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栓的气动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34579发布日期:2019-07-10 10:30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螺栓的气动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输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螺栓的气动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的螺栓,包括旋拧部01以及固定部02,旋拧部01与固定部02一体成型,固定部02的中间部位设有限位台03,限位台03将固定部02分为螺纹段04和圆柱段05。

上述的螺栓主要用作为两个零件之间的固定连接件,如图2所示的第一零件06上的安装孔061,安装孔061内设有引导斜面062,其主要安装步骤是:步骤一、将螺栓放置于安装孔061内,此时,限位台03与安装孔061上表面贴合;步骤二、将限位台03压入安装孔061内部,使得旋拧部01与安装孔061上表面贴合,圆柱段05位于安装孔061内部,螺纹段04穿过安装孔061用于第二零件07螺纹固定;步骤三、将螺纹段04与第二零件07上的螺纹孔071螺纹连接。

由此可知,在将上述的螺栓用于两个零件之间的连接时,首先需要完成上述的步骤一,即:需要让限位台03与安装孔061上表面贴合。目前,该放置工作仍是通过人工进行放置,需要花费大量人工,而且效率低下,进而存在待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耗费人工且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螺栓的气动上料装置,通过进料机构提升螺栓,通过上料机构将螺栓输送到出料结构上,最后通过出料结构将螺栓定点放置,达到降低人工,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螺栓的气动上料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一侧设有用于向机架上提升螺栓的进料结构,所述机架上安装有与进料结构配合的上料结构,所述上料结构的一侧设有出料结构,所述出料结构用于向产品上定点放置螺栓。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进料机构将螺栓提升到机架上,通过上料机构将螺栓一个一个的输送到出料结构上,最后通过出料结构将螺栓定点放置在安装孔内,从而达到机械代替人工的目的,降低了人工的使用,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料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底端设有进料口,所述壳体的顶端为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位于上料结构的上方,所述壳体内部设有将进料口内的螺栓提升至上料结构内的提升组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壳体底端的进料口加入螺栓,通过壳体内部的提升组件将螺栓提升至出料口位置,由于出料口的高度高于上料结构,从而,经提升组件提升的螺栓能够从出料口通过重力自由掉落到上料结构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提升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壳体上的至少两根滚轴,所述滚轴上设有转动带,所述转动带一端置于进料口内,另一端置于上料结构的上方,所述转动带上固定有与转动带同步转动的若干提升件,所述滚轴上连接有驱动组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组件驱动滚轴转动,滚轴带动与之连接的转动带转动,转动带带动与之固定的提升件转动,提升件用于对置于转动带上向出料口转运的螺栓进行限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提升件设置为斗提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提升件为斗提状,斗提状的提升件能够携带更多的螺栓,从而让转动带能够提升更多的螺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料结构包括位于出料口下方的振动输料结构以及与振动输料结构配合送料的上料组件,所述振动输料结构包括输料通道,所述输料通道的输料出口与上料组件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上料结构包括振动输料结构以及上料组件,振动输料结构采用现有的振动机进行输料,振动机的输送特点是,能够有序且单个输送,在振动机的一侧设置有输料通道,且输料通道向上料组件输送螺栓,上料组件用于将螺栓一个一个输送给出料结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料组件包括安装柱、动力件以及与安装柱固定的上料主体,所述上料主体的一侧开设有进料槽,所述输料出口置于进料槽内用于向上料主体送料,所述上料主体上开设有上料通道,所述上料通道与进料槽连通,所述上料通道的底端活动穿设有推动杆,所述推动杆与动力件驱动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动力件驱动推动杆移动,推动杆在上料通道内往复移动,从而推动螺栓进行上料,用于将螺栓一个一个的向上推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料主体顶面安装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上开设有与上料通道同轴且连通的出料通道,所述出料通道的两侧转动设有限位头,所述限位头一端为铰接端,其另一端为限位端置于出料通道内,两侧所述限位头之间的距离小于限位台的直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螺栓在推送上去之后,当推动杆缩回时,螺栓可能会跟随着推动杆向下移动。从而,在出料通道的两侧铰接有限位头,且限位头之间的距离小于限位台的直径,使得螺栓在被推动杆推动至限位头上时,对螺栓进行限位,不易掉落下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头与限位块之间连接有弹性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螺栓向上从上料通道到出料通道时,螺栓推动限位头转动,当螺栓完全置于出料通道内时,通过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使得限位头能够返回原始位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推动杆为内部开设有气体通道的空心杆,所述推动杆的侧面开设有与气体通道连通的进气孔,所述出料通道上连接有出料软管,所述出料软管远离出料通道的一端与出料结构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螺栓经推动杆推动至出料通道内时,在进气管通入气压较高的气体,通过强气压将螺栓输出至出料结构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料结构采用机械臂结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机械臂结构将螺栓准确放置到固定孔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进料机构将螺栓提升到机架上,上料机构将螺栓输送到出料结构上,最后通过出料结构将螺栓定点放置在安装孔内,从而达到机械代替人工的目的,降低了人工的使用,提高了工作效率;

(2)通过在出料通道的两侧铰接有限位头,且限位头之间的距离小于限位台的直径,使得螺栓在被推动杆推动至限位头上时,对螺栓进行限位。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参考图一;

图2为背景技术参考图二;

图3为气动上料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展示进料结构、上料结构的结构图;

图5为展示提升组件的内部结构图;

图6为展示振动输料结构、上料结构的结构图;

图7为上料主体和限位块的剖视结构;

图8为展示出料结构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01、旋拧部;02、固定部;03、限位台;04、螺纹段;05、圆柱段;06、第一零件;061、安装孔;062、引导斜面;07、第二零件;071、螺纹孔;1、机架;2、进料结构;21、壳体;24、进料口;25、出料口;3、上料结构;4、出料结构;5、提升组件;51、滚轴;52、转动带;53、提升件;6、驱动组件;7、输料结构;71、输料通道;72、输料出口;8、上料组件;81、安装柱;82、动力件;9、上料主体;91、进料槽;92、上料通道;93、推动杆;931、气体通道;932、进气孔;10、限位块;101、出料通道;102、限位头;103、铰接端;104、限位端;105、弹性件;106、出料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一种螺栓的气动上料装置,如图3所示,包括机架1,机架1一侧设有用于向机架1上提升螺栓的进料结构2,机架1上安装有与进料结构2配合的上料结构3,上料结构3将进料结构2中提升的螺栓进行单个上料。参照图8,上料结构3的一侧设有出料结构4。其中,出料结构4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机械臂结构,用于准确的将上料结构3中单个上料的螺栓向安装孔061中一一放置。

如图4和图5所示,进料结构2包括壳体21,壳体21的底端设有进料口24,壳体21的顶端为出料口25,出料口25位于上料结构3的上方,壳体21内部设有将进料口24内的螺栓提升至上料结构3内的提升组件5。

提升组件5包括转动连接在壳体21上的至少两根滚轴51,滚轴51上设有转动带52,转动带52一端置于进料口24内,另一端置于上料结构3的上方,转动带52上固定有与转动带52同步转动的若干提升件53,滚轴51上连接有驱动组件6,且提升件53设置为斗提状。

如图6所示,上料结构3包括位于出料口25下方的振动输料结构7以及与振动输料结构7配合送料的上料组件8,振动输料结构7包括输料通道71,输料通道71的输料出口72与上料组件8连接。

如图6和图7所示,上料组件8包括安装柱81、动力件82以及与安装柱81固定的上料主体9,上料主体9的一侧开设有进料槽91,输料出口72置于进料槽91内用于向上料主体9送料,上料主体9上开设有上料通道92,上料通道92与进料槽91连通,上料通道92的底端活动穿设有推动杆93,推动杆93与动力件82驱动连接。

上料主体9顶面安装有限位块10,限位块10上开设有与上料通道92同轴且连通的出料通道101,限位块10的内部转动设有限位头102,限位头102一端为铰接端103,其另一端为限位端104置于出料通道101内,限位头102与限位块10之间连接有弹性件105。

推动杆93为内部开设有气体通道931的空心杆,推动杆93的侧面开设有与气体通道931连通的进气孔932,出料通道101上连接有出料软管106,出料软管106远离出料通道101的一端与出料结构4连接。

工作时,螺栓从进料口24进入,经提升组件5提升至支架1上,从出料口25出来,进入输料通道71,输料通道71将螺栓输送至进料槽91,进入上料通道92内,通过推动杆93进行推动螺栓,将螺栓推动至出料通道101内。再通过在进气孔932向气体通道931内通入高压气体,将位置出料通道101内的螺栓吹进出料软管106,出料软管106与出料结构(机械臂结构)4相连。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