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73281发布日期:2019-01-13 17:17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包装盒。



背景技术:

随着电视机行业的不断发展,电视机的厚度越做越薄,厚度能够达到4毫米~5毫米。正是由于电视机的厚度降低,使得电视机的强度大大降低,进而使得电视机在运输和取放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变形和破裂的问题,因此,需要对电视机进行包装,以避免电视机出现上述问题。

一般地,通过在电视机的上下两端均卡设泡沫盒,并竖直放置于纸箱中,然后在中空部位填充贴附垫片,并在靠近屏幕的位置放置充气袋,以保护电视机。但是,这种包装方式极易导致电视机在运输过程中因为振动而变形和裂屏,尤其是对厚度较薄的电视机。同时,当取出电视机时,需要将充气袋取出,然后将电视机两端的泡沫盒取下,此操作过程比较繁琐,同时极易导致电视机的变形和裂屏。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较好地保护待包装物且容易取出待包装物的包装盒。

一种包装盒,用于收容待包装物,包括:

箱体,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靠近所述箱体的边缘设置;及,

盖体,能够盖设于所述箱体上,以使所述盖体与所述箱体配合形成用于容置所述待包装物的收容腔,所述收容腔的腔壁能够与所述待包装物抵接,以使所述待包装物能够被夹持固定于所述收容腔的腔壁之间;其中,

所述凹槽位于所述箱体靠近所述盖体的一侧,且与所述收容腔相通,以使所述待包装物能够通过所述凹槽而从所述收容腔中取出。

上述包装盒包括箱体和盖体,盖体能够盖设于箱体上并与箱体配合形成容置待包装物的收容腔,收容腔的腔壁能够与待包装物抵接,以使待包装物能够被夹持固定于收容腔的腔壁之间,进而使得待包装物在运输的过程不会因为晃动而变形和断裂,当待包装物为厚度较薄的显示器时,还能够避免待包装物因为晃动而变形和裂屏的问题,同时,由于箱体开设有凹槽,凹槽靠近箱体的边缘设置,凹槽开设于箱体靠近盖体的一侧,且与收容腔相通,以使待包装物能够通过凹槽而从收容腔中取出,因此,当需要取出待包装物时,可以使盖体与箱体分离,并伸入凹槽中,以将待包装物从收容腔中取出,操作简便且平稳,能够较好地避免待包装物出现变形和断裂的问题,尤其是能够避免厚度较薄的显示器出现变形和断屏的问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箱体包括第一板状本体及多个第一凸起,多个所述第一凸起均位于所述第一板状本体的一个表面上,并沿所述第一板状本体的边缘间隔设置一周,每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凸起之间形成第一间隙,所述盖体包括第二板状本体及多个第二凸起,多个所述第二凸起均位于所述第二板状本体靠近所述箱体的一侧,且多个所述第二凸起的位置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一间隙的位置相对应,每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凸起之间形成第二间隙,多个所述第二间隙的位置与多个所述第一凸起的位置相对应,以使所述盖体盖设于所述箱体上时,所述盖体能够与所述箱体共同形成封闭的所述收容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状本体、所述第二板状本体均能够与所述待包装物抵接,以使所述待包装物能够夹持固定于所述第一板状本体与所述第二板状本体之间;及/或,

多个所述第一凸起均能够与所述待包装物抵接,而使所述待包装物能够被夹持于多个所述第一凸起之间;及/或,

多个所述第二凸起均能够与所述待包装物抵接,而使所述待包装物能够被夹持于多个所述第二凸起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槽从所述第一板状本体靠近所述第一凸起的表面朝远离所述第一凸起的一侧延伸,且所述凹槽的位置与所述第一间隙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一间隙的宽度小于所述凹槽的宽度,以使所述待包装物收容于所述收容腔中时,能够部分遮蔽所述凹槽的槽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状本体具有第一表面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连的侧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板状本体相对,所述凹槽具有相通的第一槽口与第二槽口,所述第一槽口位于所述侧面上,所述第二槽口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第一间隙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槽口的宽度,以使所述待包装物收容于所述收容腔中时,能够部分遮蔽所述第二槽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槽由所述第一板状本体靠近所述第一凸起的表面向内凹陷形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槽至少为两个,且两两成对设置,每对所述凹槽间隔且相对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一凸起围成方形环状结构,多个所述第二凸起围成方形环状结构;或,

多个所述第一凸起围成圆形环状结构,多个所述第二凸起围成圆形环状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板状本体开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开设于所述第二板状本体靠近所述第二凸起的表面上,且与所述收容腔相通,所述包装盒还包括用于容置所述待包装物的缓冲充气袋,所述缓冲充气袋能够在所述盖体盖设于所述箱体时收容于所述收容腔中,且能够部分收容于所述容置槽中,以使所述缓冲充气袋能够夹持于所述收容腔的腔壁之间,且能够与所述容置槽的槽壁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箱体及所述盖体中的一个开设有防呆槽,所述箱体及所述盖体中的另一个设置有能够与所述防呆槽相配合的防呆件,以使所述盖体盖设于所述箱体上时,所述防呆件能够部分收容于所述防呆槽中。

附图说明

图1为第一实施方式的包装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包装盒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包装盒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包装盒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包装盒中IV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3所示的包装盒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包装盒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第二实施方式的包装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的包装盒的分解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的包装盒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所示的包装盒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包装盒10,用于收容待包装物。其中,待包装物为电视机、显示器、手机及平板电脑。

请一并参阅图2,包装盒10包括箱体100及盖体200。箱体100开设有凹槽140,凹槽140靠近箱体100的边缘设置。盖体200能够盖设于箱体100上,以使箱体100与盖体200配合形成用于容置待包装物的收容腔300,收容腔300的腔壁能够与待包装物抵接,以使待包装物能够被夹持固定于收容腔300的腔壁之间。其中,凹槽140位于箱体100靠近盖体200的一侧,且与收容腔300相通,以使待包装物能够通过凹槽140而从收容腔300中取出。

箱体100包括第一板状本体110及第一凸起120。

请一并参阅图3,在图示实施方式中,第一板状本体110大致为长方形。第一板状本体110具有第一表面111及与第一表面111相连的侧面。第一板状本体110的第一表面111与第二板状本体200相对。在图示实施方式中,第一板状本体110的侧面包括第一侧面113及第二侧面115。第一侧面113与第二侧面115相对且间隔设置,且分别与第一表面111的两侧连接。

第一凸起120为多个,多个第一凸起120均位于第一板状本体110的一个表面上,多个第一凸起120沿第一板状本体110的边缘间隔设置一周,每相邻两个第一凸起120之间形成第一间隙130。在图示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一凸起120均为立方体形。多个第一凸起120均位于第一板状本体110的第一表面111上,并沿第一板状本体110的第一表面111的边缘间隔设置一周。且多个第一凸起120围成方形环状结构。待包装物与能够至少部分收容于多个第一凸起120围成的方形环状结构中,以使待包装物能够收容于收容腔300中。

请一并参阅图4,凹槽140从第一板状本体110靠近第一凸起120的表面朝远离第一凸起120的一侧延伸,且凹槽140的位置与第一间隙130的位置相对应。进一步地,凹槽140由第一板状本体110的第一表面111向内凹陷形成。

请一并参阅图5,在图示实施方式中,凹槽140具有相通的第一槽口141与第二槽口143。第一槽口141位于与第一表面111相连的侧面上,第二槽口143位于第一板状本体110的第一表面111上,以使能够从箱体100外部穿过第一槽口141而伸入凹槽140中,且穿过第二槽口143而伸入收容腔300中,进而将待包装物从收容腔300中取出。

具体地,凹槽140包括槽底145、第一侧壁146、第二侧壁147及第三侧壁148。槽底145与第一板状本体110的第一表面111大致平行。第一侧壁146、第二侧壁147及第三侧壁148依次连接,且均与槽底145连接。第一侧壁146与第三侧壁148相对且平行,且第一侧壁146远离第二侧壁147的一侧、第三侧壁148远离第二侧壁147的一侧均与第一板状本体110的侧面相连。第一槽口141与第二侧壁147相对设置,第二槽口143与槽底145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凹槽140为至少两个,且两两成对设置,每对凹槽140间隔且相对设置。在图示实施方式中,凹槽140为四个,且两两成对设置,每对凹槽140间隔且相对设置。四个凹槽140中的两个靠近第一板状本体110的第一侧面113设置,且四个凹槽140中的两个的第一槽口141位于第一板状本体110的第一侧面113上。另外两个靠近第一板状本体110的第二侧面115设置,且另外两个的第一槽口141位于第一板状本体110的第二侧面115上。

进一步地,第一间隙130的宽度小于凹槽140的宽度,以使当待包装物收容于收容腔300中时,待包装物能够部分遮蔽凹槽140的槽口,从而能够更加方便地将待包装物取出。在图示实施方式中,第一间隙130的宽度小于第二槽口143的宽度,以使当待包装物收容于收容腔300中时,待包装物能够部分遮蔽第二槽口143,从而能够更加方便地将待包装物取出。

进一步地,箱体100为泡沫箱体。具体地,箱体100为聚苯乙烯泡沫箱体、EPO箱体或聚丙烯塑料箱体。

请一并参阅图6,盖体200包括第二板状本体210及多个第二凸起220。多个第二凸起220均位于第二板状本体210靠近箱体100的一侧,且多个第二凸起220的位置分别与多个第一间隙130的位置相对应。每相邻两个第二凸起220之间形成第二间隙230,多个第二间隙230的位置与多个第一凸起120的位置相对应,以使盖体200盖设于箱体100上时,盖体200能够与箱体100共同形成封闭的收容腔300。

请一并参阅图7,在图示实施方式中,第二板状本体210为长方形,第二板状本体210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板状本体110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第二板状本体210具有第二表面211,第二板状本体210的第二表面211与第一板状本体110的第一表面111相对且间隔。多个第二凸起220均位于第二板状本体210的第二表面211上,且沿第二板状本体210的第二表面211的边缘间隔设置一周,且多个第二凸起220围成方形环状结构。多个第二凸起220的尺寸分别与多个第一间隙130的尺寸大致相当,且多个第二间隙230的尺寸分别与多个第一凸起120的尺寸大致相当。

当盖体200盖设于箱体100上时,第一板状本体110的第一表面111与第二板状本体210的第二表面211相对且间隔,多个第二凸起220分别插设于多个第一间隙130中,多个第一凸起120分别插设于多个第二间隙230中。每个第二凸起220均与相邻两个第一凸起120抵接,且与第一板状本体110的第一表面111抵接;每个第一凸起120均与相邻两个第二凸起220抵接,且与第二板状本体210的第二表面211抵接,进而使得形成的收容腔300为密闭空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板状本体110、第二板状本体210均能够与待包装物抵接,以使待包装物能够夹持固定于第一板状本体110与第二板状本体210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一凸起120均能够与待包装物抵接,而使待包装物能够被夹持于多个第一凸起120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二凸起220均能够与待包装物抵接,以使待包装物能够被夹持于多个第二凸起220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板状本体110、第二板状本体210均能够与待包装物抵接,以使待包装物能够夹持固定于第一板状本体110与第二板状本体210之间;且多个第一凸起120均能够与待包装物抵接,而使待包装物能够被夹持于多个第一凸起120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板状本体110、第二板状本体210均能够与待包装物抵接,以使待包装物能够夹持固定于第一板状本体110与第二板状本体210之间;且多个第二凸起220均能够与待包装物抵接,以使待包装物能够被夹持于多个第二凸起220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一凸起120均能够与待包装物抵接,而使待包装物能够被夹持于多个第一凸起120之间;且多个第二凸起220均能够与待包装物抵接,以使待包装物能够被夹持于多个第二凸起220之间。

在图示实施方式中,第一板状本体110的第一表面111与第二板状本体210的第二表面211均能够与待包装物抵接;并多个第一凸起120均能够与待包装物抵接;且多个第二凸起220均能够与待包装物抵接,以使待包装物固定地收容于收容腔300中。

进一步地,盖体200为泡沫盖体。具体地,盖体200为聚苯乙烯泡沫盖体、EPO盖体或聚丙烯塑料盖体。

第一实施方式的包装盒10的使用过程如下:

(1)将待包装物放入包装盒10中的操作过程如下:

将待包装物放置于多个第一凸起120围成的方形环状结构中,将盖体200盖设于箱体100上,使多个第一凸起120分别插设于多个第二间隙230中,且使多个第二凸起130分别插设于多个第一间隙130中,从而将待包装物收容于收容腔300中,且与收容腔300的腔壁抵接。

(2)将待包装物从包装盒10中取出的操作过程如下:

取下盖体200,手或机械手等取出装置伸入凹槽140中,抓住待包装物,并使待包装物相对箱体100向远离第一板状本体110的方向运动,从而将待包装物从箱体100中取出。

第一实施方式的包装盒10至少具有如下优点:

第一实施方式的包装盒10包括箱体100及盖体200,盖体200能够盖设于箱体100上并与箱体100配合形成容置待包装物的收容腔300,收容腔300的腔壁能够与待包装物抵接,以使待包装物能够被夹持固定于收容腔300的腔壁之间,进而使得待包装物在运输的过程不会因为晃动而变形和断裂,当待包装物为厚度较薄的显示器时,还能够避免待包装物因为晃动而变形和裂屏的问题,同时,由于箱体100开设有凹槽140,凹槽140靠近箱体100的边缘设置,凹槽140开设于箱体100靠近盖体200的一侧,且与收容腔300相通,以使待包装物能够通过凹槽140而从收容腔300中取出,因此,当需要取出待包装物时,可以使盖体200与箱体100分离,并伸入凹槽140中,以将待包装物从收容腔300中取出,操作简便且平稳,能够较好地避免待包装物出现变形和断裂的问题,尤其是能够避免厚度较薄的显示器出现变形和断屏的问题。

可以理解,凹槽140不限于上述结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凹槽的结构与图示实施方式中凹槽140的结构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凹槽还包括与第二侧壁相对的第四侧壁,第四侧壁遮蔽第一槽口。第四侧壁与槽底、第一侧壁及第三侧壁均连接。

可以理解,第一板状本体110不限于为方形,也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圆形。相应地,第二板状本体210也不限于为方形,也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圆形。

可以理解,多个第一凸起120不限于围成方形环状结构,还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圆形环状结构,相应地,多个第二凸起220不限于围成方形环状结构,还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圆形环状结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只要保证第一凸起120能够插设于第二间隙230,且第二凸起220能够插设于第一间隙130中,进而形成封闭的收容腔300即可。

可以理解,第一凸起120不限于上述形状,还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三角形,当第一凸起120为三角形时,多个第一凸起120大致呈齿状分布。相应地,第二间隙230也不限于上述形状,也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三角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只要保证第一凸起120能够插设于第二间隙230中即可。

请一并参阅图8和图9,第二实施方式的包装盒10’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包装盒10的结构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箱体100’及盖体200’中的一个设置有防呆件150’,箱体100’及盖体200’中的另一个设置有能够与防呆件150’相配合的防呆槽240’,以使盖体200’盖设于箱体100’上时,防呆件150’能够部分收容于防呆槽240’中。通过设置防呆件150’与防呆槽240’,使得盖体200’能够更加精准地盖设于箱体100’上,以避免盖体200’与箱体100’组装时出现组装错误。

请一并参阅图10,在图示实施方式中,防呆件150’为凸起。防呆件150’位于第一板状本体110’的第一表面111’上,且靠近第一侧面113’设置。防呆件150’位于靠近第一侧面113’的两个凹槽140’之间。防呆槽240’由第二凸起220’远离第二板状本体210’一侧的表面向内凹陷形成。防呆槽240’的位置与防呆件150’的位置相对应,以使盖体200’盖设于箱体100’上时,防呆件150’能够部分收容于防呆槽240’中。

请一并参阅图11,进一步地,第二板状本体210’开设有容置槽213’。容置槽213’开设于第二板状本体210’靠近第二凸起220’的表面上,且与收容腔300’相通。包装盒10’还包括用于容置待包装物的缓冲充气袋(图未示)。缓冲充气袋能够在盖体200’盖设于箱体100’时收容于收容腔300’中,且能够部分收容于容置槽213’中,以使缓冲充气袋能够夹持于收容腔300’的腔壁之间,且能够与容置槽213’的槽壁抵接。通过设置容置槽213’及缓冲充气袋,能够有效地避免待包装物在运输过程中弹跳和抖动而裂屏或撞伤。

在图示实施方式中,容置槽213’为条形槽。容置槽213’由第二板状本体210’的第二表面211’向内凹陷形成。容置槽213’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二板状本体210’的延伸方向。缓冲充气袋在部分收容于容置槽213’时能够与容置槽213’的槽壁粘接。

进一步地,容置槽213’为多个,多个容置槽213’沿第二板状本体210’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列。当盖体200’盖设于箱体100’时,缓冲充气袋能够收容于收容腔300’中,且能够部分收容于多个容置槽213’中,以使缓冲充气袋能够夹持于收容腔300’的腔壁之间,且能够与多个容置槽213’的槽壁均粘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缓冲充气袋为EPE缓冲充气袋。其中,EPE(Expandable Polyethylene)为可发性聚乙烯,又称珍珠棉。

第二实施方式的包装盒10’的使用过程如下:

(1)将待包装物放入包装盒10’中的操作过程如下:

将待包装物装入缓冲充气袋中,且夹持于缓冲充气袋中;将装有缓冲充气袋的待包装物放置于多个第一凸起120’围成的方形环状结构中。根据防呆槽240’与防呆件150’的位置,将盖体200’盖设于箱体100’上,使防呆件150’部分收容于防呆槽240’中,并使多个第一凸起120’分别插设于多个第二间隙230’中,且使多个第二凸起220’分别插设于多个第一间隙130’中,从而将待包装物收容于收容腔300’中。此时,缓冲充气袋收容于收容腔300’中,且部分收容于多个容置槽213’中,以使缓冲充气袋能够夹持于收容腔300’的腔壁之间,且能够与多个容置槽213’的槽壁均粘接。

(2)将待包装物从包装盒10’中取出的操作过程如下:

取下盖体200’,手或机械手等取出装置伸入凹槽140’中,抓住缓冲充气袋,并使缓冲充气袋相对箱体100’向远离第一板状本体110’的方向运动,从而将缓冲充气袋从箱体100’中取出,将待包装物从缓冲充气袋中取出以用于安装。

第二实施方式的包装盒10’至少还具有如下优点:

(1)第二实施方式的包装盒10’设置有防呆件150’与防呆槽240’,使得盖体200’能够更加精准地盖设于箱体100’上,以避免盖体200’与箱体100’组装时出现组装错误。

(2)第二实施方式的包装盒10’设置有容置槽213’及缓冲充气袋,能够有效地避免待包装物因为运输过程中的弹跳和抖动而裂屏或撞伤。

可以理解,防呆件150’不限于位于箱体100’,也可以设置于盖体200’上。相应地,防呆槽240’不限于位于盖体200’上,也可以位于箱体100’上。

可以理解,当容置槽213’为条形槽时,容置槽213’的延伸方向不限于垂直于第二板状本体210’的延伸方向,容置槽213’的延伸方向也可以与第二板状本体210’的延伸方向平行。当容置槽213’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板状本体210’的延伸方向平行,且容置槽213’为多个时,多个容置槽213’沿垂直于第二板状本体210’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列。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