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臂、推送机构以及分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34564发布日期:2019-07-10 10:30阅读:596来源:国知局
推臂、推送机构以及分拣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一般涉及物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快递分拣技术,尤其涉及推臂、推送机构以及分拣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商的兴起,物流行业也随之快速发展。其中,近几年的快递数量均达到每年数百亿件。在快递的运输过程中,需要对快递进行分拣操作,以实现对快递的区域分配。

目前,快递的分拣工作大多用分拣装置来完成。分拣装置包括用于输送快递的传送带以及用于将快递推送至滑槽中的推送机构。其中,传送带一把具有平整的运输面,运输面上用于摆放快递。推送机构一般包括推臂结构,推臂结构沿侧向将快递从传送带的运输面上推出至滑槽中。然而,在对厚度很小的超薄型快递(例如信封件)进行推送过程中,超薄型快递会卡在运输面以及推臂的底面之间,严重影响分拣装置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推臂、推送机构以及分拣装置。

本申请提供一种推臂,包括主体,主体的底面上设有凸起。

进一步地,凸起为弹性片结构。

进一步地,主体的底面上设有两个以上的凸起,两个以上的凸起沿垂直于推送方向的方向上排列设置。

进一步地,主体的底面上设有连接板,两个以上的凸起设置于连接板背离主体的一侧。

进一步地,两个以上的凸起上背离主体的一端皆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进一步地,凸起上背离主体的一端呈尖角状。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推送机构,包括驱动机构以及上述的推臂,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杆,驱动杆连接于主体上以驱动推臂沿推送方向移动。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分拣装置,包括传送带,传送带包括带体以及位于带体上的运输面,运输面在沿输送方向的一侧设有上述的推送机构,且凸起背离主体的一端与运输面接触配合。

进一步地,运输面上沿输送方向设有多个支撑凸起,支撑凸起背离运输面的一端皆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与凸起背离主体的一端接触配合。

进一步地,支撑凸起上至少背离带体的一端为半球形、部分半球形、半椭圆球形或部分半椭圆球形。

本申请提供的推臂、推送机构以及分拣装置,通过在主体的底面设有向远离主体方向延伸设置的凸起,位于运输面以及主体底面之间的超薄型快递可与凸起抵接配合,凸起以驱动超薄型快递沿推臂的推送方向移动,避免超薄型快递卡在运输面以及主体底面之间情况的出现,进而保证分拣装置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推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传送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推臂与传送带配合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推臂1,推臂1,包括主体11,主体11的底面上设有凸起12。

在本实施例中,推臂1包括主体11,主体11优选但不局限于板状结构,主板的材质优选但不局限于金属,例如还可以为塑料材质。凸起12用于与位于运输面22和主体11底面之间的超薄型快递抵接配合,以驱动超薄型快递沿推臂1的推送方向移动。主体11沿推送方向的两端分别为驱动端以及抵接端,此处的抵接端可用于与快递抵接以驱动快递沿推臂1的推送方向移动,不过作用的对象与凸起12作用的对象并不相同,具体地:抵接端作用的对象为厚度高于主体11的底面的快递;凸起12作用的对象为厚度低于主体11的底面的快递,例如背景技术中涉及的超薄型快递。驱动端是指与驱动机构连接的一端,驱动机构作用与驱动端以驱动推臂1沿推送方向移动。请参考附图3,在使用时,凸起12可弥补主体11的底面与传送带2的运输面22之间的存在的间隙,驱动位于运输面22上的超薄型快递沿推送方向移动,避免了推臂1在推送超薄型快递时卡件情况的出现。

在某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凸起12为弹性片结构。

在本优选的实施例中,凸起12为弹性片结构,不仅可使凸起12 具有一定的弹性以对快递具有缓冲性能,且自身具有适当的形变量,可避免两者之间进行硬接触导致对快递以及凸起12损坏情况的出现。凸起12的材质例如但不局限于橡胶或聚氨酯等。

在某些优选的实施例中,主体11的底面上设有两个以上的凸起 12,两个以上的凸起12沿垂直于推送方向的方向上排列设置。

在本优选的实施例中,主体11的底面上设有两个以上的凸起12,且两个以上的凸起12沿垂直于推送方向的方向上排列设置,使得推臂 1上具有两个以上的且用于同时推动快递的推动支点。进一步优选地,当凸起12的数量为三个以上时,相邻两个凸起12之间的间距相同。

在某些优选的实施例中,主体11的底面上设有连接板13,两个以上的凸起12设置于连接板13背离主体11的一侧。

在本优选的实施例中,主体11的底面上设有连接板13,连接板 13固定连接于主体11上。这里的固定连接例如为螺接、卡接、粘结等方式。通过将凸起12设置于连接板13上,避免对主体11进行结构上的改进,且便于凸起12的维修更换。

在某些优选的实施例中,连接板13与凸起12一体成型。

在本优选的实施例中,连接板13与凸起12之间为一体成型,例如:通过模具制备成一体成型的连接板13与凸起12。通过将连接板 13与凸起12一体成型,使得连接板13与凸起12之间无缝连接,且使得连接板13与凸起12的整体结构强度较高。

当然,连接板13与凸起12之间也可以通过粘结、热压等工艺将凸起12固定在连接板13上,以形成一体结构。

在某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凸起12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于连接板13 上,以便于在连接板13上更换凸起12。

在某些优选的实施例中,两个以上的凸起12上背离主体11的一端皆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在本优选的实施例中,两个以上的凸起12上背离主体11的一端皆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使得两个以上的凸起12皆可与快递接触并驱动快递移动。

在某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凸起12上背离主体11的一端呈尖角状。

在本优选的实施例中,凸起12上背离主体11的一端呈尖角状,可减少凸起12与运输面22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减少凸起12与运输面22之间摩擦力。

此外,凸起12上背离主体11的一端呈尖角状,即凸起12上背离主体11的一端为尖角端121,尖角端121具有宽度逐渐减少的特点,使得尖角端121在遇到不同厚度的快递时可提供不同的抵接强度,例如:当快递的厚度到达尖角端121背离主体11的一端时,由于尖角端 121在此高度位置的宽度相对较小,对快递的抵接强度相对较低;当快递的厚度到达尖角端121靠近主体11的一端时,由于尖角端121在此高度位置的宽度相对较大,对快递的抵接强度相对较大。

在某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凸起12例如但不局限于为倒三角形、倒圆锥体等。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推送机构,包括驱动机构以及上述的推臂1,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杆,驱动杆连接于主体11上以驱动推臂1沿推送方向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推臂1沿推送方向移动,以将快递从运输面22推送至滑槽中。其中,驱动机构例如但不局限于直线驱动器。直线驱动器的驱动杆与主体11连接,以驱动推臂1沿推送方向移动。

请参考附图2-3,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分拣装置,包括传送带 2,传送带2包括带体21以及位于带体21上的运输面22,运输面22 在沿输送方向的一侧设有推送机构,且凸起12背离主体11的一端与运输面22接触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传送带2用于运输快递,其中快递摆放于运输面 22上。凸起12背离主体11的一端位于运输面22上方,可将运输面 22上的快递推动至分拣装置的滑槽中。其中,凸起12背离主体11的一端与运输面22接触配合,以避免凸起12与运输面22之间存在可供超薄型快递卡入的间隙。

在某些优选的实施例中,运输面22上沿输送方向设有多个支撑凸起23,支撑凸起23远离运输面22的一端皆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与凸起12背离主体11的一端接触配合。

在本优选的实施例中,支撑凸起23沿输送方向设置于运输面22 上,快递摆放于支撑凸起23上,进而可减少快递与运输面22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凸起12进而可轻易将快递从运输面22上推送至滑槽中。

在某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支撑凸起23上至少背离带体21的一端为半球形、部分半球形、半椭圆球形或部分半椭圆球形。

在本优选的实施例中,支撑凸起23上背离带体21的一端为半球形、部分半球形、半椭圆球形或部分半椭圆球形,由于半球形、部分半球形、半椭圆球形或部分半椭圆球形皆具有顶点,顶点周围的表面也为弧面,进而可进一步减少凸起12与支撑凸起23之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减少凸起12与支撑凸起23之间产生的摩擦力。

需要理解的是,上文如涉及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