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翻转式升降器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99849发布日期:2019-04-23 23:34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翻转式升降器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升降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翻转式升降器械。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搬运货物的叉车只有两个能够上下移动的叉子,在搬运货物的时候只能叉住货物底部,然后通过能够上下移动的叉子实现货物水平搬运或者垂直的搬运。当搬运的货物在搬运过程中需要调整工件姿态实现一定角度的翻转时,现有的叉车无法达到要求。

而公告号为CN201686450U的专利《一种带翻转功能的叉车》公布了一种翻转式升降器械能够实现搬运货物翻转功能的叉车,该叉车包含驱动电机,驱动轮,传动链条,通过控制电机以及传动结构实现货物在搬运过程中姿态的翻转。但是该技术有以下缺点:1.新增加的驱动电机以及实现翻转的传动结构使得叉车结构较为复杂,叉车制造成本增加,而且维修不方便。2.搬运工在操作叉车时候既要控制货物的升降,又需要控制货物姿态翻转角度,使得叉车的操控较为繁琐,对叉车工的技术要求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结构简单且实现货物翻转的翻转式升降器械。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翻转式升降器械,包括支架、及安装在所述支架上的升降架,所述升降架包括与所述支架滑动连接的滑板、及与所述滑板转动连接的托架,所述支架还设置有驱动所述托架转动的机械式翻转模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机械式翻转模块包括安装在所述支架一侧的导轨、及与所述导轨滑动连接的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托架靠近所述滑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导轨的末端弯曲延伸。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轨与所述支架的侧边滑动连接。

进一步,所述滑板的中心固定有转轴,所述托架通过所述转轴与所述滑板滑转动连接。

进一步,所述支架的两内侧设置有滑轨,所述滑板内嵌在所述滑轨中,并可在所述滑轨中滑动,所述滑板连接有驱动所述滑板上下滑动的油缸。

进一步,所述托架包括与所述滑板转动连接的底板、安装在所述底板下部的支撑杆及安装在所述底板上端的托臂,所述托臂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翻转式升降器械,包括支架、及安装在所述支架上的升降架,所述升降架包括与所述支架滑动连接的滑板、及与所述滑板转动连接的托架,所述支架还设置有驱动所述托架转动的机械式翻转模块。把货物安放在托架上,并随滑板上升到一定高度后,由机械式翻转模块引导及驱动托架绕滑板旋转,使托架上的货品倾斜角度,进而配合下一步工序的进行。不需要另外设置驱动翻转的电源,有效减少装置的复杂性,使结构更加简洁可靠。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角度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角度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翻转式升降器械,包括支架1、及安装在所述支架1上的升降架2,所述升降架2包括与所述支架1滑动连接的滑板21、及与所述滑板21转动连接的托架22,所述支架1还设置有驱动所述托架22转动的机械式翻转模块,所述机械式翻转模块包括安装在所述支架1一侧的导轨3、及与所述导轨3滑动连接的滑块4,所述滑块4与所述托架22靠近所述滑块4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导轨3的末端弯曲延伸。

优选地,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导轨3的末端弯曲延伸并使弯曲部分呈90度,工作中,将货物放置在托架22上,滑板21在支架1上滑动,带动固定在托架22上的滑块4沿导轨3滑动,当滑块4滑动到导轨3的末端,随弯曲延伸的导轨3进行转弯,将带动托架22绕滑板21进行转动,实现翻转货物的目的,与现有技术对比,省却了驱动托架22翻转的电机,使整个器械的结构更加间接,此外,通过机械式的驱动翻转,更能使翻转的过程更加可靠。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轨3与所述支架1的侧边滑动连接。导轨3相对支架1进行滑动,能对导轨3的高度进行调节,从而达到调整翻转位置的目的。

优选地,所述滑板21的中心固定有转轴,所述托架22通过所述转轴与所述滑板21滑转动连接。利用转轴连接滑板21与托架22,使转动过程更加可靠。

优选地,所述支架1的两内侧设置有滑轨11,所述滑板21内嵌在所述滑轨11中,并可在所述滑轨11中滑动,所述滑板21连接有驱动所述滑板21上下滑动的油缸。通过滑轨11与滑板21之间的滑动连接,在油缸的驱动下,滑板21能保证在支架1上滑动,保证工作的可靠性。

优选地,所述托架22包括与所述滑板21转动连接的底板、安装在所述底板下部的支撑杆221及安装在所述底板上端的托臂222,所述托臂222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两侧。利用支撑杆221以及托臂222,能有效对货物进行固定。

以上具体结构和尺寸数据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