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缓冲托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16825发布日期:2019-05-07 21:43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缓冲托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皮带运输上的托辊,尤其是一种新型缓冲托辊。



背景技术:

缓冲托辊用于带式输送机皮带下部的转动支撑,减缓落料对输送带的冲击,缓冲物料运载、皮带导向以及皮带回程时的减震与表面清洁,是皮带输送机的重要部件,缓冲托辊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输送机的运行性能。而影响缓冲托辊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在托辊管体、轴承座、密封件、橡胶圈等结构选用上,将直接影响托辊质量。

例如,传统缓冲托辊采用高频有缝焊管或无缝钢管生产;其中,有缝钢管截断后需要车床进行两端止口的加工,后配合轴承座安装,管体镗孔工艺不当、加工设备精度不足与焊接产生的变形,会造成轴承座焊接安装后同心度偏差。此偏差将直接在组装后的托辊上反映出来,即径向圆跳动、旋转阻力加大。

无缝钢管生产的托辊截断后需要车床进行两端轴承、密封位的加工,因不需焊接轴承座固钢管壁厚会更厚一些,外圆度与壁厚难以达到标准要求,既造成生产成本的提高,又使托辊管体壁厚不均匀,产生两端同心度偏移即径向圆跳动、旋转阻力加大。

上述这些因素若是不解决,将无法提高托辊,生产效率及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影响托辊质量、生产效率及生产成本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缓冲托辊,该一种新型缓冲托辊结构合理,密封性强,装配工序简单,较传统托辊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其托辊管体首先采用薄壁高精密冷拔钢管,满足了标准圆跳动、旋转阻力要求;轴承座选用玻纤增强超韧尼龙模具精密浇筑制作等,提高了产品硬度和耐磨性,且轴承座装配可以尾部紧贴尾部做成立辊、导向托辊,所以钢管产生的废料很少,有利于节约成本。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缓冲托辊,包括托辊轴、密封盖、主轴承座、橡胶隔套A、柔性橡胶圈、托辊管体、孔用弹性挡圈、中间双密封轴承、中间支撑轴承座、尼龙垫、两端双密封轴承、外密封件、内密封件、密封盘、金属罩盖、O型密封圈、外挡圈、调整垫、弹性挡圈、平面橡胶圈、橡胶隔套B;一种新型缓冲托辊中心位置设有托辊轴,在托辊轴两端分别设有对称、相同的主轴承座,轴向中心位置设有中间支撑轴承座;所述主轴承座外边缘向外凸起一圈,其内部为中空,沿轴向从内到外依次与轴匹配套装着尼龙垫、两端双密封轴承、外密封件、内密封件、密封盘、金属罩盖、O型密封圈、外挡圈、调整垫、轴用弹性挡圈、密封盖,共同构成了密封系统A;其中,所述O型密封圈加装在内密封件与托辊轴之间间隙处,以此防止产生噪音以及水从此间隙直接进入托辊内腔;所述中间支撑轴承座其内部沿轴向从内到外,依次与轴匹配套装着中间双密封轴承及孔用弹性挡圈,共同构成密封系统B;所述主轴承座3和中间支撑轴承座的表面均套装有托辊管体;所述托辊管体一端与主轴承座外缘凸起的底部连接处,套装着横截面为长方形、且外径与主轴承座凸起部分外径相等的橡胶隔套A;橡胶隔套A与托辊管体的连接处套装连着柔性橡胶圈;所述托辊管体另一端前部和另一端主轴承座的外缘凸起表面都套装着横截面为阶梯状的橡胶隔套B;橡胶隔套B与托辊管体的连接处套装着平面橡胶圈。

所述托辊管体,采用薄壁精密冷拔钢管,外圆度、壁厚误差均为±0.05mm, 内外壁光亮无氧化层,截断后装配专用轴承座即可满足标准圆跳动和旋转阻力的要求;其围成的筒体内部,涂刷长效防锈液与两端双密封轴承、中间双密封轴承及尼龙垫配合形成,能够阻止筒体内部介质进入两端双密封轴承及中间双密封轴承的两道有效密封机构;所述托辊管体内部能增加排布一盘或多盘中间双密封轴承,将轴承座改制后装配轴承,用孔用弹性挡圈将中间双密封轴承与改制后的中间支撑轴承座固定,中间支撑轴承座外径与托辊管体内径精密固定配合,中间双密封轴承内径与托辊轴过盈配合套入管体合适位置,从而解决轴颤引起轴承失效问题。

所述主轴承座和中间支撑轴承座选用玻纤增强超韧尼龙模具精密浇筑制作,同时加入高档玻璃纤维,其特点是在干燥或低温状态下冲击强度比普通尼龙高十倍以上,但同时还保留尼龙的特性,提高了产品硬度和耐磨性,强度高,收缩率小,尺寸稳定,具有优异的强度刚性和热变形温度;所述主轴承座和中间支撑轴承座外径自身带有挡圈,托辊管体装配橡胶圈后无需再焊接钢质挡圈固定橡胶圈;主轴承座还可以尾部紧贴尾部装配,做成立辊、导向托辊 (见附图3),所以钢管产生的废料很少,因为壁厚较薄截断后即可装配无需再增加任何加工工序,成本和时间上较传统托辊有所降低。

所述密封系统A选用国标DTⅡ型七件套迷宫型密封,其中,外密封件与内密封件之间的空腔内充填润滑脂,用润滑脂来增加润滑阻水、阻尘。

所述密封盖,利用密封盖内孔与托辊轴之间的过盈量紧密结合在一起,密封盖外径与主轴承座轻轻接触,从而有效解决了托辊倾斜装配时初步防水、防尘问题;密封盖与七件套密封及两端双密封轴承配合形成阻止外部介质进入轴承的四道有效密封机构。

所述两端双密封轴承和中间双密封轴承均采用游隙C3双密封托辊专用深沟球轴承。

所述柔性橡胶圈和平面橡胶圈为天然橡胶含量为20%-40%耐磨橡胶圈,外形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选用和排布。

所述橡胶隔套A和橡胶隔套B外形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选用和排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新型缓冲托辊结构合理,密封性强,装配工序简单,其较传统托辊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其托辊管体采用薄壁精密冷拔钢管,满足了标准圆跳动、旋转阻力要求;轴承座选用玻纤增强超韧尼龙模具精密浇筑制作等,提高了产品硬度和耐磨性,且轴承座装配可以尾部紧贴尾部做成立辊、导向托辊,所以钢管产生的废料很少,有利于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局部放大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改装的导向托辊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新型缓冲托辊,包括托辊轴1、密封盖2、主轴承座3、橡胶隔套 A4、柔性橡胶圈5、托辊管体6、孔用弹性挡圈7、中间双密封轴承8、中间支撑轴承座9、尼龙垫10、两端双密封轴承11、外密封件12、内密封件13、密封盘14、金属罩盖15、O型密封圈16、外挡圈17、调整垫18、弹性挡圈19、平面橡胶圈20、橡胶隔套B21;一种新型缓冲托辊中心位置设有托辊轴1,在托辊轴1两端分别设有对称、相同的主轴承座3,轴向中心位置设有中间支撑轴承座9;所述主轴承座3外边缘向外凸起一圈,其内部为中空,沿轴向从内到外依次与轴匹配套装着尼龙垫10、两端双密封轴承11、外密封件12、内密封件13、密封盘14、金属罩盖15、O型密封圈16、外挡圈17、调整垫18、轴用弹性挡圈19、密封盖2,共同构成了密封系统A;其中,所述O型密封圈16 加装在内密封件13与托辊轴1之间间隙处,以此防止产生噪音以及水从此间隙直接进入托辊内腔;所述中间支撑轴承座9其内部沿轴向从内到外,依次与轴匹配套装着中间双密封轴承8及孔用弹性挡圈7,共同构成密封系统B;所述主轴承座3和中间支撑轴承座9的表面均套装有托辊管体6;所述托辊管体 6一端与主轴承座3外缘凸起的底部连接处,套装着横截面为长方形、且外径与主轴承座3凸起部分外径相等的橡胶隔套A4;橡胶隔套A4与托辊管体6的连接处套装连着柔性橡胶圈5;所述托辊管体6另一端前部和另一端主轴承座 3的外缘凸起表面都套装着横截面为阶梯状的橡胶隔套B21;橡胶隔套B21与托辊管体6的连接处套装着平面橡胶圈20。

所述托辊管体6,采用薄壁精密冷拔钢管,外圆度、壁厚误差均为±0.05mm,内外壁光亮无氧化层,截断后装配主轴承座(3)即可满足标准圆跳动和旋转阻力的要求;其围成的筒体内部,涂刷长效防锈液与两端双密封轴承 11、中间双密封轴承8及尼龙垫10配合形成,能够阻止筒体内部介质进入两端双密封轴承11及中间双密封轴承8的两道有效密封机构;所述托辊管体6 内部能增加排布一盘或多盘中间双密封轴承8,将轴承座改制后装配轴承,用孔用弹性挡圈7将中间双密封轴承8与改制后的中间支撑轴承座9固定,中间支撑轴承座9外径与托辊管体6内径精密固定配合,中间双密封轴承8内径与托辊轴1过盈配合套入管体合适位置,从而解决轴颤引起轴承失效问题。

所述主轴承座3和中间支撑轴承座9选用玻纤增强超韧尼龙模具精密浇筑制作,同时加入高档玻璃纤维,其特点是在干燥或低温状态下冲击强度比普通尼龙高十倍以上,但同时还保留尼龙的特性,提高了产品硬度和耐磨性,强度高,收缩率小,尺寸稳定,具有优异的强度刚性和热变形温度;所述主轴承座 3和中间支撑轴承座9外径自身带有挡圈,托辊管体6装配橡胶圈后无需再焊接钢质挡圈固定橡胶圈;主轴承座3还可以尾部紧贴尾部装配,做成立辊、导向托辊(见附图3),所以钢管产生的废料很少,因为壁厚较薄截断后即可装配无需再增加任何加工工序,成本和时间上较传统托辊有所降低。

所述密封系统A选用国标DTⅡ型七件套迷宫型密封,其中,外密封件12 与内密封件13之间的空腔内充填润滑脂,用润滑脂来增加润滑阻水、阻尘。

所述密封盖2,利用密封盖2内孔与托辊轴1之间的过盈量紧密结合在一起,密封盖2外径与主轴承座3轻轻接触,从而有效解决了托辊倾斜装配时初步防水、防尘问题;密封盖2与七件套密封及两端双密封轴承11配合形成阻止外部介质进入轴承的四道有效密封机构。

所述两端双密封轴承11和中间双密封轴承8均采用游隙C3双密封托辊专用深沟球轴承。

所述柔性橡胶圈5和平面橡胶圈20为天然橡胶含量为20%-40%耐磨橡胶圈,外形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选用和排布。

所述橡胶隔套A4和橡胶隔套B21外形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选用和排布。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