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振动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41759发布日期:2019-03-19 21:43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绵振动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再生墨盒的配件提升领域,尤指一种海绵振动盘。



背景技术:

现代墨盒主要指的是喷墨打印机中用来存储打印墨水,并最终完成打印的部件。墨盒在使用过程中,为了避免墨盒中的墨汁变得浓稠、甚至干掉,现有的墨盒在生成加工过程中,需要注入海绵,以解决现有的墨汁的问题。

目前,墨盒的加工、注墨以及吸残墨等工序均采用自动化的加工方式,因此,海绵的装入也优选为自动化装入的方式;但在将海绵自动化装入墨盒之前,需要通过物料输送机构,即振动盘将海绵以特定的方式输入自动化装置,以是自动化装置能够以固定的形式装入墨盒。

而对于特定形状的海绵,需要采用不同的振动盘进行海绵输出,以控制振动盘能够将海绵以特定的方式输出,因此,现有的振动盘选择范围较小,适用范围较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海绵振动盘,对于大致形状基本相同的海绵,本实用新型均能够实现海绵特定形态的筛选,并将海绵进行输出,增大了海绵振动盘的适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海绵振动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主体,所述主体内开设有螺旋槽,所述主体和所述螺旋槽形成螺旋上升的螺旋轨道,所述主体上还设有用于输出海绵的传输轨道,所述传输轨道的入口与所述螺旋轨道的出口连通;所述螺旋轨道靠近其轴线的一侧为内侧,远离其轴线的一侧为外侧;所述螺旋轨道上还设有第一高度限位机构、宽度选择结构和第二高度限位机构;所述第一高度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杆,所述限位杆沿所述螺旋轨道的螺旋方向设置在所述螺旋轨道的侧壁上,且所述限位杆的下端设置在所述螺旋轨道的侧壁上,所述限位杆与所述螺旋轨道之间的距离在第一高度范围内;所述限位杆与所述螺旋轨道的侧壁之间的距离,沿所述螺旋轨道的螺旋方向逐渐增大;所述宽度选择机构包括开设在所述螺旋轨道上的选择槽,所述选择槽开设在所述螺旋轨道的内侧边沿,且所述选择槽与所述螺旋轨道的侧壁之间的最小距离在第一宽度范围内;所述第二高度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螺旋轨道侧壁上的限位挡板,所述限位挡板与所述螺旋轨道之间的距离在第二高度范围内;所述限位挡板的一端设置在所述螺旋轨道的侧壁上,所述限位挡板的另一端向靠近所述螺旋轨道的轴线方向延伸。

本实施例中,第一高度限位机构与第二高度限位机构能够对海绵进行筛选,仅使得高度同时满足第一高度范围与第二高度范围的海绵,能够通过第一高度限位机构与第二高度限位机构,实现了海绵的高度限位;宽度选择机构,能够进一步地对海绵的宽度进行限制,并使得宽度满足要求的海绵通过宽度选择机构,通过上述三个机构的连续设置,仅有特定状态下的海绵能够同时经过上述三个机构,海绵振动盘实现了海绵特定形态的筛选,因此,对于海绵大致形状基本相同的,海绵振动盘均能够实现海绵特定形态的筛选,并将上述形态的海绵进行输出,增大了海绵振动盘的适用范围。

进一步,所述第二高度范围小于所述第一高度范围;所述第二高度限位机构沿所述螺旋轨道的螺旋方向,设置在所述螺旋轨道的出口与所述第一高度限位机构之间。

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二高度范围小于第一高度范围,因此,第二高度限位机构是第一高度限位机构筛选后的海绵,进一步的筛选,因此,将第二高度限位机构设置在靠近出口的一侧,使得两个高度限位机构能够同时作用。

进一步,所述螺旋轨道上还设有翻转结构;所述翻转结构包括开设在所述螺旋轨道上的翻转槽,所述翻转槽的宽度在第二宽度范围内;所述翻转机构还包括外调节台,所述外调节台设置在所述翻转槽的外侧,所述外调节台的高度沿所述螺旋轨道的螺旋方向增加;沿所述螺旋轨道的螺旋方向,所述外调节台的长度大于所述翻转槽的长度。

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二宽度范围的设置,实现了螺旋轨道上海绵的进一步筛选,选取出满足第二宽度范围或不满足第二宽度范围的海绵,因此,对于满足第二宽度范围要求的海绵即可部分掉落到翻转槽中,并且海绵两侧能够分别抵接在翻转槽一侧的边沿,以及翻转槽另一侧外调节台上的边沿上,当上述海绵离开翻转槽和外调节台时,即可完成海绵的翻转;而对于不满足第二宽度范围的海绵能够越过翻转槽,并沿着螺旋轨道继续螺旋上升,而不经过翻转,翻转结构最终能够传输在螺旋轨道上相同宽度的螺旋上升的海绵。

进一步,所述翻转机构还包括内调节台,所述内调节台设置在所述翻转槽的内侧,且所述内调节台沿所述螺旋轨道的螺旋方向,高度不断增加;沿所述螺旋轨道的螺旋方向,所述内调节台的长度大于所述翻转槽的长度。

本实施例中,当满足第二宽度范围的海绵在翻转之后,并即将离开翻转机构时,海绵的一侧能够抵接在内调节台的边沿,另一侧能够抵接在外调节台的边沿,因此倾斜的海绵的下侧边沿能够位于翻转槽的正上方,并脱离的翻转槽,减小了海绵从翻转机构回到螺旋轨道上时,海绵与螺旋轨道干涉的可能,使得螺旋轨道能够稳定传输海绵。

进一步,所述外调节台上端的内侧边沿,与所述内调节台上端的外侧边沿之间的距离,该间距在第一距离范围内。

本实施例中,由于翻转的海绵上侧的一面,抵接在外调节台上端的内侧边沿,海绵上侧的另一面抵接在内调节台上端的外侧边沿,通过第一距离范围的设置,使得海绵能够稳定抵接在内调节台和外调节台上,减小海绵掉落的可能,使得翻转结构能够稳定翻转海绵,增加了翻转结构翻转海绵的可靠性。

进一步,沿所述螺旋轨道的螺旋方向,所述内调节台的长度大于所述外调节台的长度。

本实施例中,内调节台的进一步的延伸,使得海绵能够向螺旋轨道的外侧进行微调,实现了内调节台对海绵的位置的进一步调整;且内调节台也能够对海绵进一步限位,减小了海绵在螺旋上升过程中,掉落在主体中心的可能,实现了螺旋轨道对海绵的稳定传输。

进一步,沿过所述螺旋轨道的轴线的平面内,所述内调节台的高度小于所述外调节台的高度。

本实施例中,当内调节台的高度小于外调节台的高度时,倾斜的海绵的重心靠近内调节台的一侧,因此,海绵在离开内调节台与外调节台时,海绵依靠其重心的位置完成其翻转,减小了翻转结构的翻转失败的可能,增加了翻转结构翻转的可靠性。

进一步,所述限位挡板靠近所述螺旋轨道的轴线的一端,与所述螺旋轨道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距离。

本实施例中,不满足第二高度范围海绵,能够沿着限位挡板的延伸方向继续运动;第二距离的设置,使得上述海绵能够稳定地掉落在主体内或螺旋轨道上,并使得海绵能够重新调整其形态,再次进入螺旋轨道中。

进一步,所述限位杆设置为若干个,且所述限位杆沿所述螺旋轨道的螺旋方向设置在所述螺旋轨道的侧壁上。

本实施例中,通过多个限位杆的设置,实现了海绵的高度方向的多次初步限位,减小了螺旋轨道存在竖直站立的海绵的可能。

进一步,所述限位杆靠近所述螺旋轨道的轴线的一端,与所述螺旋轨道的侧壁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三距离。

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二距离的设置,使得不满足第一高度范围的海绵能够沿着限位挡板的延伸方向继续运动,且稳定地掉落在主体内或螺旋轨道上,并使得海绵能够重新调整其形态,再次进入螺旋轨道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海绵振动盘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对于海绵大致形状基本相同的,海绵振动盘均能够实现海绵特定形态的筛选,并将上述形态的海绵进行输出,增大了海绵振动盘的适用范围。

2、通过第二宽度范围的设置,实现了螺旋轨道上海绵的进一步筛选,选取出满足第二宽度范围或不满足第二宽度范围的海绵,因此,对于满足第二宽度范围要求的海绵即可部分掉落到翻转槽中,并且海绵两侧能够分别抵接在翻转槽一侧的边沿,以及翻转槽另一侧外调节台上的边沿上,当上述海绵离开翻转槽和外调节台时,即可完成海绵的翻转。

3、不满足第二高度范围海绵,能够沿着限位挡板的延伸方向继续运动;第二距离的设置,使得上述海绵能够稳定地掉落在主体内或螺旋轨道上,并使得海绵能够重新调整其形态,再次进入螺旋轨道中。

4、通过多个限位杆的设置,实现了海绵的高度方向的多次初步限位,减小了螺旋轨道存在竖直站立的海绵的可能。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一种海绵振动盘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海绵振动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适用的海绵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海绵振动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处放大图。

附图标号说明:10.底座,11.支撑脚,12.传输轨道,13.海绵,20.主体,21.螺旋槽,22.螺旋轨道,30.限位杆,40.选择槽,41.导流板,50.限位挡板,60.翻转机构,61.翻转槽,62.外调节台,63.内调节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海绵振动盘,包括底座10,底座10的下侧设有三个支撑脚11,三个支撑脚11均匀地分布在底座10的下侧。

底座10上设有主体20,主体20内开设有螺旋槽21,主体20和螺旋槽21形成螺旋上升的螺旋轨道22,主体20的下端为圆台状,上端为圆柱状,主体20下端的圆台下侧半径较小,上侧半径较大,且与主体20上端的主体20半径相同。

主体20内设有螺旋槽21,主体20与螺旋槽21能够形成螺旋轨道22及其侧壁,螺旋轨道22内的海绵13能够沿其轨道螺旋上升,在本实施例中,螺旋轨道22的下侧半径较小,上侧半径较大。因此,螺旋轨道22的靠近其轴线的一端为内侧,远离其轴线的一端为外侧。且螺旋轨道22的下端为入口,上端为出口。

主体20的上端还设有传输轨道12,传输轨道12的入口与螺旋轨道22的出口连通,海绵13能够从螺旋轨道22的出口进入传输轨道12,继而从传输轨道12的出口输出海绵13。

螺旋轨道22上还设有第一高度限位机构、宽度选择结构和第二高度限位机构。

第一高度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杆30,限位杆30沿螺旋轨道22的螺旋方向设置在螺旋轨道22的侧壁上,即限位杆30的下端设置在螺旋轨道22的侧壁上,限位杆30的上端能够沿着螺旋轨道22的侧壁方向继续延伸。

本实施例中的海绵振动盘主要用于将近似长方体状的海绵13以特定的形态输出,并假设长方体状的海绵13的长为a,宽为b,高为c,且c>a>b,在本实施例中,海绵13的形状大致为长方体状,但其表面可以存在倒角、凹槽等特征,且不影响外形特征。

限位杆30与螺旋轨道22之间的距离在第一高度范围内;第一高度范围为大于a但小于c的高度范围,因此,对于竖直站立在螺旋轨道22上的海绵13,即长与宽形成的平面ab抵接在螺旋轨道22上时,海绵13的高度为c,且该高度大于第一高度范围,因此,限位杆30能够将竖直站立的海绵13选取出来。

限位杆30与螺旋轨道22的侧壁之间的距离,沿所述螺旋轨道22的螺旋方向逐渐增大;即限位杆30在沿螺旋轨道22的侧壁延伸方向延伸时,限位杆30与侧壁之间的距离在不断增大。

因此,选取出的站立的海绵13,能够始终抵接限位杆30上,并沿着限位杆30的轴线方向运动,掉落至主体20的中心或螺旋轨道22上,并使得海绵13能够重新调整其形态,再次进入螺旋轨道22中。而对于非竖直站立的海绵13,海绵13能够始终抵接在螺旋轨道22的侧壁上,并沿着螺旋轨道22螺旋上升,因此,第一高度限位机构能实现竖直站立状态下海绵13的筛选。

宽度选择机构包括设置在螺旋轨道22上的选择槽40,选择槽40开设在螺旋轨道22的内侧,且选择槽40与螺旋轨道22的侧壁之间的最小距离在第一宽度范围内。第一宽度范围为小于c/2的宽度范围,对于水平横放在螺旋轨道22上的海绵13,即高与长形成的平面ac抵接在螺旋轨道22上,或高与宽形成的平面ab抵接在螺旋轨道22上,且上述两种海绵13在螺旋轨道22上的宽度为c。

当上述海绵13运动到选择槽40时,海绵13的重心落在选择槽40上,因此,海绵13能够沿着选择槽40的落下,并落在螺旋轨道22上或主体20的中心,并使得海绵13能够重新调整其形态,再次进入螺旋轨道22中。而对于竖直平放在螺旋轨道22上的海绵13,即长与宽形成的平面ab抵接在螺旋轨道22上,海绵13的宽度至多为a,在经过选择槽40的位置时,海绵13的重心仍然落在选择槽40外侧的螺旋轨道22上,海绵13仍然能够沿着螺旋轨道22螺旋上侧,继而实现了对于水平横放的海绵13的筛选。

优选地,选择槽40靠近螺旋轨道22出口一侧的宽度较大,远离螺旋轨道22出口的一侧宽度较小,因此,不满足要求的海绵13能够在经过选择槽40的位置时,上述海绵13的重心能够逐渐地进入到选择槽40中,也减小了满足要求的海绵13掉落的可能,增加了海绵13传输的稳定性。进一步优选地,选择槽下侧的边沿还设有导流板41,用于将海绵导流至螺旋轨道22上或主体20的中心,并使得海绵13能够重新调整其形态,再次进入螺旋轨道22中。

第二高度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螺旋轨道22侧壁上的限位挡板50,限位挡板50与螺旋轨道22之间的距离在第二高度范围内;第二高度范围为大于b,小于a的高度范围;限位挡板50的一端设置在螺旋轨道22的侧壁上,限位挡板50的另一端向靠近所述螺旋轨道22的轴线方向延伸。

因此,对于长与高所形成的平面ac抵接在螺旋轨道22上时,海绵13的高度为b且小于第二高度范围,因此,海绵13能够穿过限位挡板50进入传输轨道12内,而对于宽与高形成的侧面抵接在螺旋轨道22上时,海绵13的高度为a且大于第二高度范围,因此,海绵13难以穿过限位挡板50,并沿着限位挡板50,落在主体20的中心或螺旋轨道22上,并使得海绵13能够重新调整其形态,再次进入螺旋轨道22中。

本实施例中,第一高度限位机构与第二高度限位机构能够对海绵13进行筛选,仅使得高度同时满足第一高度范围与第二高度范围的海绵13,能够通过第一高度限位机构与第二高度限位机构,实现了海绵13的高度限位。经过两次高度限位够的海绵13,仅存在一个方向上的自由度,即沿竖直方向上的转动的自由度。

宽度选择机构能够进一步地对海绵13的宽度进行限制,并使得宽度满足要求的海绵13通过宽度选择机构。通过上述三个机构的连续设置,仅有特定状态下的海绵13能够同时经过上述三个机构,海绵13振动盘实现了海绵13特定形态的筛选,因此,对于海绵13大致形状基本相同的,海绵13振动盘均能够实现海绵13特定形态的筛选,并将上述形态的海绵13进行输出,增大了海绵13振动盘的适用范围。

且在本实施例中,上述三个机构在螺旋轨道22上的位置能够任意调换,且第一高度范围与第二高度范围的数值也能够相互调换。优选地,第二高度范围小于第一高度范围;第二高度限位机构设置在螺旋轨道22的出口与所述第一高度限位机构之间。优选地,第一高度限位机构与宽度选择机构在螺旋轨道22上的任意设置,第二高度限位机构优选地设置在螺旋轨道22的出口位置。

由于第二高度限位机构使用的为限位挡板50,振动盘运动过程中,海绵13难以越过限位挡板50,因此将第二高度限位机构作为进一步的高度限位;由于第二高度范围小于第一高度范围,因此,第二高度限位机构是第一高度限位机构筛选后的海绵13,进一步的筛选,因此,将第二高度限位机构设置在靠近出口的一侧,使得两个高度限位机构能够同时作用。

针对上述实施例的改进,本实施例中,限位挡板50靠近所述螺旋轨道22的轴线的一端,与所述螺旋轨道22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距离;即限位挡板50远离螺旋轨道22的一端向螺旋轨道22的轴线延伸,且位于螺旋轨道22的内侧。

不满足第二高度的范围的海绵13,能够沿着限位挡板50的延伸方向继续运动;第二距离的设置,使得上述海绵13能够稳定地掉落在主体20内或螺旋轨道22上,并使得海绵13能够重新调整其形态,再次进入螺旋轨道22中。

针对上述实施例的改进,本实施例中,限位杆30设置为若干个,且限位杆30沿螺旋轨道22的螺旋方向设置在所述螺旋轨道22的侧壁上。即限位杆30的下端设置在螺旋轨道22的侧壁上,限位杆30的上端沿螺旋轨道22的螺旋方向延伸。通过多个限位杆30的设置,实现了海绵13的高度方向的多次初步限位,减小了螺旋轨道22存在竖直站立的海绵13的可能。

针对上述实施例的改进,本实施例中,限位杆30靠近螺旋轨道22的轴线的一端,与螺旋轨道22的侧壁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三距离;即限位杆30的上端能够线远离螺旋轨道22的一侧延伸,且延伸至螺旋轨道22的内侧。

通过第二距离的设置,使得不满足第一高度范围的海绵13能够沿着限位挡板50的延伸方向继续运动,且稳定地掉落在主体20内或螺旋轨道22上,并使得海绵13能够重新调整其形态,再次进入螺旋轨道22中。

本实施例中,限位杆30的轴线为圆弧形,且限位杆30的弯曲方向与螺旋轨道22的侧壁的弯曲方向相同,减小了竖直站立在螺旋轨道22上的海绵13,沿着限位杆30运动的过程中,海绵13速度突变的可能,减小了海绵13在螺旋轨道22上跳动的可能,减小了螺旋轨道22上竖直站立的海绵13对其余海绵13的影响,增加了海绵13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实现螺旋轨道22能够稳定地传输海绵13。

限位杆30的下端固定连接在螺旋轨道22的侧壁上,限位杆30向上延伸的过程中,限位杆30与螺旋轨道22的侧壁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且限位杆30与螺旋轨道22之间的距离也逐渐增大;增大了的限位杆30与螺旋轨道22之间的距离时,减小了海绵13在下侧振动过程中,抵接在限位杆30上的可能,减小了限位杆30对海绵13螺旋运动过程中的影响,增加了海绵13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优选地,至少存在一个限位杆30设置在选择槽40的正上方,实现了螺旋轨道22上海绵13的高度限位与宽度限位的同时进行,增加了螺旋轨道22上海绵13筛选的效率。

优选地,限位挡板50为圆弧状的挡板,且限位挡板50的弯曲方向与螺旋轨道22的侧壁的弯曲方向相同。减小了海绵13抵接在限位挡板50上,并沿着限位挡板50的运动过程中,速度突变的可能,增加了海绵13的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实施例,如图2至图4所示,一种海绵振动盘,本实施例与第一种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翻转结构的添加。

螺旋轨道22上还设有翻转机构60,翻转机构60设置在第一高度限位机构和第二高度限位机构之间。翻转结构包括开设在螺旋轨道22上的翻转槽61,翻转槽61的宽度在第二宽度范围内。

翻转机构60还包括外调节台62,外调节台62设置在翻转槽61的外侧,外调节台62的高度沿螺旋轨道22的螺旋方向增加。沿所述螺旋轨道22的螺旋方向,所述外调节台62的长度大于所述翻转槽61的长度。

翻转槽61开设在螺旋轨道22的中部,且翻转槽61的内外两侧与螺旋轨道22的内外两侧均存在一定的间距,翻转槽61的内侧与螺旋轨道22的外侧之间的间距小于a,但大于b,将上述宽度范围作为第二宽度范围。

外调节台62设置在翻转槽61的外侧,且外调节台62远离螺旋轨道22出口的一侧与翻转槽61远离螺旋轨道22出口的一侧平齐,且该侧的外调节台62与螺旋轨道22高度平齐;且沿着螺旋轨道22的螺旋方向,外调节台62的高度逐渐增大。

第二宽度范围的设置,实现了螺旋轨道22上海绵13的进一步筛选,选取出满足第二宽度范围或不满足第二宽度范围的海绵13,因此,对于满足第二宽度范围要求的海绵13即可部分掉落到翻转槽61中,并且海绵13两侧能够分别抵接在翻转槽61一侧的边沿,以及翻转槽61另一侧外调节台62上的边沿上,当上述海绵13离开翻转槽61和外调节台62时,即可完成海绵13的翻转;而对于不满足第二宽度范围的海绵13能够越过翻转槽61,并沿着螺旋轨道22继续螺旋上升,而不经过翻转,翻转结构最终能够传输在螺旋轨道22上相同宽度的螺旋上升的海绵13。

翻转机构60还包括内调节台63,内调节台63设置在翻转槽61的内侧,且内调节台63远离螺旋轨道22出口的一侧与翻转槽61远离螺旋轨道22出口的一侧平齐,且该侧的内调节台63与螺旋轨道22高度平齐;且沿着螺旋轨道22的螺旋方向,内调节台63的高度逐渐增大。且沿螺旋轨道22的螺旋方向,内调节台63的长度大于所述翻转槽61的长度。

当满足第二宽度范围的海绵13在翻转之后,并即将离开翻转机构60时,海绵13的一侧能够抵接在内调节台63的边沿,另一侧能够抵接在外调节台62的边沿,因此倾斜的海绵13的下侧边沿能够位于翻转槽61的正上方,并脱离的翻转槽61,减小了海绵13从翻转机构60回到螺旋轨道22上时,海绵13与螺旋轨道22干涉的可能,使得螺旋轨道22能够稳定传输海绵13。

针对上述实施例的改进,本实施例中,外调节台62上端的内侧边沿,与内调节台63上端的外侧边沿之间的距离,该间距在第一距离范围内;第一距离翻转为小于。

由于翻转的海绵13上侧的一面,抵接在外调节台62上端的内侧边沿,海绵13上侧的另一面抵接在内调节台63上端的外侧边沿,通过第一距离范围的设置,使得海绵13能够稳定抵接在内调节台63和外调节台62上,减小海绵13掉落的可能,使得翻转结构能够稳定翻转海绵13,增加了翻转结构翻转海绵13的可靠性。

针对上述实施例的改进,本实施例中,沿螺旋轨道22的螺旋方向,内调节台63的长度大于外调节台62的长度。

内调节台63的进一步的延伸,使得海绵13能够向螺旋轨道22的外侧进行微调,实现了内调节台63对海绵13的位置的进一步调整;且内调节台63也能够对海绵13进一步限位,减小了海绵13在螺旋上升过程中,掉落在主体20中心的可能,实现了螺旋轨道22对海绵13的稳定传输。

针对上述实施例的改进,本实施例中,沿过螺旋轨道22的轴线的平面内,内调节台63的高度小于外调节台62的高度。

当内调节台63的高度小于外调节台62的高度时,倾斜的海绵13的重心靠近内调节台63的一侧,即海绵13的重心能够落在平面ac上,因此,海绵13在离开内调节台63与外调节台62时,海绵13依靠其重心的位置完成其翻转,减小了翻转结构的翻转失败的可能,增加了翻转结构翻转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初始状态下,所有海绵13均在主体20的中心位置,设备启动后,海绵13抵接在螺旋轨道22的侧壁上,并沿着螺旋轨道22螺旋上升,且首先能够经过两个限位杆30,且对于竖直站立的海绵13,即长和宽所形成的平面抵接在螺旋轨道22上时,由于海绵13的高度为c,大于限位杆30的第一高度范围,因此,竖直站立的海绵13能够沿着限位杆30运动,并掉落在主体20的中心或下侧的螺旋轨道22上;而其余的海绵13高度为a或b,高度小于第一高度范围,因此海绵13能够穿过螺旋轨道22的下侧。

而当螺旋轨道22内的海绵13较多时,海绵13在螺旋轨道22上紧密排布时,海绵13能够沿着其下端外侧边沿旋转,变为水平状态下的海绵13,并沿着螺旋轨道22继续运动,且海绵13在螺旋轨道22上的宽度为c。

经过两个限位杆30之后,海绵13上仅存在水平状态的海绵13。因此,宽度限位机构能够进一步对螺旋轨道22上宽度不满足要求的海绵13限制。当海绵13的高与长形成的平面ac,或高与宽形成的平面bc抵接在螺旋轨道22上,且海绵13在螺旋轨道22上的宽度为c时,大于第一宽度范围,因此上述海绵13将掉落在主体20的中心或下侧的螺旋轨道22上;而其余的海绵13宽度均为a或b,在第一宽度范围内,因此,海绵13能够稳定地穿过宽度选择机构;且海绵13在此处运动时,海绵13能够同时被宽度选择机构与第一高度限位机构筛选。

此时,经过筛选后的海绵13存在还两种状态的海绵13,即长与高形成平面ac,和宽与高形成的平面bc抵接在螺旋轨道22上,且上述两种海绵13在螺旋轨道22上的宽度分别为a和b。

对于宽与高所成的平面bc抵接在螺旋轨道22上时,海绵13在螺旋轨道22上的宽度为b,且海绵13在振动过程中抵接在螺旋轨道22的侧壁上,因此,海绵13继续螺旋上升时,海绵13靠近螺旋轨道22轴线的一端均位于螺旋轨道22内,海绵13能够验证翻转槽61的外侧边沿转动,并使得海绵13长与高所在的平面抵接在翻转槽61的内侧边沿,此时,海绵13能够倾斜的放置在翻转槽61上,并沿着翻转槽61的延伸方向螺旋上升。

而当长与高所成的平面ac抵接在螺旋轨道22上时,海绵13在螺旋轨道22上的宽度为a,海绵13长与高形成的平面的内外两侧能够分别抵接在内调节台63和外调节台62上,而当海绵13运动到达翻转机构60的末端时,海绵13的外侧能够首先抵接在螺旋轨道22上,继而海绵13的内侧抵接在螺旋轨道22上;最终实现了部分海绵13的翻转。

当海绵13运动到第二高度限位机构后,所有满足要求的海绵13均能够进入传输轨道12中。而当筛选过程存在错误时,到达第二高度限位机构的海绵13中,海绵13的长与高形成的平面并非抵接在螺旋轨道22上,或海绵13的宽b不满足加工精度时,海绵13将沿着限位挡板50继续掉落在主体20的中心或螺旋轨道22上,完成海绵13的最后的筛选。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