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输送半成品电感的全自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8944发布日期:2019-04-20 03:46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输送半成品电感的全自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电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输送半成品电感的全自动机构。



背景技术:

制作电感是要经过非常多的工序的,尤其是将半成品的电感送入后续制作工序这一步骤,往往是通过操作工人用手逐个送入后续的制作工序的,这样不仅增加了劳动成本,还使得生产效率极低。

专利号为CN201210446813.4的专利文献公开了小型电感线圈磁芯自动输送装置,包括有在底座上安装的一个竖立放置的下小上大的料桶和一块一个水平放置直线输送平板,料桶的内壁上设有四条并排的由下朝上的螺旋输送轨道,料桶的下部外侧与一个上下方向振动的电磁振动器连接,螺旋输送轨道的上端部在料桶的顶部侧壁设有一处开口,在直线输送平板上设有四条并排的直线输送轨道,螺旋输送轨道通过此开口与直线输送轨道对接,直线输送平板的底部外侧与一个振动方向和直线输送轨道输送方向一致的电磁振动器连接,在底座上还安装有一个振动送料仓,有益效果为:可以完全替代人工进行电感线圈用户端子自动输送工作。

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明人发现该技术方案过于繁琐,由于没有对半成品电感进行定位,输送至下个工序时仍是很混乱,增加了劳动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通过设置接收单元和控制组件,对半成品电感进行定位,准确的输送至下个工序,解决了现有设备将半成品电感输送至下个工序后仍是混乱状态的问题,其结构巧妙,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节省了劳动力输出,减少生产成本。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采用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输送半成品电感的全自动机构,包括:

给料组件,所述给料组件包括支撑台和排序件,所述排序件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台上;

输送组件,所述输送组件设置在所述给料组件一侧,其包括支架、滑动单元和接收单元,所述支架固定设置在所述给料组件一侧,所述滑动单元滑动设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接收单元通过连接件连接设置在所述滑动单元上,数量为若干个,且该接收单元随所述滑动单元横向往复移动,所述连接件设有与所述接收单元一一对应的若干定位槽;以及

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排序件上,其包括定位单元和控制单元。

作为优选,所述排序件还包括:

振动盘,所述振动盘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台上;以及

连接轨道,所述连接轨道与所述振动盘的输出端连接设置,且该连接轨道内设有工件输送通道,该工件输送通道的输出端设有方槽。

作为优选,所述滑动单元还包括:

滑轨,所述滑轨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架上,其位于所述连接轨道输出端下方,且该滑轨与所述支撑台水平方向上的中心线平行设置;以及

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滑轨滑动配合,且该滑块沿着所述滑轨往复滑动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接收单元为一个接收块,该接收块上设有工件槽和架设在所述定位槽上的连接柱。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件为连接架,连接设置在所述滑块上,且该连接件随所述滑块滑动。

作为优选,所述定位单元还包括:

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固定设置在所述连接轨道的输出端上;以及

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且该传感器对所述工件槽进行定位检测。

作为优选,所述控制单元还包括:

气缸座,所述气缸座连接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

气缸,所述气缸固定设置在所述气缸座上;以及

隔挡板,所述隔挡板与所述气缸的推送端连接设置,且该隔挡板与所述方槽配合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接收单元和控制组件,对半成品电感进行定位,准确的输送至下个工序,其结构巧妙,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节省了劳动力输出,减少生产成本;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振动盘将半成品电感有序的排列成引脚朝外且横卧的状态进入连接轨道,实现对半成品电感的自动排序和自动输送,其自动化程度高,节省了劳动力输出,减少了生产成本;

(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气缸和传感器,实现对半成品电感的精确控制和精准定位,其自动化程度高,降低了劳动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该设备具有结构巧妙,操作容易,自动化程度高,工作效率高,劳动成本低的优点,尤其适用于电感技术领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输送半成品电感的全自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输送半成品电感的全自动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用于输送半成品电感的全自动机构输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用于输送半成品电感的全自动机构输送组件结构示意图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用于输送半成品电感的全自动机构工件定位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用于输送半成品电感的全自动机构控制组件的放料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用于输送半成品电感的全自动机构控制组件放料工作状态示意图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用于输送半成品电感的全自动机构控制组件剖视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用于输送半成品电感的全自动机构控制组件剖视示意图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用于输送半成品电感的全自动机构控制组件的关料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一种用于输送半成品电感的全自动机构,包括:

给料组件1,所述给料组件1包括支撑台11和排序件12,所述排序件12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台11上;

输送组件2,所述输送组件2设置在所述给料组件1一侧,其包括支架21、滑动单元22和接收单元23,所述支架21固定设置在所述给料组件1一侧,所述滑动单元22滑动设置于所述支架21上,所述接收单元23通过连接件20连接设置在所述滑动单元22上,数量为若干个,且该接收单元23随所述滑动单元22横向往复移动,所述连接件20设有与所述接收单元23一一对应的若干定位槽;以及

控制组件3,所述控制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排序件12上,其包括定位单元31和控制单元32。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给料组件1、输送组件2和控制组件3,实现对半成品电感的精准定位和自动输送功能。

进一步,如图1、图6、图7、图8和图9所示,所述排序件还包括:

振动盘121,所述振动盘121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台11上;以及

连接轨道122,所述连接轨道122与所述振动盘121的输出端连接设置,且该连接轨道122内设有工件通道1221,该工件通道1221的输出端设有方槽1222。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振动盘121将半成品电感有序的排列成引脚朝外且横卧的状态进入连接轨道122,其自动化程度高,节省了劳动力输出,减少了生产成本。

进一步,如图3所示,所述滑动单元22还包括:

滑轨221,所述滑轨221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架21上,其位于所述连接轨道122输出端下方,且该滑轨221与所述支撑台11水平方向上的中心线平行设置;以及

滑块222,所述滑块222与所述滑轨221滑动配合,且该滑块222沿着所述

滑轨221往复滑动设置。

进一步,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接收单元23为一个接收块231,该接收块231上设有工件槽2311和架设在所述定位槽201上的连接柱2312。

进一步,如图3所示,所述连接件20为连接架,连接设置在所述滑块222上,且该连接件20随所述滑块222滑动。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滑动单元22和工件槽2311,实现对接收单元231的驱动及对半成品电感的准确定位输送。

进一步,如图1、图6、图8和图10所示,所述定位单元31包括:

安装座311,所述安装座311固定设置在所述连接轨道122的输出端上;以及

传感器312,所述传感器312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座311上,且该传感器312对所述工件槽2311进行定位检测。

进一步,如图1、图6、图7、图8、图9和图10所示,所述控制单元32包括:

气缸座321,所述气缸座321连接设置在所述安装座311上;

气缸322,所述气缸322固定设置在所述气缸座311上;以及

隔挡板323,所述隔挡板323与所述气缸322的推送端连接设置,且该隔挡板323与所述方槽1222配合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控制单元32和传感器312,在传感器312检测到工件槽2311未处于正下方时,气缸322处于推送状态,将隔挡板323推入方槽1222挡住半成品电感,当传感器312检测到有工件槽2311处于传感器312正下方时,气缸322开始收缩,隔挡板323退出方槽1222,半成品电感掉入工件槽2311内,其结构巧妙,定位精准,自动化程度高。

工作过程:

首先将半成品电感倒入振动盘121中,启动振动盘121,将半成品电感有序的排列成引脚朝外且横卧的状态进入工件输送通道1221内,此时气缸322处于推送状态,将隔挡板323推入方槽1222内,将半成品电感隔挡住,当传感器312检测到有工件槽2311位于正下方时,气缸322开始收缩,隔挡板323慢慢退出方槽1222,半成品电感掉入工件槽2311内,滑动单元22开始动作,将接收单元23输送至下一道工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然在本技术方案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个”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提示下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