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送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98302发布日期:2019-04-23 23:24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送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陶瓷砖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送料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陶瓷砖生产过程中,由于喷雾塔料仓入料位置都比较高,粉料的入仓、中转及送粉均需人工操作,按每8个小时转8个料仓算,基本每一个小时就要爬一次楼转一次料仓,需要多人协作推皮带、对准料仓位置以及开、关皮带等。这种工作模式不仅生产效率低下,而且对人员身体负荷大,容易疲劳而造成混料、满料等生产事故发生,特别是操作工存在夹手、摔倒的安全隐患。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自动送料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粉料的入仓、中转及送粉均需人工操作,导致生产效率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动送料系统,其中,包括料塔、混合仓、中转仓及出料装置,混合仓顶部设置有第一入仓口且在底部设置有第一料仓阀,中转仓顶部设置有第二入仓口且在底部设置有第二料仓阀,所述料塔处装有粉料原材,料塔底部与混合仓的顶部通过第一传送机构连接,混合仓底部与中转仓的顶部经第二传送机构连接,中转仓底部与出料装置经第三传送机构连接,粉料从料塔底部经第一传送机构进入混合仓中陈腐为成品,然后从混合仓底部经第二传送机构转入中转仓储存,再在需要用料时从中转仓底部经第三传送机构转入出料装置处进行出料。

所述的自动送料系统,其中,所述混合仓的顶部及中转仓的顶部均还设置有用于监测仓内充盈状态的料位器。

所述的自动送料系统,其中,所述料位器包括用于检测仓内是否缺料的第一缺料探针以及用于监测仓内剩余容量的坠式测距器。

所述的自动送料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料仓阀与第二料仓阀均为气动料仓阀。

所述的自动送料系统,其中,所述第二料仓阀下方设置有电子称,用于称量出料重量。

所述的自动送料系统,其中,所述出料装置包括一压机料斗,压机料斗的顶部通过第三接料斗承接经第三传送机构送来的成品粉料,压机料斗的顶部设置用于监测漏斗内是否缺料的第二缺料探针。

所述的自动送料系统,其中,所述混合仓设置有若干个,每个混合仓上均设置有与第一入仓口对齐的第一接料斗,所述第一传送机构包括承接设置的第一倾斜传送带、第一横向传送带及第一纵向传送带,所述第一倾斜传送带倾斜设置于料塔底部与混合仓上方之间,所述第一横向传送带水平横向设置在混合仓上方,所述第一纵向传送带水平纵向设置在混合仓上方,所述第一倾斜传送带用于将粉料从料塔底部提升至混合仓上方,所述第一横向传送带用于承接第一倾斜传送带处的粉料并将粉料进行横向水平运输,所述第一纵向传送带用于承接第一横向传送带处的粉料并将粉料进行纵向水平运输至对应混合仓上方的第一接料斗处。

所述的自动送料系统,其中,所述中转仓设置有若干个,每个中转仓上均设置有与第二入仓口对齐的第二接料斗,所述第二传送机构包括承接设置的第二倾斜传送带、第二横向传送带及第二纵向传送带,所述第二倾斜传送带倾斜设置于混合仓底部与中转仓上方之间,所述第二横向传送带水平横向设置在中转仓上方,所述第二纵向传送带水平纵向设置在中转仓上方,所述第二倾斜传送带用于将成品粉料从混合仓底部提升至中转仓上方,所述第二横向传送带用于承接第二倾斜传送带处的粉料并将粉料进行横向水平运输,所述第二纵向传送带用于承接第二纵向传送带处的粉料并将粉料进行纵向水平运输至对应中转仓上方的第二接料斗处。

所述的自动送料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倾斜传送带上设置有位于料塔底部的第一圆盘筛,所述第一圆盘筛用于筛选从料仓底部放出的粉料;所述第二倾斜传送带包括分段提升的第一子倾斜传送带和第二子倾斜传送带,第一子倾斜传送带的末端与第二子倾斜传送带的前端承接设置,第一子倾斜传送带的前端承接混合仓底部排出的粉料,第二子倾斜传送带的前端设置有第二圆盘筛,第二圆盘筛用于筛选从第一子倾斜传送带末端处的粉料;所述第三传送机构包括承接设置的若干第三倾斜传送带,第三倾斜传送带之间的承接处设置有第三圆盘筛转接。

所述的自动送料系统,其中,各传送带处均设置有皮带运行监测装置。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多级传送机构将粉料从料塔底部自动送入混合仓中陈腐为成品,然后从混合仓底部转入中转仓储存,再在需要用料时从中转仓底部转入出料装置处进行出料,同时采用料仓阀控制仓门的开关,从而实现自动化入仓、自动中转、自动送粉的过程,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粉料的入仓、中转及送粉均需人工操作,导致生产效率过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自动送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所述自动送料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料塔10、混合仓20、中转仓30及出料装置40,混合仓20顶部设置有第一入仓口21且在底部设置有第一料仓阀22,中转仓30顶部设置有第二入仓口31且在底部设置有第二料仓阀32,所述料塔10处装有粉料原材,料塔10底部与混合仓20的顶部通过第一传送机构50连接,混合仓20底部与中转仓30的顶部经第二传送机构60连接,中转仓30底部与出料装置40经第三传送机构70连接,粉料从料塔10底部经第一传送机构50传送进入混合仓20中陈腐为成品,然后从混合仓20底部经第二传送机构60传送转入中转仓30储存,再在需要用料时从中转仓30底部经第三传送机构70转入出料装置40处进行出料,从而通过第一传送机构50、第二传送机构60及第三传送机构70的共同作用实现粉料自动入仓混合、自动转入中转仓存储及自动出料,代替人工简单的、重复的、高强度的劳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料仓阀22与第二料仓阀32均为气动料仓阀,以便于自动化控制各混合仓20及中转仓30的开启与关闭,进行自动化控制出料。

优选地,所述混合仓20的顶部及中转仓30的顶部均还设置有用于监测仓内充盈状态的料位器80,具体地,所述料位器80包括用于检测仓内是否缺料的第一缺料探针81以及用于监测仓内剩余容量的坠式测距器82。在第一缺料探针81监测到混合仓20缺料时控制第一传送机构50从料塔10处传送粉料补入混合仓20进行陈腐,在监测到中转仓30缺料时控制第二传送机构60将混合仓20中的成品粉料补入中转仓30中存储;而坠式测距器82在检测到仓内粉料达到预定高度时产生停止补料信号,以准确控制补入混合仓20及中转仓30的粉料,防止溢料。

其中,在所述第二料仓阀32下方设置有电子称33,用于称量出料重量,从而能够精确控制送入出料装置处的粉料,实现精细化、自动化控制出料。

具体地,所述出料装置40包括一压机料斗41,压机料斗41的顶部通过第三接料斗42承接经第三传送机构70送来的成品粉料,具体是从中转仓下方的电子称33处转送来的成品粉料,压机料斗41的顶部设置用于监测压机料斗41内是否缺料的第二缺料探针43。

所述的自动送料系统中,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所述混合仓20设置有若干个,且设置有不同型号的混合仓,每个混合仓20上均设置有与第一入仓口21对齐的第一接料斗23,所述第一传送机构50包括承接设置的第一倾斜传送带51、第一横向传送带52及第一纵向传送带53,所述第一倾斜传送带51倾斜设置于料塔10底部与混合仓20上方之间,所述第一横向传送带52水平横向设置在混合仓20上方,所述第一纵向传送带53水平纵向设置在混合仓20上方,所述第一倾斜传送带51用于将粉料从料塔10底部提升至混合仓20上方,所述第一横向传送带52用于承接第一倾斜传送带51处的粉料并将粉料进行横向水平运输,所述第一纵向传送带53用于承接第一横向传送带52处的粉料并将粉料进行纵向水平运输至对应混合仓10上方的第一接料斗23处,从而进入混合仓中进行陈腐生产;在粉料入仓时通过坠式测距器82及第一缺料探针81共同感应料仓饱满程度,一个混合仓20满后第一传送机构50通过第一横向传送带52和第一纵向传送带53的自动行走对准下一个混合仓20继续下料,操作工只需要通过视频监控查看系统设备运行情况即可,当然,也可以通过控制补料时间来控制补料状态。其中,第一传送机构50运输粉料的过程即预先对粉料进行混合、均化的过程,以便于后续混合仓20中进行粉料陈腐,提高陈腐效率及成品粉料质量。

所述的自动送料系统中,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及仓储能力,所述中转仓30设置有若干个,每个中转仓30上均设置有与第二入仓口31对齐的第二接料斗34,所述第二传送机构60包括承接设置的第二倾斜传送带61、第二横向传送带62及第二纵向传送带63,所述第二倾斜传送带61倾斜设置于混合仓20底部与中转仓30上方之间,所述第二横向传送带62水平横向设置在中转仓30上方,所述第二纵向传送带63水平纵向设置在中转仓30上方,所述第二倾斜传送带61用于将成品粉料从混合仓20底部提升至中转仓30上方,所述第二横向传送带62用于承接第二倾斜传送带61处的粉料并将粉料进行横向水平运输,所述第二纵向传送带63用于承接第二横向传送带62处的粉料并将粉料进行纵向水平运输至对应中转仓30上方的第二接料斗34处,在粉料入仓时通过坠式测距器82及第一缺料探针81共同感应料仓饱满程度,一个中转仓30满后第二传送机构60通过第二横向传送带62和第二纵向传送带63的自动行走对准下一个中转仓30继续下料,操作工只需要通过视频监控查看系统设备运行情况即可,当然,也可以通过控制补料时间来控制补料状态。其中,第二传送机构60运输粉料的过程可对成品粉料进行进一步混合、均化。

另外,在所述的自动送料系统中,所述第一倾斜传送带51上设置有位于料塔10底部的第一圆盘筛54,所述第一圆盘筛54用于筛选从料仓10底部放出的粉料;所述第二倾斜传送带61包括分段提升的第一子倾斜传送带611和第二子倾斜传送带612,第一子倾斜传送带611的末端与第二子倾斜传送带612的前端承接设置,第一子倾斜传送带611的前端承接混合仓20底部排出的粉料,第二子倾斜传送带612的前端设置有第二圆盘筛613,第二圆盘筛613用于筛选从第一子倾斜传送带611末端处的粉料;所述第三传送机构70包括承接设置的若干第三倾斜传送带71,第三倾斜传送带71之间的承接处设置有第三圆盘筛转接72。通过第一圆盘筛54、第二圆盘筛613及第三圆盘筛72的作用,能够很好地控制粉料的颗粒大小,具体地,第一圆盘54筛为8~10目筛,第二圆盘筛613为10~12目筛,第三圆盘筛72为12~14目筛。

显然,所述自动送料系统还包括第一传送机构50、第二传送机构60、第三传送机构70、料塔10、混合仓20、中转仓30、出料装置40、第一料仓阀22、第二料仓阀32、料位器80等各个设备均电性连接的监控电脑90,以控制各设备运行。

在所有料仓(包括混合仓、中转仓)上安装接近开关,各水平传送带均设置在相应的行车上,例如第一横向传送带设置在第一横线行车上,第一纵向传送带设置在第一纵向行车上,所述第二倾斜传送带设置在第二倾斜行车上,第二横向传送带设置在第二横线行车上,第二纵向传送带设置在第二纵向行车上,通过控制相应行车移动来带动相应水平传送带移动至对应料仓入仓口处,在行车上安装感应片,通过在监控电脑内设置需入料仓号,料仓内的料位器感应到料仓满后,传送带停止运行,系统切换到下一仓号,监控电脑90控制行车运行一带动传送带自动行走,当行车上的感应片感应到对应的料仓接近开关时行车代表行车皮带对应好料仓位置,行车电机停止运行,皮带电机启动运行,如此反复运作,从而达到自动入仓效果。

优选地,所述的自动送料系统中,各传送带处均设置有皮带运行监测装置11,用于监测各传送带的运行状况。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送料系统,采用多级传送机构将粉料从料塔底部自动送入混合仓中陈腐为成品,然后从混合仓底部转入中转仓储存,再在需要用料时从中转仓底部转入出料装置处进行出料,同时采用料仓阀控制仓门的开关,从而实现自动化入仓、自动中转、自动送粉的过程,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粉料的入仓、中转及送粉均需人工操作,导致生产效率过低的问题。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