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输煤皮带机头部成套清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99805发布日期:2019-01-22 21:21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输煤皮带机头部成套清扫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煤炭物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输煤皮带机头部成套清扫装置。



背景技术:

皮带机是煤炭物流中广泛应用的设备之一,主要应用于煤矿、港口和电厂等行业,其特点主要是运输线路长,带宽较大,能力较强,因此驱动功率相应增大,能耗较高也是皮带机的一个特性。皮带机是个循环工作的设备,将煤炭运输到目的地后续返程,这是理想工况下的状态,但在实际工作中,返程皮带机仍会附带有部分煤炭,这就造成了皮带机系统所做无用功增加,耗能增高且对皮带机部件造成损伤。目前市场上针对皮带机的清扫装置比较单一,且清扫效果不佳,清扫器维护更换比较繁琐。

胶带清扫是输煤皮带机的重要工艺。主要用以解决黏在胶带上的煤炭清扫。因此清扫工艺直接影响皮带机胶带、托辊、滚筒等部件寿命,同时也影响皮带机能耗等问题。目前一般的清扫装置主要是通过在皮带头部一或二级清扫器组成,从而对返程皮带机进行清扫。

针对煤炭码头运力较大,皮带较宽的前提下,目前的清扫器装置一组清扫器,且直接安装在漏斗本体结构中,造成皮带清扫效果较差,影响皮带机部件和胶带的使用寿命;清扫器维护极为不便,更换清扫器部件时需工人进入漏斗内部作业。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了一种新型输煤皮带机头部成套清扫装置。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输煤皮带机头部成套清扫装置,设置在漏斗内,所述漏斗包括漏斗主体和与漏斗主体连通的溜筒,所述溜筒上端开口,且位于皮带的下方,下端与漏斗主体下部连通,所述漏斗主体内设置有用于皮带清扫的一级清扫器和二级清扫器,所述溜筒内设置有用于皮带清扫的三级清扫器。

其中,所述一级清扫器和二级清扫器、三级清扫器通过清扫器连接法兰与漏斗连接。

其中,所述溜筒上端为敞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布置了多级清扫装置,提高了胶带表面清洁度,保证了皮带机部件的使用寿命;

2)改良了清扫器安装方式,使之维护性十分便利,减少清扫器后期更换时间约2个工时;

3)设计了新型漏斗形式,集中收集煤炭,多收集煤炭50Kg/天。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漏斗主体,2-皮带,3-三级清扫器,4-溜筒,5-二级清扫器,6-清扫器连接法兰,7-一级清扫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应当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所述的“连接”和用于表达“连接”的词语,如“相连接”、“相连”等,既包括某一部件与另一部件直接连接,也包括某一部件通过其他部件与另一部件相连接。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属于“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部件或者模块、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结合传统的输煤皮带机头部清扫器和煤炭皮带机实际应用情况,利用三层清扫器和新型的漏斗形式,清扫器安装在清扫器连接法兰6上,然后依靠清扫器连接法兰6连接到漏斗内,漏斗包括漏斗主体1和溜筒4,其中一级清扫器7、二级清扫器5位于漏斗主体1内,三级清扫器3位于溜筒4上部,落煤经过溜筒4进入下部漏斗。

本装置的目的在于优化皮带清扫器设置和安装方式,提供了新型的三道清扫器和便于维护的安装方式。本装置提高了胶带表面的清洁度,基本杜绝漏斗附近洒落煤情况;连接法兰的使用,大幅度提高了清扫器维护和更换效率,保证了维护工人施工环境;新型溜筒的使用,使3级清扫器清扫的煤经过溜筒进入漏斗。

本申请在深入研究现有皮带机头部清扫工艺的基础上,以现有清扫器为基础设计一套新型的清扫系统装置,有效的解决了传统皮带机运输中煤炭清扫残留、清扫装置维护便利性等问题,提高了胶带清扫效果、胶带寿命,降低了皮带机能耗,使清扫装置维护效率大幅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所有清扫器均采用公知技术中的清扫器,例如可以采用济宁欧科工矿设备机械厂生产的皮带机聚氨酯清扫器,也可以采用其他公知技术中的清扫器。本申请中的溜筒为筒状体,倾斜设置,筒状体上端开口,下端与漏斗主体下部连接,筒状体上端可以为倒锥形结构,开口尺寸大于筒状体尺寸,便于煤落入溜筒内。清扫器与法兰的连接方式,采用公知的连接方式,如螺栓、焊接等,法兰与漏斗内壁的连接方式采用螺栓连接,或其他方式连接。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