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顶升的支承式输送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84301发布日期:2019-05-17 20:18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可顶升的支承式输送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物料输送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可顶升的支承式输送带。



背景技术:

在制备不粘锅的工序中,需要对锅体的表面进行喷涂处理,通过锅体喷涂后需要转运至下件装置上,由于锅体是直接平置在托盘上的,因而难以将锅体直接送至下件装置上,需要人工将锅体放置在下一道工序的输送带上,增加工人的劳动强度,锅体转运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锅体直接转运的可顶升的支承式输送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顶升的支承式输送带,包括传送链,传送链的链轴轴芯位于铅垂向,传送链的链节板上连接有行走滚轮,轮芯位于水平向的行走滚轮与机架上设置的导轨的水平向导轨面构成滚动配合,传送链上还连接竖向布置立管,立管的上端有托锅盘,立杆的上端有托盘,立管下方设置坡面式升降轨道,立杆的下端与升降轨道抵触配合时立杆位于立管内升降移动,立杆处于低位时托盘落座在立管上端管口或托锅盘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为:立管和立杆沿着传送链的输送方向向前输送时,立杆的下端与坡面式升降轨道抵触,此时立杆沿着坡面式升降轨道上升,托盘将锅体送至输送带上,实现锅体的转运,提高了锅体的转运效率。

附图说明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导杆升降的过程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输送工件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可顶升的支承式输送带,包括传送链10,传送链10的链轴11 轴芯位于铅垂向,传送链10的链节板12上连接有行走滚轮13,轮芯位于水平向的行走滚轮13与机架1上设置的导轨14的水平向导轨面构成滚动配合,传送链10上还连接竖向布置立管21,立管21的上端有托锅盘23,立杆22的上端有托盘40,立管21下方设置坡面式升降轨道30,立杆22的下端与升降轨道30抵触配合时立杆22位于立管21内升降移动,立杆22处于低位时托盘40落座在立管21上端管口或托锅盘23上。

如图4所示,下件皮带2包括带面水平且位于同一面的两环形带体,两环形带体沿其带宽方向间隔布置,处于低位的立杆22的上端有托盘 40承托有锅体A,立管21和立杆22沿着传送链10的输送方向向前输送时,立杆22的下端与坡面式升降轨道30抵触,此时立杆22沿着坡面式升降轨道30上升,托盘40与锅体A高于下件皮带2带面,托盘40 位于两环形带体之间时,立杆22沿着坡面式升降轨道30下降,锅体A 落至下件皮带2的带面上,实现锅体A的转运,提高了锅体A的转运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附图中仅是给出了一段传送链10的示意图,本申请中传送链10整体为闭合的,以循环往复地输送锅体A。

升降轨道30的具体布置方式有两种,其一是,所述升降轨道30为沿传送链10输送方向逐渐升高后再逐渐降低的拱桥状。

其二是,所述升降轨道30为槽口向下的槽形,槽形的槽底板31为沿传送链10输送方向依次顺延布置的升高段、水平段和下降段构成。

所述立杆22的下端连有滚轮221,滚轮221的轮轴轴向与锅体A的输送方向垂直。立杆22的下端与升降轨道30构成滚动配合,不仅减小立杆22与升降轨道30的磨损,而且使立杆22升降时更为稳定。

机架1上连有水平且上下间隔布置的两导板51,导向杆52穿置于两导板51上的导向孔内且两导板51限制导向杆52沿铅垂方向移动,升降轨道30位于两导板51之间且升降轨道30一侧槽壁与两导向杆52 相连,气缸53的活塞杆531与升降轨道30的槽底板31相连并驱使升降轨道30沿铅垂方向移动。

一方面,气缸53能够调节升降轨道30的高度,以适应复杂的转运工况;另一方面,锅体A不能正常顶起的,能够把气缸53的活塞杆压下去,避免整条输送链卡死,另外,设置的感应器感应到立杆22不在顶升工作位置时,能报警停止运输带或者自动下件装置;支承式输送带的立杆22的顶部有感应器,当立杆22处于落下位置时而没有落下,同样能够报警停止支承式输送带继续工作。

为了方便约束锅体A,所述立管21上端的托锅盘23盘面上有沿其径向向外伸延的短杆24,短杆24沿托锅盘23的周向均匀间隔布置有至少三个,所述短杆24上开设有连接孔241,限位杆25竖直插置于短杆 24的连接孔241内且限位杆25上部杆身高于托锅盘23的盘面,短杆 24上的限位杆25围成的区域约束锅体A位置。

所述短杆24上有沿其杆长方向均匀间隔开设有若干连接孔241。通过将短杆24插置于不同的连接孔241内,实现锅体A约束区域大小的调节,以适应不同规格的锅体A。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