分为第一侧壁111Y、第二侧壁112Y、第三侧壁113Y和第四侧壁114Y)、一上箱盖121Y和一下箱盖122Y,其中该四侧壁11Y首尾相连地围成一收纳腔13和上下两开口(上开口131和下开口132)。所述锁件20Y被设置于将所述上箱盖121Y的自由端自锁于该箱体10Y的该第三侧壁113Y的上侧边1131Y以封闭该上开口131,其中所述下箱盖122Y由四个交叉部件组成通过交叉组装封闭该下开口132Y,进而封装该物品。

所述第四侧壁114Y的尾端具有可枢转地一体相连的一连接件1141Y,其中该第四侧壁 114Y与该第一侧壁111Y被淀粉胶粘接在一起,使得该箱体10Y的侧壁被封闭。

所述锁件20Y被设置在该上箱盖121Y的自由端和该第三侧壁113Y的上侧边1131Y之间,当所述上箱盖121Y被枢转至封闭该上开口131Y,即该上箱盖121Y的自由端被枢转地置于该第三侧壁113Y的上侧边1131Y时,所述锁件20Y能够被用户操作地形成自锁,使得该上箱盖121Y的自由端被固定于该第三侧壁113Y的上侧边1131Y,使该上开口131始终处于被封闭状态。

所述锁件20Y包括一锁舌211Y、一锁柄212Y和一枢转件213Y,其中所述锁件20Y 的所述枢转件213的内侧边被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上箱盖121Y的自由端,其中所述锁舌 211Y被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枢转件213的外侧边,其中所述锁件20Y的所述锁柄212Y被设置于该第三侧壁113Y的近中部,其中所述锁舌211Y与所述锁柄212Y被可操作地锁在一起形成自锁。

具体地,所述锁柄212Y包括一锁孔2122Y,其中该锁孔2122Y被设置在该第三侧壁 113Y的近中部,并与该第三侧壁113Y的上侧边距离一间距D,其中该间距D等于该枢转件213Y的宽度。

在包装时,该上箱盖121Y被枢转朝向盖合在该第三侧壁113Y的上侧边,其中所述锁舌211Y随着所述枢转件213Y恰好被枢转插入该锁孔2122Y形成自锁结构,其中该枢转件 213Y被贴合在该第三侧壁113Y的外表面。可以理解的是,该锁舌211Y和该锁孔2122Y可以被实施为与上述任意一实施例中的一致。

如图31和32所示,该锁孔2122Y的两侧孔可以是朝向该第三侧壁113Y的上侧边,也可以是朝向该第三侧壁的下侧边,或者其中一侧孔朝向该第三侧壁113Y的上侧边,另一侧孔朝向该第三侧壁113Y的下侧边。可以理解的是,该锁孔2122Y的两侧孔可以设置在朝向该第三侧壁113Y平面0至360°之间任意的方向。

在本实施例,所述自锁包装箱还包括一拆件30Y,其中该拆件30Y是一可被操作地拆开该自锁包装箱的可拆结构,其中该拆件30Y被设置在该上箱盖121Y,并位于该锁舌211Y 的下侧,其中该拆件30Y可被用户操作地拆卸将该上箱盖121Y与该锁舌211Y分离,即该锁件20Y被分离于该上箱盖121Y,使得该上箱盖121Y的自由端与该第三侧壁113Y分开,进而用户可将该上箱盖121Y枢转地掀开,以打开该上开口131,取出该物品。

该拆件30Y包括一操作部31Y、一本体32Y和一预拆部33Y,其中该上箱盖121Y包括一基板1211Y和一连接板1212Y,其中该连接板1212Y被一体地连接于该锁件20Y的该枢转件213Y,其中该基板1211Y被一体地连接于该侧壁111Y,其中所述拆件30Y被一体地连接于该连接板1212Y和该基板1211Y之间。所述本体32Y的两侧被分别一体连接于该连接板1212Y和该基板1211Y,其中所述预拆部33Y被设置在所述本体32Y与该连接板 1212Y和该基板1211Y的连接边,该预拆部33Y可被操作地拆开该本体32Y以将该连接板 1212Y和该基板1211Y断开连接,其中所述操作部31Y被可操作地设置在该本体32Y,使得用户可操作该操作部31Y将该本体32Y沿该预拆部33Y拆开以将该连接板1212Y和该基板1211Y断开连接,进而使该连接板1212Y与该基板1211Y分离,使得该基板1211Y能够被枢转打开该上开口。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自锁包装箱还包括一组加强件40Y,其中该加强件40Y被设置于贴着该箱体10Y的内壁,以使该自锁包装箱的壁增加一层或者两层厚度,以增加抗压强度。

所述加强件40Y包括一上壁加强件41Y和一上壁保护件43Y,其中所述上壁加强件41Y 和所述上壁保护件43Y用于增加该上箱盖121Y的两层厚度,以使该自锁包装箱的该上箱盖 121Y的抗压强度被提高,即该上箱盖121Y被实施为三层厚度的纸板。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箱盖122Y包括一第一主件1221Y、一第一侧件1222Y、一第二主件1223Y和一第二侧件1224Y,其中该第一主件1221Y被可枢转可连接于该第一侧壁111Y 的下侧边,其中该第一侧件1222Y被可枢转地连接于该第二侧壁112Y的下侧边,其中该第二主件1223Y被可枢转地连接于该三侧壁113Y的下侧边,其中该第二侧件1224Y被可枢转地连接于该第四侧壁114Y的下侧边,其中该第一主件1221Y、该第一侧件1222Y、该第二主件1223Y和该第二侧件1224Y恰好能够被交叉组装成该下箱盖122Y并封闭该下开口 132Y。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