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金属保持架的塑料千斤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30255发布日期:2019-03-30 07:53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具有金属保持架的塑料千斤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主体材质为塑料的千斤顶,尤其是一种用于举升配套车辆的具有金属保持架的塑料千斤顶。



背景技术:

带有随车配套剪缩式千斤顶的家用轿车、城市越野车、商务车,由于其载荷较为确定且比较轻量、使用环境也较为良好,故该类车型的生产厂对相关汽车的零部件及随车工具的成本下降也都寄予了厚望,比如众多的汽车主机厂每年对各自的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都有明确的降本目标,既有对各配套产品的质量保持、提高的计划,又会提出降低成本的定量指标,应该说这样的状况也很符合市场经济中产品竞争的规律,因此作为专致于为各车型提供各类型举重工具的专业生产商,也都肩负了对配套工具降低成本的重任,具体说来本申请案就是一种改变设计理念、在充分保障质量水平的前提下,创新设计并制造出一款新颖实用的随车剪缩式塑料千斤顶。



技术实现要素:

原创性的以塑料为主要材质的剪缩式千斤顶的研究课题正是鉴于汽车配套工具质量、成本的竞争压力而设。工程师们克服传统观念的束缚,将剪式千斤顶的诸多结构件的材质进行了革命性的改变,并按技术标准所定的各项指标作出计算机建模、理论计算分析乃至完备的型式试验后逐步修正提升各参数的水平,从而达到使生产全过程降低产品成本至老型号全钢结构千斤顶的近三分之二,使剪缩式千斤顶实现了由完全使用优质钢材质过渡至以少量金属件和少量轻量化、低成本的金属保持架一体注塑形成既有强度又具轻巧耐用的高性价比的汽车扬升工具。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具有金属保持架的塑料千斤顶,包括动力驱动金属螺纹副、底座部件、下支承臂组件、上支承臂组件、顶头部件、各转动副联接枢纽,其特征是:顶头部件、底座部件、下支承臂组件和上支承臂组件都采用了金属保持架与工程塑料注塑成型,顶头部件注塑前,在模具中置入顶头金属保持架;底座部件注塑前,在模具中置入底座金属保持架;上支承臂组件中的上支承臂右侧部件注塑前,在模具中置入上支承臂右侧部件金属保持架;上支承臂组件中的上支承臂左侧部件注塑前,在模具中置入上支承臂左侧部件金属保持架;下支承臂组件中的下支承臂右侧部件注塑前,在模具中置入下支承臂右侧部件金属保持架;下支承臂组件中的下支承臂左侧部件注塑前,在模具中置入下支承臂左侧部件金属保持架;以注塑形成的顶头部件上设置的第三同轴孔与顶头金属保持架上的第一同轴孔同轴组合,第四同轴孔与顶头金属保持架上的第二同轴孔同轴地由注塑组合;底座部件在置入底座金属保持架后的注塑中,第五同轴孔与底座金属保持架上的第七同轴孔同轴,第六同轴孔与底座金属保持架上的第八同轴孔同轴地由注塑组合;在底座部件的底座左旁板与底座右旁板之间平行地设置了左支力板、中支力板和右支力板;在底座部件上开设有省料通孔第一型腔、第二型腔、第三型腔、第四型腔、第五型腔和第六型腔;上支承臂右侧部件上设置的第九同轴孔与上支承臂右侧部件金属保持架上的第十同轴孔同轴、第十一同轴孔与第十二同轴孔同轴地由注塑组合;上支承臂左侧部件上设置的第十三同轴孔与上支承臂左侧部件金属保持架上的第十四同轴孔同轴、第十五同轴孔与第十六同轴孔同轴地由注塑组合;下支承臂右侧部件上设置的第十七同轴孔与下支承臂右侧部件金属保持架上的第十八同轴孔同轴、第十九同轴孔与第二十同轴孔同轴地由注塑组合;下支承臂左侧部件上设置的第二十一同轴孔与下支承臂左侧部件金属保持架上的第二十二同轴孔同轴、第二十三同轴孔与第二十四同轴孔同轴地由注塑组合;第三转动副由第三同轴孔、第十五同轴孔和第一销轴实施转动联接而成;第四转动副由第四同轴孔、第十一同轴孔和第二销轴实施转动联接而成;第二转动副由第六同轴孔、第十九同轴孔和第四销轴实施转动联接而成;第一转动副由第五同轴孔、第二十三同轴孔和第三销轴实施转动联接而成;第五转动副由第十三同轴孔、第二十一同轴孔和铰链螺母实施转动联接组合;第六转动副由第九同轴孔、第十七同轴孔和铰链销轴实施转动联接组合。

其中,在顶头部件中的顶头金属保持架上,设置了左侧旁板和右侧旁板,并以第一桥接件和第二桥接件将左侧旁板和右侧旁板联结成一体。

其中,在顶头部件上,设有“U”形卡槽、中桥均力板,且在中桥均力板的底端部两处分别设置了第一均力座和第二均力座;在中桥均力板两旁固联的拱形前左桥架、拱形前右桥架、拱形中左桥架、拱形中右桥架、拱形后左桥架和拱形后右桥架分别一体地牵联了左侧承压板和右侧承压板。

其中,在中桥均力板的底端部设置的第一均力座与第一销轴实施转动间隙配合,第二均力座与第二销轴实施转动间隙配合。

其中,底座部件中的底座金属保持架呈“U”形状;在左支力板、中支力板和右支力板的上端部设置的第一半圆座、第二半圆座、第三半圆座与底座左旁板的一通孔、底座右旁板的一通孔构成第五同轴孔;在左支力板、中支力板和右支力板的上端部设置的第四半圆座、第五半圆座、第六半圆座与底座左旁板的另一通孔、底座右旁板的另一通孔构成第六同轴孔。

其中,第一半圆座、第二半圆座、第三半圆座与第三销轴转动配合;第四半圆座、第五半圆座、第六半圆座与第四销轴实施转动间隙配合。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将剪缩式千斤顶由完全使用优质钢材质过渡至以少量金属件和以少量轻量化、低成本的金属保持架一体注塑形成既有强度又具轻巧耐用的高性价比的汽车起升工具,实现了较大幅度的降本需求。

附图说明

实施例的附图说明:

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用于随车用剪缩式千斤顶的整机立体示意图;

图2是以本案中各金属保持架件为基础搭接形成的立体示意效果图;

图3是本实施列的顶头金属保持架的立体图;

图4是顶头部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将顶头部件倒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底座金属保持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底座部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底座部件倒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9是上支承臂右侧部件金属保持架的立体图;

图10是上支承臂右侧部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1是上支承臂右侧部件倒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12是上支承臂左侧部件金属保持架的立体图;

图13是上支承臂左侧部件的立体图;

图14是上支承臂左侧部件倒置的立体图;

图15是下支承臂右侧部件金属保持架的立体图;

图16是下支承臂右侧部件的立体图;

图17是下支承臂右侧部件倒置的立体图;

图18是下支承臂左侧部件金属保持架的立体图;

图19是下支承臂左侧部件的立体图;

图20是下支承臂左侧部件倒置的立体图;

图21是顶头部件的主视图;

图22是相对图21的俯视图;

图23是在图21上的“A-A”剖视图;

图24是底座部件的主视图;

图25是在图24上的“B-B”剖视图。

附图各标号所示零部件及相关几何结构要素名称如下:

1动力驱动金属螺纹副,2底座部件,3下支承臂组件,4上支承臂组件,5顶头部件,6第一转动副,7第二转动副,8第三转动副,9第四转动副,10第五转动副,11第六转动副, 12顶头金属保持架,13底座金属保持架, 14铰链螺母,15铰链销轴,16第一桥接件,17第二桥接件,18左侧旁板,19右侧旁板,20第一同轴孔,21第二同轴孔, 22第三同轴孔,23第四同轴孔,24“U”形卡槽,25中桥均力板,26第一均力座,27第二均力座,28拱形前左桥架,29拱形前右桥架,30拱形中左桥架,31拱形中右桥架,32拱形后左桥架,33拱形后右桥架,34左侧承压板,35右侧承压,36第七同轴孔,37第八同轴孔,38第五同轴孔,39第六同轴孔,40底座左旁板,41底座右旁板,42左支力板,43中支力板,44右支力板,45第一半圆座,46第二半圆座,47第三半圆座,48第四半圆座,49第五半圆座,50第六半圆座,51第一型腔、52第二型腔、53第三型腔、54第四型腔、55第五型腔,56第六型腔;57第十同轴孔,58第九同轴孔,59上支承臂右侧部件,60上支承臂右侧部件金属保持架,61上支承臂左侧部件,62上支承臂左侧部件金属保持架,63下支承臂右侧部件,64下支承臂右侧部件金属保持架, 65下支承臂左侧部件,66 下支承臂左侧部件金属保持架,67第十一同轴孔,68第十二同轴孔,69第十三同轴孔,70第十四同轴孔,71第十五同轴孔,72第十六同轴孔,73第十七同轴孔,74 第十八同轴孔,75第十九同轴孔,76第二十同轴孔,77第二十一同轴孔,78第二十二同轴孔,79第二十三同轴孔,80第二十四同轴孔,81第一销轴,82第二销轴,83第三销轴,84第四销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将有助于公众对本案技术内容和效果的理解,但对实施例的描述并不构成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案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案技术方案的范畴。

由各附图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明显区别于传统的剪式千斤顶的结构件,充分考虑了千斤顶顶升汽车过程中的动态不利因素所带来的加强力学结构件强度的客观需求,以金属保持架组合工程塑料注塑成型形成顶头部件5、底座部件2、下支承臂组件3、上支承臂组件4作为剪缩式千斤顶的主要结构件材料,配合少量的金属结构件使本案实施例的随车配套千斤顶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韧性、耐冲击性、优良的低温环境使用特性以及该千斤顶包括啮合齿在内的各转动、滑移运动中需要的自润滑性。同时,工厂生产中大量套用金属边角料用于制作相关结构件的金属保持架,大大地节约了优质的金属原材料以及各道生产工艺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况且,从千斤顶金属结构件的整体可靠性来看,将各有塑零件组装后,从图2金属保持架组合立体示意效果图所见,当整台千斤顶在被组装后的运行中,它的金属结构件形成的保持架之间彼此铰链,极大地保障了该剪缩式千斤顶的机械强度和使用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这样组合的:具有金属保持架的塑料千斤顶,包括动力驱动金属螺纹副1、底座部件2、下支承臂组件3、上支承臂组件4、顶头部件5、各转动副联接枢纽,顶头部件5、底座部件2、下支承臂组件3和上支承臂组件4都采用了金属保持架与工程塑料注塑成型;顶头部件5注塑前,在模具中置入顶头金属保持架12;底座部件2注塑前,在模具中置入底座金属保持架13;上支承臂组件4中的上支承臂右侧部件59注塑前,在模具中置入上支承臂右侧部件金属保持架60;上支承臂组件4中的上支承臂左侧部件61注塑前,在模具中置入上支承臂左侧部件金属保持架62;下支承臂组件3中的下支承臂右侧部件63注塑前,在模具中置入下支承臂右侧部件金属保持架64;下支承臂组件3中的下支承臂左侧部件65注塑前,在模具中置入下支承臂左侧部件金属保持架66;以注塑形成的顶头部件5上设置的第三同轴孔22与顶头金属保持架12上的第一同轴孔20同轴组合,第四同轴孔23与顶头金属保持架12上的第二同轴孔21同轴地由注塑组合;底座部件2在置入底座金属保持架13后的注塑中,第五同轴孔38与底座金属保持架13上的第七同轴孔36同轴组合,第六同轴孔39与底座金属保持架13上的第八同轴孔37同轴地由注塑组合;在底座部件2的底座左旁板40与底座右旁板41之间平行地设置了左支力板42、中支力板43和右支力板44;在底座部件2上开设有省料通孔第一型腔51、第二型腔52、第三型腔53、第四型腔54、第五型腔55和第六型腔56;上支承臂右侧部件59上设置的第九同轴孔58与上支承臂右侧部件金属保持架60上的第十同轴孔57同轴、第十一同轴孔67与第十二同轴孔68同轴地由注塑组合;上支承臂左侧部件61上设置的第十三同轴孔69与上支承臂左侧部件金属保持架62上的第十四同轴孔70同轴、第十五同轴孔71与第十六同轴孔72同轴地由注塑组合;下支承臂右侧部件63上设置的第十七同轴孔73与下支承臂右侧部件金属保持架64上的第十八同轴孔74同轴、第十九同轴孔75与第二十同轴孔76同轴地由注塑组合;下支承臂左侧部件65上设置的第二十一同轴孔77与下支承臂左侧部件金属保持架66上的第二十二同轴孔78同轴、第二十三同轴孔79与第二十四同轴孔80同轴地由注塑组合;第三转动副8由第三同轴孔22、第十五同轴孔71和第一销轴81实施转动联接而成;第四转动副9由第四同轴孔23、第十一同轴孔67和第二销轴82实施转动联接而成;第二转动副7由第六同轴孔39、第十九同轴孔75和第四销轴84实施转动联接而成;第一转动副6由第五同轴孔38、第二十三同轴孔79和第三销轴83实施转动联接而成;在顶头部件5中的顶头金属保持架12上,设置了左侧旁板18和右侧旁板19,并以第一桥接件16和第二桥接件17将左侧旁板18和右侧旁板19联结成一体;在顶头部件5上,设有“U”形卡槽24、中桥均力板25,且在中桥均力板25的底端部两处分别设置了第一均力座26和第二均力座27;在中桥均力板25两旁固联的拱形前左桥架28、拱形前右桥架29、拱形中左桥架30、拱形中右桥架31、拱形后左桥架32和拱形后右桥架33分别一体地牵联了左侧承压板34和右侧承压板35;在中桥均力板25的底端部设置的第一均力座26与第一销轴81实施转动间隙配合,第二均力座27与第二销轴82实施转动间隙配合,以改善相关结构件之间的受力状况;底座部件2中的底座金属保持架13呈“U”形状;在左支力板42、中支力板43和右支力板44的上端部设置的第一半圆座45、第二半圆座46、第三半圆座47与底座左旁板40的一通孔和底座右旁板41的一通孔构成第五同轴孔38;在左支力板42、中支力板43和右支力板44的上端部设置的第四半圆座48、第五半圆座49、第六半圆座50与底座左旁板40的另一通孔和底座右旁板41的另一通孔构成第六同轴孔39;第一半圆座45、第二半圆座46、第三半圆座47与第三销轴83实施转动间隙配合;第四半圆座48、第五半圆座49、第六半圆座50与第四销轴84实施转动间隙配合;第五转动副10由第十三同轴孔69、第二十一同轴孔77和铰链螺母14实施转动联接组合;第六转动副11由第九同轴孔58、第十七同轴孔73和铰链销轴15实施转动联接组合。

在本技术方案的应用中,顶头部件5上的第一均力座26、第二均力座27,底座部件2上所设置的第一半圆座45、第二半圆座46、第三半圆座47和第四半圆座48、第五半圆座49、第六半圆座50作为辅助承压结构有效地增大相关塑质部件上的承压面积,确保了实施例剪缩式千斤顶的各项技术参数均符合相关技术标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